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淮南壽縣是英雄輩出之地, 在抗戰中不乏熱血青年遠赴他鄉英勇殺敵

在的歷史上面,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古城由於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守淮河中游,是北方通向江南的門戶,經歷的戰亂也很多。到了近代,主要戰爭災難就是抗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以後,壽縣古城就三次淪陷,第三次淪陷以後,侵略者盤踞壽縣城5年之久,對壽縣人民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壽縣人民也經行了艱苦卓越的抵抗,許多熱血青年參加了抗日武裝,直接走向殺敵戰場,戰死他鄉為國捐軀的也不在少數,為中華民族抵禦外辱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壽縣古城圖片

一、出身於富裕家庭的汪傳鐸,是蔡廷鍇將軍的19路軍戰士,1932年在上海郊區抗擊日軍戰鬥中陣亡。

汪傳鐸於1912年出生於今天的壽縣保義鎮桃園村夏家土城,在家排行老三,其父親汪貴昌(號子榮)是蚌埠開埠后第一批商人,經商比較成功,積累了不少資產。汪傳鐸自幼家庭條件優越,經過私塾教育,生活無憂。成年後,其父親為了鍛煉他們弟兄幾個自食其力的能力,讓其不要成為令人指責的紈絝子弟。就通過同鄉關係、在國民革命軍做官的壽縣原開荒鄉的梅家,讓老大汪傳銘和老三汪傳鐸相繼都參加加入當時的國民革命軍(老二因身體不好成年後早逝),汪傳鐸是加入駐紮上海的蔡廷鍇將軍領導國民革命軍第19路軍。

十九路軍長蔡廷鍇將軍照片

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海軍陸戰隊進攻上海閘北。衛戍守護淞滬之責的國民黨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不顧蔣介石不許抵抗的命令,決定將軍部移至真如鎮范庄親臨指揮抗戰,十九路軍以自己的鮮血譜寫了「一·二八」淞滬抗戰的光輝詩篇,給敵人以沉重打擊,迫使日本侵略軍四易主帥。由於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守護上海的19路軍也是猝不及防的情況遭到日軍攻擊的,汪傳鐸所在部隊奉命在上海郊區阻擊來犯日軍,因時間倉促,來不及挖戰壕工事做掩護,以血肉之軀抵抗來犯之敵人,當時參戰19路軍戰士紛紛選擇有利地形阻擊進犯日軍,據戰後生存下來汪的戰友帶信回來說,汪傳鐸在阻擊日軍的戰鬥中,當時是躲在一個墳頭後作為掩護,射擊如潮水一樣湧上來的日軍,不幸中彈,在陣前陣亡,時年20歲。其家人至今不知道葬於何處,成為其家族的一件憾事。此戰19路軍損失慘重,部隊精銳損失殆盡,撤出戰鬥的19路軍后移師福建休整;此戰19路軍幾千人戰死,一部分戰死將士連名字都沒有留下,至於戰死的將士魂歸何處更是無從查起,這成為了一件歷史憾事。

即將出征的十九路軍敢死隊戰士照片

在戰役最激烈的時候,愛國主義者宋慶齡、何香凝不顧個人安危,到這裡慰問前線抗戰將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滬西17家日商紗廠4萬多工人掀起聲勢浩大的反日大罷工,滬西也成為全市工人反日鬥爭的中心,被稱為「赤色滬西」。范庄於1937年8月3日被日軍炮火炸毀。1989年,經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批准,將此地列為區革命紀念地。

淞滬抗戰十九路軍部遺址

二、飽讀詩書的汪傳銘(字味西)在1930年代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在團部任文書,時任其團長是廖運周將軍,后該團開赴抗日前線殺敵,不幸失利。

汪傳銘是在淞滬抗戰犧牲的19路軍戰士汪傳鐸大哥,1906年生於壽縣保義鎮桃園村夏家土城,自幼就飽讀詩書,古文功底深厚。在1930年代參加了國軍,在團部任文書,其團長廖運周。廖運周(1903-1996),安徽鳳台人瘳家灣(現劃歸淮南市田家庵區安成鎮)。 一九二七年曾加入過共產黨。參加了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起義軍南下潮汕失利后,1928年後在周恩來的安排下秘密潛入國民黨三十三軍從事兵運工作。他是傑出的地下黨員,長期戰鬥在敵人內部。參加發動蕪湖兵變,任抗日同盟軍第二師九團團長,國民黨軍獨立第四十六旅七三八團團長。

開國大將廖運周照片

汪傳銘在國軍七三八團任文書,受團長廖運周的影響,也秘密加入共產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七三八團奉命開赴抗日前線,后因該團被日軍擊潰,部隊失去建制,在混亂中,汪傳銘和在七三八任副連長的同鄉范培珠(系黃埔軍校畢業生)從抗戰前線回到壽縣家鄉。

國民革命軍抗戰圖片

由於多種原因,早在在1933年廖運周就與黨組織失去聯繫,終於在1938年恢復中共組織關係,在其任國軍師長的110師建立中共秘密師黨委。1946年任110師中共地下黨委書記。1948年淮海戰役期間,廖運周率110師師部和兩個團5000人起義成功,對取得這次重大戰役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廖運周在淮海戰役率領的110師起義將領合影

回鄉的汪傳銘在壽縣石家集(今天安豐鎮),原開荒鄉利用從事私塾教育機會,積極宣傳革命抗日救亡道理。后與中共壽縣地下黨負責人胡允恭(胡出生於原壽縣楊廟鄉,解放后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接上頭,汪傳銘在1940年變賣家產搬遷到壽縣原開荒鄉,邊教書,邊資助胡允恭革命工作。解放后曾去信給胡允恭希望其證明中共地下黨的身份,但是沒有接到回信,在1960年汪傳銘因病去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汪的後人才知道胡在解放后也收到不公正待遇,身陷囹圄,后其寫信給周恩來總理反映情況,在周總理過問下才恢復工作。在1990年,汪傳銘的後人曾三次寫信給南大教授胡允恭想讓其證明下汪傳銘地下黨身份,但因胡中風,由其兒子代筆回信,說胡因病失去記憶,以前事情沒有記憶,胡於2001年因病去世,汪傳銘革命生涯證明問題也就成了一個歷史憾事。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明史專家胡允恭先生

三、新四軍抗日小戰士周慶樹,參加過當年"來安半塔保衛戰「,不幸與大部隊失散以後就歸隱鄉里繼續組織人員抗戰。

周慶樹於上世紀20年代,生出在壽縣瓦埠湖西岸,原來的開荒鄉橋灣村,家庭富裕,飽讀詩書。在抗日戰爭爆發后,受其老師汪傳銘的影響,棄筆投戎,步行穿過敵人封鎖區,來到瓦埠湖東岸地區,也就是今天定遠和長豐縣等地。此地是由共產黨在敵後建立淮南抗日根據地。周慶樹也就在這個時候加入新四軍,並參加抗戰,後跟隨新四軍轉戰於進行大江南北,因其識文斷字,聰慧伶俐,作戰英勇,深得領導喜愛,被調到新四軍指揮機關,給時任新四軍第五支隊政治部主任張勁夫將軍當警衛員兼通訊員(張勁夫將軍安徽肥東人,2015年去世,是最後去世的一位中顧委常委),在敵後浴血奮戰的新四軍第五支隊機關部隊在安徽的來安縣半塔集遭到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部隊圍攻,而守衛半塔集的兵力只有500多人,加上外圍部隊總兵力約3000人,其中還包指兩個學生隊、一個女生和少年隊,大部沒有槍。敵我兵力懸殊很大。

來安半塔保衛戰紀念塔

1940年3月21日至29日,我新四軍第五支隊以保衛半塔集為中心,打響歷史上有名的」來安半塔集保衛戰「。部隊固守待援,成功阻擊敵人進攻,直至3月29日,在我增援部隊陸續到達半塔集附近時,我軍負責半塔保護阻擊戰的人員分三股全線反擊突圍。至此,負責來安半塔保衛戰的阻擊敵人的500人新四軍機關部隊,也大部分突出頑敵包圍圈,半塔集保衛戰取得了完全勝利。作為警衛人員的周慶樹因斷後負責掩護大部隊撤退,不幸的是在突圍戰鬥中與大部隊失散,為了不被國民黨反動派和日軍俘虜,他化妝成乞丐,一路乞討,步行穿過滁州、定遠,今天長豐縣,冒險過了日佔區,到了壽縣的瓦埠湖東岸,后渡過瓦埠湖安全地回到家鄉。

在民國30年(1941年),日本侵略軍已佔領壽縣東部、東南部大片土地,為鞏固淮南礦區與合肥一帶佔領區,擬控制東淝河、瓦埠湖以東全部地區,與當地武裝人員隔河對峙,並對壽縣南部地區縣政府的駐地保義鎮構成威脅,日軍還在近河岸的小甸集、李山廟等地修築營壘、炮樓,屯兵把守。已經回鄉的新四軍戰士周慶樹利用自己在新四軍學到軍事知識,於當地組織抗日民團,在今天壽縣原開荒鄉橋灣村周家大郢的瓦埠湖岸邊修築了炮樓工事,與日軍隔河對峙,負責保護瓦埠湖西岸人民安全,同時也是保護了當時壽縣政府駐地安全。

壽縣瓦埠湖圖片

1942年4月,國民黨一七二師(桂系李宗仁部,后屬李品仙部)參謀長兼第一營營長蕭鳳崗,奉命拔除李山、小甸等日敵據點。蕭分兵迎戰,時日軍兵力已數倍於蕭營。蕭營長受傷,裹創上陣,壯烈殉職。全營官兵近200名,大部捐軀。此役,擊斃日本侵略軍佐官一名,士兵數百名。日軍傷亡數倍於蕭營,故雖敗猶勝。嗣後,日軍撤離小甸、李山,不敢再作據點,唯不時派小部隊騷擾而已。在瓦埠湖西岸,周慶樹帶領地方抗日武裝駐守炮樓工事內持續瞭望,監視日軍動向,為抗戰的正規國軍提供軍事情報支持,此工作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在攀爬壽縣城的日軍攻部隊擊

新成立后,因其在」來安半塔集保衛戰「中屬於失聯人員,這段歷史無法證明,加之回鄉后又在當時的壽縣政府組織的地方抗日民團做負責人,所以在建國后歷次運動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為其平反,恢復了名譽,令人遺憾的事:在等待落實「在鄉失聯的新四軍老戰士」政策的日子裡,其不幸於幾年前與世長辭了,抗日英雄沒有能等到這一天,這也是一件歷史憾事!

壽縣舉辦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活動現場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