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傳統銀行反撲了:消費金融生態會改變嗎?| 愉見財經

消費金融生態變不變?

近階段,多家傳統商業銀行高調進軍消費金融市場,這也被業界稱為「巨頭玩家」反撲回來了。

比如:

上個月,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相繼推出「校園貸」

浦發銀行、招商銀行等相繼做好了「信用卡」重返校園準備

十餘家銀行已經設立消費金融子公司、更多銀行在籌備中

這事背後的看點幾何?「愉見財經」給您總結看看:

1,對涉足消費金融業務的新金融機構而言,他們要怎樣保住所謂的「先發優勢」?眾所周知,他們曾經的發展源自「間隙生存」或「差異化競爭」,也就是服務多數傳統銀行不願意服務的客群。但如果傳統銀行集體強勢回歸這一「間隙」領域,他們的生存空間會不會被擠壓?整個消費金融市場的生態會不會就不一樣了?

2,對商業銀行而言,所謂「經濟低速周期靠零售」,那零售靠什麼?去年零售還靠房貸,但今年樓市宏觀調控、房貸收縮的大背景下,靠不了房貸了。這一切,都虛席以待輕資本、高效率貸款產品為抓手來加快零售業務轉型。再者,現在銀行都愁啊,愁息差不行(對公業務息差收窄)、愁利潤增速不行,相比之下,消費金融正呈現快速的利潤增長。

所以,目前我問到有幾家銀行,即便在MPA考核當前、市場資金偏緊的態勢下,仍然給消費金融的某些拳頭產品單辟類似「專項額度」的。對他們而言,輕資本效用強的個人消費貸款,已經成為他們2017年零售業務調結構、增加利潤和市場競爭力的抓手。

3,讓這事看頭更足的,是一些以前新金融創業公司做的消費金融業務,比如校園貸、現金貸,因為風控和合規上的問題,正面臨整肅。那就有銀行人士在接受我採訪的時候說了,這是他們攻入的「最佳窗口期」,因為市場需求都被先行者培育起來了,口子都打開了,然後你們又因為不合規要去調整業務去。這對銀行來說,不正好是個機會嘛。

4,銀行進軍消費金融的長短板:長板除了風險控制、合規經營,我覺得更值得拿來和大家聊聊的,還有資金成本、行里的客戶資源、行里交叉營銷及各種業務交叉的資源,以及銀行本身具有的品牌優勢;短板在於場景和產品的客戶體驗。

(1)定價優勢:

比如在校園貸市場,建設銀行最近推的產品按照現行快貸產品利率5.6%執行,日息0.015%。普通消費信貸產品中,我查了幾家推出隨借隨還按日息計算產品的銀行,日利率大約在0.18%~0.05%之間,年化大多都集中在6.5%~15%這個區間。這些貸款定價基本都比市面上已有的新金融機構同類產品要低。說白了,銀行可以吸納公眾存款、別人不行,所以他來錢便宜、貸出去也有價格優勢。

(2)客戶資源及交叉銷售優勢:

「愉見財經」拿到過興業銀行的一個內部數據:存量借記卡客戶4千萬,貸款客戶不到100萬,這裡頭,就算先吃存量客戶,空間也很大了。所以興業這個月剛推了一個純線上的「興閃貸」,第一步走的就是這個路子:主動授信邀約在興業已有信用記錄的存量客戶,開優質客戶「白名單」。

再往下,銀行們還有銀行卡收單業務體系,那裡滿滿的都是客戶的「流水」數據。比如興業的打算就是未來交叉進行「興易付」銀行卡收單業務,以判斷客戶現金流情況,並在客戶充分授權的前提下對接外部徵信數據源。這樣一來,他們的客戶圈層又往外大了一大塊。

(3)品牌優勢:

傳統銀行本身的品牌優勢也助力了其此輪擴張。比如在「校園貸」業務中,傳統銀行大多可以通過與高校官方合作的方式接觸到學生群體,這遠優於一般平台通過網路渠道獲客,甚至可將優質用戶群體提前掌握在手。

(4)短板:

第一是銀行以前常常受到詬病的,產品客戶體驗不好。這一點咱們也一分為二來說,採訪中我也感覺到,的確一大批銀行對這事還是不夠重視,上網找個產品眼睛都找花了,要左點右點鏈接套鏈接還要填一大堆資料。不過,也有些銀行是真重視起來了,我們也不能老是用舊眼光批評他們了,做的APP和一些互金機構的越來越像,有的(對於存量已有賬戶的客戶來說)還可以連APP都不下載,直接在微信公眾號里申請,全線上自助下單,錢就直接打到卡里了。

當然,客戶體驗度這事兒,消費者是絕對老大,直接用腳投票,市場走勢自然會給出評判。

第二個短板是場景。比如一些電商系消費金融,購物和信貸自然銜接。相比之下銀行在場景的開拓上還有所滯后。

5,最後點題,傳統銀行進軍消費金融結果將會如何,消費金融整個市場生態會發生改變嗎?我採訪了幾名業內人士,他們的觀點並不一致。

首先必須說明,雖然前一階段許多新金融機構在消費金融領域裡搞得風生水起,探索了很多傳統銀行未及的領域,尤其是線上場景。但如果從信貸的量而言,傳統銀行和銀行系消費金融子公司,還是佔了大頭的。

對於未來,有一種觀點認為,下一步市場上不合規機構會被「整肅」掉,這個市場會慢慢變成持牌機構的天下。銀行系和一些場景資源豐厚的互金機構會佔領天下。

從看好銀行者提供的視角來看,新金融機構培養了市場,市場的口子已經被打開,已經被催生的市場需求需要有人提供相關服務,商業銀行等持牌機構因其規範性和安全性,有很大概率成為已打開的市場需求的首選投靠。

不過,我還是採訪到了不看好銀行系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銀行雖有足夠的條件,但成功與否還要取決於其總行層面真正做消費金融的決心有多大,畢竟這已不是銀行第一次擺出要擁抱互聯網、靠攏新金融的姿態了,而前幾次的結果並沒有預想的樂觀。

就好比,三、四年前,餘額寶帶來互聯網金融的第一波衝擊時,多家銀行負債業務受挫。彼時商業銀行進行「反攻」的手段是紛紛成立直銷銀行,一時間,國內多了幾十家直銷銀行。然而因為商業模式高度同質化,被市場詬病為業務和產品「換湯不換藥」的做法,最終使一批直銷銀行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在這一輪銀行對消費金融的發力中,其來自總行層面的決心與支持力度究竟有多大,其業務結構轉型及業務模式創新程度有多深,也將繼續受到關注。

對涉足消費金融業務的新金融機構而言,傳統商業銀行的攻入,是一場「虛驚」,還是將「洗牌」出一個全新格局,時間和市場的選擇,會帶來答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