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專訪《中國詩詞大會》陳更:工科博士的詩詞生活

陳更,出生於1992年,北京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專業的博士生,關於這個專業,陳更又解釋了一番:「是設計控制器的,解決讓穿戴式機器人穿在人身上,怎樣能更舒服更省力的問題。」

作為工科博士,陳更的日常是這樣的:每天早上7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白天大部分就在實驗室;實驗室門口的小巷子里有個煎餅攤,午飯常常就買個煎餅解決,早飯是一杯檸檬糖水,晚飯常是一碗麥片,學詩的時間,是從吃飯時間裡省下來的。

本來抽空學詩只是愛好,卻沒料到因為參加《詩詞大會》,陳更成了「網紅」。在她擔任助教的一門課上,學生說:「我簡直傻了,沒想到高數的助教姐姐詩詞這麼棒!」

在接受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陳更透露,自己的一本詩詞讀後感小集,將在今年春天由東方出版社出版,書名暫定為《幾生修得到梅花——重覓詩心》。

詩詞啟蒙始於21歲,假期讀物是舊語文課本

首先,對很多看完詩詞大會後悔自己小時候沒有好好學詩詞的觀眾來說,有一個大大的好消息,陳更說:「說來慚愧,我的詩詞啟蒙發生在21歲。」

陳更從小就被爸媽帶著去書店。但往往她想買《腦筋急轉彎》,爸爸遞過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陳更拿起一本《故事會》,媽媽換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謎》……總之和詩詞歌賦沒有什麼關係。不過,在這樣的你來我往之間,陳更慢慢愛上了閱讀。「那種『文字從紙張上裊裊升起,給看字人帶來慷慨的氣息與畫面』的感受令人著迷,看文字會帶來自由而神奇的大腦反應,真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陳更的曾祖父是一個書生,做過咸陽城裡幾所高中的校長,家人也都愛看書。陳更的爺爺在家中不大的空間中特辟了一塊地方,把幾個孩子從小讀的課本和課外書一本不落地存放了起來。後來,這些「家族遺產」都傳到了陳更手中,每年寒暑假回到老家,時光便在這些舊語文課本和《浮躁》等上世紀80年代的小說中度過。

由於學業繁重,陳更中學時一心一意努力考大學,大學部時一心一意努力保研,都沒有涉獵詩詞。直到研究所第一年,她才有時間開始「大規模」看詩詞,啟蒙讀物是《蔣勛說唐詩》。

陳更說:「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詩詞不僅照進歷史與美學,還照進生活,能讓讀者看到詩人的人格與靈魂對自己的引導。比如,那些神秘的,『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讓人在似懂非懂之間感受到美;那些細膩的,『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讓你發現在季節流轉中的妙趣。」

就這樣,從研一到研四,從《唐詩三百首》到一些詩人的全集,陳更一直在讀詩詞。而且是「寒暑假讀,吃飯讀,坐捷運、坐火車讀,睡前讀,晨讀」,填補了沒有從小開始積累的遺憾。

陳更笑著說,自己最常用、最順手的詩詞學習平台是百度百科。記憶方法就是把詩讀通了、讀透了,或者聯想畫面,或者想成小故事。

比如,李白的《俠客行》,詩氣通暢如行雲流水,陳更就覺得非常好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就是明快清晰的人物素描,其後還有竊符救趙的故事情節,背了上句,下句不由地就來了」。

陳更最愛的還是唐詩:「唐朝由盛轉衰,也在唐朝詩歌從『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開闊豪邁,到『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的小溫馨轉變過程中,得到了體現。唐朝詩歌有著其他朝代無法企及的厚度與廣度。」

給手機備份文件夾起名「過盡曉鶯啼處」

陳更稱自己是一個「注重生活美感的人」。她的手機屏幕,每一頁只有4個App圖標,這樣在手機亮起時,映入眼帘的就是乾淨清爽的極簡畫面,而不是滿屏圖標連背景圖都看不清。她還給手機文件夾都起了詩情畫意的名字,「只想讓目遇之而有美感」。

手機備份文件夾名叫「過盡曉鶯啼處」,出自晏幾道的一首寫情人送別的小令《清平樂》,「這句詞的感覺很像過往的那些美好日子,有飛珠濺玉的曉鶯啼過的回憶」。在手機備份中,存聲音文件的叫「哀箏一弄湘江曲」,它本就描摹聲音;存照片的叫「聲聲瀉盡江波綠」,一張張照片拼出五光十色的生活——這兩句都出自晏幾道的另一闋寫彈箏的小令《菩薩蠻》。

陳更把平時寫的文學類隨筆,放在「梨花滿地不開門」里,因為寫作是孤寂的過程;把喜歡的攝影作品,放在「你若盛開」中,這一句出自作家三毛的隨筆;愛聽的音樂則在「如夢令」里,「因為音樂本就像夢境」。

「詩詞已滲入生活中,越來越難忘。」陳更說。平時看到青山,她會想起「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看到落日,會想起「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給學弟學妹鼓勵時,會想起「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想念故人,會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有一天,實驗室來了客人,陳更招待以茶,但實驗室里只有簡陋的紙杯。然而,當陳更的眼角瞥見紙杯上寫的幾行字「綠槐夾道集昏鴉,敕使傳宣坐賜茶。歸到玉堂清不寐,月鉤初上紫薇花」(南宋周必大《入直》——記者注),也再不覺得紙杯寒酸了。

詩詞與技能無關,只是因為被感動

陳更的業餘愛好廣泛,舞蹈、閱讀、游泳……但詩詞這項「特長」被她藏得很深,以至於在《詩詞大會(第二季)》一戰成名后,不少小夥伴都驚呆了。

一名給他拍過人像的北大學生在朋友圈裡說:「這兩天詩詞大會很火,特地搜了一下,發現裡面竟然有個認識的女生叫陳更!當時幫她拍照的時候,她總是急匆匆地從實驗室跑過來,拍完后又吭哧吭哧地跑回去『搬磚』了……」在陳更擔任助教的一門課上,學生說:「陳更姐我發現你在詩詞大會裡面,我還以為是同名同姓!你怎麼不去中文系啊!」

怎麼不去中文系,這個問題陳更最近經常被問到。陳更回答:「詩詞是我的業餘愛好,我不會將它當作謀生的手段。張曉風說:『享受生命,使我感到自己的幸運;忍受生命,使我了解自己的韌度,兩者皆令我喜悅不盡。』深讀詩詞讓我的生命更寬廣厚重,能更耐心、更堅忍地面對艱深曲折的科研工作。」

陳更說:「詩歌和計算機、英語等不同的是,你接近它、被它吸引,往往不是因為好學、求知,而是因為被感動,讓人覺得心不死。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這本不是出於追求學問知識的用心,而是出於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一種感發生命對我的感動和召喚。」

看到《念奴嬌·春情》下寫著作者「(宋)李清照」,陳更會突然恍惚:「這首詞經歷了多少歷史風雨,經過多少風流人物的手,千辛萬苦才傳到我眼前,卻只為告訴我,千年前的一位女子,坐在她的南窗下,有過這樣一個斜風細雨的春日午後。這是一件多麼神奇而幸福的事情,我們怎麼能不讀詩呢!」

而有時候,這種感動和召喚會轉變成別的情愫。陳更說,也許當一個孩子看到「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時,會從胸中湧出一股熱流,從而決定要發奮學習,報效國家;也許當一個孩子看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時,會相信永恆的愛情,從而做一個專情的人;也許當一個孩子看到「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時,會明白人的溫柔敦厚,會懂得原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