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劉備託孤的那句臨終遺言究竟該怎麼解讀?

蜀漢章武三年(223)4月,白帝城。

病榻上的劉備終於等來了從成都匆匆起來的諸葛亮,病了好幾個月,病情越來越重,之所以沒有輕易撒手人寰,是因為還有一件大事未了,劉備閉不上眼。

臨終前,劉備向諸葛亮進行了那場著名的託孤,其中有這樣幾句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如果只從字面上看,「君可自取」的意思應該是「你可以自己干」,也就是把帝位讓給諸葛亮。諸葛亮聞言涕泣不已,對劉備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成為一段關於託孤的佳話,在古代歷史上帝王臨終託孤的事發生過數十次,但沒有任何一次託孤事件比這一次更有名,同時也更有爭議。

說它更有名,是因為它早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說它有爭議,是因為劉備臨終前說了「君可自取」那幾個字。

站在不同的角度,對這幾個字會有不同的解讀。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劉備此言出於至公之心,說明他「心神無貳」,是真心想以國相付,而諸葛亮的回答也表明了內心的忠貞,這次託孤事件「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君臣都值得肯定。

東晉史學家《魏氏春秋》的作者孫盛意見相反,他認為「備之命亮,亂孰甚焉」,也就是劉備太糊塗了,因為如果所託的人是忠臣賢良就不用給他說這些話,如果所託的人有篡逆之心就不應該託付給他,「君可自取」是「詭偽之辭」,幸好諸葛亮沒有二心,否則一定會引起內部的猜疑和混亂。

東晉另一位史學家《後漢紀》的作者袁宏認為劉備此言並無不妥,因為他說的時候沒有疑心,諸葛亮聽的時候也沒有愧色,他們君臣二人的相知和情份值得稱讚。

元代史學家胡三省認為劉備對諸葛亮十分了解,這樣說是因為他了解當時的形勢,也了解諸葛亮,他說這些話不僅沒有猜疑之心,而且體現了他的胸懷坦蕩,「自古託孤之主,無如昭烈之明白洞達者」。

明末史學家王夫之認為劉備對諸葛亮是完全信任的,他之所以留下那樣的遺言,目的是讓劉禪全心全意依靠諸葛亮,「以一後主之心」。

上面是史學家們的觀點,站在帝王的角度如何理解呢?康熙皇帝的看法可能有一定代表性。

康熙皇帝在披閱《通鑒輯覽》時說劉備這番話是猜疑之語,既然已託孤於諸葛亮,就不應該再說自取的話,其目的無非是讓諸葛亮公開表態效忠之心。

康熙皇帝甚至引發感嘆,認為整個三國時代都「以譎詐相尚,鄙哉」!

一句話,看法竟然如此不同。

康熙的看法雖然有些偏激,但也有很大的代表性。

在一部分人看來,劉備表面仁義其實一生不離權術,否則也不會被稱為梟雄了,他臨死前也不忘記權術,對諸葛亮說的那番話其實是一種試探,也是一種警告,結合他突然任命李嚴為尚書令一事,持這種觀點的人更有理由相信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是有限度的。

進入益州后劉備在人事安排上無外乎用了三類人:早期追隨自己的舊部、由荊襄隨同入益州的人士、益州的本土派。

第一類人屬於元老,他們地位很高,但人數已不多。

益州本土派人才濟濟,但至今仍鮮有進入核心決策層面的。而最得實權和受重用的,是荊襄派。

這種派系分野無論有無明指,但在蜀漢政治格局中已事實形成並存在,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劃分,諸葛亮就是荊襄派的領袖。劉備突然重用本土派李嚴,從政治權力結構上看確是平衡荊襄派的手段。

不過沒有那麼複雜,劉備與諸葛亮相識相知十多年,對諸葛亮是充分了解和信任的,這一點勿庸置疑,如果劉備不信任諸葛亮,就不會任命他為丞相,甚至可以不考慮設置丞相。

而臨終之時,即使他心裡有種种放心不下的地方,以劉備的睿智,也不會說一些實際上沒用又容易引起猜測不安的話來。

但劉備確實說了「君可自取」這樣的話,如何解釋呢?

除了上面說的那些觀點,其實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大家對這「君可自取」幾個字誤讀了,這幾個字的本意不是「你可以自己干」,而應該是「你可以另外找人干」。

劉禪是那塊料你就輔佐他,如果不是,你可以另外安排別人當這個皇帝。

這怎麼可能?有可能。除了劉禪,劉備還有兩個兒子,也就是劉永和劉理,作為劉禪的弟弟,他們也都有資格做蜀漢的皇帝。

如果劉備是這個意思,需要專門對諸葛亮交代一下嗎?當然需要,因為這是授權,有了這個話,諸葛亮日後行廢立之事就是合法的,沒有這個授權,諸葛亮敢廢劉禪等於謀逆。

劉備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對諸葛亮不放心,而是對劉禪不放心,大概劉備深知劉禪生性軟弱,才能有限,與對手曹丕比差得實在太遠,本想親自教導培養,卻再也無法實現,只好交代給諸葛亮,要他今後視情況決定劉禪的去留,可讓劉永或劉理上位。

在臨終之前劉備所思所想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這打拚半輩子才辛辛苦苦得來的蜀漢基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