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不隨意運動型腦癱的蕾波推順按摩

不隨意運動型腦癱的主要特點是,姿勢運動異常為不自主的動作所致,臨床分為:

  • 手足徐動:主要表現為緊張時或欲主動運動時張嘴,手足、四肢、軀幹和頸部難以控制的扭轉。此型在不隨意運動型中最多見,約佔所有腦癱的10-15%,主要病變部位在大腦深部的基底核錐體外系統,常上肢、頭頸異常重於下肢,常伴有構音障礙,而智力多無明顯異常。常見病因為膽紅素腦病、重症缺氧性腦損傷、早產、低體重等。
  • 肌張力不全:孩子常常沒有維持正確姿勢的能力、肌張力變化的幅度比較大,安靜時常常處於癱軟狀態,緊張時某些組肌肉張力就會立即迅速升高,出現不同的異常姿勢,此點不同於肌張力低下型;每次緊張時增高肌張力的肌群可以不一樣,此特點區別於痙攣型。
  • 舞蹈樣動作:姿勢運動異常主要表現為舞蹈形式或扭動形式的不自主動作。
  • 震顫:多由錐體外系及小腦損傷引起,臨床上有兩種類型:一是靜止性震顫,多為粗大的節律性震顫,3-5次/秒,隨意運動時可以被控制,多見於上肢與手部,;二是動作性震顫,多由小腦損傷所致,常隨意動作時出現震顫。
  • 伴有不自主運動的混合型:過去一般認為,軀體運動神經傳導通路包括中央前回發出管理隨意運動的錐體系,大腦多處灰質發出經轉接到達下運動神經元主要調節肌張力和協調肌群間運動的錐體外系。近年研究表明兩者在形態、功能、臨床表現等方面均難以截然分開,複雜的環路系統又在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腦癱臨床類型也不是絕對的,臨床以何為主即為那種類型,重症常常是混合型。因此家長不要過多關注孩子是那個類型,應了解的是孩子主要異常是那些?這些異常的主要干預方法是什麼,任何類型的早期,現在都有較好的方法針對。

既往我們對徐動等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或伴有不隨意運動的混合型腦癱主要治療方法是,早期應用以交叉模式為主的方法,確實臨床取得了較好療效。但交叉模式每次需要四個人操持,不僅家庭較難實施,康復機構應用也有難度。我們應用蕾波推順按摩治療腦癱痙攣所致異常獲得更好療效后,觀察到徐動等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應用此法也有更好療效,只是操持方法稍有不同,現將目前應用方法簡介如下:

1 頭控不良干預

頭控不良是不隨意運動型腦癱患兒的早期重要表現,常常由頭部姿勢運動異常發展到全身的姿勢運動異常,因此頭控不良的干預是阻抑不隨意運動的重要措施。

控制頭部的主要肌群主要有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

  • 胸鎖乳突肌:自乳突外側面和枕骨上項線外側1/2向下兩個頭分別至胸骨柄前表面鎖骨頭和鎖骨前表面的內1/3。主要功能為穩定、旋轉和彎曲頭部和頸部。
  • 斜方肌:上部自上項線、項韌帶和頸1到頸5的棘突至鎖骨外1/3;中部自第6頸椎到第3胸椎的棘突和韌帶至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岡的上部;下部自4到12胸椎的棘突和韌帶至肩胛嵴的內側端。
  • 主要治療方法是對這些肌群進行推順按摩及仰卧或坐位時,扶持頭正位點壓上述肌肉起止點,保持3-5分鐘,如扶坐點壓雙風池穴。
  • 風池穴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附著部之間的凹陷中,深層為頭夾肌及枕小神經分支,點壓風池穴可有效刺激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腱器官和枕小神經。
  • 腱器官(高爾基腱器官、腱梭、神經腱梭)在肌肉起止點肌肉與肌腱移行部,是接受牽拉、點壓信息的敏感點。

2 頸背肌張力過高的干預及軀幹不隨意運動的控制

頸背肌張力過高與雙側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背闊肌等牽張反射亢進有關。

  • 背闊肌:自5、6個胸椎和腰椎的棘突,骶骨上嵴中間和髂嵴外緣向上與大圓肌一起進入肱骨二頭肌溝內側緣。 大圓肌自肩胛骨下角和外側緣下1/3至肱骨二頭肌溝內側緣。

對頸背肌張力過高和軀幹不隨意運動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對整個背部肌肉進行推順按摩和脊柱兩側包括華佗夾脊穴在內的椎間隙旁點壓。

  • 華佗夾脊穴有34個穴位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開0.5寸,是橫突間韌帶和肌肉起止點的腱器官部位,涉及的肌肉有斜方肌、背闊肌、菱形肌、上下鋸肌、骶棘肌和橫突棘突間的短肌等核心肌群,每穴都有相應錐骨下方發出的脊神經后支分佈。

不隨意運動型腦癱常常側彎反射強陽性,臨床觀察到輔用耦合劑對背部推壓或對華佗夾脊穴點壓5-6分鐘均可使側彎反射消失、不隨意運動減輕1個小時左右,二者聯合應用效果更佳。即刻有效是長遠有效的基礎,每天多次進行,多日後側彎反射完全消失、不隨意運動型腦癱被控制。

3 肢體不隨意運動的干預

上肢不隨意運動較為多見,與支配肩、肘、腕、指的肌群不協調有關。

常見異常肌肉有:

  • 肱二頭肌:長頭自肩胛骨盂上粗隆、短頭自肩胛骨喙突至橈骨粗隆並由肱二頭肌腱膜連至前臂筋膜,主要功能是屈肘和后旋前臂。
  • 肱三頭肌:長頭自肩胛骨外側緣盂狀窩下方的盂下結節、外側頭自肱骨大結節下方后外側表面、內側頭自肱骨后表面至尺骨鷹嘴。
  • 旋前圓肌:自肱骨內上髁和尺骨冠突至橈骨外側面中部。主要功能近固定收縮時,使前臂旋內、輔助屈肘關節。
  • 屈指肌、伸指肌等。

主要治療方法是點壓異常肌群起止點腱器官或附近穴位的同時牽拉肢體在正常位置,保持2-3分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