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零基礎,如何開始練書法!

(一) 執筆

既然沒有家長手把手教寫字了,那首先就來講執筆方法。這個問題,本來我是準備直接在百度上面搜幅圖上來就解決掉的,但是發現它涉及到一些前概念和一些常見的誤區,就一併拿出來講啦。

誤區:過分用力握筆

很多朋友在學寫字之前就已經聽說過「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之類形容運筆有力的詞語了,於是就先入為主,自然而然地認為寫字的時候,就應該用力握筆,死死地把筆抓牢。因為握筆過分用力,寫起字來就會不夠靈活、運筆艱難,寫出來的字顯得生硬而沒有靈性。這個誤區流毒甚廣,遠至東晉著名書法家都被黑了。王獻之幼時學於父(王羲之),其次學張芝。據說,羲之曾經從背後掣拔其筆,試測他的筆力,嘆云:「此兒后當復有大名!」可見王羲之很早就對他寄予厚望。

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說法居然是有來歷的!

羲之密從后掣其筆不得。——《晉書·列傳第五十 王獻之傳》

事實上,學過國中物理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手指握筆的時候,為筆提供的僅僅是對筆管的壓力,在垂直於紙面的方向上,這個壓力僅僅影響手指對筆的最大靜摩擦力。而筆的靜摩擦力,只要與筆的重力和紙面對筆的彈力兩者合力相互抵消就足夠了。無論人怎麼用力握筆,都不會影響這個豎直面的受力情況。簡單說來,只要手能把筆握住就行,握得再緊都不可能對運筆產生影響,反而因為肌肉緊張,影響運筆流暢性。握筆越松,字越活。

正確執筆方式 五指執筆法

圖中所示的是五指執筆法。

過往書家對五指執筆有文字上的說明,但相對不直觀,故不作重複。如果這一幅靜態的圖片未能讓你了解執筆的方法,可以待會拖到後面看書法家在寫字的時候如何執筆的視頻。在此說明的是,運筆過程筆左右揮舞是正常的,但不應當歪斜,傾倒到一邊去。

執筆位置 字越大,執筆應當越高

執筆的位置和所寫字的大小相關,一般而言,字越大,筆所需揮灑的範圍越大,執筆就應當越高。通常而言,同等大小的字,行書執筆位置比楷書高,草書執筆位置比行書高。就像拿筷子一樣,筷子拿得越高,揮舞的範圍越大;但同樣越難控制。所以需要根據字體和字的大小去決定執筆的位置。

執筆位置低時,手腕可以枕在紙上;

執筆位置略高,手腕枕在左手手背;

執筆位置高,則手腕離開桌面,手肘支撐桌邊書寫;

執筆位置更高的話,則應該懸腕書寫了;

執筆發力 著重運用腕力

將手等效為槓桿去看的話,支點距筆越遠,發力效果越明顯;支點距筆越近,越便於操控。所以一般寫一到兩寸的字(約3-7cm)的時候,主要用手腕發力,手指輔助控制完成筆的精細運動。兩寸以上(7cm以上)則還需在此基礎上輔以手臂發力。是否能有意識地使用手腕發力完成書寫過程,幾乎成為了書法入門的判斷條件了。腕力強勁者,筆畫遒勁有力;腕力不足,則筆畫綿軟。我當年練習腕力有些偏門的辦法,就是跑出去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保齡球。這個大家可以酌情參考,反正我自己是當作運動來做,實際上單純練習腕力,多些幾個字的效果可能更明顯。

(二)文房四寶 為避免不良用筆習慣,需慎重選擇書寫用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認真寫字之前,先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文具吧。我們對書法了解未深入的時候,不太容易買到高質量的文具;但恰恰趁手的文具,才能真正幫助我們有效地鍛煉我們的正確書寫習慣。否則,拿一些不適合自己的工具來使用,只會讓自己養成錯誤的習慣;而肌肉對這些錯誤的習慣,記憶力卻是非常牢固的,要去更正它,比從頭學起更花時間。

書法文具,古代稱為文房四寶,指的就是:筆、墨、紙、硯。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初學者應該如何挑選自己的文房四寶,以便大家儘早入門。

筆(毛筆標準 尖、齊、圓、健;)

合格的毛筆有四項標準:「尖」、「齊」、「圓」、「健」,合稱為筆的四德。

尖指筆鋒要尖,才能寫出細勁的點畫及運筆變化;齊指筆毫鋪展開時是齊平的,而且毛色比較均勻整齊,保證筆畫輕重勻稱;圓指毛筆蓄滿墨時候的外型成圓錐形,感覺圓而飽滿,體現的是毛筆的貯墨能力,貯墨足時,筆畫飽滿有力,能避免不當的飛白;健指筆鋒的彈性,彈性好才能讓筆能自如表現。

毛筆分類 宜用硬毫或兼毫

從筆毫上分,毛筆粗分成硬毫、軟毫、兼毫三種。

市面常見的硬毫多由黃鼠狼毛或兔毛製成,分別稱為「狼毫」「紫毫」。彈性足,貯墨性能稍差,需掌握好吸墨量,方能使用自如。軟毫則多由羊毛製成,柔軟圓潤。優質軟毫貯墨能力強,表現力豐富;劣質的則可以差得沒有下限。兼毫常以軟毫為芯,硬毫長而覆在其上。取硬毫的彈性和軟毫貯墨的優點。優質兼毫兩者皆取其長,劣質兼毫兩者皆取其短。很多朋友出於價錢上的考慮,常常推薦初學者買10塊錢以下的,諸如大X雲之類的羊毫筆。其實,這類羊毫筆尚未能達到毛筆對「健」的要求。它的彈性不足,按下去以後就很難彈起來,初學者無法順利完成筆畫提按處的一些細節操作。況且,從經濟方面去考慮的話,也不至於使用這些不適宜新手的筆。畢竟保養得當的話,一支筆是可以使用很久的。

我的建議是:萌妹子用兼毫,糙漢子用狼毫。或者這樣說吧:筆畫清麗多變的,適合使用兼毫;筆畫剛勁有力的,用狼毫表現力更強。另外,去買筆的時候記得問清楚賣筆老闆如何開筆,如何保養。一般的筆,通常應該用水浸泡新筆的筆毫,水盡量不要浸沒筆根,把筆上的膠水浸開就可以抹乾使用了。平時寫完字,就把毛筆洗乾淨,掛到陰涼通風處讓其自然晾乾即可。

墨(無沉澱殘渣,書寫流暢,墨色均勻,氣味清香;滯筆時可加酒精)

墨錠、墨汁均可,從便於使用的角度來說,還是推薦開始練習時候使用墨汁的。好的墨汁和差的墨汁性能差別非常懸殊。適合正常使用的墨汁至少需要無沉澱殘渣,書寫流暢,墨色均勻,氣味清香(這個是必要項,有臭味的墨汁通常意味著已經變質,有腐敗菌落積累,長期使用對毛筆有損害)。

紙(用生宣)

從製作工藝上分,宣紙分兩種,一種叫生宣,製作過程未經明礬加工,吸水性強,能化墨;一種叫熟宣,加明礬製成,質地硬,相對難化墨。通常而言,寫字用生宣。行筆運筆的每一個細節,在善於化墨的生宣底下效果都會成倍放大。每一處猶豫不決,行筆怯懦,頓挫不清,偏鋒運筆,敷衍了事,都會在這張紙上表露無遺。因此能夠清楚暴露書寫者運筆過程的不足。初學者本身運筆很有可能有細節未能處理到位,如果使用普通的紙,則很可能自己沒辦法看出這些行筆過程缺點,長久形成陋習。從原料的分類上來說,宣紙還分成紙漿原料以檀樹皮為主的」凈皮「(現代人所說的特凈也是炒作出來的凈皮)和以稻草為主的」棉料「,從書寫角度看兩者性能上差別不會太大,選擇哪種則參照自己所臨摹的書家而定了。通常稜角分明、線條直硬的書家字跡,適宜用凈皮表現;相反的則更適合用棉料。初學者應該堅持使用生宣練習,等到適應宣紙特性,能自如駕馭的時候,可以兼而使用元書紙、毛邊紙等類似的紙張進行練習,但仍應取宣紙練習為主。

用墨汁的朋友,請不要買硯台了,買個醬油碟子就夠用了。複習完運筆,回歸正題,講硯台吧。墨硯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於研磨墨錠,書畫調色的。傳統認為,以堅硬而滑潤的石材製成的墨硯為佳。對其要求更高的呢,就是要光滑細膩,不失水。聽說好墨配好研,磨出來的墨水分外細滑。

(三)臨帖 唐代楷書古帖

如果想認認真真地學書法的話,建議從楷書入手開始進行練習。原因有二:

1.楷書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從小在學校學字啟蒙的時候就是使用楷體的。

2.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楷書從隸書中獨立發展而成,於上承接隸書,於下則便於我們掌握與楷書相近,但技法更為複雜多變的行書。掌握了楷書,就基本能掌握毛筆書寫技法,對學習其它書體大有裨益。

至於臨習什麼時期的書法帖子,有知友認為,書法應該尚古。這個說法我大體是同意的。古字經歷更充分的時間的考驗。但是,有一點不同的看法想補充一下。首先,由於古代保存書法作品的工藝不成熟,紙質的作品大多已經損壞嚴重了。哪怕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的作品,也沒有真跡存世。(王羲之的臨摹本倒還不少)就其易得性而言,古字已不便於初學者。況且,書法作為藝術,哪怕是一門傳統藝術,它都是在不斷發展、不斷成熟的。後世的書法家總結前人經驗,在其基礎上創作,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但是,我自己也不贊成初學者學習現代書法家的作品。因為很多書家還未經歷足夠長時間的考驗,現代書法也未形成完整的評價體系。所以,建議初學者初學應該從臨楷書古帖入手。首選唐代的楷書書家。原因在於,科舉制度在隋代形成,出現了以書求仕的傾向。社會上從上而下地形成了崇尚書法的學習風氣。唐代有過一段政治相對穩定的時期,科舉取仕被時人看重。在書法史上,可以說,唐代的書法教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當時由國家設立的最高等教育機構,負責統一培養頂尖人才的學校稱為國子監,裡面只分設了6門學科,但書法就被單獨設立為一個科目,稱為「書學」,專門負責教授漢字。有這樣的教育制度支持,保證了唐代書法的鼎盛。同時,隨科舉制度發展,唐宋時期對楷書書寫要求也較為嚴格,有森嚴法度,便於上手,便於掌握結字規律。更為難得的是,盛唐的文化氛圍又容許其在細節上尋求突破精益求精;與明清時期沈度等書家形成的過分整齊劃一的「台閣體」相比,更活潑可喜。



其中比較適合初學者的書法作品有:

許先藝術教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