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第二大菜系,竟然不是中國菜?

畢業兩三年的一個傍晚,大學時代的班代發來了久違的聚會消息。

「同學聚會吃日料?」我掃了一眼屏幕,嚼著嘴裡的半根辣條嘟囔道。

當同學聚會地點不知不覺地從學校門外的黑暗料理,轉移到高端地段的日本料理,你大概也像我一樣,不自覺地發出「我的朋友中產了」的感慨。

不管你是不是美食愛好者,都會發現近來城中的日料店越來越多。據統計,2006年,日料店的數量在北京還屈指可數,十年後,北京的日料店已超過1500家。而在日料店數量最多的上海,增速也更快,從2006年到2016年,悄然增長了3倍,日料在餐飲中的佔比超過40%。與此同時,日料的花樣也更多,各式懷石料理、燒烤店、壽司店、居酒屋、放題餐廳已經遍地開花。

《深夜食堂》中的居酒屋。

「你說你low不low!現在日本料理都是第二大菜系了!聚會吃日本料理當然很正常啊!」班代發來了滿是感嘆號的微信。這種說法絕非空穴來風,根據《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公布的「2016年餐飲業營業額」數據來看,傳統的八大菜系——川魯粵蘇浙閩湘徽,能擠入營業額前10的只有川菜、粵菜、本幫江浙菜三個菜系。

而屬於「外來者」的日料,居然一路殺入前八,排在粵菜和江浙菜之前,直追川菜,一點都沒有「水土不服」的跡象,反倒化身黑馬,在「美食大國」上歡快地蹦躂,隱隱有成為第二大菜系的趨勢。據美團大眾點評「吃喝玩樂大數據」顯示,今年除夕全國最火的菜品居然是三文魚刺身,高居人氣排行榜榜首!

日本料理到底為什麼受歡迎?

2016年餐飲業營業額排行榜。圖/餐飲報告/餐飲老闆內參

口味相近,選擇多元

許多人說起日本料理就會想到刺身,然而日本料理絕不等於三文魚。對於許多日本人來說,日本料理就是日常的傳統飲食,無論是飽含日本美學的懷石料理還是街邊平價的花枝小丸子,都是日本料理。

既然日本料理包含的種類繁多,選擇自然就多元。價格上,從幾塊錢的關東煮、十多塊的壽司到幾十塊的拉麵、定食,再到幾百元的刺身拼盤、四位數的懷石料理;口味上,你不吃生冷,煎、燒、炸、煮等烹飪方式也一應俱全;無肉不歡,可以鑽進烤肉店;注重健康,「輕食」清新地向你招手……無論是工作餐還是朋友聚會,基本都能夠在日本料理中找到合適的餐廳。

可以說,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日料都具備多樣性的特點,跨度很大,選擇很廣,能夠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各種需求。

《深夜食堂》中的部分料理。

此外,日本與一衣帶水,日本人與沿海地區的飲食習慣相差無幾——好清淡,喜海鮮。更有意思的是,江南有「拚死吃河豚」的傳統,日本江戶時代則有「偷人家妻子/驚心動魄又美味/有如嘗河豚」以及小林一茶「不吃河豚人/絕對不能讓他看/富士山之美」的俳句;人每到秋天對「大閘蟹」前赴後繼,日本人對蟹亦是情有獨鍾。

據餐飲O2O聯合零點數據發布的《日本料理消費洞察報告》,日料消費者平時飲食偏向鮮味較多,佔到56%,「香」和「甜」的口味習慣佔52.8%和45.3%。而鮮、香、甜的口味本就與沿海地區的偏好不謀而合。

同時,海洋氣候孕育的日本人,善用四季的新鮮食材,講求「旬」的概念,隨著時令節氣的變化有相應的食材。正是對時令食物的重視,以及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日本料理更能凸顯食材的新鮮感。這讓日本料理經營者對食材往往不敢怠慢,而這一點恰恰符合當下人對健康飲食和食品安全的訴求。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捏的鮪魚刺身。圖/newcity film

美的追求,也是「和」的哲學

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人們對於吃的追求,早已不僅停留在「口味」的層面。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口味甚至不重要,顏值才是關鍵。即使有些網紅店「徒有其表」,卻依然無法阻擋人們前赴後繼的步伐。

想想你去過的那些日本料理店,無論價格高冷還是平民,裝潢布置卻往往都很有心,有傳統和風的榻榻米,也有走「性冷談風」的極簡設計,牆上往往還掛著「浮世繪」。當你坐定,點單,品嘗,日本料理精緻的擺盤,好看的器皿,鮮艷的色澤,無疑都給你帶來了華麗的視覺享受。

畢竟,日本料理可有著「眼睛的料理」的美譽。在日本,「盛り付け」即「擺盤」,亦是一門值得推敲鑽研的藝術。日本的「盛り付け」講求「五味五色」,使用的食具也往往頗有質感。

懷石料理。圖/塚越

當然,日本料理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要靠才華」,除了形式,更有內容。

日本全才藝術家、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在《料理王國》一書中就說道:「簡單地說,所謂料理,並非只用舌尖來品嘗,也不是拿來玩弄的事物。料理,是讓人以耳、以眼、以鼻等,運用各種感官來享受『美』及『味』的調和。配色、擺盤、搭配、食材優劣與否,每樣都與『美』有密切關係,並以此為考量。」

會席料理。圖/naver.jp

可見,日本料理早已跨越舌尖,加上日本特產「匠人精神」,成為了一種對美的追求,一種崇尚「和」的哲學。

除了我們熟知的「酸甜苦辣」,日本人還追求第五味,即「旨味」。「旨味」是味蕾感受每種味道的融合,一粒米飯、一醬汁、一點海鮮……搭配作用融合后達至味道平衡和諧。「旨味」講求平衡,講求「和」,而這也彷彿是大和民族性格的一個側面。

日本一般家庭的飲食。圖/naver.jp

日料承載了年輕人對於日本文化的好奇與熱情

除此之外,對於年輕一代而言,喜歡日料更多的是源於對日本文化的喜愛。

喜歡讀魯迅,自然想去魯迅故居看一看;對日影日劇日漫感興趣的,自然就喜歡在日本料理店裡體驗一下觸手可及的日本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料理就是日劇日漫的「周邊」。

日本料理也是一個容器,承載了年輕一代對於日本文化的好奇與熱情。涉及到美食的日劇日漫向來數不勝數,近年在國內大受歡迎的《料理仙姬》《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等美食主題的日劇,更是將人們對日本料理的喜愛推向了高潮。

日劇《孤獨的美食家》。

年輕人來到日料店,把自己想象成了日漫日劇中的人物,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吃飯前,雙手合十,對著食物輕聲道一句「いただきます」,瞬間感覺自己「敬天愛人」,元氣滿滿;一人食,把自己想象成「孤獨的美食家」,邊吃飯邊發條朋友圈,美食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得有這句「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下班后,同樣都是擼串,但和朋友在居酒屋喝喝小酒聊聊天,分分鐘感覺自己「很中產」;朋友聚會,一群人坐在榻榻米包間吃著壽喜鍋,熱氣蒸騰之下,彼此之間的感情也迅速倍增……

美食和人一樣,有故事才有溫度。年輕一代熱衷美食主題的日劇,往往也是因為其散發著濃濃人情味,同時又傳遞著「生活雖然不堪,食物依舊美味」的生活哲學。

有意思的是,在歐美,許多日本料理店都是人開的。當然,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新周刊(-weekly)原創作品, 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