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走近高密三絕::撲灰年畫、聶家莊泥塑、高密剪紙

提起山東濰坊高密,可能很多人知道那裡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籍作家莫言老師的老家,那裡有東北鄉,那裡有紅高粱,高密自古人傑地靈,也是齊國晏子和東漢經學大師鄭玄的老家,現在很多吃貨朋友,提起高密有名的爐包,也是讚不絕口。其實除了這些,高密比較廣為人知的,還有「高密三絕」。

高密三絕是哪三樣呢?讓我們一起奔赴高密,去看一看已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密三絕吧。

一。高密撲灰年畫

高密撲灰年畫全國獨此一家,具有自己獨特的工藝製作流程和獨特的藝術特點。儘管如此,它仍然屬於民間年畫群中的一個畫種。在撲灰年畫產生以前,高密早期的年畫生產大多是由一些舞文弄墨的窮文人手繪而成,他們為迎合民間需求,用工筆或者半工半寫繪製一些喜慶題材的年畫,銷售於市,或應求畫一些廟宇壁畫,聊補生活之不足。於是,在高密,以借鑒文人畫風花雪月、神話故事之類題材為雛形,以廟宇壁畫、家堂、族影為服務對象,以墨色為主、潑寫兼容為基礎畫風的撲灰年畫便誕生了,並較快地佔領了農村市場,民間藝人從中得到了一定的實惠,繪製撲灰年畫的人自然多了起來,一代一代傳下來,綿延不絕。

高密撲灰年畫是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文化美學思想的具體體現,是齊魯民間文化整理於年節之際,用來迎新春、祈豐年的一種民俗藝術品,也是廣大膠東半島人民群眾用來美化環境、反映社會生活、表達心理願望的一種最為普及的藝術樣式。高密撲灰年畫以整張紙大小的「大掛畫」最具特色,製作工序複雜,須經過粉本、撲灰、敷彩、粉臉、描金等過程,用色以桃紅、翠綠、粉黃為主,兼施金色,開臉用粉加紅暈染,畫面的主要部分還要塗上明油,以求鮮艷奪目的效果。當地群眾的順口溜形容撲灰畫為:「紅綠大筆抹,市場好銷貨;莊戶牆上貼,喜慶又紅火。」粗獷、樸實的撲灰年畫,以滿足不同的需要,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色及區別於其它地域樣式的表現規律和獨有的藝術趣味。

高密撲灰年畫是世界上獨特的畫種,被譽為「一絕」,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和粗狂、豪放、率真、大器的美學特徵感受,反映了民間巨大的創造力、審美觀和對未來生活的嚮往追求,是獨有的年畫畫種,僅存於山東高密一地。1984年,應邀晉京在首都博物館展出,引起民藝界的震動。1987年,中央電視台到高密現場採訪製作成專題片向海內外播放。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高密撲灰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呂蓁立

呂蓁立,男,出生於1953年10月出生, 濰坊高密市姜庄鎮棉花屯人,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密撲灰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傳媒大學研究員,系高密撲灰年畫世家呂氏畫派第六代正宗傳人, 也是最優秀的撲灰年畫家之一。

二。聶家莊泥塑

「聶家莊,朝南門,家家戶戶捏泥人」是對聶家莊的真實寫照,當地居民流傳著「孩子哭,找媽媽,媽媽捏個泥娃娃,兩個娃娃樂哈哈」的民謠。

據聶氏家譜記載,聶家莊泥塑的藝祖叫聶成富(藝名福來),老家是河北省泊鎮。明朝萬曆初年,河北泊鎮連年遭災歉收,聶福來便攜帶全家逃荒來到了聶家莊。為了一家人填飽肚子,聰明的聶福來便試著用當地的泥巴做外皮,中間裝上藥、頂部留有小孔,製成一種「鍋子花」,走鄉串集銷售,以供人們在春節或正月十五晚上點燃,放花觀賞。「鍋子花」的外形象反扣的鍋底,剛開始生產的這種「鍋子花」,外皮並不加任何顏色裝飾,而且也很粗糙,這種「鍋子花」就是聶家莊泥塑的前身。

聶家莊的泥塑造型憨朴,著色濃艷,在全國泥塑中別具一格。所塑事物,有靜有動,並多能鬥趣、發聲。作品動靜結合,形聲俱備,雅拙中透精巧,憨朴中顯靈秀,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其中「叫虎」,豎眉瞪眼,昂首踞立,胸掛桃紅大花,額塗硃筆大「王」,既威風凜凜,又嬌艷可掬,用手拉送首尾,即有嘯聲發出。一物在手,平添無窮樂趣,實屬國內泥塑中罕有之佳品。

聶家莊泥塑,粗獷誇張、簡練概括,格調大紅大綠,具有漢唐文化富麗堂皇、豐盈憨實和青銅文化粗獷放達、種類豐富的特徵。它以生活中的具體形象為基礎,表現出人的力量、聰明和智慧,充分體現出高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與民俗文化,有著漢唐凝練明快渾沉之遺風。是全國泥塑藝術中獨具型、色、聲、動四大特點的泥塑品種,以造型大膽誇張,稚拙憨朴,著色鮮艷醒目,表神寫意,加之能動、會叫的獨特技藝,賦予了傳統泥塑藝術別具一格的東方神韻,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聶家莊泥塑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聶希蔚

聶希蔚,字秀山,男,漢族,1938年9月生於山東省高密市姜庄鎮聶西村,是聶家莊泥塑的第二十代傳人,國家級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先後成為濰坊市民間藝術協會理事,山東省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並被聘為濟南市民俗藝術館泥塑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一絕證書獲得者、山東省技藝大師。

三。高密剪紙

高密剪紙是剪紙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素有「九穴五龍之抱流、西礫東崗之疊嶂」之稱的高密,以「南挹九嶺之秀、北瞰古城之雄」的優越地理條件,哺育了勤勞智慧的高密人民,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其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密民間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自立於民間藝術之林。

高密地處膠東半島,屬龍山文化,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有氏族部落在這裡繁衍生息。這正是氏族社會圖騰藝術繁盛的時期,圖騰藝術中的物象開始以圖案的形式顯示意的寄寓,具像手法開始轉向意象手法,從而出現了簡練誇張的鋸齒紋、月牙紋、水波紋、弧形線、弦線、圓點等表現手法。

高密剪紙最早作為膠東剪紙的一個派系,已經初步具備了細膩的風格。漢朝以後特別是明朝初年,由於時代的變遷,戰爭的頻繁,大批移民從山西、河南、河北、江南等地彙集高密,並在高密保持了相對穩定,人們安居樂業,也使高密民間剪紙藝術得以繁榮發展。這些移民大多是一個村一戶人家或親戚幾個由官方遷移而來,這些人中不乏能工巧匠,工於剪紙的人不少。因此,河北剪紙的渾厚、山西剪紙的粗獷、江南剪紙的清秀細膩傳到了高密。通過互相交往、交流、借鑒、學習,各地的剪紙藝術逐步滲入到高密剪紙藝術之中,融南糅北,兼收並蓄,形成了高密剪紙的獨特藝術風格。

莫言舊居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抄襲

一切不打招呼的轉載,視為侵權

如果喜歡偶的文章,請關注一下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