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孟雲飛:論西晉的隸書

文/孟雲飛

隸書是古代漢字書體之一,是自有文字以來的第二大書體,隸書之名最早見於東漢。但隸書究竟起源於何時,的確很難斷言。班固《漢書.藝文志》云:「(秦)始造隸書矣,起於官獄多事,苟趨省易,施之於徒隸也。」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云:「秦始皇初兼天下,……大發隸卒、興戍役,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趨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相傳隸書有程邈所創,漢代蔡邕在《聖皇篇》云:「程邈刪古文隸書。」後人有以為隸書出於大篆者 ,亦有認為隸書來源於小篆者 。諸說儘管不一,但早期隸書多有篆書筆意這是不可否認的。有篆書到隸書是漢字演變史上重要的變革,它是篆書的變體,又是楷書的前身,上繼周秦,下開魏晉。隸書大致有如下風格特徵:其一是在筆法上,在隸書中出現了折筆和出鋒兩大新法,解放了筆鋒,運筆則強調了輕重緩急。在筆畫形態上,點畫亦有粗細變化,變圓為方、變曲為直、調整筆畫斷連、省減筆畫結構等,各種點畫錯落有致,顯得空前的豐富多彩;其二是在結構上,由於隸書的筆勢明顯地帶有左掠右波的趨向,而筆勢又與結體相互影響,所以左右開張的筆勢則促成了隸書字形趨於扁平、結體偏於橫勢。這樣,左右分馳的筆勢,與扁平的結構,互為因果,相輔相成,造成了隸書特有的風貌。由於隸書筆法和結體上的特點,隸書在布局章法上也形成了與其他書體迥然異趣的特色,即每個字的中心分佈雖然大致均勻,但因為筆勢向兩側伸展,字形扁形,故字與字間的距離大於行與行間的距離。隸書突破了六書的造字原則,奠定了楷書的基礎,標誌著古文字時代的結束,開創了今文字的新階段。

西晉隸書具備隸書的基本特點,但也不乏特點時代的獨特個性。

西晉時期,雖然楷書和行書已經逐步興起,但在莊重嚴肅、正式規範的場合仍然實用隸書,尤其是在碑碣上仍以隸書為正體。今天能見到的西晉隸書書跡大致有《張光磚志》(泰始元年,265年)、《郛休碑》(泰始六年,270年)、《潘宗伯閣道題名》(泰始六年,270年)、《太上玄元道德經》(泰始六年,270年)、《任城太守孫夫人碑》(泰始八年,272年)、《皇帝三臨辟雍碑》(咸寧四年,278年)、《魯詮墓表》(太康三年,282年)、《馮恭石槨題字》(太康三年,282年)、《楊紹買冢地券》(太康五年,284年)、《和國仁墓碑》(太康五年,284年)、《王君殘墓誌》(太康八年,287年)等三十餘種,此外還有一些墓磚和建築用磚。西晉隸書書跡的數量遠遠多於同一時期的篆書,而且這些隸書書跡的品種非常豐富,包括碑刻、神道題字、墓誌、墓門題記、石槨題記、石柱題字,它們大多見於當年喪葬的遺物上。綜觀這些隸書書跡,大致可以看出這一時期隸書的整體風貌。它們不但具有大致相同的時代、地域、民族風格,而且它們各自在字形、結構、章法上又不乏個性特點。

一 、西晉的碑刻隸書

西晉歷時僅僅半個世紀,隸書仍然是這一時期的正體文字,所以碑刻亦多為隸書,書法風格雖然上承曹魏傳統,但程式化更為嚴重。因為西晉明令禁止立碑,所以流傳今天的豐碑巨碣甚少。比較著名的碑刻有:《郛休碑》(泰始六年,270年),此碑隸書具有風姿古樸,康有為認為此碑書法「樸厚古茂,奇姿百出,與魏碑之《靈廟》、《鞠彥雲》皆在隸楷之間,可以考見變體源流」;《任城太守孫夫人碑》(泰始八年,272年),此碑書跡,結體方整,挑法呈弧形,筆畫方棱,其波挑的裝飾性較曹魏碑刻更濃,與漢之《孔羨碑》(220年)相似;《皇帝三臨辟雍碑》(咸寧四年,278年),此碑書法把當時最嚴謹的書法以理想化的字形表現出來。碑字隸書文字完好無損,字形方整,字形稍長,在筆法上除了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反入及波挑外,還能看到通行時代的筆畫,帶有明顯的楷書意味;《齊太公呂望表》(太康十年,289年),此碑隸書結體中宮緊收,筆畫開張,與晉碑常體稍異,汲取了漢隸正統派的風格,而有漢碑風韻,其書風與魏之《受禪表》絕似。清人劉熙載以為此碑與《孫夫人碑》皆「為晉隸之最」。楊守敬說:「是碑變漢人體格,而一種古茂峭健之致,撲人眉宇,以之肩隨漢魏,良無愧也。自此以後,北魏失之儉,北齊失之豐,隋以下蕩然矣。」總體而言,與漢魏相比,以上這些碑刻都是工整正規,裝飾性很強的隸書。

這些隸書為當時所流行的「銘石之書」,大多書刻工整,波磔分明,橫畫起鋒逆筆,平硬如折刀頭,收筆處鋒芒畢露,結體方整,風格雷同,比如《皇帝三臨辟雍碑》、《任城太守孫夫人碑》、《齊太公呂望表》等傳世豐碑,完全承襲了曹魏莊重一路的隸書風格。這些書刻精細的西晉隸書,雖非出自一人之手,使用的地點也不相同,也儘管各個作品體有方扁,筆有肥瘦,技有粗精,但卻有共同的特徵。如橫畫起筆的「蠶頭」變成了方整的「折刀頭」,撇畫在收筆處也出方稜角,左右對稱的兩豎不再垂直而是分張外拓;右鉤不再是又長又重的彎鉤而是短小平挑接近楷法。總之圭角呈露,裝飾意味濃厚,是刻寫結合的效果。

二 、西晉的墓誌隸書

西晉上承曹魏余續禁止立碑,晉武帝曾下詔曰:「碑表私美,興長虛偽,莫大於此,一禁斷之。」但是實際上,因為西晉皇室司馬氏是儒家豪族,崇尚明教,提倡孝道,注重門閥。統治集團上層生活豪華奢侈的程度比之前代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仍沿襲曹魏以來碑禁,然而皇室數世「居親喪皆逾制」,上行下效,蔚然成風。當時一些貴族官宦墓葬甚為豪侈,坑中往往設立墓誌,其形製為碑之縮影,亦有簡化成矩形的志石,皆精工細刻。

墓誌源於東漢,西晉處於墓誌發展的初級階段,形式尚不固定。西晉墓誌所用字體絕大部分是隸書,只有極少數是隸楷遞變時期的楷書,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把這些看作是帶有楷書意味的隸書。晉碑傳世極少,而西晉墓誌已見者有二十餘中,出土地點幾乎均集中於京畿洛陽、偃師兩地。由於墓誌隨墓主埋藏墓中,長期在地下未受風雨侵蝕,出土晉代墓誌筆畫猶如新刻,不似碑之斑駁破損,故更為金石家、書家所珍視。西晉墓誌近年出土較多,其中書法藝術價值較高的有:《張朗墓誌》、《賈充妻郭槐柩銘》、《荀岳墓誌》、《華芳墓誌》、《石 墓誌》、《左棻墓誌》、《夫人天水趙氏墓碑》、《石定墓誌》、《韓壽墓誌》、《徐夫人管洛墓碑》、《張永昌神柩》、《樂生墓記》、《魏雛柩銘》、《楊駿墓誌》、《馮恭石槨題字》等。西晉墓誌隸書粗略來看大致有兩種不同的風格:

一類是書刻方整端莊者。如《賈充妻郭槐柩銘》(296年)、《徐美人墓誌》兩碑點畫工整、方棱,結體疏朗、長方,風格接近曹魏《王基殘碑》(238年),是典型魏晉隸書風格;《荀岳墓誌》(304年),筆畫挺拔遒勁,字形略呈長方,結體工整,書風與《皇帝臨辟雍碑》相似;《華芳墓誌》(312年),此志隸書在點畫上變化多端而有姿致,結構上與晉隸常體稍有不同,生動又不失嚴整的體貌,是很有特色的作品;《石尠墓誌》(308年),隸書風格嚴整端莊,在規整端莊的體貌中醞釀著新的風氣,與魏隸《曹真殘碑》有著極深的淵源;《左棻墓誌》(300年),墓誌隸書用筆出鋒入鋒起止明快富有節律性,字形稍小,書法風格工整莊嚴;《楊駿墓誌》(約291年),該志筆法和形態接近漢隸,在《曹全》和《華山》之間,結字工穩似《曹全》,波磔翻飛如《華山》,而且波挑作圓筆;《劉濤墓誌》,此志筆畫遒勁健挺,字形方整,和《晉南陽堵陽韓府君神道碑》極為相似。似乎是受到標準化樣板隸書《熹平石經》和《三體石經》的影響,西晉的墓誌隸書點畫拘謹刻板,蠶頭燕尾和波磔挑法千篇一律,體態懸殊甚小,橫平豎直,基本上都是沿著工整規矩之路發展的。具體來說,這類隸書的風格是:首先是結體趨向長方,體勢縱橫兼及;結體方整,筆畫疏朗而勻稱,往往填足方格四角,這種筆畫結構在墓誌隸書中表現的十分突出,書者似乎有以方整顯示其莊重之意圖。其時楷書已經產生,隸書與逐步興起的楷書互為影響,這一時期的隸書就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楷書的韻味。其次是晉代的墓誌隸書其裝飾性意味很強。晉代碑刻隸書點畫起止多以方筆為主,點畫形態呈方棱形,挑法彎曲如弓,收筆多圭角。晉人為了配合碑碣的莊重,所以筆畫缺少變化,而且程式化很濃。由於過分強調方棱的挑法,因此時時顯露出矯揉造作之態,缺乏生機和活力。由於晉代隸書的程式化太濃,變漢代隸書的瀟洒自然、變化多端的挑腳為呆板整齊的挑法,波勢過於方直,起筆尖棱方截,行筆平直,幾乎千篇一律,使風格多姿多彩的漢隸走入窮途。這種程式化的隸書,在書寫時極不方便,只能用於碑版刻銘之中,因此為新興的楷書所代替,使楷書成為通行的字體,這是必然的趨勢。

另一類是書刻比較草率的隸書。基本可以化為這一類的有《夫人天水趙氏墓碑》、《張永昌神柩》、《樂生墓記》、《魏雛柩銘》、《馮恭石槨題字》等。這類墓誌隸書,儘管都屬於草率一路,但筆法和結體懸殊較大。如《趙氏墓碑》(268年)和《張永昌神柩》二者多用圓筆,點畫自然渾厚,天真率意;《魏雛柩銘》(298年),書刻比較粗率,字畫有的單刀鐫刻,但隸書天真稚拙,野氣十足,別有一番自然不羈的意趣;《馮恭石槨題字》(282年),此題記隸書用筆遵循漢隸的規矩而不刻意翻挑。結體富於變化,大小不一,有長有扁,似隨手題寫,天然野逸而不粗俗,此題記在意韻上與漢隸相通;《杜謖墓門題記》,筆畫渾厚,以方為主;《樂生墓誌》(293年),有「折刀頭「的形態,顯然是深受洛陽官樣隸書之影響;《楊紹買冢地券》(284年),是用單刀刻劃而成的一種非常接近筆寫的俗筆隸書,字跡草隸相兼,富有天趣。

三、 西晉的磚文隸書

西晉可以說是磚文書法繁盛的時期之一。在當時的地面建築用磚和地下墓室用磚上,皆燒制陽文銘文,內容抑或制磚年月、制磚者姓氏,抑或吉語、祝辭之類,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多為出土的墓室用磚。從陸心源所輯《千甓亭古磚圖釋》中考察可知,西晉磚文的書法風格上承漢魏磚文遺風而又有新的發展。其書法尚不失漢魏磚豪放渾樸的氣度,並在結體和和筆法上較漢魏磚變化更為豐富。此外,西晉磚文中的別字、異體字日益增多,這也是民間俗書的一個特點,而在這一時期表現尤甚。但又因為民間書工文化不高,書法未經正規訓練,而能「肆無忌憚」,隨意出天趣,這是古磚文的最基本的特點。

西晉的磚文以隸書為最多,其磚文書法大多與東吳磚文的體勢、風格和模式、格調相似。而且這一時期的磚文書法中鮮有令人驚異的、風格強烈的作品。西晉磚銘文書法中的隸書新風格大致有兩種:其一是出現了分行多字數的小字隸書作品。如《元康三年六月二十七日磚》,分兩行,有行欄,字數多達三十字,橫向筆畫多短促,書法筆勢順暢,加強了下行勢態,如江河直下,一瀉千里。另如《元康六年太歲丙辰磚》,亦分兩行格式與前者同,字數多達三十六字。書法則以橫向取勢為基本,與前者不同。再如《晉元康七年八月磚》,分兩行,凡十六字,無行欄,書法筆勢內斂,頗含有真書意味;其二主要表現在幾塊《建興三年孫氏所造磚》上,這種風格的基本特點是,首先是字形橫平;其次是點畫瘦勁;再者是點畫的起筆處常出現折筆以造成連貫勢態。整體看去,在平勻中見悠揚的意趣。尤其是《八月壬戊朔日辛巳孫氏磚》,其上端文字「可久長」和下端文字「永未英(央)」隸書皆自由瀟洒,筆畫起筆處的折筆連貫趣味尤為強烈,「久」字的第一筆和第二筆連勢為一筆,頗有行書意趣。點畫以直折和圓轉交互運用,並強調橫畫與捺畫波磔的上翹形態,柔中帶剛,可謂晉磚中不可多得的隸書佳作。

孟雲飛: 文聯特約研究員、 清華大學博士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