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當今世界埋有地雷1億多顆,看中國掃雷兵的成績單與英烈冊

原標題:當今世界埋有地雷1億多顆,看掃雷兵的成績單與英烈冊

4月4日,是國際提高地雷意識和協助地雷行動日,今年的主題是「有求必應,以人為本」。

在馬里延巴克圖的馬里軍營,一名操作員正在使用磁性定位器清理戰鬥地區。聯合國圖片/Marco Dormino

當今世界已埋下地雷1億多顆,每年新埋設地雷在200萬顆以上。

在馬里首都巴馬科東南20公里的卡姆比拉,一名聯合國維和人員在遠程操控一台爆炸性彈藥處理機器的拆解彈藥。聯合國圖片/Marco Dormino

專家悲觀地估計,要排完地球上埋設的所有地雷,至少還需要100年。

觸雷之殤

戰爭的硝煙雖已散去,但傷痛的幽靈仍在飄蕩。

二戰結束后,全球100萬人死於地雷。

至少有78個國家受到地雷和戰爭遺留爆炸物的影響,每年有15000至20000人受傷或喪生。

在中越邊境的「地雷村」,「家家都有假肢和拐杖」成為最真實的寫照。

地雷受害者群像(左至右:王咪義、羅老三、楊爪騷、王咪龍)

雲南沙仁寨&八里村

自1979年以來,雲南省文山州因不慎觸雷致傷殘人數近6000人,年齡從8歲到84歲,動物牲畜死傷更是無法統計,因為有地雷,文山還有數萬畝土地不能耕種。

文山沙仁寨,87名村民被地雷炸得只剩下78條腿。和越南一山之隔的八里河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被地雷炸過的經歷,被炸得斷腳斷腿的有上百人,平均每戶都少了一條腿。村裡觸雷最多的一位村民曾經被炸三次,失去了右腿和左眼,體內至今還有80多塊彈片,每次坐火車通過安檢時都會響。

廣西隘口村&卡鳳村

緊鄰中越邊境的隘口村,村裡的殷富之家幾乎都有一個或多個缺胳膊少腿的人,為了邊貿生意被地雷炸死炸傷者有幾十個。

卡鳳村村公所10個人坐在一起吃飯,一次爆炸過後,只剩下9條腿,另外11條腿則已成為邊境雷場中不幸的記憶。百來口人的卡鳳村,有30多名男人命喪雷場。

一位軍事家說過:「在全球,最難清除的戰爭痕迹不是倒垮的樓房和毀壞的橋樑,而是地雷。」

為了清除這最難清除的戰爭痕迹,軍人一直在奮勇前行。

中越邊境大掃雷

漫長的中越邊境線,道路崎嶇,山高林密。然而,青山綠水間,更多的卻是標有骷髏頭的雷區警示牌,令人毛骨悚然。這些戰時遺留的地雷,就如同鐵籬笆,豎起了一道道「死亡屏障」。

為了青山蒼翠、大地春回,更為了邊疆發展、人民幸福,掃雷戰士不畏苦累、不畏生死,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一份和平的承諾。

1992年4月至1994年9月,第一次邊境大掃雷。清除邊境1353公里的雷帶,掃除20多個雷種的地雷28萬餘枚、其它爆炸物12萬餘枚(發)。

1997年10月至1999年3月,第二次邊境大掃雷。由雲南省軍區510名官兵組成5個掃雷隊完成作業,在中越邊境雲南段掃雷面積109.67平方公里,封圍雷區59.16平方公里。一共掃除地雷50多萬枚、爆炸物18萬多發(件)。

2001年9月至2008年10月,中越雙方在勘定兩國陸地邊界期間,共同組織了較小規模的勘界排雷。

2015年11月,第三次邊境大面積掃雷作業正式展開。這一次誓要終結雷患,抹去祖國母親這塊30餘年未被治癒的傷疤,預計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

掃雷之難

雷的種類多,密度大

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中越邊境雲南段埋設約130萬餘枚地雷、48萬餘枚(發)各類爆炸物,形成大小不等、斷續分佈的161個混亂雷場,面積約289平方公里。

掃雷隊清理出來的銹跡斑斑的炮彈。

而且,這是由多型號地雷組成的混合型雷場,有58式防步兵壓發雷、59式防步兵絆發雷、土製木殼雷等,不同種類的地雷引發原理不一樣,排爆手段也不同。

從雷場中搜排出來的地雷。

從雷場中搜排出來的地雷。

從雷場中搜排出來的地雷。

時間久遠、地形複雜

從1979年算到現在,已經有將近三十多年的時間了。很多地雷和爆炸物已經嚴重鏽蝕,一觸即發。再加上雲南、廣西地區山高林密,雨水較多,泥石流和山洪頻發,一場大雨過後,有的雷可能被衝到路邊,而有的,則可能被深埋到土裡,排雷作業的難度和危險性增大。

清理出的炮彈有些已經失效,有些仍具有殺傷力。

官兵正在對一枚絆發雷進行排除。

沿著陡峭的山坡下達掃雷作業區。

掃雷這件事兒

防護服、小鐵鍬、小剪刀、小紅旗、探雷針、探雷器是常見的掃雷裝備。在第三次邊境大面積掃雷行動中,還投入了掃雷機器人,它可以代替工兵探測、清除陸戰場的地雷障礙,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數十斤重的防護服是掃雷官兵們的保護傘。

掃雷隊員會隨身帶著剪刀、刷子等工具,以便對挖掘出的爆炸物進行清理。

探雷針:當不確定是否是地雷,以及地雷的具體位置和數量不明時,就用探雷針來進行試探。

探雷器:最常見的一種排雷工具,搜排隊員用探雷器一寸一寸地進行搜排,不時把探測針輕輕插入土裡進行試探。

掃雷耙:有四到五米長,這可以讓戰士與爆炸物保持一個安全距離,最大的優勢在於加快掃雷進度的同時,把土壤掀開能更加直觀地確認地雷的數量及位置,防止遺漏任何一顆地雷。

爆破裝置:雷場需要爆破裝置進行作業,遇到雷區面積大、布雷密度高的複雜條件雷場,掃雷隊會採取平推爆破法,運用爆破裝置把整片區域都覆蓋爆破。

爆破筒:爆破筒里的彈藥需要電雷管才能引爆。

遙控掃雷清障車:操作手可以在1000米範圍內實施無線遙控控制,完成掃除淺層防步兵地雷、清除灌木叢和鏟運樹木等任務,以電錘擊爆地雷手雷等未爆炸物品,這期間即使產生爆破碎片或者衝擊波都不會對操作員構成危險。

掃雷機器人:機器人掃雷可以部分替代人工,危險性相對較小,在植被較矮、較稀疏、地勢平緩的區域很適用。

在掃雷行動中,掃雷官兵會根據不同的地形條件,採取人工搜排、火箭彈爆破掃雷、掃雷彈爆破排雷、縱火毀雷、機械掃雷和機器人排雷等方法。

根據掃雷一般的操作流程,官兵先用火箭爆破器和掃雷爆破筒,對雷場目標地域進行爆破,以此開闢排雷通道。然後,用噴火槍引燃排雷通道地表植被,引爆裸露地雷。

隨後,官兵沿著爆破開闢的排雷通道進入雷場,利用探雷器、探雷針和掃雷耙展開人工搜排。當發現地下有可疑物時,輕輕插上小紅旗,由掃雷人員用小刷刷去地雷上的泥土,根據觀察到的地雷種類進行排除。

雖然使用雷場清障車、機器人等先進裝備降低了掃雷官兵面臨的風險,但掃雷仍然是一個時時刻刻都踏在「生死線」上的任務。

過去的幾十年間,無數戰士在一個個雷場上拋灑著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有的,甚至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1994年5月24日,戰士謝飛在進行排雷作業時不幸壓響2枚防步兵雷,壯烈犧牲,那一天,他剛滿20歲,參加排雷隊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探查出地雷2320枚,親手排除地雷1400多枚,先後4次在危險關頭救護戰友。

1998年4月13日,戰士何元超在中越邊境廣西段油隘地區的排雷作業中,一塊在爆破中被震松的大岩石突然從坡頂滾下來,觸響了他右側3米外一枚防步兵地雷,正在作業的何元超頭部受傷,壯烈犧牲。他身上有一封寫給同學還沒來得及發出的信,「今天是我20歲的生日,20歲的生命多麼年輕,假若祖國需要,又何必吝惜這年輕……」

1999年3月13日,戰士王華在老山某高地冒著40多攝氏度的高溫,帶領新戰士排除地雷、手榴彈,在排雷返回途中,被爆炸的手榴彈彈片擊中,不幸犧牲。

2016年6月4日,戰士程俊輝在排雷過程中腳下巨石突然崩塌,不幸墜落至30多米深的谷底,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2歲。

在海外掃雷的軍人

2006年4月,應聯合國邀請首次派遣部隊赴黎巴嫩執行維和任務。其中,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的掃雷排爆,是赴黎維和部隊擔負的主要任務。

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隊員闊步走向雷場。

黎巴嫩南部與以色列之間的臨時邊界線「藍線」地區被視作「死亡地帶」。上世紀70年代以來,雙方在這一地區設置了上千個雷場,埋下數以十萬計枚各種地雷。

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隊員正在進行排雷作業。

在那裡,除了直面掃雷作業中的危險,受黎以衝突、恐怖襲擊等因素影響,維和官兵還時刻面臨著生命威脅。

但是,就在那片被死亡籠罩的地方,維和部隊官兵一直堅守著。

他們的付出,當地人看在眼裡,感激在心。

當地人麗莎說: 「是官兵給了我們生的希望。」正當他們絕望之際,村子里出現了一群黃皮膚、黑眼睛的軍人,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挨家挨戶搜排危險角落,採取人工方式將未爆炸彈一顆顆清除。「我不知道他們是誰,也不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但我永遠記得他們肩膀上的五星紅旗。」

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隊員正在進行排雷。

哈立德是一位農場主,經營著「藍線」附近的一片土地,受之前戰爭的影響,他的土地裡布滿了地雷。哈立德說:「多虧軍人解除了我的後顧之憂。」這些年,一批批掃雷官兵在他的土地上接力排雷,如今農場早已重現往日的生機。「他們還從帶來蔬菜種子,教我種起了大棚蔬菜,讓我徹底擺脫了困境。」

赴黎巴嫩維和多功能工兵分隊官兵在黎巴嫩維和營升國旗奏國歌。

十多年來,赴黎維和部隊創下掃雷「零傷亡、零事故」和「數量最多、速度最快」的優異成績。德國、法國、印度等多個國家的維和官兵先後前來學習掃雷經驗。「式排雷」已成為這支部隊在聯合國駐黎巴嫩南部臨時部隊(聯黎部隊)中一張閃亮的名片。

掃雷:歷史的解鎖

雷場,是歷史的遺留,而掃雷,則是歷史的解鎖。

掃雷官兵手拉手走過「死亡地帶」。嚴浩

每次掃雷結束后,官兵們都會進行一個獨有的交接儀式。他們手挽著手,豎著走一遍,橫著走一遍,走遍角角落落。他們冒著有可能傷殘的危險,用自己的寶貴生命向人民保證:「我們已將地雷徹底掃凈了!」

如今,很多曾經令人望而生畏的「死亡地帶」已經重發新綠,牧笛牛鈴又在山間迴響。

不管時間如何流逝,當掃雷官兵把一座座絕對安全的青山、一片片凈土交給百姓時,他們也會和這些山、這些土地一起被祖國和人民甚至海外友人永遠銘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