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藝術》聚焦 | 東西——國外博物館里的中國藝術品

點擊「人民美術出版社一鍵關注哦!

公元前139年,當張騫奉旨出使「鑿空」西域的時候,他絕不會意識到,馱在駱駝背上的那些物品,會被全世界的人當成奢華的藝術品來對待;也沒有意識到,在他之後竟然引發了長達兩千年的東西方交往,通過這條茫茫絲路,東西方的藝術一直有著不絕的傳導。

張騫出使西域 敦煌323窟北壁中層西側

絲綢之路,連接東來西往的文明

絲綢之路是一種雙向的文化交流,既有物質的也有精神的。向西方運去了絲綢、紙張、茶葉、藥材和陶瓷器,西方也向傳來了棉布、香料、佛教、《聖經》和奢侈品。絲綢之路不是一條從長安直通羅馬的大道,也不是一條從西漢起就一直維持到清代的走廊。這條路分成幾個支路,時斷時續,一程接一程,可謂是東西方文化的一種接力和傳續。在長達兩千的時間裡,從陸地延伸到海洋,從北方移到南方,幾乎遍及半個世界。它連接了世界上多種文明、多個國家,藝術也在這裡進行了交融和傳遞。

當然這種文明傳遞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朝貢、賞賜、貿易,甚至還有偷盜和掠奪,但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藝術品之於西方,西方藝術品之於,都是珍稀之物,價值連城。多年來,我一直在醞釀寫一本書,名字就叫《東西》,既指東方和西方,也是指物件——東西。因為就在這些物件上,積澱著東西方文化的包漿,刻滿了東西方文明的痕迹,以及無數古文明的傳承。

漢唐時期絲綢之路上運載的物品大多是絲綢,因其輕薄細軟,便於在坎坷的陸路上裝載。這也是後來德國學者李希霍芬把它命名為「絲綢之路」的原因。絲綢在是奢侈品,遠涉重山運抵異國之後,也是只有天潢貴胄之家才能買得起,一如羅馬帝國只有元老院的貴族才有資格穿上的絲綢之袍。然而,由於絲綢難以久存,所以世界各大博物館里保存的古代絲綢極少,只有少量的殘片。只有新疆博物館里保存著珍貴的絲織品,其中竟然有漢代和魏晉時期的產品,當地極度乾旱的氣候使之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重要的一站,印度新德里國家博物館有一個展館專門陳列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當年在新疆樓蘭考古發現的成果。懷著對東方無比的好奇心,斯文·赫定以西方人的眼光,認真、銳利而長期地掃視和探究了,當年的駝隊、馬幫、廟宇、羊皮筏、流沙、荒漠和悠遠的笛聲已經穿透時空,響徹在世界歷史的經典中。他把在新疆發掘出的文物捐獻給了印度博物館,其中多為竹簡木牘、絲綢衣服、手書經卷、佛像和陶器。這一次重要的探險發現印證了絲綢之路的存在。

瓷器,超乎西方想象的東方奢華

東漢之後,晶瑩薄脆的瓷器在產生。宋代的絲綢之路移到了海上,用船隻來運輸易碎的瓷器才有了可能,雖然絲綢還是主要的貿易品,但大宗交易多為瓷器,從此的瓷器成為世界商品,為各國所爭搶。在,瓷器多是生活用品,除了陳設瓷之外,很少被當成藝術品。瓷器是用瓷土做成的器皿,西方人卻用黃金白銀來換,無異是使泥土變黃金。因此在外國,瓷器的觀賞功能遠大於實用功能,擁有者往往捨不得使用,置於櫥櫃炫耀,或收入博物館。瓷器成了藝術品,甚至是奢侈品。

寫有阿拉伯文字的青花大盤,四個小圈裡是《古蘭經》的經文。

青瓷瓶改裝雙流和蓋水注

均藏於土耳其托普卡比王宮

倒置改裝過的青花瓶水注

直徑達六七十厘米的青花瓷盤

兩隻白瓷碗對合、加青花盤改裝成的香熏

從埃及到伊拉克,從伊朗到中亞,瓷器的蹤影都曾出現過。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在托普卡比王宮裡,收藏著兩萬多件瓷器。這是除本土之外,最大的瓷器收藏,也是世界上瓷器品質最高、數量最眾的收藏之一。這些收藏主要是青瓷和青花瓷,也有相當數量的色釉和彩繪瓷。從奧斯曼帝國立國,直至其瓦解,歷經的元明清三朝,時間跨度達六百年。這些瓷器是特意為中東、近東地區製造的,器形極為巨大,其中竟有一些直徑40到60厘米的青花巨盤,高達70多厘米的元青花八棱葫蘆巨瓶和龍泉窯巨瓶也赫然在列。這些大器已達到了工藝燒造的極限,在很難見到,既滿足了突厥人圍坐共器而食的習俗,也滿足了宮廷盛宴烹全羊全牛的需求。奧斯曼人信奉的伊斯蘭教崇尚綠色和藍色,因而尤其喜歡的青瓷和青花瓷,還會在器皿上包金鑲銀嵌寶石,當成珍貴的藝術品專供蘇丹使用。

瑞典雖然遠離海上絲綢之路的主線,但曾專門打造了「哥德堡號」帆船,繞過大半個地球來到,採購回了大量的瓷器、茶葉和絲綢。在哥德堡市立博物館里,藏有大量的瓷器。其中有採購的現成瓷器,也有王室、貴族的訂燒瓷,其上有紋徽和特製的圖案,還有的做成了西方咖啡壺的造型。此外,伊朗也是古代絲綢之路重要的貨物中轉站,阿德比耳寺院收藏的元青花瓷器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元青花」一詞就是因這裡的藏品才提出的。

粉彩瓷盤

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古文明博物館藏

收藏,讓世界擁抱之美

除了絲綢和瓷器,還有許許多多的藝術品留存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遠東古文明博物館,藏有十萬多件文物,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彩陶,包括了距今6500年到2000年的所有彩陶,涵蓋仰韶、廟底溝、馬家窯、半山、馬廠、齊家和龍山等型期。這批巨藏是瑞典學者安特生九十多年前在發現的,他教給了人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地層、分析出土文物,他與當時的政府簽協議,把這批彩陶的一半還給了,將另一半帶回了瑞典。

遠東古文明博物館里還收藏有二百多件雕塑,這是另外一位瑞典學者喜龍仁帶回的,時跨南北朝至明清,以佛像和菩薩為主。古代人從來沒有把石窟和佛像當作藝術品,都認為是工匠的產品。但喜龍仁在徒步考察了北京城牆,發現了山西天龍山石窟,在破窯羊圈裡買到了北朝的造像碑,又從各地購買了一些佚散流失、無人看管的佛像,寫出了一本四卷本的煌煌巨著《雕刻——從5世紀到14世紀》。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人對的雕刻進行了科學的研究和分析,是歐美學界的必讀之書。喜龍仁和安特生一樣,教會了人如何去欣賞古代的藝術。

居延漢簡

印度國立博物館藏

馬家窯彩陶罐

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博物館藏

類似這樣收藏藝術品的博物館還有很多,海上絲綢之路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古代絲綢之路經過的地方——撒馬爾罕、阿拉木圖、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這些國家的博物館,如同撒落的珍珠一樣,都有不少的藝術品,依稀能看出當年的流傳之路。至於世界藝術品的收藏中心巴黎、倫敦、紐約,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華盛頓國家畫廊里都專門設有藝術館,陳列著的藝術品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但這些極少通過絲綢之路而來,更多的是通過考古發掘、刻意收藏、貿易、拍賣、捐贈,甚至是偷盜和劫掠。

元 山西洪洞縣廣勝寺壁畫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如浮光掠影般瀏覽了國外博物館里的藝術品,於器物的寶光和氣息中,我們能感受到藝術的輝煌。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穿越沙漠、高山、大海,探索世界上最佳的市場,而千里之外他國的商人、使臣、藝術家和僧侶也不畏艱險,如朝聖一般來到。伏爾泰曾說過:「歐洲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能成為一個人。」這句話如今依然不過時。

古代的絲綢之路業已消亡,但一條條嶄新的通道正在生成。正如牛津大學學者彼得·弗蘭科潘所說:「世界旋轉的軸心正在轉移——移回到那個讓它旋轉千年的初始之地,絲綢之路。」

作者 | 王川

摘自 | 《藝術》第8期 · 聚焦

《藝術》2017年第8期

相關鏈接:

- END -

- 官方微店 商業合作或投稿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