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歷史觀 | 擇一事終一生 "故宮人「的匠人精神

本周問答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

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

2017年元宵節剛過,「故宮講壇」系列迎來第100場講座,這次的主講人正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上一次與他相約問答是在2012年,那時他剛到任故宮博物院長不久,如今依然清晰記得他和我描述自己心目中故宮的未來:例如把紅牆內的殿宇還給觀眾、開發故宮文創產品,讓觀眾把故宮文化帶回家、實行觀眾限流等等。如今五年過去,我發現:這位自稱故宮「看門人」的院長一一踐行著自己當初的諾言。

故宮目前每年接待觀眾數量達到1500萬左右,已成世界上接待觀眾總量最多的博物館。隨著故宮博物院的空間安全壓力逐年增加,紫禁城內「人滿為患」「車滿為患」。單霽翔曾經公開建議,應按照《故宮保護總體規劃》,恢復故宮筒子河與紫禁城城牆之間的圍房,再現當年紫禁城的完整景觀,將故宮博物院的行政管理人員和機動車全部搬出紫禁城。

吳小莉

「您說未來還有750人要離開,包括了您,也包括了所有故宮的工作人員的車都不能停在紫禁城內了。實施起來其實還是有壓力的?」

單霽翔

「太大的壓力。經過調整以後,不是每天必須要和文物打交道的行政人員和研究人員,可能就要撤離到紫禁城外面去。故宮作為一個博物館,不能當停車場。尤其要是真正在以後我們要擴大開放到85%這樣的空間的話,這些必須要離開。那麼對文物安全,也是有好處的。經過大量的環境整治以後,我們實現故宮只有古代建築,沒有一棟現代建築影響環境。

文物也需去醫院?

2016年12月29日,歷經兩年多建設的故宮文物醫院開張,需要修復的國寶文物們也真的猶如病人般,需要先到文物醫院挂號分診,之後才能得到系統性的治療。如今這座擁有世界最先進文物診療設備的醫院也設立了常規展覽場館,讓觀眾可以近距離觀看文物修復的過程。

單霽翔

「一件青銅器,它也是有生命的,我們覺得這些文物的生命,比人的生命要更長,要更長遠地要保護。所以一件青銅器,它出了問題,應該先檢測它是從什麼地方出土的,它的金屬成份是什麼,它今天得了什麼病,採取什麼樣的治療方案,總之要經過詳細的分析、檢測、無損探傷。然後確定治療方案才可以治療,所以這個文物醫院就把科學技術和傳統技藝結合起來了。」

古建築修繕

採訪中,單霽翔說:儘管故宮文物醫院的文保修復人員編製已達200人,這要比大英博物館或者盧浮宮文保科技部三四十人的規模大很多,但仍然遠遠不能滿足故宮文物修復的需求。而與文物修復相比,令他更為擔憂的是:有關古建築修復手藝的傳承。

單霽翔

「故宮的古建築修繕需要有傳統的工藝技術支撐。但是現在招標的公司,並沒有隊伍,它只是管理部門。那麼中標以後,它就會尋找隊伍,用比較低的價格,去找社會上的一些價格比較低的工人。那這些工人,往往沒有修過古建築。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第二個就是材料問題。我們招標,政府採購來的材料,那麼是貨比三家,如果真是比價格,誰便宜誰中標的話,往往就只是真正的高質量的材料中不了標。」

有人說:在機器工業時代,故宮牆內文物修復手藝蘊含的「緩慢、執著」與牆外「快節奏、機械化」的巨大反差,引發大眾對「工匠」的格外關注。採訪中,單霽翔經常提到『擇一事,終一生』的匠心精神。2016年初,一部紀錄片揭開了文物修復手藝的神秘面紗,片子的熱播也讓故宮的文物修復師們成了網紅。

吳小莉

「據說在這些年輕人來的時候,故宮的招考員會說:『你們確定要到故宮來嗎?這不是你們想象中這麼興奮的事情,很多時候,甚至是很枯燥的,需要做一些重複的工作。』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情況?」

單霽翔

「是的,因為反差太大了,你需要坐在一個小角落裡面靜靜地面對著一件文物,要跟它對話,要好幾個月。我就看到我們的員工修一件漆器,過了好幾個月,他還在修這一件漆器。我說要修多長時間,他說七個月。他每天定時來刷一道漆,然後一定要漆一百道漆以上,才能把它損傷的部分刻畫下去。所以這樣的一個耐心,這樣的一種默默無聞,絕對是工匠精神。他們是把文物視為有生命的,他們在跟文物對話。」

鳳凰衛視中文台

首播

周五 19:20--19:50

重播

周六

05:55--06:25

11:30--12:00

鳳凰衛視資訊台

首播

周日 23:30--24:00

周一 11:30--12:00

鳳凰相關閱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