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場關於肥料供給側改革的思想盛宴

肥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研之走進金正大

會議現場

6月25日,以「肥料產業升級之路——大聯合、大發展」為主題的肥料供給側改革調研活動,走進新型肥料的旗艦企業——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素有新型肥料「第一縣」之稱的山東臨沭,一場關於新型肥料如何助力肥料產業供給側改革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思想盛宴拉開帷幕。圍繞產業政策、科技創新、農化服務、聯合協作、國際化等多個熱點議題,與會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展開了深度研討。 整場研討會充滿思想和智慧的激蕩,讓與會者印象深刻、頗受啟發。為將其傳播給行業內更廣泛的讀者,本報特推出專題報道,集中呈現專家代表的精彩觀點。

國務院參事劉志仁: 供給側改革將使行業洗牌

一年來,金正大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進步顯著。過去我僅認為金正大是肥料供給側改革的先行者,通過這次調研,我感覺金正大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改革,已經成為供給側改革的標杆企業。 那麼,肥料行業應該向金正大學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應該學五點。一是金正大的精神,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注重科學、重視研發,工人和技術人員都是精益求精;二是金正大的理念,理念是否超前是企業的命脈,在這方面金正大就做得很出色;第三是金正大的模式,金正大經過實踐,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四是金正大的文化,先進的企業都有文化做支撐,金正大是一家有思想和靈魂的企業,這體現在很多細節中;五是金正大的速度,正是因為擁有這樣的精神、理念、模式和文化,金正大不到20年一躍成長為業界頂尖企業,造就了獨特的金正大速度,這是金正大的奇迹。 對於肥料供給側改革,我認為這可能不是一個短時間的過程,從結果來看我有兩個預測:一是將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企業和市場。幾年之後,一大批小企業可能就會自消自滅;二是將達到提質增效的結果。實際上,現在已經有一些競爭力不強的國業已經在一點點離開化肥這個市場,這可能就是苗頭和信號。 行業發展需要龍頭引領。因此,我們的調研活動要高度重視、挖掘金正大的發展經驗、剖析金正大現象,把金正大這個行業標杆的經驗總結成體系,推廣出去,對整個肥料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此外,在化肥使用目前面臨的問題中,我感覺最重要的還是土壤面源污染的問題。水和空氣都可以流動,但土壤沒法動,所以我對化肥界的朋友們提一個建議,在我們研發過程中,是否可以研發一種化肥,既能提高糧食作物產量、保證質量,也能對土壤有改良的作用。明年國家要大張旗鼓搞耕地修復,這需要好的技術和產品做支撐,希望肥料企業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 金正大模式值得肯定

從2016年和今年前5個月的產量、利潤等主要運行數據來看,化肥行業當前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產能過剩的矛盾也依然突出。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金正大能實現這樣的發展成就,著實難能可貴,不愧為是行業的一個標杆。 金正大19年的發展歷程,走的是一條創新發展之路,我覺得有三點尤其值得肯定,很讓人受啟發。第一個是超前定位。金正大提出了打造世界領先的植物營養專家和種植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戰略目標,我認為這是一個超前的定位。現在的跨國公司,基本都定位為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商。當前大家都在談創新,但要如何創新?在我看來,要真正和下游結合起來。在這方面,企業和跨國公司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而金正大的定位與他們是齊步的。 第二是開放合作。金正大已經跟國內外很多研究機構開展了合作,讓我印象深刻的是「16+2+12」(即16家氮肥企業、2家磷肥企業、12家有機肥企業)。現在很多企業有了技術后不願公開,而金正大是很開放地提供給上游單質肥企業,開展深度合作,以求共贏。如果大家都像金正大這樣,我相信化肥行業的技術進步就會更快一些。 第三是國際的視野。金正大在德國、荷蘭、西班牙等地都開展了成功的併購,並且在美國、以色列開展了廣泛的合作交流。這樣國際化的視野,也是值得國內化肥企業學習的。 至於正在開展的肥料供給側改革調研,到現在離啟動已經過去了3個月,取得了不錯的初步成果,受到了企業的歡迎,反映了一些訴求。希望調研善始善終,取得更大的成果,尤其要在挖掘典型、發現個性,既注重供給側、也注重需求側方面做更多嘗試。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能源室主任朱彤: 化肥企業要注重模式的轉變

供給側改革主要是創新和產品調整的問題,這次調研參觀金正大之後,我想談三點體會。 一是金正大在創新能力和創新模式方面都做得很好,已經顯示出非凡的能力和潛力。談到製造業的創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華為,在世界移動通信技術方面,華為從「小跟班」到與國際先進水平並駕齊驅。希望金正大能夠成為化肥行業的華為,當前在國內化肥行業領先,將來在技術創新方面做到世界領先。化肥與農業息息相關,目前在基礎研發和精深加工工藝方面還可以再提高。 二是金正大的模式和內容很有特色,已經顯示出商業模式創新的雛形和元素。現在大家關注技術創新比較多,但其實商業模式創新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是現代商業模式一次顛覆性的創新,帶來了生產生活方式的一場革命。在這方面,金正大也做了很多探索嘗試,如由製造業向製造服務業轉型、產業鏈的聯合協作等。希望今後金正大在技術創新的基礎上,把商業模式創新繼續發揚光大。 三是重資產和輕資產的調配,金正大做得也不錯。在創新驅動發展和轉型的關鍵階段,我們的企業在做大做強的時候,做大就僅指規模大嗎?生產就一定是擴大生產線嗎?事實上,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得去做重資產,否則有可能項目建成之日,就是被淘汰之時。

上海化工研究院總工程師兼科技處處長吳向陽: 多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在化肥新型技術研發、國際標準制定等領域,標杆企業與科研機構間展開大聯合、大發展的潛力很大。通過化肥龍頭企業把技術和標準落地,將成為上海化工研究院參與大聯合的主要方向。上海化工研究院和金正大的合作已有多年,金正大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不僅注重生產還注重研發,不僅注重生產端還注重最終的應用,著實做了很多的探索,成績很也顯著。這次和金正大開展戰略合作,將在多方面進行探索。 一是國際標準的制定。肥料產業正在走向國際化,除了產品,標準的引領也非常重要。我們與金正大在國際標準制定方面已經開展了很好的合作,去年控釋肥料國際標準已經正式發布實施,今後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在這方面的深化合作。 二是開展農產品品質和土壤生態方面的研究。肥料不光要考慮生產,還要考慮肥料的效果,以及肥料對生態的影響,以及農產品的品質等。近年來我們在土地修復等方面加大了研發力度,在肥料和土壤調理標準制訂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而金正大也有很好的具有土壤修復功能的新型肥料和調理劑,雙方完全有潛力開展更廣泛地合作。 三是新技術的研發,新型肥料的開發離不開相關材料、工藝的開發。如緩控釋肥需要包膜材料和工藝,在這方面我們有技術研發實力,正在開發易水溶、易降解的生物可降解包膜材料。而金正大是世界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在這方面可以有機地結合起來。 另外,我們還在加大農產品重金屬、農殘等檢測體系的建設。這個平台搭建起來了,肥料和農產品「走出去」就能獲得自主的檢測支撐,助推「走出去」步伐,為化肥產業轉型升級作出更大貢獻。

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 供給側改革要把握兩個方向

是一個文明古國和農業大國,但我們的土壤條件其實並不好,為什麼幾千年來還能持續發展、取得這樣偉大的發展成就?原因在於我們重視農業,並依託農業形成了穩定的社會發展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化肥起到了重要作用。肥料的使用曾經是對世界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業建設的一大貢獻,但在近30年間,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走入了誤區,化肥過量使用也帶來了成本高、資源有限等問題。

當前,化肥利用率只有約30%,大量的養分流失掉,既浪費資源,又污染土壤、水和空氣。同時,使農作物品質下降。因此,國家提出,要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便對化肥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肥料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性都很明確。針對肥料的供給側改革,我們應該把握好兩個方向:一是提高肥效和利用率,提高農產品品質,改良土壤。在這方面相關的技術路徑已經趨於成熟,如通過緩控釋肥、有機肥等肥料的使用,在植物全生命周期的不同生長階段,給予相應的、適量的養分,為作物按需供肥、均衡施肥;二是減量用肥。當前,各種功能的肥料品種有很多,只要合理科學地用好就能實現減肥、減葯、增效,這也有利於降低種植成本、提高農民收入。同時,改善農作物品質、改良土壤。目前,經過大家的努力,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已經有了好的勢頭。

總之,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肥料供給側改革的問題,其對經濟社會發展將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這絕不是一個小的技術問題,而是一個重大且有戰略性意義的國家戰略發展問題。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石化處副處長岳亞偉: 發改委持續關注化肥行業

肥料行業的產能過剩其實是結構性過剩,低端產能確實是過剩的,但高端綠色環保的產品卻不足。

針對供給側改革調研活動,剛才金正大方面提了四點建議,希望國家設立准入門檻,嚴控新化肥產能的建設;設立專項研發資金,支持企業技術創新,進行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開發;出台政策支持肥企「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參考氮肥、磷肥和二元複合肥,取消三元複合肥的出口關稅。在此,我想從國家發改委的角度對這四點做一下回應。

控制化肥新增產能建設,我們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工作,目前還處於細化階段,接下來在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修訂的時候,我們會根據各方面的意見,把合理的意見彙編進去;在鼓勵研發創新方面,涉及到部門比較多,但無論是肥料產業轉型升級、技術研發,還是技改方面,我們都會盡量為大家爭取資金支持;在鼓勵「走出去」方面,當前國家對於「一帶一路」的政策還有一個論證細化的過程。近年來,國內像金正大等民營企業在「走出去」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為我們制定政策和方案提供了參考;最後是取消關稅的問題,我們已經聽到了產業界的相關呼聲,相關的論證調研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如何兼顧好國內和國外,既照顧國內產業的訴求和各種因素,也要避免引起國際上不必要的糾紛,這還需要全面考慮、論證。

國家化肥質檢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聰:

改革要聚焦新需求

肥料行業供給側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結構性過剩,即少數基礎品種過剩,大多數中高端品種不足。同時,水平質地不高的中小企業多,又大又強的企業少。另外,大家都比較注重肥料的生產,但在農化服務方面還是比較薄弱。

剛才有專家提到對化肥企業市場監管的問題,希望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的小企業,但這個問題目前在國內沒那麼簡單。比如去年糧食價格下跌,老百姓都不願意用好的價格高的肥料,就願意買便宜的低質產品,這就會對健康的市場秩序帶來衝擊。可見,如果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手段,實現大小強弱競爭格局的自然優化,可能還有難度。我去過其他國家實地調研,看到國外對小企業和大企業的監管其實是不一樣的。對資質評級低的小企業環保、質量安全的檢查力度大、頻次高。對資質評級高的大企業相對就小和低,而且這些檢查是收費的。通過這些手段,就能加速產業升級和市場優化,也迫使小企業必須做得更快更好。

至於肥料的供給側改革,我認為,要聚焦農業的新需求,不僅要提高作物的產量,還要提高作物的品質。不僅要關注種植業,還要聚焦畜牧業等其他領域。如金正大這些年在農田的土壤改良方面做的嘗試,很值得稱讚。在生產的高效化方面,我們要更加重視節能和環保安全,善於藉助信息化的手段和工具。金正大開展產業鏈聯合協作,在業內搭建一個平台,實現產能的共享、信息資源的共享、品牌的共享。大家一起成長,這也是一種探索。同時,標準化也很重要。不僅要提高門檻,不斷完善一些新的標準,還要加快標準的國際化步伐。近年來,金正大在肥料國際標準的制度上卓有成效,有助於的新型肥料走向世界。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 企業要提供農民需要的產品

供給側改革的初衷就是要生產出來符合需求的一些產品。對肥料行業而言,供給側改革既簡單也複雜,簡單的是只要關注農業生產的需求,生產符合這種需求的肥料產品就行,複雜的是肥料的生產還牽扯到原料的使用生產等。

肥料供給側改革必須把握住三大原則,那就是糧食安全、環境安全、資源安全。我們要生產出更多能高效增產糧食作物的肥料,注重高效;肥料生產要注重減少損失,盡量減少肥料在大氣、水、土壤中的流失;肥料生產屬於資源型產業,一定要有保護資源、節約利用的觀念。

從農戶的需求端來看,我們應該提供價格更低、使用更簡便的產品,同時提供創新性的農化服務,把技術和產品有效地傳遞到末端。農民特別關心肥料的價格問題,因此肥料企業一定要注重控制肥料生產的成本,提供優質高效價格合理的產品。另外,過去農民種地是不講勞動力成本的,現在大家也開始重視這一塊。因此,在肥料施用過程中,能否省工省時也很關鍵。如金正大的緩控釋肥,玉米種植只需要一次性追肥,這就很到位。還有水溶肥,通過水肥一體化基本上把施肥量降到較低水平,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大大減低。此外,在農化服務方面,讓好的技術和產品有效傳遞給農民,需要更好的農化服務做支撐。

而所有這些問題的解決,最終都有賴於技術創新,為此必須堅持四個方面的原則:一是肥料的濃度,高濃度是方向。化肥使用帶來的問題,根源不在於養分的濃度,而在於不合理的施肥;二是養分的比例,要力求均衡和配比合理;三是養分的形態。為什麼國內的肥料總體沒有進口的好?就是因為我們的養分形態與國外不同。國外是氨基、脲基配比,而主要是尿素;四是助劑的問題。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潘愛華: 行業升級要做好四項工作

肥料是一個特殊行業,是「糧食的糧食」,也是我們工業部門服務於農業部門的一個抓手。在國家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大形勢下,化工報社、金正大和有關單位共同發起這個調研活動,很有意義。工信部原材料司將對活動給予持續關注和積極支持,也希望調研活動最終取得可喜成果,我們也將充分吸納這些成果和意見,更好地為化肥行業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作出貢獻。

結合在金正大的調研,我想對化肥行業提四點意見:一是堅持創新驅動。化肥行業要積極發展新型高效的肥料,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升級,實現創新驅動。加強產學研合作,不斷開發新技術、新品種。在這方面,金正大的創新基因就很好,從成立之初就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現在已擁有七大國家級創新平台,這是非常難得的。同時,要創新農化服務,這也是推動行業向服務型轉變的突破口。如何讓農民用好化肥,需要化肥行業和企業探索創新,這方面金正大做了好的榜樣。另外,標準也是科技創新的手段,特別是新產品標準的制定。在這方面,金正大不僅積極主導制定國內標準,也積极參与和推動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

二是探索智能製造。智能製造和兩化融合是製造2025戰略的重點,這方面化肥行業表現不錯,通過智能製造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行業綠色安全發展的水平。但相對來說,在農化服務方面就要弱一些。現在農村的通訊設施基本上已經具備,如何用智能化的手段,藉助大數據等工具,來開展好先進的農化服務,值得好好探討。希望金正大等肥料企業在這方面開展一些工作,工信部也會給予積極支持。

三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的油氣、鉀等資源主要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口,在國際產能合作方面,化工行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天然優勢。在這方面金正大已經取得很好的成就,為行業「走出去」積累了很多經驗,發揮了引領作用。東南亞和中亞都是農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對化肥的需求旺盛,通過國際產能合作,既可以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又可以幫助化解國內過剩產能。

四是探索去產能的切實可行途徑。去年,氮肥、磷肥產能都有一定下降,這是個好現象,但依然要提高警惕。同時,加快研究去產能的有效和長效途徑。今年,工信部把氮肥、磷肥行業的產能置換的問題作為重點工作,現已在研究論證。相信這項政策推出后,會對控制產能過剩勢頭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耕肥處副處長徐晶瑩: 四點發力助化肥零增長

農業是肥料生產的需求側,農業部門對肥料的要求就是要不斷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科學施肥的到位率,大力推廣使用有機肥。目前,農業部正在開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耕地質量提升、水肥一體化、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四項行動,都會對肥料供給側改革發揮積極作用。

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化肥使用量過高,帶來了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農產品消費在升級,老百姓從追求吃飽過渡到吃好,這都要求嚴格控制化肥使用量的增長。從目前的統計來看,2016年在個別省份已經出現了化肥使用量的下降,而今年很可能出現改革開放以來化肥使用量第一次接近零增長。當然,化肥減量增效,一定要以糧食產量穩產、高產為前提,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技術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我們希望,到2020年,全國測土配方施肥的到位率達到90%、肥料利用率達到40%。

二是在耕地質量提升行動方面,我們提出到2020年全國耕地質量階段性改善、到2030年實現總體改善的目標。土壤改良現已成為土肥界關注的一個熱點,目前國內申請土壤調理劑的企業數量在大幅快速增長,這說明耕地質量提升行動確實起到了很好的刺激作用。

三是水肥一體化。截至目前,全國推廣水肥一體化耕地面積已經達到1億畝,我們希望到2020年達到1.5億畝。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要重點開展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創新技術模式,二是研發關鍵的產品,三是加強示範培訓。在關鍵產品的研發方面,水肥一體化對肥料水溶性的要求比較高,水溶性不夠就容易產生沉澱。因此,我們希望新的水溶肥產品水溶性要比較好,配方一定要合理和優化,能真正有助於農民降低種植個成本。

同時,從今年開始,我們提出在全國果菜茶優勢產區,開展有機肥代替化肥的行動。這項工作既有助於農作物品質的提升,也將促進資源有效利用。從今年開始示範推廣,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到2020年使有機肥替代取得初步成效,果菜茶化肥的使用下降20%以上,土壤質量得到有效的改善。目前這項工作開局良好,到明後年應該就會取得階段性的成績。

氮肥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立慶:

化肥行業改革成果顯著

過去3年,氮肥行業經歷了連續虧損,尤其是去年,虧損了近百億元。但今年以來,行業開始出現了一些向好的變化。1~5月,全國氮肥產量1748萬噸,同比減少了597萬噸;出口尿素204萬噸,同比下降50.6%。然而,我們行業反而實現盈利了。1~4月份,全行業實現盈利71.8億元,扭虧為盈,這個成績得益於行業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除了效益指標,還有三個方面的進展值得肯定。一是產能過剩得到了有效的緩解,今年這個好的勢頭可能會持續下去。當前,宏觀政策對化肥行業而言還在加碼,如化肥行業排放標準更嚴了,今年下半年合成氨排污許可認證可能要推出。同時,氮肥、磷肥的產能置換方案正在醞釀,將採取等量或減量置換的原則,這樣的話,就能加快落後產能退出,緩解產能過剩局面。

二是結構調整取得不斷進展。氮肥行業很多企業探索了減產和轉產方案。如過去直接賣液氨,現在可以轉產其他產品,這些產品的效益和收益更高。同時,盡量壓縮氮肥,特別是尿素產品,積極發展增效氮肥等新產品,實現尿素產品的差異化發展。

目前,大多數氮肥企業在產品研發、農化服務、市場推廣上還處於弱勢,金正大以開放的態度推進產業鏈聯合協作,已經與10餘家氮肥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通過技術、產品、品牌和資本的合作共同發展,我認為將來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方向,能夠更好更快地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金正大研究院陳劍秋博士:

減肥增效技術應用廣泛

是化肥施用量最大的國家,但化肥平均利用率為30%~35%,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60%~70%的水平。因肥料利用率低下,施肥過量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500億元,並對環境和農產品帶來了負面影響。基於此,金正大在開發應用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技術、推廣應用緩控釋肥的基礎上,又創新發展了自己的減肥增效技術。該技術體系包括養分釋放調控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生物刺激素技術、土壤改良技術等關鍵技術。利用這套減肥增效技術體系,金正大開發了五大類26種作物解決方案,基本覆蓋蔬菜、水果、特色作物、大田作物等作物類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