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高考真題: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一輪複習)

歷史君說:最近歷史君都在發初升高預習和高三一輪複習的內容,前一條微信文章是知識點的課件精講,后一條微信文章是相關的聯考真題,同學們趕緊用起來哈!暑期基本不用你如何刻苦,休息為主,掌握知識查漏補缺為宜!

文末有免費的暑期公開課福利喲,馬上點擊閱讀原文報名聽課,你還將免費獲得新學期的電子課本以及同步習題喲,新學期領先就靠它們啦!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任何一個現代國家,在立國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個根本大法,作為全國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準則……但新成立之初,還不具備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但國家又不可一日無法。因此,當時就採取了一種變通辦法。」這種「變通辦法」就是

A.制定了1954年憲法

B.確立依法治國的方針

C.頒布《共同綱領》

D.召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解析:1954年憲法是在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之後產生的,與「不具備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不符,故A項錯誤;依法治國方針的確立是在90年代,與「新成立之初」不符,故B項錯誤;「立國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個根本大法」指新成立之初的國家性法律文件就是《共同綱領》,故C項正確;「召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與根本大法不相符,故D項錯誤。

答案:C

2.某中學考試有這樣一道文字題:試比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共同綱領》。在閱卷中假如你是歷史老師,應該給滿分的答案是

A.制定機構不同,分別由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和全國人大制定

B.性質不同,分別為資本主義性質憲法和社會主義性質憲法

C.從時間上看,都頒佈於新政權建立之後

D.從影響上看,都推動了政治民主化進程

解析:《共同綱領》是由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人大的職責,第一屆人大是1954年召開,故A項錯誤;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是1954年憲法,故B項錯誤;《共同綱領》是由為籌備新成立的事宜而召開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故C項錯誤;法制是民主的保障,民主是法制的基礎,所以這兩部法律的頒布都推動了近現代民主化進程,故D項正確。

答案:D

3.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1 226名代表,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經過普選產生的,故此次大會又被稱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會」。這次「真正的人民大會」的主要功績是A.人民代表由海選產生,體現了民主的廣泛性

B.規定權力屬於人民,人民開始成為國家主人

C.制定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權力的唯一機關

解析:A項人大制度下並非各級人大都實行海選;B項新成立,人民開始當家做主;D項說法明顯錯誤。本題選C項,一屆人大主要功績是為制定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答案:C

4.有學者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特殊的環境中經受著考驗,經歷過曲折,但它仍然是當代民主政治建設的一面旗幟。據此,可以理解為它

A.奠定了民族獨立發展的基礎

B.保障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

C.開啟了社會主義革命的進程

D.標誌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解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的根本政治制度,確立於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故A項錯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一種代議制民主,體現和保障了人民當家做主,故B項正確;1954年我們開啟的是社會主義建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表現,故C項錯誤;標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故D項錯誤。

答案:B

5.隨著民族自治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自治縣相繼達到了國務院規定的設市標準。由此,當地少數民族的幹部群眾紛紛要求在憲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條文。這一要求

A.成為新法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B.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啟迪作用

C.表明新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

D.實現了少數民族當家做主的願望

解析:依據材料,無法推斷當地少數民族幹部群眾的要求是否成為憲法內容,故A項錯誤;少數民族幹部群眾的要求有助於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啟迪作用,故B項正確;新民主政治還未至臻完善,故C項錯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已經實現了少數民族當家做主的願望,故D項錯誤。

答案:B

6.下表選項中,材料與結論之間邏輯關係正確的是

選項材料結論
A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文革」期間,未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遭到徹底破壞
C1982年,中共確立與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形成
D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獲得通過基層民主得到加強和擴大

解析: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1954年憲法中,故A項錯誤;「文革」期間未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只能說明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遭到踐踏和破壞,但不能說徹底破壞,故B項錯誤;1956年,中共確立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標誌著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形成,故C項錯誤;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獲得通過,標誌著的基層民主得到加強和擴大,故D項正確。

答案:D

7.(2017·張掖市高三模擬)1959年3月,台灣當局「外交部」規定,今後凡對外提及大陸時,改稱「紅色」或「共產黨」為「中共政權」;提到自己時,將「自由」改稱「中華民國」。這些提法的改變反映出其

A.堅持了「一個」的理念

B.放棄了敵視大陸的原則立場

C.發出了謀求兩岸和解的信號

D.響應了「一國兩制」的方針

解析:由「紅色」或「共產黨」「自由」到只有一個中華民國,體現出了堅持了一個的理念,儘管其一個是中華民國,故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此時國民黨仍然是敵視大陸的,故B項錯誤;其堅持自己是中華民國而共產黨是中共政權,沒有體現出謀求兩岸和解的跡象,故C項錯誤;「一國兩制」的提出是在20世紀80年代,與此題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

答案:A

8.周恩來曾說:「關於香港,有一個密謀,或者說陰謀,正在策劃中,即令香港成為自治領……希望無論如何至少香港現有的狀態可以保持不變。」周恩來處理香港問題的原則是

A.對香港問題持謹慎態度,避免問題複雜化

B.維護對香港的主權

C.試圖警告英國不能破壞香港現狀

D.承認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

解析:材料反映出希望至少保持香港現有的狀態,而不要成為具有特殊國家體制的自治領。A項是這樣做的目的,而不是處理香港問題的原則,故A項錯誤;這樣的處理是為了阻止香港從分離出去,維護國家主權,故B項正確;C項也是其目的,而不是原則,故C項錯誤;承認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治只是暫緩做法,而不是原則,故D項錯誤。

答案:B

9.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下列關於「一國兩制」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一個」是「一國兩制」的前提和基礎

B.特別行政區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錶行使主權

D.特別行政區原有的社會制度不變

解析:特別行政區享有的是高度自治權,而不是「完全自治」,完全自治破壞了是單一制國家的性質。

答案:B

10.1997年7月1日零時12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結束。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作題為《追求卓越,共享繁榮》的講話。他說:「香港回歸祖國,是香港發展的一個契機。」對香港回歸意義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香港回歸,標誌著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佔的百年國恥

B.香港回歸,標誌香港和大陸實行同一社會制度的開始

C.香港回歸,標誌著我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又邁出重要一步

D.香港回歸,開創香港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

解析:香港回歸洗雪了百年恥辱,在祖國統一大業上邁出重要一步,也開創了香港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故A、C、D三項正確,不符合題意;香港回歸后,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故B項錯誤,符合題意。

答案:B

11.1984年4月,英國外相賀維訪問北京后抵達香港,他在香港發表聲明:「要達成一份能使香港在1997年以後仍然繼續由英國管治的協議,是不切實際的設想。」這一聲明反映出

A.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已經達成

B.英國在亞洲的殖民統治的結束

C.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問題已經達成一致

D.英國解決中英歷史問題的基本態度

解析:結合史實可知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達成是在1984年9月26日,與題干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題干所處時間內香港仍然處於英國殖民統治之下,與題意不符,故B項錯誤;材料中沒有體現與英國意見的一致,題乾沒有涉及,故C項錯誤;從英國外相的聲明,可以看出英國無法維持1997年後對香港的統治,體現出英國對香港問題的態度,故D項正確。

答案:D

12.近年來,台灣的一些人主張借國際法意義上的「民族自決原則」組織台灣島上的居民進行所謂「統獨公投」以決定台灣的前途。國際法專家認為:「國際法上的民族自決是指一切處於外國殖民統治、外國佔領和外國奴役下的民族,具有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政治地位和自主地處理其內外事務的權利,並且這種權利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據此可見,上述材料中「台灣的一些人」的主張

A.嚴重挑釁了「一個」的原則

B.符合國際法中「民族自決原則」

C.基於台灣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原則

D.強調解決台灣問題應遵循國際法

解析:材料中「台灣的一些人」的主張實質就是搞「台獨」,嚴重挑釁了「一個」的原則,故A項正確;根據材料「國際法上的民族自決是指一切處於外國殖民統治、外國佔領和外國奴役下的民族,具有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政治地位和自主地處理其內外事務的權利,並且這種權利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尊重」,而台灣不屬於「處於外國殖民統治、外國佔領和外國奴役下的民族」,故B項錯誤;高度自治權不等於獨立,材料實質是要求獨立,故C項錯誤;材料中台灣的一些人主張借國際法意義上的「民族自決原則」來搞「台獨」,不是強調解決台灣問題應遵循國際法,故D項錯誤。

答案:A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2017·南京市高三調研)(25分)民主法制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人民長期為之奮鬥的目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一個世紀的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個具有較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賴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這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歷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項獨一無二的成就……孫中山稱之為「一盤散沙」的,迅速凝聚成一個具有強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強大的現代民族國家。

——[美]莫里斯·邁斯納《毛澤東的

及后毛澤東的》

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會發現……難以準確把握社會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這一錯誤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內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的方法來解決……從而混淆了國體民主和政體民主,把精力過多的集中在國體民主上而忽視了本應是重點的政體民主建設。與此相適應,黨的治國方略、方式就不是與法律化、制度化民主建設相適應的「依法治國」,而只能是適合階級鬥爭的「政策治國」……以上三個方面交織在一起,相互強化,最終導致「文革」的悲劇。

——宋新濱《新的民主政治建設及啟示》

材料三為了保障農村村民實行自治,由村民群眾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發展農村基層民主,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1998年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務

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議

(1)據材料一,指出新民主政治建設的前提。針對「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這一謬誤,列舉新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成就。(8分)

(2)據材料二,指出「文革」時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壞的原因。作者認為解決問題的主要策略是什麼?(8分)

(3)材料三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創立的一項什麼制度?該制度有何特點?(4分)

(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民主政治建設發展歷程的階段特徵。從中你可以得到什麼認識?(5分)

解析:(1)第一小問,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今後民主政治建設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第二小問,1954年憲法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實現了不同政黨在同一社會制度下共同參政議政的局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與發展實現了少數民族人民當家做主的迫切願望。

(2)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二「難以準確把握社會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可知,共產黨沒有準確地把握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從而混淆了國體民主和政體民主,把精力過多的集中在國體民主上而忽視了本應是重點的政體民主建設」可知,混淆了國體民主和政體民主的概念,民主建設精力分配不均衡;第二小問,據材料二「黨的治國方略、方式就不是……『依法治國』,而只能是……『政策治國』」可知,治理國家不是靠法律而是依靠政策。

(3)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三內容可知該制度是新時期民主政治制度在農村地區的拓展;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三「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回答即可。

(4)第一小問,新成立為實現民主法制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新初期依據國情創立了適應本國民主法制發展需求的三大政治制度;「文革」期間,共產黨的執政思路出現嚴重錯誤,民主法制建設出現嚴重倒退;新時期圍繞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決策,民主法制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第二小問,民主政治建設需長久不懈地抓,不可能在短時間取得明顯成果;民主政治建設需要借鑒人類民主政治建設的有益經驗,但不可照搬過來;民主政治建設需要民主根植於人民心中的良好社會土壤,確保民主建設時刻保持在正確方向。

答案:(1)前提:強大的現代民族國家的建立(新的成立)。

成就:創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具有特色的民主政治。

(2)原因:沒有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 忽視政體民主建設;僅依靠「政策治國」。

策略:依法治國。

(3)制度:農村基層民主制度。

特點:廣泛性、直接選舉等特點。

(4)特徵:初建;曲折;發展完善。

認識:民主政治建設的長期性;民主政治建設依據國情;民主政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等。(言之有理即可)

14.(12分)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時間主要法律法規(節選)
新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工會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懲治反革命條例等;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1982年憲法頒布選舉法;刑法、刑事訴訟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人民法院組織法;個人所得稅法、經濟合同法、商標法,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國籍法;1982年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前修改1982年憲法;加入《保護知識產權巴黎公約》的決定,涉外經濟合同法等;民事訴訟法;民族區域自治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行政訴訟法……
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前1982年憲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商業銀行法等;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票據法、廣告法、拍賣法等;對外貿易法;教師法、科學技術進步法……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召開前第三次修憲;證券法、信託法;行政複議法、政府採購法等;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修改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高等教育法、科學技術普及法……

新法制建設歷程可以反映出社會主義建設的多種趨勢。依據上表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一種趨勢並分析形成的歷史原因。(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充分)

解析:材料中分別列出了不同時期的法制建設情況,所以既可以從宏觀的角度說明社會主義法制不斷健全的過程,社會主義民主不斷完善的過程,也可以從某一種制度來提煉觀點,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確立。然後根據所定的題目(趨勢),找到相關的原因及史實整理即可。

答案:示例1:趨勢:社會主義民主不斷完善。1954年憲法規定人民的基本權利、義務再到民族區域自治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頒布,新通過不斷立法健全各級民主制度。

原因:國家性質;吸取「文革」的教訓;經濟發展或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訴求增強(或公民政治參與積極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示例2:趨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漸確立並日益完善。商標法、專利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規範市場行為的法律法規日漸增多。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逐步融入世界經濟;健全法制,向社會主義法制國家轉變;越來越重視科教興國等。

原因:新成立,進入和平建設時期;吸取「文革」的教訓;第三次科技革命;新外交重大突破,國際環境改善;十一屆三中全會,工作重心轉移,改革開放決議;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興國」戰略提出;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教訓;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1999年,「依法治國」寫入憲法;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全球化潮流等。

聲明:本文由高中歷史(gzls11)綜合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轉載請註明!

隸屬於三好網,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高中歷史學科服務平台,每天提供最新乾貨知識、學科指導、備考策略及在線答疑!

藍色文字即可閱讀

學習交流QQ群:472871744

進群密碼:歷史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