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關鍵時刻——摩行意外發生時的自救舉措

俗語「上路三分險」,其實很有道理的,尤其是在摩旅的路上,複雜多變的路況中藏著太多「猝不及防」,誰都不敢保證能一路平安。每次摩旅,我在出發前都要先做壞的打算,在旅途中再往好的方向努力。儘管如此,在近20年的正式摩旅(不算早期的周邊轉悠)中,仍是兩次骨折、許多次摔車輕傷,還有許多回僥倖逃離險境。

如何避免意外的發生,很多人都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詮釋,什麼「一慢二看三通過」啦「預見性」啦,相信已經有很多摩旅的車友從中受益。本期專題,咱不講「主動」安全,講一講「被動」安全——面臨險境的處置方法和事故發生后的自救措施,用本人在摩旅途中的各種摔和各種傷來為車友們做一回「反面教員」。如果我摔出來的這點經驗能為你的旅途增加一些「平坦」,我會非常高興……

險從何來

不同的路況、不同的行駛狀態,甚至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駕駛習慣,都能導致形形色色的風險。譬如盤山公路,最容易在能見度差的彎道中出事,往往是迎面相撞傷害嚴重的大車禍;平原地帶的大路上,事故多發生在村頭巷尾或較隱蔽的路口上,多為車與車或車與人(動物)之間的衝撞;城區街道上更是稍有不慎就要刮擦(計程車、電動車等),但鬧市區速度很難快起來,不容易出現危及生命的事故,不過,摩旅中路過的城鎮路況複雜又不熟悉,如果不能保持謹慎且控制車速,出事故的幾率是非常大的。

我曾在盤山公路上出過事。2008年秋天,去河南西部的伏牛山裡溜達,在穿過三門峽南部的甘山景區去盧氏縣的彎道上,被一輛佔道對向行駛的旅遊私家車擠到了路邊的排水溝里。當時,幸虧反應快些,在進溝的一剎那把雙腿抬了起來,才沒被那狹窄的水泥深溝擠傷;更幸運的是幸虧有這道深溝,否則就連人帶車衝進十幾米深的山崖了……其實我是故意進溝的,如果沒有這道溝,我可能會被這輛車撞下山崖,但如果沒有這道溝,我仍會冒著被撞下去的風險,在緊急制動中與這輛低矮的老款奧拓小車相撞並嘗試人車分離后滾過車身。狹窄的山間急彎上,車速都不會快(想快也快不了),在躲無可躲、沒有退路的前提下,那就別躲,寧願硬著頭皮撞上去也別往懸崖邊閃——你閃下去沒了命,違章的車跑了;在車速都不快的前提下(相撞前雙方肯定還要下意識地採取制動)撞上去,活下去的希望會更大些,事後處理事故也不能便宜違章的一方。

別以為我以上都是信口開河,我還真的就選擇過主動撞車,撞得還不輕。那是2005年的夏天,帶安徽蚌埠的老友曲勝利去一個俱樂部玩,我騎鈴木TU250X在前面,他騎本田「夜鶯」750在後面。在一個有紅路燈的十字路口,我們規規矩矩等信號,綠燈亮時正常通行。就在我以50km/h左右的速度駛過路口,在馬路左邊靠近雙黃線一側的行車道上正常行駛時,右前方的十餘米處的花壇缺口處突然鑽出一輛產自西北某地有個土洋結合名字的微型兩廂轎車,看樣子想往對面的車道去。此時,如果我往左側打把或許能躲過去,但左側就是車水馬龍的對向車道,拐過去就會與來車迎頭相撞,制動更是來不及,只能一頭撞上去了。這一撞,汽車的車門癟了,我飛過引擎蓋甩在地上,昏迷了數分鐘才醒……

這次事故,我只是擦傷,並無大礙,而機車也只是大燈碎了、減震稍彎。如果我當時往對面車道上躲避,現在可能就不能在這裡打字了。那個違章調頭的司機,車被我撞爛了,還要賠償我的損失。

當然,撞與不撞也要看情況,許多時候,寧願躲避受傷也不能撞上去。2006年夏天,摩旅途中路過湖北鄖西縣河夾鎮。那天下大雨,路上人很少,車速不慢(60km/h左右)。出鎮區不遠就是山路,剛進入一個急彎,迎面逆向走來一個打著雨傘的女人,迎著雨低著頭,沒看見我。此時的車正處於傾斜狀態,除了緊急制動別無他法,但制動必摔車,不制動必撞人。只能一把剎死,人和車同時倒地,側滑著躲開了這個逆行的女人。這一摔,車把歪了,雨衣搓爛的同時手臂磨得血淋淋,那女人只是回頭看了看就若無其事地走開了。這次摔車非常窩囊,但不摔不行——撞到人後還是要摔車,撞上人的後果會更嚴重。反正都是摔,那就摔個最省心的吧。

還有一些摔車,快到讓你無法選擇怎麼摔,在倒地的瞬間都沒明白為什麼會摔車。那是上世紀1996年的秋天,騎著我的本田H100S去連雲港玩。返程,順310國道趕到山東郯城花園鄉境內時都下半夜了,正騎得好好的,突然車身一抖,然後是一陣翻滾……

這一跤摔得半天沒爬起來,趴在地上邊疼邊納悶:好好的路,怎麼就摔了呢?一瘸一拐來到摔倒的地方,發現路邊攤著薄薄一層褪去了果實的玉米棒子,當然是當地農民的「傑作」了,但也怪不得他們,主要責任在我——好好的路中間不走,非要靠邊,大燈的亮度不夠還非要騎那麼快。從那以後,夏收和秋收季節出行,在鄉村路段的夜路上總是特別小心,生怕再被路上堅硬溜滑的穀物滑倒。

抓住最後的機會

躲無可躲之後,就是必須摔和不能不撞。摔和撞的過程,一定要儘力保持主動,千萬不要在衝撞中任由慣性左右。這個階段左右著傷勢的輕重甚至生死,我們要抓住這最後一個機會,盡量努力,將傷害降至最低。

先說撞車。經過分析,得出結論:在速度相差不多的前提下,在撞車中傷害最重的不是正面相撞而是側面撞擊,不論是你撞別人(車)還是別人(車)撞你。這裡的「側面」有兩個意思,一是被別的車從側面撞擊,一是用側面撞擊別的車。正面相撞,你有前輪和車頭部位進行緩衝,若是側撞,則是直接用身體去做撞擊點,若是速度快,非死即傷。一般情況下,導致機車與其他車輛側面接觸的原因有兩點——并行時有一車突然變道;機車在正面撞擊的剎那間,車手下意識地打轉向、踩剎車,改變了行駛軌跡。我所在小區里的一個熟人(非車友),2015年五一期間去單位加班的路上,岔路上突然鑽出一輛拉蔬菜的三輪機車,躲無可躲的前提下一邊緊急制動一邊拐了一下車把,原本直行的機車橫過來「搓」在三輪機車的車廂上,右腿嚴重受傷……事後,這個熟人後悔不該拐那一下子,若是直行狀態配合緊急制動,他可能會毫髮無損。

再來說說摔。在你感覺已經無法控制車子即將摔倒之際,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緊握車把或夾緊車座,而是用盡一切方法進行人車分離。這一點非常重要,你能做到,就能避免在倒地時被車砸傷、扎傷。我倒過許多回車,最後總結的人車分離經驗是:盡量不要在倒地時讓身體與車體傾斜的角度一致,而是與車體的傾斜角度保持相反的方向。這樣做,在車子倒地時人還是直立的,會在慣性的作用下摔向車的側前方。在水位較深的過水路段摔車,人車分離尤其重要——萬一被車子壓倒在水裡且周邊無人,只能死路一條了。

摔車帶來的傷害基本都發生於倒地后與地面的摩擦,避免摩擦或降低摩擦的辦法只有一個——翻滾吧,兄弟。是的,翻滾,不是趴在地上或躺在地上往前硬「搓」。一般情況下,只要不是超速行駛並護具齊全,摔倒后經過翻滾卸去慣性之後,基本能夠毫髮無損。這一點,本人實在是深有體會,長途中的兩次骨折都是在摔倒后「搓」出來的——右手壓在身下往前滑行,硬生生「別」斷了拇指;倒地時肩膀直接著地,頂斷了鎖骨。所以,在你倒地之後,有一線希望都不要與地面硬抗,而是想盡一切辦法讓身體滾動起來。在滾動時,最能降低損傷的方式是蜷曲身體的側滾,盡量讓身體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大一些,避免頭部、膝部、肩部等關鍵部位與地面直接正面接觸。另外,如果口袋裡裝有硬物,在翻滾中也容易硌傷身體,切記!

在停止滑行和翻滾后,不要急著爬起來,而是保持停止時的姿勢,先是由淺入深地呼吸,同時全身放鬆,感覺身體各處是否有異樣(疼痛或麻木),發現不對,立刻用所能採取的方式求救。在能見度差的深山彎道中摔車后,應在不影響傷勢的前提下儘快移動到路邊,避免來車時造成二次傷害。

說了這麼多,都是「萬一」之後的無奈之舉,希望在路上的車友們都用不到以上所說的各種「經驗」,都能平平安安地在摩旅的路上越走越遠。其實,想做到行車平安也不是難事——只要保證車況好、心態好、不超速、不違章,在駕駛中時刻保持警惕,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的發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