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乳頭白點,這又是什麼梗?

.

梧桐媽媽大小寶是一位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現為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后,師從孫時進教授,主攻兒童心理學。著《夏娃的困惑》叢書。希望接地氣地傳播科學育兒理念及切身養育體會,讓媽媽們真正感到育兒的樂趣和幸福。

乳頭白點,這又是什麼梗?

在百姓眼裡,乳頭白點也是神奇的、讓人生畏的事物——有些白點會造成疼痛,還有許多人認為它是堵奶的重要原因之一!經常聽到媽媽提問。「梧桐媽媽,幫幫我,我乳頭白點又複發了!孩子吃起來很疼!感覺奶又堵了。怎樣能恢復啊!上次好長時間才好。」

在網路上看文章,或直接諮詢醫務人員或哺乳指導專員,處理意見分成兩極:

一派認為乳頭白點不能挑破,容易造成感染,進而繼髮乳腺炎。這不,還有活生生的例子:「都怪當時那破護士,自個兒什麼都不知道,看到白點上來拿針就給我挑了,血水直流,疼得我齜牙咧嘴!她當時說不挑破奶就會堵!當天晚上就覺得身上發冷,後來發起燒了,只能去醫院打針,說是乳腺炎發了!這下好,好多天都不能餵奶了。白點是挑不得的啊!」問了問回來餵奶了沒,她回復說:「醫生囑咐過我,乳頭要休息才好得快,回來不敢餵奶,都是拿手擠出來的。」

另一派是主張挑破的。「我孩子剛出生,乳頭就長了個白點。親身經歷,不挑破,兩三個月,斷斷續續都好不了呢!即使好了還很容易複發!」「乳頭上長白點,就是說明底下的乳管堵塞了。我當時就堵得厲害,乳房脹得很疼,一摸乳房裡真長出了個塊塊!當時醫生很有經驗,拿根大型號注射器的針,一下子捅下去,奶就飆出來了!看來乳頭白點不戳破,孩子吃不出來奶,乳房一定憋出毛病來的。我特感激那醫生。」

奇了怪了。這乳頭白點,究竟是怎麼來的?這醫護人員真不好當,一樣是挑,怎麼有的被罵,有的被贊?到底能挑還是不能挑?不挑真的會堵奶?且聽梧桐媽媽細細道來。

1)造成乳頭白點的原因有好幾個,看上去樣子也不盡相同,媽媽感受也不一樣——

乳頭白點並不神秘,多數時候就是沒破的小水泡,如果破了,就叫乳頭皴裂!所以,乳頭白點經常伴隨疼痛,吸奶時更明顯些,不過也有少數媽媽反映不怎麼疼。

這小水泡可以呈現各種顏色,如果裡面主要是組織液,那就是淡黃色;如果摻了一點兒血,就呈現水紅色或血紅色;如果摻和了乳汁,就呈現白色。

有些時候,乳汁是能進到水泡里的——水泡有個細小的破口,孩子嘴裡帶著負壓一直嘬,奶水就能被嘬進去。不嘬了,負壓消失,小破口那兒可能有個活瓣,又給封住了。這就是小白泡的由來。

有些乳頭上的白色東西,仔細看並不是白泡,而是些脂質或蠟樣分泌物。從孕期就可能從乳頭的小孔里看到這樣的物質。寶寶出生后,殘留在乳頭上的奶水乾燥皺縮后就能呈現出這樣的小塊塊,輕輕擦拭或拿牙籤輕輕地挑,很容易就能弄出來。

如果乳頭上殘留的是蛋白質、脂質更為豐富的后奶,這種小塊會更多見一些。媽媽如果吃得過於油膩,也有影響。混合餵養的媽媽因為孩子吸吮得少,吃奶間隔更久,小白塊有更多時間皺縮,也不容易脫落,出現幾率也會高些。

這東西沒有害處,局部也有抑菌、滋潤的作用,孩子吃進去也不打緊,大便里只會多一小塊奶瓣。充其量有點兒不好看——不過除了媽媽自個兒,也沒誰會琢磨乳頭上的小洞洞。實在手癢忍不住弄掉倒也無傷大雅,但不要太粗暴,以免弄傷乳頭皮膚。

這種小奶塊主要出現在孕晚期和孩子剛出生幾周時。出生以後掛在乳管口的小塊,多半還是孕期產生,尚未脫落的。早孕期乳汁較粘稠,媽媽又經常吃大魚大肉催奶,也能產生些奶塊,總體而言孩子吃奶頻繁,不大容易等到這種稍乾燥些的奶塊從容不迫地形成,並長時間地掛在乳管口。幾周或幾月後,這些小塊要麼被孩子吞進肚子里,要麼被媽媽的衣服或拿毛巾蹭掉,要麼被局部組織吸收,乳頭看上去就比較乾淨了。

還有些乳頭白斑是念珠菌感染。媽媽的乳頭通常不會自己染上念珠菌,多半是孩子嘴裡的鵝口瘡傳染上的。乳頭感染的樣子多種多樣,有的整個乳頭呈現膜樣的灰白色;有的深淺不一,呈現不同大小塊樣的白斑;有的沒見發白,整個乳頭表面發灰,或呈現淡紅色。感染了念珠菌多半挺癢,有的還伴隨「雷諾現象」(詳見相關章節),可以幫助辨別。

如果是小塊狀白斑,有時會被誤認為小白泡給挑了。不過樣子還是不大一樣,有經驗的醫護人員能夠辨別。事實上,拿針戳這種白斑,無法呈現挑破的效果,輕輕擦拭,可能露出底下發紅的皮膚,或造成出血——跟孩子嘴裡的鵝口瘡是類似的。

當然,治療起來也跟鵝口瘡差不多。抹制黴菌素就好,這種藥物基本不會經由胃腸吸收。不過得用1~2個療程甚至更久,療效也各不相同。媽媽得跟孩子一起治療,最好能諮詢專科醫生意見。具體詳見前述「舌苔發白」相關章節。

那麼問題來了,乳頭白點,真的能堵奶?

①理論上小水泡的確有可能在局部堵奶,不過幾率並不高。也不影響整體的喂哺情況。

剛才提到過,乳頭白點最常見的原因是沒有破潰的小白泡。如果這個白泡跨度稍大,裂進了乳管里(可以腦補沒有破裂的縱向潰瘍),可能會堵塞這一根乳腺管。

不過,這個效力沒有傳說的那麼神奇——充其量這個乳管下游奶水排出不暢,可能局部形成個奶塊,腺體壓力增加便不再分泌了。我們的乳腺是多麼聰明呀!遇到阻力,它不會迎難而上,傻乎乎地一直分泌的。

看到這兒,你可能很憂慮——那奶水是不是就流不出來了?經常有媽媽憂心忡忡地問我。「梧桐媽媽,我乳頭上有個白點,感覺它把奶堵了。摸了摸乳房裡有好幾個奶塊!我找催乳師揉了揉,第二天又堵了!這怎麼辦?孩子吃不出來奶,我好著急啊!」

當然不會堵奶!要知道乳頭附近主要的大乳管有20~30個,堵了一個,剩下的都能代償!上面的那個媽媽為什麼總感到堵奶,孩子吃不著呢?仔細詢問,她很少親自喂哺,也用吸奶器,但與儀器配合情況也不大理想。孩子果然添了奶瓶,存在乳頭混淆,不大會含吮。孩子沒怎麼吃,她卻老想著用這樣那樣的方式「通奶」、「下奶」,當然是徒勞的了。乳頭白點,只是這些現象的「背鍋俠」而已!

你可能還是很疑惑。「梧桐媽媽,你上面舉的那個例子,拿針一戳,奶就飆出來了。這不就是奶堵了的證據嗎?該怎麼解釋呢?」

水泡和下游壅塞的奶水,本來就把這個乳管撐大了。戳破了水泡,裡面堵塞的奶水是會流出來一些呢。如果緊張和疼痛刺激出了噴乳反射,更會往外飆了!這並不神秘。看到過一個醫務人員寫的文章,她餵奶間隔長了(在工作崗位,孩子不在跟前),覺得奶堵了,拿個針屁股往乳管裡面扎,也刺激噴乳反射讓奶飆了出來,乳房就能輕鬆點。

但扎通了這根乳管,不代表乳腺被弄得暢通無阻了(相反,有些媽媽不得解剖要領,還可能弄傷局部的組織,造成紅腫和疼痛)——其實剛才提到過,一根乳管堵了,其他乳管完全能代償;乳腺是不是老堵,關鍵在於孩子是不是經常吃!很多媽媽以為乳管堵了,孩子會吃不著奶,就不給孩子吃;如果孩子恰好因乳頭混淆等原因不好好吃奶,往往會印證她們這一想法。她們以為用這樣那樣的方法「通奶」后,孩子就會老老實實吃了,多數時候是徒勞的(不乏有些運氣好的媽媽,折騰來折騰去孩子最終吃了奶,以為是自己做了些什麼的功勞)。

奶水結塊,到底要緊不?其實,奶塊里未流通的奶水也不斷地被周圍組織重吸收,不理會它一點兒關係也沒有(不過有的醫務人員和媽媽自己怕長了腫塊,去做個B超等影像學檢查排除下,也無傷大雅)。時間長了,白泡吸收,乳管解痙,腺體暢通,自然而然奶塊就消失無蹤了。

當然,什麼東西的通奶效果,都比不上孩子小嘴。孩子天天吃,這些惱人的奶塊多半就慢慢消除了。

②很多哺乳指導認為乳管口那兒的一小團脂質分泌物會堵奶,總要想辦法把它弄出來。她們還會叮囑新媽媽不要吃得過分油膩——她們認為是飲食結構不當的原因,造成了乳汁粘稠,奶塊壅塞從而堵了奶管。

理論上有點兒像那麼回事呢!

其實,這一小團東西非常鬆軟,本質就是一小塊奶油(脂肪)+奶瓣(蛋白質)的混合物,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類似傷口組織液凝固后形成的硬痂(這是有凝血因子參與的,肯定跟奶油塊塊不一樣咯)。有的媽媽拿毛巾蹭蹭就掉了,掉出來的時候小塊就差不多散架了。流動的奶水長時間的沖洗、浸泡,寶寶小嘴對乳竇的碾壓、對乳頭的負壓,以及媽媽自身產生的噴乳反射,怎會對這麼鬆軟的玩意奈何不了呢?

所以,這小塊是無法堵住乳管的。不要小看寶寶的小嘴,我們在臨床見過3~4斤的早產寶寶,也特別會吃奶!乳管口那一丁點兒鬆軟的奶油,如何能抵擋孩子旺盛的吸吮需求和強悍的求生慾望呢?我們這些大人,又該自己嚇自己了。Laugh~

不過媽媽在月子里的飲食還是得均衡些,不要過分油膩,確是正解。

還有些哺乳指導,理解的因果關係是相反的。媽媽的這條乳管堵塞了,奶流不出來,乳管口的奶水才會滯留,乾燥后結了個小塊。所以,見到小塊,可能提示底下有個堵塞的乳管!得想辦法處理處理。

說得又挺像那麼回事呢!

其實,細心的媽媽能夠觀察到,寶寶剛出生幾周至幾個月,大部分奶孔上面都有小奶塊。這是孕期殘留的奶塊被新鮮的奶水泡軟了,還有初乳和未成熟乳量少、粘稠、流速緩慢等性質,決定了這時期奶孔口容易有點兒脂質、蛋白質沉澱析出來。看見這麼多奶塊,難不成底下的乳管都給堵了(真有哺乳指導這麼講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實上,這些乳頭上存在不少奶塊的媽媽,當中很多人奶流非常通暢,乳房也軟軟的,裡面並沒摸到堵奶的結塊。

所以,乳管口的小奶塊,與下游乳腺是否堵塞,並沒多少關聯。有些哺乳指導這樣講,師傅教徒弟一代代傳下來,其實是將「小奶塊」與「堵奶」強搭上了一條因果關係——想想,他們應邀探訪心急如焚、孩子沒怎麼吃上奶的新媽媽,摸摸她乳房裡面有些結塊,再看到乳頭表面的塊狀分泌物,難免會將兩者聯繫起來。但大伙兒忘了調查,不管堵沒堵奶,多數剛開始哺乳的媽媽乳頭上都有奶塊。

③至於乳頭念珠菌感染,那就更不存在堵奶這一說了。梧桐媽媽實在想不出理由,乳管會因此堵塞。臨床上的確也沒見到過。

最後,您肯定要問,乳頭白點應該怎麼處理,要挑破嗎?

我們暫時只考慮水泡的情況,乳頭念珠菌感染、脂質分泌物,肯定是不需要戳破的。

看到文章開頭兩個例子,我想你該犯渾了——這小白點,到底是該挑還是不該挑?同樣的操作,怎麼一個被罵,一個被贊哩?挑破了真的會有引起炎症的風險嗎?看那第一個例子,挺怕哩!

由上述我們知道,堵奶和白點是兩碼事,並不存在因果關係。我們抱著通乳腺的目的來戳白點,是徒勞的。想通乳腺,關鍵還是得讓孩子吃。其他所有的方法都只是輔助——倘若孩子吃得少,愛莫能助。

那我們抱著什麼目的,由此評判戳白點有沒有必要呢?

其實這小水泡不戳沒事,時間長了,它就像嘴裡的血泡一樣,會慢慢吸收癒合。不過吸收需要時間,癒合會慢很多。期間如果經常被孩子負壓吸吮,剛癟下去一點,又被負壓吸鼓起來了,貌似總很難好。它往往伴隨疼痛,媽媽的哺乳體驗並不美好。有的媽媽反映這小東西持續了好幾個月都消不掉,每次餵奶都很不舒服,就是這麼個原因。

如果你手上燙起一個大泡,諮詢醫生他往往不建議你自行在家戳破,會叮囑你用流水沖半小時再來醫院處理。他主要是怕你不懂無菌操作,繼發感染,反而很難治療,外傷、感染傷害到真皮層還會留疤!等你到了醫院,他會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用專業的無菌手法,採用無菌器械幫你戳破,換藥。乳頭小水泡也是如此呢!戳是能戳,但最好在專業的無菌操作下執行。

有些網路文章建議用紗布擦破,這真不靠譜。擦的動作會人為增加創面,不僅把泡上的皮掀了下來,還容易造成周邊組織撕脫傷!況且在嬌嫩敏感的乳頭上這麼干真是作死,且得疼暈過去了。

戳就一個小洞,泡上面的皮膚還在,容易長上。如果戳的洞太小,沒一會兒又堵上了,再戳的時候稍微往旁挪一挪針尖,用無菌棉簽把泡里的殘餘的液體擠出來,泡的皮跟底部的肉粘在一起,歇一陣再餵奶,就不那麼容易複發了。

不過,操作完之後,很多醫務人員會叮囑你不要用患側乳頭餵奶,等到它痊癒了再喂哺。這就出現了個問題——乳汁流不出來造成壅塞,而人為操作給乳頭造成了破口,病菌容易順著破口逆流而上,繼髮乳腺內部感染!對於部分媽媽,吸奶器不僅幫不上忙,還會幫倒忙!詳見「乳頭皴裂」章節。

這會兒,我想你茅塞頓開了。戳不戳白泡看個人選擇,梧桐媽媽是傾向於戳的,好得快些。但要注意無菌操作,更為關鍵的是,戳破之後得忍痛堅持喂哺!

也有些媽媽,乳頭白泡體積比較大,時間長了被孩子自個兒吸破了,就變成了乳頭皴裂!處理詳見前述「乳頭皴裂」章節。

所以,乳頭白點,又是一個概念、功能被擴大,使得媽媽們自個兒把自個兒嚇壞的玩意。「難得糊塗」,其實我們像小動物媽媽一樣睜隻眼閉隻眼,做得多,想得少,大大咧咧地不那麼在乎細節,該怎麼喂就怎麼喂,事情就完滿解決了——誰會沒事兒天天仔細觀察、琢磨乳頭和乳房,胡思亂想,憂心忡忡,一會兒擠一會兒揉一會兒戳一會兒擦一會兒洗……偏不給孩子吃呢?哪個動物不是憑直覺想喂就喂?Laugh~

梧桐媽媽有個感覺,如今乳腺炎實在常見得有些過分了。那麼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還能繼續哺乳嗎?明天梧桐媽媽就這個和大伙兒聊聊。

重磅推薦!北大醫學博士新書《夏娃的困惑——全程實用母乳指導,史上最強哺乳謠言粉碎機》,孕媽媽、哺乳媽媽、新媽媽必備!

書有幸得到各位大咖推薦——

武漢同濟醫院婦產科馮玲教授,兒科劉愛國教授,麻醉科梅偉教授傾力推薦!

復旦大學社會心理系孫時進教授,武漢大學社會學系羅教講教授傾力推薦!並作序!

(,點擊後台右下方有書籍介紹以及購買方式。)

閱讀原文,進入梧桐媽媽好友孫小樣微店「小樣書苑,購買梧桐媽媽馮博士新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