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新觀察】十年變遷的選秀,30多檔偶像養成綜藝,為何只「秀」無「養」

導語:隨著鹿晗、吳亦凡等EXO成員的迴流,TFBOYS以及「四千年一遇美女」鞠婧禕所在的SNH48等團體的迅速走紅,偶像團體的市場價值被進一步放大。於是,偶像團體的養成迅速成為資本競相追捧的「香餑餑」。

近日,一檔「偶像養成」新綜藝《美少年學社》在優酷開播。這是原湖南衛視金牌製作人張一蓓及團隊閉關2年策劃的首檔原創網綜,號稱將「重新定義偶像孵化」,樹立「式偶像養成」節目新標杆,引發廣泛關注。

事實上,今年以來,偶像養成節目一直在推陳出新。年初,《2017快樂男聲》接棒「超女」繼續回歸芒果TV,力求打造互聯網偶像養成選秀第一品牌;愛奇藝則投資2億元,攜手國內頂尖的製作團隊與四位大牌明星製作人,共同打造了音樂選秀節目《有嘻哈》,欲尋找年輕人的Hip-hop偶像;另外,由騰訊視頻打造的《明日之子》、王思聰製作的《次元星計劃》等幾檔偶像養成類節目也已提上播出日程……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計劃推出和新推出的偶像養成類綜藝節目有近30個之多,偶像養成節目正成為真人秀綜藝中最熱門的類型。那麼,這種如火如荼的盛景背後,此類節目有沒有真正地在助推偶像的養成呢?文創資訊今天就來和大家探討這一問題。

選秀綜藝十年變遷:從電視選秀到偶像養成

《超級女聲》的出現,讓電視產業開始意識到選秀節目的巨大潛力,不少電視台都開始推出歌唱類選秀節目,試圖打破湖南衛視一家獨大的選秀市場。於是在當年,東方衛視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央視的《夢想》也在選秀的大潮中有過短暫的閃耀,但大多數節目都沒有做過三季就宣告終結了,只有湖南衛視將超女快男IP保留了超過十年的時間,直到去年以網綜形式轉戰互聯網平台。

再後來,《達人秀》、《好聲音》、《最強音》、《我是歌手》、《好歌曲》、《夢之聲》等一批選秀節目席捲電視熒幕,在全國各大電台全面開花。而就在這時,廣電總局開始了對歌唱類選秀節目的設限調控。於是一大波以韓國模式節目為代表的真人秀節目佔領了電視熒屏。

而隨著鹿晗、吳亦凡等EXO成員的迴流,TFBOYS以及「四千年一遇美女」鞠婧禕所在的SNH48等團體的迅速走紅,偶像團體所具有的產業鏈價值也越來越引起國內綜藝界的重視。

2015年底,國內選秀綜藝出現了一種新的模式——偶像養成。

也就是從2015年開始,《星動亞洲》、《燃燒吧少年》、《蜜蜂少女隊》、《加油,美少女》、《夏日甜心》等偶像養成節目開始席捲電視熒屏,並漸漸成為一種主流的電視節目類型。

於是,通過借鑒日韓偶像養成模式,國內開始出現一大批以互聯網為土壤的偶像養成綜藝。而這種所謂的偶像養成,不過是在歌唱類選秀的基礎上,更加註重選手的綜合素質,可以在熒屏上更加全方位展示選手素質提升的過程。比如《hello女神》、《國民美少女》、《2016超級女聲》、《2017快樂男聲》等。

式偶像養成困境:揠苗助長,偶像難「養成」

從2013年至今,能拿得出手的偶像團體只有兩個,相反,一個僅有五千萬人口的韓國,一年卻能出50個團,簡直天壤之別。讓人不禁質疑起,眼下如火如荼的偶像養成節目,究竟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眼前這「虛假的繁榮」?

1.揠苗助長,三個月就想練出「天團」

內地綜藝節目缺乏原創、熱衷於從國外引進版權,製作缺乏創新、創意環節,有些節目甚至乾脆放棄創新,直接跟風,差不多的題材嫁接某類成功節目的一個點,就能打造出一檔新節目。目前的偶像養成市場依然還有十年前超女、快男式選秀節目的影子,有的甚至只是換了層皮,本質依然沒有改變,這也正是國內偶像養成節目與擁有多年經驗的韓國模式之間的差距。

事實上,國產綜藝的生命周期非常短,超過三季的節目寥寥無幾。但偶像養成卻是個長期的過程,韓國之所以不斷誕生世界級天團,源於背後的長期堅守,能耐住寂寞地訓練。兩年是最短周期,動輒還有七八年的。少女時代中的鄭秀妍訓練的時間就長達7年6個月;張藝興2012年正式出道前曾在SM的練習室苦練舞蹈長達五年。這期間,培訓生要接受各種魔鬼般的密集訓練,從形體、舞技、唱歌等方面接受專業老師和系統課程的培養。

但目前國產的偶像養成類節目播出周期一般在三個月,如果收視不好,基本上就沒有下一季了。去年的《燃燒吧少年》,號稱從幾萬少年中選出16人在節目中正式亮相,16位少年經歷了三個月的訓練和選拔過程,但節目結束后觀眾記住了幾人?節目是否有下一季目前不確定,這16位選手的偶像養成路可能就此終結。

2.本末倒置,唱歌跳舞外加大腕吸睛

不管是還是日韓,所謂偶像養成,其實就是把練習生制度搬到檯面上。韓國的偶像養成節目強調的不是選而是「養成」,它會安排嚴格的課程,包括形體、音樂、舞蹈、才藝、公眾形象等多個方面,但目前國內的偶像養成類節目只是披著「養成」外衣的選秀和才藝比拼,經過幾輪晉級、唱幾首歌跳幾段舞,似乎昨天還是普通人的素人們,幾個月下來就被包裝成了偶像。

由於缺乏真正的內涵和「養成」過程,目前多數此類節目為了增加節目吸引力和可看度,依然靠重金聘請大腕來增加人氣。翻看各個偶像養成類節目,評委或者導師陣容都十分耀眼,從天王、天後到當紅炸子雞,幾乎囊括了內地和港澳台所有大腕。

過分倚重明星會損害偶像養成類節目的實質,有點喧賓奪主。而在韓國偶像養成類節目中,明星挑選成員和成員互動一般只佔節目容量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明星只是這類節目的一種點綴和輔助,並不是主角。

3.冬粉沒有養成,缺乏情感共鳴

對於觀眾來說,偶像養成節目一段時間的紀錄片式拍攝方式符合他們對真人秀的收看需求,練習生台上台下訓練、生活細節的呈現會時刻點燃他們的興趣點,也會形成話題。對節目而言,偶像養成的過程也是冬粉養成的過程,偶像們並非一夜成名,而是通過冬粉們的持續關注、實際支持和大量互動,一步步實現的。

然而,囿於總局限令,綜藝節目不能出現「選秀嫌疑」的環節和畫面,此類節目晉級選手基本是由導師、現場觀眾、媒體評審團、或是他們共同完成的,並沒有一檔節目是冬粉能決定的。尤其在提前很久錄播的情況下,就算中途發現哪位學員人氣超高,也沒法把她重新選回來啊。

由此,冬粉獲得的體驗是:純看節目、不能投票,沒參與感、陪伴感、代入感,自然也不會有親手把偶像捧紅的成就感。忠粉難養成,選出來的偶像也不一定是最有觀眾緣的那一個。

4.後續造星資源不夠,培養機制跟不上

對於國內偶像養成類節目而言,選手們的養成周期僅僅停留在平均3個月左右的節目中,結束之後一概不管,顯然不符合正常的造星周期。經過幾個月的訓練,一些優秀的選手雖然有了一些冬粉,但這些選手今後如何進一步成長?如果沒有後續的培訓和推廣、包裝,節目結束后就任其「自生自滅」,這樣的「偶像養成」也就失去了意義。

事實上,訓練出道以後,戰爭才真正開始,在這一過程中,後期經紀公司起到決心性作用。然而現在國內的偶像養成類節目剛剛興起,還沒有看到特別成功的。至於節目結束后能否將造星的後續過程完成得很好,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對於更新換代飛快、一年上馬近百檔新節目的國產綜藝來說,能養成真正的偶像恐怕很難。

目前,比較老牌的、成熟的藝人公司天娛傳媒,在《燃燒吧少年》節目結束后,資源確實是薄弱了,也沒有去湖南衛視這種一線衛視綜藝露臉的機會。無獨有偶,《星動亞洲》雖已播出兩季,但真正有記憶點、有人氣的學員少得可憐,耳熟能詳的作品幾乎沒有。說到底,後續的培訓、推廣、包裝,包括打造音樂+綜藝+影視劇等在內的內容,都是必需品,不能斷層才對。但現實是,走到這一步時,大家都露了怯。

偶像養成如何破局?藉助互聯網的力量大膽創新

縱然,偶像養成節目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產業鏈的入局者,就養不成自己的偶像,眼前的困局歸根結底是因為,偶像養成綜藝還處在一個摸索期、混戰期,入局者太渴望成功,沒有什麼耐心和經驗。其實,希望還是有的,關鍵要講究方法和對策。

首先,少一點急功近利,多一點培養機制。

眼下,的偶像養成節目,為了搶時間搶市場,往往推出的是「三個月速成班」。急功近利之下,只是模仿到了日韓偶像培養節目的驅殼,缺乏真正的內涵和「養成」過程。

事實上,偶像養成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吃「激素」長大的孩子總歸是不「健康」的。韓國培養一個偶像,少則兩年,多則七八年,這靠的是耐心和匠心。所以,偶像養成要想有所成就,並且走遠,必須要學習日韓偶像養成的內核,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國情的培養機制,做到氣定神閑、慢工出細活。

在後期出道后的培養機制中,可以根據國內的造星體系,將偶像從歌舞方面往影視作品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出道后,偶像團體除了出專輯、辦握手會、做劇場演出,還得拍人氣影視劇,最好還能時刻追隨潮流、做一些有用的直播。事實上,SNH48和TFBOYS,紅了之後都通過進軍影視圈保持住了人氣。

其次,少一點明星作秀,多一點素人表演。

偶像養成類節目的真正內涵和看點是素人成長蛻變的過程,是團隊磨合和凝聚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衝突、碰撞和血淚,重在對成員氣質、才藝、文化、能力等諸多方面進行培訓、考核和包裝,大浪淘沙,在這一過程中,參加培訓的選手們為了團隊不斷付出努力與犧牲,也會讓觀眾有很強的代入感。如此選拔和養成的偶像才能經得起時間和市場的種種考驗。而不是靠幾個明星來撐起節目的熱度,靠明星陣容來吸引受眾,這就失去了偶像養成的意義。

最後,少一點生搬硬套,多一點自主創新。

日韓在偶像養成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學習,但是文化背景不一樣,受眾群體不一樣,不能一味地全盤接收,而是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並因地制宜地推出一些新玩法。

目前,的學員資源,主要集中在藝術類院校、從韓國回來的練習生身上。那麼,根據目前受眾的喜好,可以將一些自帶話題的「網紅」納入練習生的隊伍;根據互聯網生態圈的發達,可以多和一些互聯網平台合作,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和資源,推出偶像養成類網綜,當然在這方面《hello女神》、《國民美少女》、《美少年學社》等已經在做積極的探索;根據現代科技的發展,偶像養成節目可以引入直播、VR等技術,多做一些創新嘗試;最後,偶像的養成,離不開冬粉的「供養」,因此,冬粉群體的培養勢在必行,冬粉經濟不可忽視。

當然了,在注意力經濟時代,文創資訊認為最重要、最好的養成模式,除了要玩轉互聯網之外、生產出一些優質、先鋒的爆款,也很重要。比如,說到少女時代我們會想起《GEE》,說到Bigbang我們會想起《Fantastic Baby》。

不得不承認,偶像養成是一片藍海。但是,偶像養成不容易,周期長、成本高,想要將這張牌打好,就必須從長遠考慮,形成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模式,否則,只一味追求眼前效益,偶像養成類節目註定只會「曇花一現」。

來自文創資訊

犀利觀點敏銳洞察潮流態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