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A股的中國式監管困局

近期圍繞IPO發行,市場各方人士紛紛發聲。這些聲音中有批評,有支持,更有跟風指責。而這兩周IPO數量和金額的趨緩也被部分人士解讀為監管政策的妥協。

事實上,這是值得市場所有參與者思考的問題:股市的監管政策到底要不要妥協?向誰妥協?

觀察最近的兩個政策變動時間點股市走向可見,市場對政策反應不一。

5月27日,證監會出台封堵上市公司股東套利空間的減持新規,客觀來講,減持空間的封堵,對散戶及整個二級市場確實是非常有利的政策變化。但市場對此反應並不明顯。端午節后的第一個交易日,5月31日,滬指收報3117.48點,上漲0.24%;深成指收盤微漲0.06%;創業板指報1763.73點,微漲0.23%。之後幾個交易日,幾大股指更是一改前幾個交易日回彈走向,轉而下行。

另一個時間點是上周——這也是IPO發行放緩消息傳至市場后的首周,滬指從3100點附近漲到3150點附近,周漲幅1.6%。當然,指數的連續上漲,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投資者無疑會強化IPO發行速度和股市漲跌之間的聯繫。

這種「被強化的聯繫」並非我們所樂見。

客觀來說,證監會近一年的監管思路也算「對症下藥」。

截至2017年4月底,境內上市公司共3223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3123家。股票總發行股本5萬7千多億股,流通股本4萬9千多億股。股票總市值近53萬億元,流通市值41萬億元。平均靜態市盈率,滬市18.67,深市52.30。

劉士余上任證監會主席后,股市監管新政頻出。如果說是銀監會掀起目前的金融嚴監管,那麼證監會的嚴監管已成為常態。

向前追溯可以看到,監管層對資本市場的此輪主動施政,開始於2016年冬季IPO的加速。

2016年下半年,上證指數在3000點以上企穩,證監會開始加快IPO發行速度。7月到10月證監會每月核發IPO批文26至28家,與上半年相比核發速度明顯增加。而11月共有52家企業獲得IPO批文,總數接近上半年前五月總數。2017年上半年,平均每周發行10家。

自從用上IPO常態化加速的辦法,市場出現分化。過去做二級能輕易獲得收益,變得不再那麼容易。一級半市場的定增,併購套利空間也被封堵。但做一級的有了退出渠道。而監管層顯然看得清,把賺錢機會從二級轉移給一級更加靠譜。這裡面的邏輯是,一級市場的投資經理會非常嚴格的對風險進行定價,對現金流進行計算。市場各方形成新的博弈,部分對風險質量的把控責任從監管轉移到市場參與主體。

IPO加快后,監管層在2017年農曆新年之後,也對一級半和二級市場多種亂象頻頻出手。

先是3月底對創業板定增制定鎖定期,封堵制度套利空間。再是4月對炒作概念股的監管導向。緊接著,監管繼續擴大範圍至次新股、高送轉概念的炒作等不規範行為。

種種監管風向,客觀上看,旨在糾正市場頑疾,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因此而造成的指數一時漲跌,應在市場可承受範圍之內,大可不必製造緊張情緒。

近期,不少「專家」熱衷為股市「出謀劃策」,他們中有自帶影響力的關鍵意見領袖(KOL),也有因關乎監管走向的出格言論增加了影響力后更加高調的所謂「經濟學家」。

近四百年前的十七世紀中期,英國政論家、文學家約翰.彌爾頓提出「觀點的自由市場」理論。核心意思是,真理通過各種意見、觀點之間的自由辯論和競爭獲得。要允許各種思想、言論、價值觀在社會上自由的流行。形成「觀點的自由市場」,才能使大眾在比較和鑒別中認識真理。

A股市場正在成為最具有上述「觀點自由市場」特性的領域。這些參與方中,如若出於公心,本著建設良性資本市場的出發點去客觀討論政策制定,則無可厚非,因為真理越辯越明。

但如若發聲者出於所在機構或所代表群體的小部分人利益的私心,則是在市場上「攪起渾水」,混淆視聽。各方在對股市建言獻策中,應有「社會責任論」的精神,本著對市場健康發展之公心去發聲。監管部門也應明辨意見,而不是被左右。

因為,需要一個規範健康的資本市場。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