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軍師聯盟》: 為啥曹操到死都不喜歡曹丕呢?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演到20多集,曹操終於掛了,不然秀波叔的光芒真的要被搶完了。

前面這20多集基本沒有展示各位英雄的軍事才能,一直演的都是圍繞曹丕曹植爭奪世子位的權術鬥爭。

可是,看來看去,曹丕軍功卓越、堅強隱忍,最終也終被立為太子並即位,但為啥曹操到死都不喜歡他呢?

甚至在第12集,曹操即將出征,曹丕涕泗橫流得發表了一段孝子之語,最後得到的評語竟然是:「不如子建的詩文好。」

可見,在曹操心目中,仗打得再好都不如吟得一首好詩。

氣得曹丕在獄中不顧渾身傷痛,讓郭照替他寫下著名的《典論》:「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為什麼曹操這麼看重詩文?

別忘了,曹操可是建安文學的創始人,標準的能文能武。

東漢王朝一恢復,曹操便制訂了「外定武功,內興文學」(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治國方針,積極領導發展文學事業。

不過,人家這個方針並不只是立個項撥個款就興盛了。

曹操自己身體力行,哪怕出去打仗都手不釋卷,而且到哪兒都要賦詩作詞,做完詩還要求譜曲配樂。

比如北征烏桓凱旋的路上,曹操站在碣石山頂,遠望海中的北戴河半島,寫出了那首耳熟能詳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這也是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寫景詩。

還有《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歷史上都將曹操描述為生性多疑的奸雄,但從他的詩中,看到更多的是慷慨激昂和雄心壯志,斷然不是性格反覆無常的人所能寫出的。

曹操在詩歌上還有一個貢獻,就是用樂府舊題寫時事,比如《薤露行》描寫了漢末大將軍何進謀誅宦官、召四方軍閥為助、以致董卓作亂京師的事,被明代的文學家鍾惺稱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在曹操的親自過問下,他成立了魏國作協,培養出了「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也都追隨他的風格,用樂府詩寫時事,採用五言形式,形成了文學史上第一次文人詩的創作高潮

而 「風骨」,也成為文學批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學品評的主要標準。

引領「建安文學」寫作小組的,除了主席曹操,還有倆副主席曹丕和曹植

不知道為什麼,電視劇把曹丕演得像一介武夫半個文盲。實際歷史上,曹丕的詩文水平一點都不亞於曹植。

曹植與曹丕

先說他的《典論·論文》,是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文學專論。可以說,曹丕是漢魏時期的重要文學批評家。

有意思的是,《典論·論文》第一句即是「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似是在回應後世對他與曹植的比較。

而且從這篇文論,我們大概能看到曹操重視詩文的原因。

曹丕寫道:「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后。」

意思是,古代的作者,投身於寫作,把自己的思想意見表現在文章書籍中,就不必借史家的言辭,也不必托高官的權勢,而聲名自然能流傳後世。

想來,曹操養了那麼多文人墨客,卻沒有讓這些文人寫歌頌自己豐功偉烈的詩文,甚至死後一切從簡,沒有給自己定性定調定位的碑文,大概正是因為自己的理想抱負已然體現在自己的詩文中了。

再說回曹丕,雖然曹丕文學評論寫得好,但曹操更喜歡詩歌。

曹植的五言詩已經是無法超越了,畢竟人家不到七步就能做一首讓人稱絕的詩。

曹丕只好填補空白,開創了七言詩。

他的《燕歌行》就是文學史上第一首七言詩。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何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植的詩歌天賦早已聲名遠揚,曹丕只能在宣傳上想盡辦法。

他的做法比較現代,除了組織「建安七子」搞文學沙龍之外,還喜歡到處結交筆友,組建了一個大型的筆友群。比如孫權,就被強行納入曹丕的朋友圈。

裴松之註解的《三國志》里有一篇《江表傳》記載:「文帝遣使求雀頭香、大貝、明珠、象牙、犀角、玳瑁、孔雀、翡翠、鬥鴨、長鳴雞。文帝報使,致鼲子裘、明光鎧、騑馬,又以素書所作典論及詩賦與權。」

這最後一句講的是,曹丕成為魏文帝后,藉機把自己寫詩和讀書的心得寄給孫權。這還不止一次,曹丕寫完《典論·自敘》這種類似自傳的文章之後,也專程給孫權送去了簽名版。

從曹丕的詩文中可以看到,他的路數與父親的豪邁、弟弟的瀟洒不太一樣,他比較執著於生死、聚散,有時候像個哲學家,有時候又像心靈雞湯。

自古,對於到底是曹植寫得好還是曹丕寫得好,爭論了幾千年,到現在也沒有定論。

但正如《文心雕龍》作者劉勰的評價,「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不能因為曹丕贏了曹植當上皇帝,就貶低曹丕的文學水平,因同情曹植而抬高他的地位。

那麼,曹植又是怎麼想的呢?

他在《與楊德祖書》中說「辭賦小道,固未足以揄揚大義,彰示來世也。昔揚子云先朝執戟之臣耳,猶稱壯夫不為也。吾雖德薄,位為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勛績,辭賦為君子哉!」

曹植說,辭賦都是小事,只留下點文墨,不能建功立業,實在遺憾。

他真正在乎的,還是政治。

可是沒辦法,曹操再喜歡曹植的詩,也知道只會寫詩沒辦法當領袖。

於是,曹丕曹植就這麼互相仰望又鄙視著對方。

而曹操,也並非對兒子們不滿,他更多的應該是遺憾,因為他的兒子中沒有一個能成為文武雙全的「曹操二世」。

不知道當時的他是否預見了不久的未來,曹家的帝國被司馬家取而代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