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看文藝復興三傑的各種廝混廝打廝殺

廣見聞,開心智,樂人生。這裡是《深港書評》。

書評君小Tips

主|編|立|場

提綱挈領,為你提煉一周精髓

本能

○劉憶斯

有人在朋友圈裡曬書,未讀出的

「圖解歐洲藝術史14、15、16世紀」煌煌三大本

其實,一年哪夠。

這幾個月來,過眼過手的書甚多,

唯有斯特凡諾·祖菲的《圖解歐洲藝術史:16世紀》

一直放在枕邊,每每睡前讀幾頁,

簡練而又信息量巨大的文字,主要的還是讀圖,

一件件沉澱著表達著人類對美對愛

對思想對信仰對過去對未來對自己對他人……

永恆不變而又多變的藝術品,

令我沉醉,連隨後的夢都變得綺麗絢爛了。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將文藝復興三傑都畫了進去 / 1509年

自15世紀最後十年始,

人們開始在羅馬皇帝古代宮殿的廢墟之間

進行著挖掘和探索。

進入16世紀,尤其是頭20年,

新主張新實驗層出不窮,

洋溢著人文主義的繪畫、雕塑

在幾何、透視、構圖、光線等領域

皆取得了重大成就。

文藝復興的火炬從佛羅倫薩到羅馬,

愈燃愈烈,處處是孕育新思想新觀念的實驗室,

當然,「恐怖教皇」尤利烏斯二世

是這個實驗室的委託商及監工。

△尤利烏斯二世

身處同一時代的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

文藝復興的三傑,

也同樣是藝術史上三大基本參照系,

無數藝術流派都是從他們這裡汲取靈感和指導。

然而大師與大師之間,

除了有相互映襯相互影響,

形影相隨的還有伴隨著嫉妒、怨恨的競爭。

至於友誼——單純的、毫無利益的友誼——

通常只會出現在童話故事裡。

而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畫像

我讀書喜歡延展,讀這種書更有必要延展,

而不說別人,就只是關於三傑的書,

已是數不勝數,讀不勝讀。

就只說新書吧,

剛讀完甲骨文出的新書

《米開朗琪羅與教皇的天花板》



《米開朗琪羅與教皇的天花板》

(英)羅斯·金 著,黃中憲 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7- 4

英國作家羅斯·金在各種材料中爬梳、提煉,

主線雖是米開朗琪羅歷時四年

為羅馬教廷西斯廷禮拜堂創作拱頂濕壁畫,

但金的生花妙筆

也將文藝復興諸大師的故事全景式展開,

夾雜各種廝混廝打廝殺,

精彩極了!

久違的李煒兄寄來新作《孤獨之間》

也是以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PK為角度,

只不過寫得更個性化,更具一家之言。



比如第一章《永恆與名望之間》,

李煒安排了八個回合,

一會兒是米開朗琪羅對決達·芬奇,

一會兒又讓拉斐爾對決米開朗琪羅……

改兩句李安電影里的台詞來形容,最是嚴絲合縫:

藝壇里卧虎藏龍,人心裡又何嘗不是?

畫筆里藏凶,人心裡又何嘗不是?

△ 李煒

很喜歡李煒這本書的名字。

里爾克說,

「藝術作品永遠是孤獨的,絕非評論可及。」

其實,大師之間的PK,

除了一較藝術修為之長短,

不也是孤獨之間的碰撞,較量,以及彼此成全嗎。

孤獨是人的本能,讓自己不孤獨同樣是一種本能,

因此也就有了大師們一個回合接一個回合的對決。

我給李煒發郵件寫道:

感覺你就是這些大師之間那個「挑事兒」的。

也許李煒的「挑事兒」,也是出於孤獨。

達芬奇《岩間聖母》

去年全家去法國旅遊,當然要去盧浮宮。

因為《蒙娜麗莎》圍觀群眾太多,

我實在沒有勇氣(也沒有可能)擠進去,

就跑到冷清到有些孤獨的《岩間聖母》前觀摩。

我在這幅問世500多年的畫作前駐足良久,

笑笑也跑來湊熱鬧,

說畫中聖母瑪麗亞籠罩在約翰頭頂的手掌像鷹爪,

我當然知道這個知識點來自《達·芬奇密碼》

電影《達·芬奇密碼》 海報

去法國前,笑笑熟讀《盧浮宮原來可以這樣看》

積累了不少知識點,

在盧浮宮參觀時,她活學活用,

熱烈地跟講解員問答討論。

《盧浮宮原來可以這樣看》

(法)伊莎貝拉·伯尼頓·庫朗 著 ,孟小珂 譯

是啊,孩子對藝術和美的熱愛與追求,

是不需要理由和強制灌輸的,

這同樣是人的一種本能。

深港是起點 書評是風帆

這裡是《深港書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