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人工智慧+數字出版,未來會形成怎樣的媒體新業態?

近日,以「深化轉型、創新發展為主題的第七屆數字出版博覽會落下帷幕。本屆數博會上,來自政府部門、高等院校、出版集團、數字出版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圍繞數字出版標準規範、數字出版人才培養、知識產權(IP)運營等話題作專題演講。本報記者就數字出版發展趨勢、人才培養以及時下最熱的人工智慧與出版的融合等話題進行了採訪。

01

觀趨勢

數字出版正在求變

中原大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向參觀者介紹其數字出版新產品

李明遠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第七屆數字出版博覽會上,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石油職業培訓模擬模擬系統、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的「中少科普資源庫·非洲野生動物資源庫」等12項產品,被評選為2017數字出版年度推介活動創新作品。這些創新作品與創新技術、優秀品牌等,在本屆數博會現場被集中展示,它們代表了當今數字出版領域取得的新成就。

出版單位近年推出的新成果對接了怎樣的需求?這些數字產品如何推向市場?緣何獲得市場佳績?這是《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數博會現場更為關心的話題。

通過聆聽數博會主論壇、採訪參展單位,記者了解到,在面對推進數字出版深化改革、創新發展這一重要任務時,先行的出版單位堅持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開放的心態與互聯網企業、技術公司展開合作,他們推出的產品因為順應了細化的用戶需求而受到歡迎。在這樣的背景下,涉及知識產權(IP)的多領域版權運營,成為出版單位推進深度融合的突破口。

解決痛點:從找到需求邁向精細需求

「從用戶需求出發」「以市場需求為著力點」是本屆數博會上高頻出現的熱門語句。如何將數字出版工作與用戶實際需求更有效地對接起來,是出版單位持續關注的焦點問題。這一點在教育出版、專業出版領域體現得尤其明顯。

3D系統解剖學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展台上頗被看好的新品。這一數字教育產品2016年下半年進入實際銷售期后,已經累積為人衛社創造了上千萬元的收入。談及這一產品緣何取得成功,人民衛生電子音像出版社總經理助理李學菊首先回答記者的是「剛需」二字。很多醫學院校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是可用的屍體少、標本少,而學生恰恰需要對於人體有直觀的認識。3D系統解剖學通過與教材進行結合、利用先進的建模技術,「迎需而上」解決了這一問題。

「我們對建設領域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他們快速準確地獲得專業知識和解決方案的需求尤為迫切。」建築工業出版社黨委書記尚春明介紹說,該社服務的建設行業從業人群龐大,大約有5000萬人。為建設領域不同類型人群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是建工社的目標。尚春明舉例說,「i施工」就是為3000萬建築施工人員開發的多終端交互型知識服務產品。

數字產品並不止步在服務於某類人群,而應是具體到每一個人。「個性化學習」是本屆數博會上數字教育領域的熱門詞。大數據學習分析新技術的應用,讓個性化在線學習成為可能。北京外研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一潔介紹了共同校園(Unipus)產品。「針對用戶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共同校園』提出了『正規教育+個性學習』的解決方案。面向教師與學生,『共同校園』都能夠提供基於數據的分析,進而幫助他們規劃好授課與學習的路徑。」

深度融合:從競爭角力轉為合作共贏

在本屆數博會開展首日,噹噹網首席執行官李國慶的專題演講《數字出版新形態——出版業亟待奪回丟失的陣地》引發業內討論。在互聯網企業推出多種知識付費產品的今天,李國慶的此次演講可以視為對於出版單位挖掘自身優勢的第一聲吶喊。無論是出版業先行者還是「故步自封者」,出版業深化轉型,需要的不僅是推進新興出版與傳統出版融合發展,更要著眼於推進與互聯網企業、技術企業的合作。

「傳統出版在向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該比內容知識付費平台更有優勢。所以,我們今天能看到越來越多出版企業更加註重數字內容產品開發與內容服務的分享。」在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長明看來,面對內容產品個性化、垂直化的趨勢,出版社需要的核心支撐在於技術和數據,這就需要與互聯網企業及技術企業加強合作。他舉例說,北大方正在與教育科學出版社合作中,將800本圖書進行分拆提供知識服務;在與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合作中,構建起警察知識資料庫;在與法制出版社合作中,通過搭建資料庫構建起法制的知識體系。

「有時候互相角力時,對於彼此都是一種傷害。反而各家把自己的優勢做好,在一個互相信任的環境中共同開發,能夠取得合作共贏。」李學菊舉例說,在開發「國家健康醫療開放大學」這一項目時,人衛社與醫學教育技術商的合作拓展正在推進。

數博會成為展示出版單位「美好姻緣」的舞台。一起作業與人教數字出版有限公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合作,廣西英騰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人民衛生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聯手等跨界合作,都推動了傳統出版單位在內容創新、渠道拓展、平台運營、流程再造等各個環節的創新發展。

路徑明朗:從開發內容到版權運營

信息消費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態,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等出版單位展台上,記者都看到了融合教材、知識服務平台、資源庫等多種形態的數字產品。出版單位在保證創作者與本單位利益的前提下,盡量多開發豐富多樣的數字產品,以滿足受眾需求。

在建工社的展台上,記者同樣看到多種數字產品。除2013年上線至今已實現5000萬元銷售收入的「考試培訓平台」、2016年年底上線的「建築數字圖書館」外,還有「i施工」「結構岩土工程專業資料庫」「建築設計資料庫」等即將上線的數字產品。

「版權問題是影響數字產品推向市場的重要因素。比如『建築數字圖書館』目前只向用戶開放了在線閱讀,沒有開放下載功能,也是考慮到版權保護技術需要再升級。」建工社數字出版中心市場部經理劉雅君表示,她相信隨著用戶版權意識逐漸提升、用戶付費購買知識服務習慣逐步形成,未來內容方、受眾方會共同創造更好的數字出版環境。

網路文學、遊戲、動漫、影視等內容產品之間的互動,讓大家看到跨界融合的路徑日漸明朗。有良好的版權環境作為基礎,涉及IP的多領域版權開發運營,將給出版單位帶來變革。出版單位在這方面的發展,可以參照一些網路文學平台的探索實踐。「火星小說」創辦人侯小強介紹說,在一年時間內,「火星小說」這一新平台已經實現了4000萬元左右的版權收入。從單純地談內容優勢,轉向培養IP流通能力,出版單位還有一條長路需要去探索。

02

尋人才

人才培養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孫海悅

「出版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對高等院校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同時也創造了極大的發展空間。數字出版人才培養可以大有作為,而且必須大有作為!」在第七屆數字出版博覽會期間舉辦的高校數字出版人才培養論壇上,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發出了這樣的呼聲。

在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數字出版人才的培養,成為整個新聞出版業轉型發展的關鍵因素。圍繞數字出版人才培養話題,業界人士展開討論。

順應融媒體 培養應用型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出版與互聯網正在由相加走向相融。作為新聞出版行業高校,北京印刷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也正在由服務傳統出版業向服務現代出版傳媒業轉變。

北京印刷學院黨委書記劉超美介紹說,該校把培養數字出版應用人才作為學科「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該校「四個融合」的做法,帶給業界不少啟發。

在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融合方面,北京印刷學院敏銳地捕捉到業界需求,於2008年在全國率先開辦數字出版專業,2010年開始培養數字出版方向研究所。在內容、技術與藝術融合方面,該校形成了數字化人才全方位立體化的培養格局。2016年,該校成立新媒體學院,旨在打通專業設置壁壘,探索複合型數字出版人才的新路徑。在理論與實踐融合方面,該校形成大學部生「3+1」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前3年在校學習理論基礎課程,最後一年進入出版單位實習實踐;「雙證制」培養模式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參加諸如編輯資格考試、數字編輯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等培訓及考試鑒定,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社會職業崗位的無縫接軌。在學校與企業融合方面,該校推行大學部層面和碩士層面的「雙導師制」培養模式,聘任高水平專家與該校專業教師共同組成導師團隊,引導學生參與雙創項目與實培項目。

出版業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數字出版人才應該具備哪些基本能力?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理事長、台灣電子書協會理事長賴洋助將其總結為6點:數字應用能力,鑒賞文、圖、影、音能力,邏輯組織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學能力,溝通能力。

賴洋助還介紹了台灣師範大學的做法:降低專業必選修學分,創造跨域學習環境;厚實基礎能力,培養運算思維與程式能力;通過團隊合作、動手做,整合所學知識。

聯結產學研 孕育複合型人才

「在數字出版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傳統編輯出版隊伍基本上還沒有完成數字化轉型,技術素養的嚴重缺失將成為融合發展的瓶頸。」郝振省表示,出版單位要儘快用數字出版技術把自己武裝起來,「早武裝早受益,晚武裝就被動。」在他看來,就出版單位轉型升級來說,編輯這一核心生產力的轉型是最根本的轉型。

面對出版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產品形態、產業模式不斷改變。數字出版人才的培養過程,也是很多高校逐步摸索的過程。

談及今後數字出版人才培養的構想,劉超美表示,首先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內容創意能力。為此,該校將成立人文素質教育中心,構建大出版、大文化、大編輯學科背景下的數字出版人才培養體系;其次是不斷提高學生的國際化視野與能力,下一步該校將加大與國際知名大學聯合培養力度,如設立國際出版專業方向,加強國際版權經理人的培養以及開展國際課程認證,通過柔性引進、項目合作以及在國外建立出版教育研究機構等方式,加大與國外數字出版界的交流與合作;最後是著力打造融媒型數字出版應用人才,該校將與鄭州報業集團合作,打造第一個高校「中央廚房」教學實踐系統,構建媒體融合的業務、技術、空間平台,探索策劃、採訪、編輯分發的模擬環境。

據英國英捷特集團區總裁孫赫男觀察,數字出版人才的行業需求已經從原生態數字出版人才轉向全面融合型人才。融合型人才即具有技術理解力和技術自信心,具有行業專長,能夠面向行業和社會服務,能進行內容策劃,是擅長內容運營的人才。她也由此提出數字出版人才的「3C」培養模式,即校園(Campus),訓練與出版技術相關的主要實踐性技能;課程(Course),按照不同的集中主題,訓練問題解決能力;俱樂部(Club),高級管理層知識分享和成員溝通渠道。

數字出版人才培養需要產學研各方參與。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張立表示,除了課堂教學,人才培養與企業、研究機構等實訓基地相結合也很重要。他說,在融合發展時代,複合型人才與專業型人才需要兼顧,兩者都需要加強學風建設,保持嚴謹、務實的學風是各類人才成長的基礎,尤其是工匠精神不可或缺。

03

看熱點

人工智慧玩出什麼花樣

任曉寧

回顧數字出版的發展,與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密不可分。在當下,數字出版發展也需緊跟技術潮流。從2017年開始,人工智慧成為最熱的技術,這種新技術如何才能應用到數字出版之中成為業界關注的話題。

在剛剛結束的第七屆數字出版博覽會上,圍繞著人工智慧話題,龍源數字傳媒集團、移動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幾家數字技術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探討。

一天就能編輯一本書

「以前編輯一本書需要花一個月的時間,現在編輯一本書只需要花一天的時間,這是人工智慧平台需要達到的一個基本標準。」龍源數字傳媒集團副董事長湯楊說。

最新發布的《2016—2017年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技術將重塑出版流程。報告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加速進入新聞出版行業,在發行、印刷、數據加工、數字閱讀、數字教育等領域得以廣泛應用,為新聞出版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更多的可能。同時,人工智慧在出版流程的再造方面也提供了很多可能,比如語音錄入、機器協助校稿、機器寫作;在增強用戶交互體驗方面,很多機器在出版行業也得到逐步應用。

以編輯圖書為例,龍源旗下有一個人工智慧平台「知識樹」,當編輯定義了一部分內容以後,系統會自動幫他組成剩下的內容。同時,「知識樹」利用龍源背後數千萬篇文章的積累,能夠讓舊的內容煥發出新的活力。最為關鍵的是,龍源已經獲得了這些文章的授權。「如果不是用這樣一個平台,要一篇一篇尋找文章的授權,一天時間都搞不定,更不用說把這些內容編成一本書。」湯楊說。

在「知識樹」的幫助下,編輯可以用一個半小時編輯一本書,再用一天時間去發行。湯楊介紹說,目前龍源已經與亞馬遜、噹噹、京東進行了對接,並且這些內容可以輸出到現在數字出版幾乎所有的分發渠道,比如今日頭條等,「流量在哪裡,內容就可以被輸出到哪裡。」

找選題更輕而易舉

對於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劉長明而言,人工智慧意味著一場數據的革命。具體到出版而言,他認為通過數據服務,能幫助編輯進行更有效的選題策劃。

出版在整個經營和內容生產中將面對很多的數據,比如在經營中,圖書信息、作者信息、銷量信息、評價信息、讀者信息,以及用戶行為信息等,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幫助出版單位進行選題營銷決策。「在選題策劃方面,可以根據互聯網的熱門事件、熱點辭彙、傳播的頻度和熱度,對選題進行智能分析。在圖書的營銷決策方面,可以根據圖書的閱讀平台、圖書論壇、銷售數據、閱讀數據、評論數據、傳播數據做圖書影響力分析,幫助出版社做決策。大數據還可以重塑內容分發機制,基於大數據的智能分發和個性化推薦,可以做到千人千面,或者每個人都可以享有自己關注的內容。」

圍繞出版大數據解決方案,可以滿足選題的優化,通過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在內容出版的發行和精準營銷上也能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劉長明談道,方正目前已經構建了自己的大數據中心,為五六十家傳媒單位提供服務,他們也希望在出版領域,面向圖書的營銷、選題策劃以及內容的分發方面,提供相應的服務。

讓讀者有全新體驗

在內容生產階段,人工智慧能夠協助作家進行資料分析與用戶研究,協助作者進行創作,甚至進行機器創作。在內容傳播階段,人工智慧能夠通過海量的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推薦與解決方案。在內容消費階段,以業務為載體,人工智慧融合全息投影、語音閱讀、人工智慧體驗等技術,全面提升閱讀展現形式和內容呈現模式。移動咪咕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燕鵬認為,人工智慧時代里,數字閱讀將迎來一場全新的創新變革。

「未來的閱讀會根據用戶的個體差別以及個人喜好進行內容的定製,實現高品質的閱讀享受。」張燕鵬舉例說,比如咪咕閱讀目前就已經能夠實現多場景、多角色的智能配音,並對人的語言進行模仿。「不同的用戶還可以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語音語調,讓1000個讀者讀出1000個哈姆雷特。」他認為,通過人工智慧,藉助全息成像、增強現實等技術,將來全方面實現故事情節的全息投影與全新閱讀,為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聽感受。

經濟報刊協會期待大家的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