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高句麗得罪誰了,為什麼隋唐四代帝王不惜亡國也要滅了它

隋唐的歷史,雖然有著諸多的不同,但有一點外交政策卻是出奇的一致,就是要征服東北的高句麗!為了這個目標,隋唐的四代帝王,不惜耗費國力、財力,固執的發兵高句麗,征服他們。這個過程是怎樣的,這麼興師動眾又是為了什麼呢?

高句麗是公元前一世紀至公元七世紀在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存在的一個民族政權,別看這個彈丸之地,在當時也算一個強國。高句麗就是要建立一個以它為核心的體系,不僅不向中原政權臣服,還強迫黑水靺鞨和百濟新羅對它稱臣,脫離以隋唐為核心的納貢體系。這是中原王朝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歷經隋唐幾代帝王,都劍指高句麗,發了瘋一般對它用兵。

隋文帝時期,隋朝把滅高句麗定為國策。他向高句麗國王下詔說:「王謂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這是赤裸裸的威脅,然高句麗不聽,反而不斷侵襲遼西。隋文帝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周羅喉為水軍總管,大軍三十萬,分水陸兩路進攻高麗。但陸軍部隊在途中遇到瘟疫,戰鬥減員嚴重;水軍部隊則遇到風浪,死者十之八九。隋文帝這一次進攻計劃功敗垂成,實為可惜,也是高句麗命不該絕。

隋煬帝即位后,更是熱衷於征伐高句麗。他先後三次御駕親征,擺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態勢。第一次是以高句麗不臣為借口,征伐天下兵卒號稱兩百萬,旌旗相連長達千里,聲勢浩大,史稱「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這次攻破了遼東城,卻中了高句麗大將誘敵深入之計,在平壤城下久攻不破,被迫還師。

第二次和第三次是連續兩年進行的,此時已經耗費民力,雖然仍然是大軍壓境,就是無法取得全功。而且這三次遠征高句麗讓隋煬帝惹上了大麻煩,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傳唱南北,鼓動百姓起事造反,瓦崗寨翟讓、李密起義、李淵太原起兵讓隋朝顧此失彼,丟掉了天下。可以說,遠征高句麗也是隋朝滅亡的間接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時候,時刻以隋亡為教訓,基本上是隋煬帝做的事情,他就不做。但是在對待高句麗的問題上,卻是個例外。即使這時候高句麗向唐表面上稱臣,天可汗也不打算放過他們。第一次征討是太宗親領十五萬大軍進攻,雖然沒有取得全功,但這次不像隋煬帝的三次征討,戰果遠大於損失,高句麗的首級就帶回來四萬多具。這一次高句麗離滅國只差那麼一口氣,此後唐太宗接受群臣建議,用偏師對高句麗進行騷擾,使其疲於應付,逼得高句麗王讓他的兒子莫離支任武入朝謝罪。

唐太宗的主力也三次征伐高句麗,雖然沒有使其滅國,但也讓高句麗陷入了兵疲糧荒的境地。最好的機會留給他的兒子唐高宗,李治即位以後,高句麗聯合百濟欺壓新羅。在新羅的求救下,唐高宗使用蘇定方、薛仁貴等人征討高句麗。這時候唐軍意氣風發,高句麗則陷入內亂,最終高宗滅掉了高句麗,完成了隋唐四代帝王的心愿。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