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拉薩最盛大的狂歡節:雪頓節「錯過後悔一整年」

尼泊爾旅行

Nepal_trip

拉薩市傳統節日——雪頓節將於8月21日至8月27日在拉薩舉行。屆時,廣大遊客和市民將可以吃優格、看藏戲,體驗藏族文化獨特魅力。

拉薩雪頓節起源於公元11世紀中葉,在藏語中,「雪」是「優格」的意思,「頓」是「宴」的意思,意為吃優格的節日,是國務院首批列入保護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雪頓節每年藏曆六月三十日開始,為期一周左右。

作為拉薩最盛大、最狂歡的節日,雪頓節將節慶、民俗、宗教和旅遊完美結合在一起,因而被不少人戲稱為「錯過後悔一整年」。

雪頓節(藏文:ཞོ་སྟོན་,威利:zho ston是藏族的傳統節日,也是西藏自治區的法定節日,藏曆每年六月三十日舉行。「雪」「頓」是藏語「優格」、「宴」的意思,雪頓節意即吃優格的節日。因為雪頓節期間有規模盛大的曬佛儀式和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所以也稱之為曬佛節、藏戲節。

雪頓節的演變

17世紀以前,雪頓節是純粹的宗教節日。在青藏高原每年夏季的六七月,天氣取暖,百蟲驚蟄而出土活動。為了避免傷害生靈而違背了佛祖釋迦牟尼不殺生的戒律,藏傳佛教格魯派規定每年藏曆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日之間,不準僧人出寺活動,要在寺院中靜行長凈、夏安居。稱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公曆六月底方可開禁。僧人直到解制后才能出寺,而每當到這個時候,當地的平民百姓都要取出優格向寺院里的僧人供奉。同時在拉薩哲蚌寺舉行歡慶節,演出藏戲,哲蚌寺也就成為了雪頓節的活動中心,節日逐漸有了「哲蚌雪頓」之名。

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初,清朝皇帝冊封了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和五世班禪羅桑意希,賜給金冊、金印,從此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進一步鞏固。到了第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的時候,在「哲蚌雪頓」時候,還調集西藏各地區的藏戲團前來演出。五世達賴移居布達拉宮后,除規定每年藏曆舉行「哲蚌雪頓」的頭一天在哲蚌寺首演外,又規定第二天到布達拉宮演出,然後在拉薩和西藏各地巡迴演出。18世紀後期,羅布林卡建成后,成為達賴的夏宮。公元1913年依照十三世達賴喇嘛的決定,每年「哲蚌雪頓」都要在羅布林卡首演,同時允許平民百姓進入觀看演出。相沿下來,就形成了群眾性的娛樂活動,雪頓節也由此得名。

在西藏民主改革前,每年藏曆六月二十九,各地藏劇團一早到布達拉宮向地方政府主管藏戲的「孜洽列空」報到,並進行簡單的儀式表演。然後趕到羅布林卡向達賴致意,當晚返回哲蚌寺。第二天(六月三十日)為哲蚌雪頓節,演出一天藏戲。七月一日,由拉薩、日喀貝、窮吉、雅隆、堆龍德慶、尼木等地的五個劇團,六個「扎西雪巴」戲班子,一個氂牛舞班子和一個「卓巴」舞即打鼓舞在羅布林卡聯合演出。七月二日至五日,再由江孜,昂仁,南木林,拉薩等四個地方劇團輪流各演一天廣場戲,雪頓節五天中,噶廈政府放假,全體官員要集中到羅布林卡陪達賴看戲,每天中午噶廈設宴招待全體官員,席間要吃優格子。

1959年,西藏進行民主改革后,雪頓節的內容更加豐富。節日期間,拉薩市附近的藏族人民三五成群,老少相攜,背著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湧入羅布林卡內。節日時,除本地西藏藏戲劇團外,還有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的藏戲劇團來到聖城拉薩切磋戲藝。人們除了觀看藏戲外,還在樹蔭下搭起色彩斑斕的帳篷,在地上鋪上卡墊、地毯、擺上果酒,菜肴等節日食品。有的邊談邊飲,有的邊舞邊唱,許多文藝團體也來表演民族歌舞,以此助興。商業部門把各種物資和節日食品運到羅布林卡內,擺攤設棚,供應遊人。下午各家開始串幕作客,主人向客人敬三口乾一杯的「松准聶塔」酒,在勸酒時,唱起不同曲調的酒歌,各帳篷內,相互敬酒,十分熱鬧。自治區各機關,單位將大型的文藝活動,學術討論會,經驗交流會安排在雪頓節期間,使雪頓節更顯得意義重大。

雪頓節的安排

雪頓節這一天,哲蚌寺在寺外的山坡展出一幅高30米寬20米的絲織大佛像,當天善男信女雲集,紛紛向佛像拋擲哈達,如同雪花紛飛,佛像下聚集有成千上萬條哈達。

在藏曆七月初一的那一天,拉薩等西藏各地的居民來到羅布林卡,觀看來自拉薩、日喀則、窮結、雅礱、堆龍德慶等地的藏劇團和戲班子、舞班子、打鼓舞隊的聯合演出。初八以後,各劇團到拉薩地區各處演出,8月上旬個劇團回到本地,同時,全藏區、村、村寨所有民間藏戲團體和具戲劇性質的藝術表演團隊,和僧俗一起狂歡。

金面具獎和金耳環獎

藏戲演出結束,孜恰列空的官員代表達賴喇嘛給演員送東西,照例是成袋的青裸、糌粑,還有酥油、茶葉等。前來看戲的僧俗官員和部分商人、百姓,用哈達包裹錢幣,當戲劇演到預定的時間,即吉祥歡慶的時刻,將哈達拋向舞台,錢幣雨點般嘩嘩地落在演員卜頭上身上。

劇團有專人上來收錢,然後按規定進行分配,參加演出的演員一人一份,孩子能演出的每人半份,不能演出的四分之一份,戲師兩份,他們的助手甲魯一份半。據說有一年,十三世達賴喇嘛頒布了金面具獎和金耳環獎,最佳男演員被授予一個飾有金子日月圖案的面具。每個劇團的戲師,獎給一個金耳環("阿龍")或金耳墜("索吉")。參加雪頓節的十二個劇團,只有覺木隆有女演員,但女演員不能進羅布林卡演戲,她們只能在帳篷里做飯熬茶,或者出門討飯、打短工掙點收入。

節日過後,來自農牧區的藏戲團體,匆匆趕口家鄉,因為青裸已經黃熟,秋收季節來臨。"江嘎爾""香巴"等團體,則要參加日喀則的"西莫欽波"的大型演出活動;離拉薩較近的團體還要停留一些日子,到城郊的林卡里為貴族、商人們演出。當時已是過林卡的旺季,幾乎所有的有錢人都在園林過著遊樂生活,演藏戲可以賺一些錢和糧食。

慶典儀式

藏曆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一日

舉行「諧潑」,相當於今天的領導接見和開幕儀式,就是各團體朝拜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和哲蚌寺,並向達賴喇嘛致意。六月二十九日清晨,由扎西雪巴第一、迥巴第二,下邊按江嘎爾、香巴、覺木隆、塔榮、倫珠崗、朗則娃、賓頓巴、若捏嘎、希榮仲孜、貢布卓巴排列順序,一個個團體相繼到布達拉宮左右相對的兩個大門口演出「諧潑」,即表演各團體的傳統開場儀式。據說開始時第一是賓頓巴,因為它是唐東傑布創建的第一個戲班,也因為它是倡導舉行雪頓節的五世達賴家鄉瓊結的戲班子。還據說居第二的本來是覺木隆,后因它戲演得好,最受人歡迎,所以放到藍面具班子的最後去壓陣。然後十二個團體一起到布達拉宮白宮頂德陽廈大平台上去集體上演,但各演各的「諧潑」。孜恰官員或派人在此查點各團體到場人員,實際上也就是各戲班子向孜恰勒空報到。報到完畢,又到羅布林卡東大門口,也由一個個團體相繼表演「諧潑」。這一規定,據說是1951年春十四世達賴親政后新作出的。之後,戲班子悉數進人羅布林卡,在露天戲台上給端坐於觀戲樓上的達賴喇嘛表演「諧潑」,實際上是覲見達賴喇嘛。為此,達賴的侍從官要給各團體的唐東傑布塑像或唐卡像獻上阿細或朗翠哈達。當晚,這些團體多數返回哲蚌寺。

藏曆六月三十日

舉行傳統的「哲蚌雪頓」。這一天正是哲蚌寺舉行浴佛節的日子。

其時,要把幾十丈高大的錦緞綉繪佛像大唐卡,由幾百個青壯年喇嘛一字長蛇陣地抬著,宗教樂隊為之伴奏著,抬到寺院西北邊的陡斜的後山崖上自上而下地鋪掛開,供數以千萬的僧俗群眾瞻仰禮拜。同時,這一天也是哲蚌寺維持政教活動正常秩序的鐵棒喇嘛「格貴」每年換任的日子。十二個團體按早先在哲蚌寺舉辦雪頓節的傳統作法,一個個相繼在大唐卡像前和扎西康莎兩地演一下「諧潑」,然後到噶丹頗章院子里,舉行「哲蚌雪頓」正戲劇目一天的演出。後來變成到哲蚌寺內管理自己這個團體的康村(僧院),如黨木隆到桑洛康村,迦巴因很晚參加雪頓節,就到哲蚌寺前的乃瓊護法神廟,給喇嘛們演出一段規定獻演的劇目正戲。如六個白面具的團體一般都演《諾桑王子》片斷,尼木的塔榮、倫珠崗,因在50年代中期改演藍面具派,所以他們就演《朗莎雯蚌》片斷,或《文成公主》片斷。覺木隆演《卓娃桑姆》《蘇吉尼瑪》《白瑪文巴》三個輪流在雪頓節上演的劇目片斷。江嘎爾演《諾桑王子》片斷,迎巴演《頓月頓珠》片斷,香巴演《文成公主》和《智美更登》兩個輪換上演的劇目片斷。這天中午,寺院要招待演員們吃優格白糖米飯。當天晚上,各團體也都住在哲蚌寺有關康村裡。康村裡喇嘛也要招待自己的藏戲團體。

藏曆七月一日

與六月二十九日一樣,各團體相繼到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規定的地方朝拜跑演一遍「諧潑」儀式。後來也有改變成由12個團體在羅布林卡露天戲台上進行聯合演出,實際上就是正式的開幕儀式。

藏曆七月二日

孜恰勒空在羅布林卡主要為四大藍面具藏劇團體於露天戲台上給達賴喇嘛獻演作好全部準備,噶廈僧俗官員和貴族活佛等圍繞露無戲台或在羅布林卡內選地搭起帳篷和圍幔,擺放地毯、卡墊、食物飲料和娛樂用具等,準備看戲、玩樂和朝拜達賴喇嘛。這天開始由四大藍面具派戲班輪流作正式獻演。

藏曆七月三日至六日

規定由迥巴、江嘎爾、香巴、覺木隆這後期新派藍面具四大團體,輪流在羅布林卡露天戲台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被規定的傳統劇目整本戲,迎巴演《頓月頓珠》,江嘎爾演《諾桑王子》,香巴演《文成公主》或《智美更登》,覺木隆演《卓娃桑姆》或《蘇吉尼瑪》或《白瑪文巴》。這幾天,實際上是雪頓節藏戲演出的最中心活動。原先的露天戲台是個面積不大、也比較低的土台,后在50年代十四世達賴時將其擴建成此樣子,面積很大,整個戲台也加高了一些,上面鋪了石板。露無戲台直接靠著達賴喇嘛觀戲樓閣下的大門,觀戲樓閣是個兩層的裝飾精緻的藏式金頂的建築,達賴喇嘛和他的經師就坐在兩層樓閣上的大窗檯口觀看演出,西藏地方政府的全體官員和其他貴族活佛等,都一字排開,坐在露天戲台的南、北兩個邊沿。露無戲台的東邊是廣大僧俗群眾席地而坐看戲的地方。演出結束后,達賴喇嘛和西藏地方政府當場要給這幾個團體比較豐厚的賞賜。因為黨木隆藏戲在藝術上發展得最完備成熟,演得也最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獲得達賴喇嘛和各階層觀眾格外的賞識,所以有時就讓這個團體連演兩整天,加演一個傳統整本戲。

藏曆七月七日

扎西雪巴是這一早期白面具派藏戲影響最大的團體,接著在羅布林卡露戲台上舉行一天的演出活動儀式。演一段《諾桑王子》正戲片斷,主要表演白面具派的開場儀式「甲魯溫巴」和「扎西」結束儀式,表示「扎西丹增」,即對雪頓節主要的中心活動圓滿結束,進行歡慶祝福,祈賜吉祥。

藏曆七月八日至十五日

各團體紛紛去拉薩城區各處演出,叫「拉薩雪頓」。按規定,這之前在羅布林卡內的藏戲演出,女演員是不準出場的,女角也由男演員戴面具或化妝來扮演。而這一段演出,一般都是拉薩城區的各機關、寺廟、官員和貴族家請自己喜歡的團體去進行的,各團體的女演員也可以同男演員一起出場表演。在這些地方,藏戲隊不僅演規定的劇目,而且還能演其他劇目。

藏曆七月十六日以後

覺木隆藏戲隊可去拉薩城區以外的地方演出,外地個別團體也有被邀去城外郊區演出的,但一般都開始紛紛回到本地區去。如江嘎爾、迥巴、香巴三個團體首先回日喀則,參加扎什倫布寺的「色莫欽波」宗教藝術節,給班禪大師和堪廳僧俗官員及群眾獻演各自的藏戲。然後再回到各自的家鄉,給頭人和寺廟及群眾進行彙報演出。再如扎西雪巴在羅布林卡演出結束后,還要到拉薩西郊冬嘎和貢德林寺各演出一天,然後回山南趕在開始收割前,給凱墨溪卡頭人和扎西曲德寺高僧,以及家鄉的僧俗群眾演幾天戲。

藏曆八月一日開始

色拉寺要過「色拉恰秀」節,覺木隆要去演幾天藏戲,叫「色拉雪頓」。

200年來,拉薩出現了哲蚌雪頓、布達拉雪頓和羅布林卡雪頓並存的局面,其中以羅布林卡為中心。雪頓節是藏族的重要節日,是藏族文化傳承綿延的具體表現形式,過好這一節日對發揮藏族保持民族文化獨特性、增強民族團結和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有積極意義。

隨著歷史的演變,如今雪頓節已經成為集傳統展佛、文藝匯演、體育競技、招商引資、經貿洽談、商品展銷、旅遊休閑為一體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盛會。紀念建橋先輩和七位能歌善舞的藏戲起源的姑娘。

葉涼說

每年的雪頓節,特別是曬佛的哲蚌寺,一定會人山人海。曬佛當天哲蚌寺會進行交通管制,車輛禁止入內,需步行上山,如果想近距離觀看展佛儀式,需要在凌晨三點出發。曬佛日山坡上、屋頂上、廟堂過道間等都會站滿人,請注意安全,曬佛處對面的山坡還可以欣賞拉薩日出。雪頓節期間所有藏戲表演均免費,但門票照常收費。

節日期間拉薩市區也會部分實行交通管制,請按交警提示提前安排好出行計劃。吃優格可以去優格坊、古樹優格和郵局對面小攤等著名優格店,只是西藏優格普遍偏酸,筆者需要添加等量白糖才可以咽下。

聯 系

新浪微博:@葉涼N

佛學院志願者,聯合國南亞特殊貢獻獎得主,旅行作家兼國際領隊

服務於文化交流,定向援助,南亞深度游開發

歡迎諸位親們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會有小心意奉上。

註: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歡迎原作者與我們聯繫。

長按關注尼泊爾旅行,留下幸福的腳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