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壞毛病,都是被冤枉出來的

很多父母都在擔心孩子的「壞毛病」,比如:易怒、拖拉、愛哭,甚至還有爸爸媽媽說「孩子太乖了,完全沒有叛逆期怎麼辦?」

我們真正要關心的是:孩子一系列問題行為的背後,他們究竟想要表達什麼?

1

剛有老二那會兒,我家老大有個屢教不改的壞毛病。那就是——時不時地,他就搞出一些蠻大的響動,或者玩得忘形,大聲喊叫。以前他從不這樣。

每每這個時候,家裡人就會趕緊上前制止:小聲點兒,別吵到妹妹!但是沒用。他的行為依然持續。直到後來,我專門騰出時間,去跟他聊天,陪他看書,帶他出去玩兒……他總算消停了。

他是故意要弄出噪音來嗎?當然不是。其實,他根本不懂得其中的邏輯,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干,但在他的潛意識裡,他感受得到其中的微妙。

每當他製造出響動,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轉向他。那一刻,他得到了高度關注。多好的結果!他能用這樣的方法讓家人為自己忙碌。他怎麼捨得輕易停止呢?只要他停下了,安靜地待著,就沒人看見他了。

2

我一個朋友的女兒,11歲了。朋友經常被班導投訴說,女兒不寫作業還撒謊。每一次接到班導的電話,忙碌在外的父親都會急匆匆往家趕,去對女兒進行一番批評教育。如此反覆。

其實,女孩是個聰明孩子。她並非聽不懂課堂上的內容,作業也不是不會寫,可她總會隔段時間就「舊病複發」。於是,老師又開始去教育她,父親又趕回來吼她。

這個孩子,她在做什麼?沒錯,她是在求關注。只要不寫作業,只要不好好學習,就能得到老師額外的注意,就能換回爸爸的陪伴。雖然他們給的只是批評,甚至打罵。但有關注,總好過沒關注啊。

3

很多孩子反覆犯錯,製造混亂,不過是在說這樣兩件事:

一是,爸爸媽媽,我需要安全感和歸宿感,我要你們看見我,愛我。

孩子對父母的這種依戀,如果不能通過正常的方式獲得滿足,他則可能會通過各種行為問題,甚至通過疾病等方式去找補。若我們不去了解、分辨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這個動機,那再多的管教、打罵,都不可能奏效。

二是,孩子們反覆出現的行為問題,還可能是對自主權的渴求。

他們製造麻煩,是為了不順從父母。因為無法直接對父母說「不」,就通過製造麻煩和混亂來表達被壓抑的憤怒和不滿。

通過這些行為表達,孩子們在對父母說這樣一句話:我要自主權和力量感,我想自己做決定,並體驗到:我行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尋求基本的滿足感,孩子寧願受罰。

4

其實,仔細想想在「親子鬥爭」的過程中,孩子們最終都是要把掌控權拿回去的。要想避免這些不必要的親子間的爭鬥和耗損,父母需要有效地改變孩子的行為模式。那麼,如何做,孩子才不會和你「對著干」?

通過肢體語言告訴孩子「我愛你」

通過提供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通過專註陪伴,通過肌膚接觸,比如親親抱抱,再或者通過語言等等,去明確告訴孩子你愛他。

孩子最大的恐懼,就是不被愛,被拋棄。

不被父母愛與接納的感覺,會引發孩子的憂懼和憤怒。憤怒則會導致孩子出現敵意的、報復性的行為。比如,一個老愛欺負他人的小孩,很可能是個總被父母冷漠、苛刻對待的小孩;一個慣於偷竊的小孩,他偷的不是錢,確切說是想要拿回本該給他的愛。

謹慎貼標籤,嘗試發現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

永遠不要輕易給孩子定性。切忌使用「你怎麼總是這樣……」之類蓋棺定論的句子。多在孩子面前使用這個句式:「你很難過/傷心/生氣……因為……」,這樣的表達,就是對孩子的最好關注與照見。

努力去跟孩子的情感保持同步。當孩子哭喊,不是抱怨他吵鬧討嫌,而是看一看,他是否有恐懼,有悲傷;當孩子發脾氣,不是以暴制暴,而是看一看,他是否有無助,有被不公平對待。

被看見、被理解的孩子,便能感受到與你的聯結。體驗到安全與歸宿感,他們便不再需要把精力放在無謂的折騰上。

當然,接納孩子可以有各種情緒,但需要對孩子的行為設限。簡單明了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可以接受的行為,什麼是不可以被接受的。因為我們要給孩子的,是愛,但不是縱容和溺愛。

允許孩子說「不」

這個允許,不僅可以顯著減弱親子間的張力,還能給以孩子保護、愛惜自我的能力。因為一個敢於對父母說「不」的孩子,長大后才有能力對糟糕的、壞的事情說「不」。

比如孩子說不喜歡吃青菜,說不好吃,那麼我們會尊重他嗎?可能大部分父母會以「青菜有營養」為由,逼孩子去吃吧。

這種情況下,你再去要求孩子或是和他講道理,是毫無作用的。

只有當孩子覺得可以相信自己的感受,可以堅持自己的意願時,才可能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告訴你。當然,允許孩子說「不」並不意味著你始終要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孩子能夠說「不」,也並不意味著他們什麼都能夠如願以償。有些危險性的事情和一些原則性的事情,該堅持還是要堅持。

說起來,養孩子很像放風箏。風箏還沒起飛的時候,你不能線長了;起飛后,你不能線短了。如果風箏飛著飛著遇到了問題,你不能單純責怪風箏。最好看一看,你和風箏之間的關係力度是不是沒掌握好,線的鬆緊是不是該調整了。

孩子的行為問題,背後幾乎都是關係問題。手裡握著的那根線,給了我們權力,亦給了我們重任。學做一個更具靈活性的智慧父母,是一輩子的事。曾經錯了不要緊,只要在路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