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秦朔:請記住2017年的夏天,萬科、萬達、樂視、安邦

時光永在流淌,但有時平緩,有時激昂,有時迂迴,有時掀起滔天巨浪。

回望最近30多年的商業文明史,我最偏愛的是這樣一些年份:

1984,聯想、萬科誕生,張瑞敏走進了青島電冰箱廠;

1988,平安、華為生於深圳;

1992,關於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暫行條例出台,以泰康陳東升為代表的「92派」應運而生;

1999,阿里、攜程誕生,騰訊、新浪、百度都在這年之前或之後的一兩個月內誕生;

2010,移動互聯網萌動,小米、美團出生。

寫下這些名字也是在表達一種商業價值觀——我更偏愛企業家的企業,那些在陽光下看得清清楚楚、主要依靠創新和管理創造價值、高度重視公司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企業。

企業家不是一種身家(富豪不等於企業家),不是一種身份(某某董事長或總經理),而是一種永遠追求更高的資源配置效率和更好的顧客體驗的精神狀態。企業家是一種精神。

套利的機敏,把握資產升值的眼光,敢於下注的冒險精神,穿梭於官員前後的資源整合能力——這些素質也會在一些特定條件和特定環境中造就火箭般的財富奇迹;但誰能走得長遠?是那些追求永續經營的企業家,那些在創新進取的同時,總是有著對規則和法度的敬畏、對風險的控制、對無所不能的擴張慾望的節制、對團隊、機制和文化都重視的企業家。他們知道自己有「做什麼的自由」,也時刻不忘自己還有「不做什麼的約束」。

這些企業家,有的在富豪榜上,有的和富豪榜沒有關係。但他們創造的企業,卻構成了現代公司中最閃亮的那些名字。

在新鮮出爐的2017年財富500強中,平安、華為、萬科、騰訊都來自深圳。按照凈資產收益率排名,115家公司中排位最高的是華為、美的、騰訊、吉利和萬科,深圳佔了3家。

我在2006年所寫的《20世紀看外商,21世紀看華商》一文中預言,深圳企業將在未來的全球商業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當時的判斷是:「以20年為一個尺度,以公司競爭力為評價標準的話,深圳群落才更是我們環視后最應該關注的。……它們基本上都是公眾公司,財富不集於個人或家族,也不是產權不明晰的傳統國企;它們的文化背景是移民文化,是開放文化;它們毗鄰海外,喜歡和全球標準相對照,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它們有優秀的企業家才能,同時兼具良好的團隊和公司文化;它們生於深圳,但是疆域在全國乃至全球;它們的創始人對於技術的樂趣和事業的熱愛,勝過對個人財富積累的慾望;它們大都堅持專業化的戰略,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深圳群落中,傳統華商身上一些不良的基因——財富最大化、思維貿易化、在商不言商、人治化與短期化行為流行——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清除,而誠信踏實、在商言商、價值創新的新基因則深深紮根。這些新的基因,包含著企業在21世紀成為世界級企業的希望。」

11年前深圳還沒有一家世界500強,但我堅信深圳這批現代企業代表著企業的前進方向。以30年為一個尺度——萬科33年,平安和華為明年30年,事實是最好的說明,那些堅持商業文明道路的企業總是能夠不辜負社會期待,令人放心和尊重。

四個公司四種局

這一年,阿里和騰訊的市值或許會衝擊4000億美元,它們都已成為世界十大市值的公司。

這一年,商界更關心的是——萬科大結局,萬達大變局,樂視大困局,安邦大險局!多少個頭條啊!

萬科大結局

長達兩年的萬科股權和控制權之爭結束,6月30日,新一屆董事會產生,11名董事中的7名非獨立董事,深圳捷運和萬科管理層各佔3名,形成主導。王石告別董事會,郁亮接棒。王石最後說,我給萬科選擇了一個行業,房地產;確定了一個制度,就是規範,就是透明,就是依靠團隊;我說過我成功的時候就是萬科不再需要王石的時候,我很欣慰,萬科真正穩定的黃金髮展期才開始。

萬達大變局

7月19日,萬達商業、融創集團、富力地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萬達將77個酒店轉讓給富力,將13個文旅項目轉讓給融創。在637.5億的資產大出讓之後,王健林表態,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他說,企業發展總要順勢而為,去槓桿、降負債不僅是國家政策,企業尤其是大企業更應該積極行動起來。

安邦大險局

6月13日,安邦集團公告稱,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小暉先生因個人原因暫不能履職,已授權集團相關高管代為履行職務。僅僅一年前,主要依靠萬能險的狂飆突進,安邦人壽的總保費規模甚至超越平安人壽,位居壽險行業第二。短短一年後,安邦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從1月的852.58億元狂跌至5600多萬元。

樂視大困局

樂視體系的財務危機和信用危機不斷深化,賈躍亭辭去樂視網一切職務。7月21日,在以電話會議形式召開的樂視網董事會上,孫宏斌當選為樂視網董事長。樂視網發布的上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虧約6.4億元,而去年同期還盈利2.84億元,2010年上市后更一直給市場「畫」出一條近乎美妙的持續增長曲線。無論未來如何給這家「網紅型公司」定性,樂視危機已經給「顛覆」、「夢想」、「生態」這些詞語蒙上了陰影,新的創業者再這麼講PPT,收穫的更多是質疑。用概念創造高估值,這個時代結束了。

每個企業都會遇到挑戰,但性質並不相同。今天,萬科的挑戰是,如何在保持過去優勢和無形資產的基礎上做得更好;萬達的挑戰是,如何儘快與一部分的過去進行切割,然後重新出發;樂視的挑戰是,瘋狂編織的夢想無人埋單后,還能不能重建信用;安邦的挑戰是,不知道公司創始人何時能再次站在自由的藍天下。

請商學院研究一下2017年夏天的這四個案例吧。為什麼萬科管理層的聲音政府願意知道?為什麼萬達廉價處置資產的心痛只有自己知道?為什麼安邦的神秘無人知道?為什麼賈躍亭因屢屢失信已讓人不想再知道?

有的企業,像平安、華為、萬科,企業家為了企業而存在;有的企業,富豪型的企業,企業為了富豪而存在;有人覺得,只要有夢想企業就應該存在;有人認為,某些政策就應該因我的特殊背景而存在。

有什麼因,結什麼果。是什麼因,現什麼形。

萬達變局解析

接下來,重點說一下曾雄踞首富榜多年的王健林

在人們心目中,從1989年下海經商起,28年間王健林主要在買,在全國乃至全球買土地等資產,或開發銷售,或持有運營,或作為長期投資。有失敗的,但總體是大贏家。這一次他是大賣家,賣的規模如此之大,速度如此之快,談判如此快刀斬亂麻,給人一種不得不做、又堅決要做的印象。

不得不做,似乎是短期的急迫壓力所致。堅決要做,則是長期戰略選擇使然。

先說短期壓力。最近一周搜索公開報道,壓力從三個地方浮現出來:

一是,監管部門突然要求對萬達境外投資所涉及的併購貸款、內保外貸等業務進行核查分析,嚴控一些境外投資項目的融資。(註:內保外貸是指境內銀行為境內企業在境外註冊的附屬企業或參股投資企業提供擔保,由境外銀行給境外投資企業發放相應貸款)

二是,萬達商業私有化時募資的對賭壓力。萬達商業2014年12月在香港上市,因估值低和融資能力受限,2016年9月退市,退市總代價為345億港元左右,由9家機構完成。根據協議,如果退市滿2年或2018年8月31日前未能實現在境內主板市場上市的目標,萬達集團以每年12%的單利向A類(境外)投資人回購全部股權,以每年10%的單利向B類(境內)投資人回購全部股權。目前看,預期的目標要實現存在壓力,那就意味著要支付一大筆資金回購萬達商業股權。

三是,馬來西亞大馬城項目的複雜性。大馬城原址是吉隆坡市中心一座佔地200萬平方米、閑置了20年的空軍機場,2015年全球競標,要建設總建築面積約840萬平方米的吉隆坡交通樞紐和國際經濟中心。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和馬來西亞依海控股集團組成的聯營體中標。但2017年5月3日,馬來西亞財政部下屬企業發表聲明,稱聯營體未能滿足2015年所達成協議項下的標準,大馬城的股權銷售協議失效。按原協議,聯營體佔大馬城權益的60%。該聲明還稱,馬來西亞財政部現將保留所涉地塊的所有權,並開始尋找其他有意向的潛在開發商。而中馬聯營體隨後發布的公告則表示,馬方公司單方面的宣布違反了雙方協議條件,他們對此保留一切權利,並稱聯營體公司擁有足夠的資金和能力確保大馬城發展順利。

5月9日,媒體傳出消息,萬達集團正與馬來西亞當局洽談開發大馬城,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希望在5月14-15日訪問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與萬達完成簽約。但到了6月23日,馬來西亞財政部再次公開招標「馬來西亞城發展計劃」(即大馬城),聲明說,參與投標的公司或聯營企業必須符合財政部三項標準——《財富》世界500強公司、過去三年在房地產和相關業務累積的生產收入不少於500億林吉特(1林吉特相當於1.58人民幣元),以及擁有開發國際房地產項目的經驗。

大馬城重新招標,而不是和萬達簽約,說明雙方合作已經擱淺。王健林的最新表態「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也意味著他不會再投資此類大項目。萬達為何介入又退出,和中鐵之間是何關係(中鐵也是萬達商業私有化的9家機構之一),不得而知。至於中鐵參加的聯營體能否重啟大馬城,既取決於中鐵的意願,也取決於政府的態度。

如所周知,萬達最近出讓資產是為救急。急從何來?我認為,「急病」是過去數年很多因素疊加、積累到一定程度突然爆發的。這些因素既包括萬達在境外投資擴張力度太猛、指標性太強、槓桿較高,也包括「首富」不斷上頭條的效應,最後,很可能是圍繞大馬城的博弈,成了形勢急轉直下的導火索。

大環境變了

從我遠遠的觀察看,雖然遭遇了強往肚裡吞的巨大壓力,但這種短期的陣發性的壓力,反而加快、加強了王健林更徹底地推進長期戰略轉型的堅定性。

斬倉,切換,快轉,軍人出身的他沒有一點拖泥帶水。他一定看到了某些大趨勢的深刻變化,才義無反顧。

這種大趨勢是什麼呢?就是從新常態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要從粗放向集約、從簡單分工向複雜分工演進。

粗放增長和簡單的外延擴張是經濟的老問題,1995年中央就強調「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20年後,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最近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加快轉變金融發展方式。

在,過去對增長最有效也最粗放的拉動模式就是投資,圈地,大興土木。我們三年可以用掉美國一百年所用的水泥,開發商兩周能建起一座羅馬城的面積。而土地作為基礎資產,在地方政府的眷顧下,價格一直處於主升浪,也讓開發商形成了對外延擴張的強烈依賴。

大規模儲備土地,項目開發利潤和土地重估利潤兩頭吃,這是房地產的基本商業模式。在這個大結構中,的確是「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尤其是有銀行壯膽之後。沒有銀行支持,房地產首富們造就不了。

但當人均住房面積已高於大部分歐洲國家(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0.8平方米);當高房價引發的社會和經濟矛盾越來越深、房地產的資產繁榮和實體經濟的艱苦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房地產相關行業貸款佔全部貸款比例的1/3以上、發行的信用債存量占非金融信用債總量的近1/2、龐大的「影子銀行」體系也存在大量房地產相關融資的時候,「經濟的房地產化」必須結束,「漲漲漲、買買買、貸貸貸、炒炒炒」的上半場必須結束。在下半場,從國家層面,會考慮通過長效機制,通過租售並舉等多個層次化解中低收入者和年輕人的居住難題,提供更多「可支付住宅」,并力除房地產的投機屬性。從開發商角度,在行業集中度大大提高的同時,則要想方設法進行結構調整。

去泡沫、去槓桿,釋放一些小風險,防止其繼續累積,聚成無法承受的大風險,這是時之所至,勢所必然。

最近和一位國際投資家交流,他說的投資讓他有三個看不懂:

第一個,是看不懂的銀行為什麼要給企業在海外的投資項目放那麼高的槓桿?國外銀行一般按企業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的3到4倍發放貸款,的銀行可以給到6到7倍乃至更高。這意味著海外併購的企業要有非常高的利潤成長性,而在成熟市場這很難做到。「的銀行在改變遊戲規則,完全看不懂。」

第二個,是看不懂的資本市場為什麼對一些明顯存在業績美化傾向的公司給那麼高的估值?樂視為例,「樂視剛上市的時候,一個視頻網站有幾千萬利潤,已經很讓人吃驚,但由於有運營商支持,故事還能基本成立。後來用那麼多的關聯交易支持利潤扶搖直上,只要有學過財務知識的人都應該會質疑。為什麼的監管部門看不出來?」

第三個,是看不懂的地方政府,對一些在債券市場上明明還不了錢的企業,為什麼一定要幫助它們進行「剛性兌付」,從而拖累更多企業和政府信用進來,讓問題越滾越大?

這些問題不應該解決嗎?這些繁榮能持續嗎?

泡沫化的資產估值體系,頭腦發熱的企業,推波助瀾的銀行,脫實向虛的大資管的支持,這一切造就了許多地基不穩的「傳奇」,如火箭般騰飛,好像都要飛出地心引力了,結果彷彿一夜之間,重歸大地。監管從嚴了,空轉套利很難了,帶病上市要嚴防了,民營金融機構要完善法人治理了,風險內控機制要加強了,等等等等。

這個炎熱的7月,對不少企業是嚴冬。如果習慣了高槓桿支持下的野蠻粗放生長,那麼可能今後永遠都是冬天。

企業要變,從做大優先到做強優先,從做快優先到做穩優先,而更重要的,是進行結構性的變遷。

結構性變遷

萬科萬達為例,來看看結構性變遷的含義是什麼。

萬科在從住宅開發商向城市配套服務提供商轉型,從相對單一的快速開發周轉模式,向增加自持比例、豐富物業類型(如商業、物流、軌道、養老)、通過存量改造實現長線升值(如廣州花地灣)等方向變遷。萬科在朝更重的方向走。

萬達希望向更輕的方向走,選擇「去地產化」,向服務業、輕資產、新興行業方向轉型。

王健林在2016年度工作報告中說,萬達從地產開發退出不是對房地產看空,主要在於房地產開發的周期性太強,基本上三年左右來一回調控,造成現金流不穩定,預期也容易經常發生變化。而萬達已經可以靠品牌掙錢了,過去靠賣住宅、商鋪的錢來建萬達廣場,現在別人拿錢下訂單,我們負責找地、建設、招商和運營,或者對方出地又出錢,萬達負責設計、建設指導、招商運營,凈租金雙方7比3分成。不出錢,靠設計運營就能分很大一杯羹,何樂而不為?他說萬達商業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不當地產商,這個公司更值錢,「在資本市場上,地產的PE(註:市盈率)是10倍左右,商業租金的PE是30甚至40倍。」

萬科和萬達,一個更重,一個更輕;一個更注重大類資產的綜合配置,一個更在乎凈利潤結構中的租金佔比;一個要掙更持久的錢,一個要掙更值錢的錢。郁亮用資本工具頻頻出擊,他押注的是在高速城市化后還有一輪「深度城市化」,他背後是資源強大的深圳捷運集團。王健林押注的是的消費及其升級,房價漲跌不是他太關心的事,他相信萬達廣場所代表的城市消費、服務消費會穩中有升,而品牌化的萬達商業管理、萬達院線、影視和體育,就在風口之上。

在整個政策環境、金融環境、產業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時候,考驗一個企業的素質,其關鍵已經不是如何通過管理創新來提升效率,尋求邊際改善,而是能不能洞察結構性變遷的大趨勢,推動結構變革,並與自身的資源稟賦和能力相匹配。

談到的房地產龍頭,不少人關心未來幾年誰是「王者」?萬科,恆大,碧桂園,綠地,保利還是融創?這都是以外延式擴張為特徵的上半場思維。下半場的新思維框架可能是,如何在給定的資源和資產條件下,創造出可持續性的價值。規模擴張當然還是一個主旋律,但價值創新將越來越重要。

只是真的要告別過去的路徑依賴,並不容易,特別是要放棄掙快錢、掙easy money的路徑依賴。

大變遷需要更理性的氛圍

大變遷也是大洗牌,註定有痛苦、矛盾和淘汰。從政府到社會,在落實去槓桿、去泡沫、防風險總體戰略部署的同時,也需要以更加淡定和理性的態度看待問題,處理問題。過去我們在推動某些戰略的時候,在具體實施時,往往不夠平衡。今天同樣要避免用力過度、過猶不及。

以最近頗受爭議的對外投資為例,研究近年來出台的文件會發現一個問題,當初推動對外投資蒸蒸日上的時候,對本應提醒、平衡的方面,有一定忽略。中央高層曾說,「對外開放從早期引進來為主轉為大進大出新格局,但與之相應的法律、諮詢、金融、人才、風險管控、安全保障等都難以滿足現實需要,支撐高水平開放和大規模走出去。」這是非常準確的判斷,條件不完備,盲目地、一窩蜂地走出去,必定教訓累累。

2012年,13個政府部門聯合發出《關於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提出「當前正處於民營企業境外投資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境外投資中的重要作用」。文件中有「做好境外投資的投向引導」一段,提到了一些引導方向,如境外能源資源開發、境外高新技術和先進位造業、境外基礎設施、農業和服務業投資合作,等等。但缺乏限制性行業的規定。服務業投資具體指什麼?文化、體育、俱樂部算不算?不清楚。

2014年發布的《境外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辦法》,對境外投資項目基本上實行備案管理,只是「中方投資額10億美元及以上的境外投資項目」,「涉及敏感國家和地區、敏感行業的境外投資項目不分限額」,由國家發改委核准。這裡的敏感行業包括:基礎電信運營,跨境水資源開發利用,大規模土地開發,輸電幹線、電網,新聞傳媒等行業。體育、俱樂部、影視等屬不屬於核准範圍,規定中也看不出來。

鼓勵企業走出去投資,這符合的利益,但過快、過猛、虛火過旺,利用中外市場的估值不同進行套利,就把正道走偏走歪了。日本在1990年前後對美國大舉投資就交了慘痛的學費,那還是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

同時,對外投資和任何投資一樣,本身就存在風險。國家審計署近日稱,通過審計石油、中化集團、中船集團等20戶中央企業發現,部分企業投資經營風險管控比較薄弱,具體抽查155項境外業務發現,因投資決策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調研論證不充分、風險應對不到位等,有61項形成風險384.91億元人民幣。可見,對外投資中的風險防控,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對外投資中的問題,就貶損「走出去」的意義,甚至妖魔化「走出去」。追求資金流入和流出的總體平衡,不是進來的越多越好,出去的越少越好。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指出,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主要是針對外商投資來說的,但新常態下「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的戰略方針並沒有改變,對外投資的大趨勢也沒有改變。

目前對外投資中的一些「非理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宜先扣帽子。比如,在國外購買一些「軟實力」資產,這種探索本身是有意義的,美國商品行銷全世界,附加值很高,一個原因是靠好萊塢、NBA等軟實力的「支援」,美國的文化娛樂產業、體育產業在全球放大了美國產品的影響力。「軟實力」在國際競爭中是很重要的。但是,爭購國外的內容製作公司和體育俱樂部,問題往往很大,因為文體內容的競爭很激烈,變幻莫測,投資者也會遭遇很多內容防火牆,無法影響內容的走向,這方面就不如版權合作和項目合作來的穩妥。而有些文體產業公司是渠道型和平台型的,比如院線或重要賽事的運營商,這些投資會更有價值,因為會對產業有更多掌控力,院線一旦形成,重要賽事一旦成熟,就有很高壁壘,難以被替代。

經濟和對外投資出現一些問題不可怕,只要能及時糾正。問題導嚮往往是進步的動力。釋放更多善意,在分析問題的時候更加理性、全面和客觀,這對整個的結構性改革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現在有一部分輿論充滿極化的猜測,充斥著「逃跑」、「轉移」、「騙局」之聲,這樣的假想和似是而非的邏輯,往往把沒有那麼複雜的問題搞的更複雜,更不可測。舉例來說,商業主體間往往是相互依存的,銀行防風險是對的,但要是企業搶著還你的錢、和你越走越遠,對銀行真是利好嗎?

每個人有更多理性,在狂熱時勇於反思,在低迷時力求客觀,經濟就會有更多理性。對話永遠好過對立。平等的溝通機制和法治化的途徑永遠是解決問題的正途。當我們釋放出更多善意,經濟就能更接近善經濟。這不是放鬆警惕,而是對大時代負責,對經濟的未來負責,對彼此負責。

人工智慧讓我們明白深度學習的重要性。希望我們在看待、理解和處理經濟與公司的問題時,也能不斷提高深度學習的能力。也許,我們在很多方面都需要一場深度學習的革命,而不是一出現問題,就回到簡單化的、非此即彼、帽子橫飛的話語框架里。

商業文明的車輪永遠向前。有的公司堅守初心,慎終如始,因而卓越;有的公司勇於自省,因而超越;有的公司迷途知返,因而重生;有的公司執迷不悟,因而毀滅。而萬千企業家、創業者、經理人、投資者,將從這樣的活生生的現實觀察中,思考自己的命運,改善學習的曲線,不斷向前,不斷出發。

【延伸閱讀】孫宏斌的買相、王健林的賣相,以及賈躍亭和楊元慶的西洋鏡

上周權力榜評選結果公布

馬雲以37%的支持率位列榜首!

馬云:37%;孫宏斌:33%;

賈躍亭:17%;王健林:5%;

劉強東:4%;雷軍:3%;

梁軍:1%;張昭:0%.

此前,賈躍亭被爆在洛杉磯擁有數棟豪華別墅,而樂視汽車則否認這些豪宅屬於賈躍亭個人財產,而是其在「美國第二工作地點和會議室」。針對此事,7月17日,美國《僑報》報道,當地城市法規明確規定了住宅區和商用區的用途定義,違反城市法規不但會被罰款,更有可能坐牢。

賈躍亭似乎絲毫不受媒體負面報道的影響,第二日依然通過微博宣布,前寶馬高管Ulrich Kranz加盟法拉第汽車,出任CTO。據美國designboom網站報道,法拉第未來還邀請了來自北京的建築設計事務所「MAD」設計公司新總部園區,並向designboom網站透露了一些設計圖。

但其是否回國的消息沒有那麼確切。先是根據南都報道,一名接近樂視系高層的人士證實,賈躍亭已回國,而後澎湃新聞從樂視方面獲悉,賈的回國時間會根據他在美國汽車相關業務推進情況而定,具體時間暫時不方便透露。後來,又有兩位賈躍亭身邊人士先後證實,其實老賈還在加州,因為手頭還有一些事務沒有處理完,但是距離回國不會太久。

賈躍亭辭任董事長三周后,坦言「不想當樂視董事長」的孫宏斌,成為新任樂視網董事長,而他這一周的語錄卻比這個消息更為勁爆:

17日,樂視網股東大會,「我一直看好樂視網上市公司這塊業務,樂視影業、樂視致新、A股上市的樂視網,肯定是看好的,但確確實實有很多困難。」

18日,在業界流出融創系遭銀行排查以及信託項目放款被叫停的消息后,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不想做樂視董事長,他們是小買賣,我這融創是幾千億的大買賣。」在評價賈躍亭辭去樂視上市公司所有職務時又說,「賈躍亭不辭職就要開除,辭職是必要的程序。」

19日,萬達、融創、富力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時,「樂視絕對是好東西。好多人感興趣,只要老賈退出以後」,他還這樣評價賈躍亭的管理風格,「主要就是老賈(賈躍亭),他猶猶豫豫的,該賣不賣,不堅決,前幾天開股東會還說,7個子生態一個都不能少。都這時候了,還一個都不能少,你能做好一個就不錯了,賈躍亭誰的話都不聽,勸了也沒用。」

如果不是因為一段聯想往事,坐在楊元慶位子上的人,也許會是孫宏斌。人們更願意用重回巔峰形容這位「出局者」,而「局中人」楊元慶的日子依舊不好過。

在聯想2017全球創新科技大會上,楊元慶表示,聯想已經賭上身家性命押注AI。而據彭博社報道,楊元慶呼籲投資者保持耐心,他目前正努力帶領這家第一大PC廠商重現輝煌,並首次公開承諾,如果完不成關鍵的銷售目標,他將辭去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18日晚播出的央視新聞1+1節目重點關注中企對外非理性投資。新聞提到,「對於企業,當它們接盤俱樂部,也就意味著身陷財務虧損泥潭,以蘇寧集團出資2.7億歐元控股國際米蘭俱樂部為例,這個著名的俱樂部已經連續5年虧損,總虧損額達2.759億歐元。這樣的收購究竟是為了什麼?」

對於央視的報道,蘇寧控股集團副總裁孫為民回應,蘇寧對國家的對外投資產業政策堅決擁護。

發改委發言人稱,有關部門將繼續關注房地產、酒店、影城、體育俱樂部非理性對外投資風險,建議有關企業審慎行事。

與之相關,還有兩條新聞值得關註:

一是,14日至15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定的第一條原則是「金融回歸本源」,為實體經濟服務。

二是,銀監會於6月中旬要求各家銀行排查包括萬達、海航集團、復星、浙江羅森內里在內數家企業的授信及風險分析,排查對象多是近年來海外投資比較兇猛、在銀行業敞口較大的民營企業集團。

針對金融機構排查萬達系、復星系、融創系資金風險,孫宏斌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融創的現金沒有問題,賬面上還有大量資金,針對萬達的資產收購,他表示,誰不買誰傻。

19日,號稱房地產史上最大的併購案塵埃落定,但收購萬達酒店的不是事先談好的融創,而是富力,富力地產以199.06億元總價拿下萬達77個酒店項目,比起此前融創與萬達的交易價格,酒店多出一個但價格卻下降了136.89億元,而融創只推進了13個萬達文旅項目的收購。雖然三家同時簽約,實際是,融創折價將酒店資產包賣給了富力地產。

簽約過程中,新聞曝出的細節同樣值得玩味,交易現場的噴繪背板,先是寫著萬達、融創、富力三家,突然背景板包上了噴繪布,只剩萬達和融創兩家,最後,噴繪布撤下,又成了三家。間隙,貴賓室傳出較大聲響,有人聽到了爭吵和摔杯子的聲音。不過,王健林否認了這種說法,用「列印說」取而代之。

與蘇寧一樣堅決支持國家對外投資政策的還有萬達,此項交易完成後,王健林接受財新採訪時,首次回應了有關部門排查海外投資、關注高負債企業的傳聞,「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我們決定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

京東與唯品會聯合發布針對「某平台」逼迫商家二選一的聲明后,天貓回應其「碰瓷式營銷」,蘇寧的小夥伴們也在朋友圈轉發消息,為天貓站台,卻沒有阻止戰火往線下蔓延。

7月19日,京東發布《關於平台合作快遞調整通知》,表示天天快遞在京東的考核中,綜合服務質量較差,違反平台規則而進行停用處理,並要求商家在7月25日前更換合作快遞。

之後,天天聲明,京東單方面通知商戶停用天天快遞,未與天天快遞就停用一事進行任何有效溝通,也未給商戶選擇的餘地,「對於京東在此事件中給出的荒謬理由,深表遺憾。」

雖然天天快遞整體服務質量有待提高,但更多人相信,京東此舉是為了對抗其背後隱藏的阿里系力量,今年1月2日,蘇寧全資子公司以現金29.75億元收購天天快遞70%股份,而蘇寧與菜鳥亦是戰略合作關係。京東內部人士對媒體稱,「一方面是菜鳥的原因,另一方面,意在逐漸將第三方快遞流量轉至京東快遞。」

而京東快遞的「重資產」模式向來不被馬雲看好,他更相信菜鳥的「輕資產」模式飛的更高。

關於未來,近日,彙編馬雲最近三年講話的新書《馬云:未來已來》出版,書中闡述了馬雲關於互聯網、電子商務、全球貿易的思考:未來5年到10年,阿里將完成全球電子商務網路建設;未來30年,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將會讓無數的夢想成真;未來,更多的中小企業可以在全球電子商務平台上從事貿易。

英雄主義情結深重的馬雲在阿里巴巴成立兩年後意識到目標、使命、價值觀對公司發展的「潤滑」作用,確立了「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價值觀。所謂「客戶第一」,他們想出一句朗朗上口的口號:「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那一年剛剛加入WTO,國際市場的波譎雲詭讓不少企業家擔心「未來」,國際品牌和產品來到毀滅我們的產業怎麼辦?

馬雲一直認為全球化給企業提供了施展空間的平台,但他看來,WTO規則不是制定的,也不是為而制定的,這一主要服務於發達國家及其企業的規則沒有給中小企業創造機會,而未來,我們應以更包容的方式進行貿易。

去年3月博鰲亞洲論壇上,馬雲第一次提出eWTP這一概念,即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世界電子貿易平台,支持年輕人和中小企通過手機和互聯網在網上進行跨境買賣。他希望,WTO與eWTP一起努力,讓貿易變得更公平、更透明、更自由、更簡單。

「商業人物」此前統計,截至到今年6月底,馬雲已經會見過美國總統川普、澳大利亞總理馬可姆•特恩布爾、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挪威首相索爾貝格、阿根廷總統馬克里和墨西哥總統恩里克·佩納·涅托6位外國元首,商討話題無不是跨境貿易,推動全球中小企業發展。

今年6月,馬雲在底特律召開的「連接世界」美國中小企業論壇上介紹,「未來20年讓我們打造一個體系,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更加自由便利的貿易。這就是為什麼我過去一年飛行了870小時,會見了超過4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高層(的原因),今年我會飛行超過1000個小時。」

馬雲的飛行日程上再次增加美國和非洲兩個國家和地區。

7月18日,華盛頓美國商務部,中美企業家峰會開始前,馬雲在媒體吹風會上分享了幾個有關中美經貿關係的觀點,「我們今天到這裡是解決未來的問題,不是解決昨天的問題。我們不要為了昨天的問題制裁明天。」

在非洲的行程中,馬雲宣布了「四個小計劃」,其中包括資助200個非洲年輕企業家到杭州學習、與非洲大學和政府合作對學生進行培訓、設立保護區巡護員獎勵基金以及成立一個1000萬美元的非洲年輕創業者基金。

在與年輕人的交流中,當地創業孵化中心Nailab聯合創始人 Sam Gichuru向馬雲贈送了一頭非洲小象的領養權,Sam Gichuru說,今天非洲的小企業和創業者就像是剛剛出生的小象一樣,希望馬雲帶來的互聯網思想能夠幫助這些年輕創業者成長,終有一天,他們將成長為大象。

誠品書店創辦人吳清友因心臟舊疾複發,7月18日去世,享年68歲。

吳清友患有先天性麻煩症候群(先天性心臟病),因為遭遇生命瓶頸、中年危機,試圖通過閱讀參透自己、了解人生,這也成為誠品書店的緣起。第一次做完心臟病手術的第二年,他創辦了誠品書店,初期,書店專賣藝術與建築類書籍,後來,逐漸擴張到出版、畫廊和策展等諸多行業,誠品也成為台灣著名的文化坐標。

在誠品走過的28個年頭,吳清友對文化的執著,始終受現實經營壓力羈絆,2014年他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演講中,面對誠品連續15年虧損的局面說道,「沒有商業,誠品不能活;可是沒有文化,誠品也不想活了。」

誠品書店的「誠」字,是吳清友的家訓,書店名字也是當過領導也務過農的父親題的,意指,財富有時盡,唯有誠終生不盡。

蘇寧的轉折發生在2009年,這一年,剛剛結束家電巨頭之間的三國殺,蘇寧戰勝國美成為行業霸主,也是在這一年,張近東有心發展電子商務,但後來多次輾轉,直到京東等電商平台已經迅速崛起的2012年,才正式上線蘇寧易購。這一年,蘇寧一邊坐享傳統商業模式的風頭無兩,一邊卻丟失了電子商務這一大的時間窗口。

賈躍亭的「勢能」結束在今年7月6日,這一天上午,他通過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發表了公開信《我會盡責到底》,這一天晚間,樂視網發布公告,宣布辭去其公司董事長的職務。

此刻,王健林的房地產時代已成為過去,孫宏斌的一周委婉、赤裸卻富有成效,馬雲的全球貿易又將描繪出什麼樣的未來?

「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種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一念之間,一線之間,日復一日,你們為何步履不停?

這是好時代還是壞時代,這樣的時代是企業家的朋友還是敵人?

版權聲明:文章版權屬原作者或機構所有,我們用戶推薦或投稿的精選文章均註明作者和來源。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微信ltj10068,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

-今日文章推薦-

1、別了!王健林!

22017最佳營銷案例:共享雨傘一夜倒閉,但他們卻賺大了!

3、碧桂園真相

3、賈躍亭的前世今生(完全版)

4、警醒!2017年知名企業「陣亡」名單

5、648分殘疾考生致信清華,清華這樣回復……感動無數人!

6、主席同志,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請您檢閱!

7、2017年6月各地真實房價曝光,這才是真正的房價地圖!

關注即可瀏覽查看歷史文章

深圳高端峰會論壇

用深圳視角關注轉型的

交流合作投稿 ltj10068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