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那些太懂事的孩子, 後來都過得怎麼樣了?

在我媽眼中,我從來不是個懂事孩子。照她說的,我在她面前「經常大聲嚷嚷,說話做事也不曉得為別人著想,全憑自己的性子來。

可她在我姥姥面前,從來都是「恭恭敬敬,不敢說半個『不』字」。是,在我印象里,很多人都向我誇過,「你媽真好。」生活中,她也是為人處事禮貌有加,思慮周全。

然而,我媽這大半輩子過得好不好,我最清楚。

作者:花山,自媒體主編,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二孩媽媽。本文來源:公眾號「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藍橡樹」獲授權轉載。

一、

我姥姥6個孩子中,我媽排行老二,也是唯一一個被自己母親忘記生日在哪天的小孩。4個弟弟妹妹,幾乎都是我媽一手帶大的。事業心極重的姥姥那會兒在家鄉是風雲人物,也因此大部分時候都不著家。

我媽打從能夠得到灶台起,就給一家人煮飯了。她很用心地為家人做著她能做的一切,小小一個稱讚便讓她滿足。她是父母面前那個早早懂事的小孩,一直在用自己的「懂事」討好這個世界。

他們都在誇她「好」。然而,她的「好」不是出於自然生髮的愛,而是出自恐懼。生命伊始,她就學會了一個邏輯:只有付出才能得到關注和愛。不付出就可能沒回應,或者很少。為了不被拋棄,為了得到愛,她一步步出讓自己的領土。至於那些無助、委屈乃至憤怒,全被壓抑了下來。

二、

這個懂事的孩子,後來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小孩,依然用著同樣一套模式過活,犧牲自己、討好別人。

我小時候最怕的一件事,是回到家看到我媽跟我爸吵完架后獨自呆坐。她不哭鬧,不憤怒,連一個字也不說。她甚至還會起身去做飯去照顧我們的生活。可是,我看得見她眼睛里的淚,也看得到,她臉上的每一絲紋路都藏著悲傷。

討好的孩子當然會傷心。那些傷心,背後的潛台詞是:我都這麼努力了,我已經付出了這麼多,你怎麼還這樣對我,不尊重我,不愛我!

三、

他們沒能自己照顧好自己,卻渴望別人來照顧自己。他們在行為層面照顧別人,轉而希望他人在心理層面照顧自己。這其實把自己和他人都拖入到一種困境。越親近的人,體驗的越深。

比如,當討好型的母親很用心地做好了飯菜,她的期待是,孩子能夠吃得乾乾淨淨,且歡歡喜喜。如果孩子拒絕,母親會很難過,甚至惱怒,「我為你做了這麼多,這麼辛苦,你就是這樣回報我的嗎」。孩子則會因此焦慮、恐懼。最要命的是,他很可能還會覺得內疚,似乎是自己傷害了母親,欠了母親。

為了迴避這些不舒服的體驗,孩子們往往選擇讓步,放棄自己的自主意願,也很「懂事」地去照顧母親的情感需要。但是時間久了,他們會越來越想逃避。既然接受你的好,意味著要靠犧牲自我去償還,那麼我儘可能躲開好了,我儘可能不接受你的「好」就好了。

這樣的小孩長大后,會傾向於封閉自我。百事不求人。萬事不求人。積極地看,這很獨立。消極的結果卻是,他們缺乏求助的能力,人際關係不佳,甚至可能把自己活成孤家寡人。

我就曾把自己過成這個樣子。我媽媽那麼熱情好客,我卻總想躲得人群遠遠的。躲起來也並不舒服,因為心底里天然地對關係、對溫暖有持續的渴望。

我害怕麻煩別人,可真相卻是,麻煩別人是一種能力,有麻煩才有關係。試圖消滅「麻煩」,也就消滅了跟外部世界的鏈接和滋養。這是個困境。我花了很大功夫,才讓自己的處境有所改善。過程當然異常艱難。

四、

如果你至今仍然熱衷於「懂事」這件事,那不如早些斷了這份執念吧。期待一個孩子懂事,更像是在滿足父母的某種幻想,因為這樣我們就會很爽,成就感暴漲,生活順風順水——這對孩子不公平,更不現實。

當孩子言行顯得沒分寸,那不是不懂事,而是不知道邊界在哪裡。你只需要清晰地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會影響到他人。這叫立規矩。

當孩子磨人、鬧情緒,讓你覺得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那不是不懂事,多半是孩子不舒服了,內心有衝突(譬如既想獨立,又能力有限只能依賴的時候,2歲前後以及青春期常見)。你需要hold住孩子情緒滿滿的當下,陪伴他平靜下來再就事論事。這叫共情與接納。

當孩子逆反,總跟你說「不」,對你說的話、你做的安排表現出一百個一千個抵觸,那不是不懂事,而意味著你干預太多、掌控太多了,孩子在揭竿起義,捍衛自己的主權。你需要少做一些,再少做一些。這叫放手與撤離。

五、

一個小孩在父母面前折騰,呈現出不懂事的一面,某種程度說,是對父母能力的一種褒獎。因為只有一種情況孩子才會在父母面前鬧,那就是他敢。你夠皮實,孩子相信你耐受得了自己的折騰;你跟孩子的親子關係建立的好,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最終會被接納,所以,他們才敢「不懂事」,才敢在父母身邊各種「作」。

那些不接受孩子發脾氣、不允許孩子犯錯以及對孩子限制過多的父母,表面看,他們管教孩子更有成效,其實不過是他們自己無法耐受負面情緒,以及無法承受犯錯的後果,苛刻地要求孩子體貼自己。他們養出的小孩,長大后的確很懂事,但也格外壓抑謹慎,缺乏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那些被年邁體弱的老人養大的孩子境遇也類似。這些小孩往往安靜且溫順(甚至木訥),因為他們再清楚不過,自己的撫養人多麼弱小,多需要被照顧。小孩照顧大人的方式,就是儘可能懂事,不給大人惹麻煩。

這樣想一想,早早懂事的孩子多讓人心疼,而那些敢於在父母面前鬧騰、不必小心翼翼畏手畏腳的小孩何其幸運!他們好奇了,就敢去探究;喜歡了,就敢開口要;不怕被批評責罵,所以敢犯錯;因為被肯定和鼓勵著,所以敢堅持自己的主張。

總之,他們有能力過好現在,而不必刻意去討好明天。

他們面對世界時,之所以能夠如此自在、獨立又自信滿滿,只因為他們在父母面前,無數次地犯錯、鬧騰、各種「不懂事」時,都被允許過、接納過、理解過。

父母就是孩子通向外部世界的演練場。在孩子和世界之間,站著父母。

本文轉載於:公眾號「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600萬孩子的哄睡神器,爸媽的育兒寶典。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