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

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今天,為了更好地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何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是一條重要途徑,有助於克服在傳承發展傳統文化中容易出現的形式化傾向。中華傳統文化立足現實的社會和人生,始終關注社會和諧與人生幸福。這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也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最根本的價值追求。

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在殷周之際出現了重要的人文轉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轉向以及人道主義思潮出現。這為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來源,也規定了此後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長期居於主導地位,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和基礎。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表現得最為鮮明和突出。從孔子開始,儒家就致力於以仁為核心、仁禮相輔互動的理論構建。由此出發,便有「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仁愛萬物」「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由人、社會至自然的層層理論展開,有「天人合其德」的天人合一思維方式,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一切,無不體現著對理想社會和美好人生的嚮往與追求。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儒、道兩家最具代表性。與儒家講仁愛形成對照的是,道家更強調道法自然,崇尚清靜無為,主張返璞歸真、與自然和諧相處,認為文明的發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道家身國同構、經國理身的理念,表現出其根本價值取向是嚮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諧社會與美好人生。由此,儒、道兩家雖然對社會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擁有共同價值追求的基礎上可以相融互補。在魏晉玄學那裡,通過名教與自然之辨,二者實現了辯證的統一,為容納和吸收外來的佛教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

兩漢之際傳入的佛教在魏晉時通過依附玄學而走進思想文化。作為講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擺脫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恆之「樂」。這種對幸福快樂人生的追求,成為佛教與儒、道文化融合發展的契機和基礎。經過不斷的化,佛教最終融入了中華文化,成就了中華文化發展中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佳話。外來佛教融入中華文化的成功例證,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及其當代意義。佛教關注現實人生,強調佛性與人性的統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養與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鮮明的思想特點與文化精神,對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佛教文化強調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既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對理想社會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為其今天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礎。

儒佛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三大主幹,文化表現形態各有特色,卻具有共同的價值追求。三家的融合發展,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和而不同」的圓融和諧精神。傳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使之在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繼續發揮積極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習近平同志指出:「對傳統文化中適合於調理社會關係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這清楚表明,我們要傳承發展的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內容。對這些優秀內容,在傳承中要有發展,而且只有發展才能更好地傳承。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之路。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必將繼續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和精神動力。

作者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洪修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