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受欺負了, 家長該怎麼處理

  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鬧矛盾是很常見的事情。小的矛盾讓他們情緒不佳,哭哭啼啼,大的矛盾甚至會大打出手。當孩子眼淚汪汪的跟你告狀:「媽媽我被欺負了!」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呢?大都數家長可能會是下面這兩種反應:

  1.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插手去警告對方或實施懲罰。

  2.氣自己的孩子沒用,鼓勵孩子以牙還牙,以暴制暴。

  這兩種做法都不太恰當。

  家長直接插手,會使事態擴大化,不利於解決事情,同時,如果這件事孩子本身也有錯,容易養成他是非不分的習慣。另外,由於父母出面保護,久而久之,孩子習慣於依賴父母解決與同伴的衝突,會產生依賴性。

  鼓勵孩子以牙還牙,如果孩子習慣成自然,可能會演變成小暴徒,漸漸變成施暴者,當然,若孩子沒有能力反擊,他可能也因此變得更加自卑。

  為什麼孩子容易被欺負

  在知道更好的解決辦法之前,我們得先弄明白,為什麼有些孩子容易被欺負?一般被欺負的孩子都有以下這些特質。

  膽小,害羞。有些孩子在家裡很活潑,但是出了家門就變得很安靜很害羞。跟人打招呼也小小聲甚至不敢說話,往爸爸媽媽身後躲。這樣的孩子被欺負是不敢還手的。

  特別懂禮貌。因為爸爸媽媽一直以來的教育是「打人不對」,「要做一個文明禮貌的好孩子」,所以懂禮貌的孩子一般在被打后也不會還手,因為他們受到的教育是「不能打人」。

  力氣小,動作慢。為什麼低年級的孩子容易受到高年級的欺負,年紀大的喜歡欺負年紀小的,也是這個原因。欺負人的孩子也是分人的,他們不會挑選人高馬大的對手,瘦瘦小小的孩子看起來比較好欺負。

  受到過度保護。有的孩子在家裡受到全家的關注和保護,一點冒險的行為都不肯讓孩子嘗試,這會讓孩子變得很脆弱,經不起風雨,遇到事情沒有解決的能力,只能被動向家長尋求保護。

  孩子被欺負,家長應該這麼做

  1.鎮定自己的情緒,安撫孩子,了解情況。家長首先應該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即使有多氣憤也不要說出叫孩子去報復他人的話。應心平氣和地詢問孩子事情的緣由經過,讓孩子懂得只有家長了解了發生什麼事,才能發表意見,而不是一味地「向著孩子」。

  在孩子講述的過程中,家長不能給予諸如「是他先動手打你的,是嗎?」等這些誘導或暗示,而是鼓勵孩子做個誠實的人,講真話。一些家長對於孩子受欺負的事情,會反過來呵責寶寶「沒用才會受欺負」,像這樣的話語其實無形中給孩子貼上膽小怕事的標籤,不利於孩子自尊自信的心理發展。

  2.與孩子一起分析問題並想辦法。當家長已經清楚了解到事情經過以後,不要只是簡單的評判對錯,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具體的指導更重要。和孩子一起分析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並鼓勵孩子想想該怎麼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比如對於別人無意而造成的傷害,家長和孩子都應持原諒對方的態度,及時給予安慰;如果根源出在自己孩子身上,則應教育孩子要先向對方道歉,並且在日常中應該學會團結同學,待人友善一點;如果責任完全在對方,則鼓勵孩子去和對方講道理,不要以暴力去解決問題。

  3.教會孩子尋找支援。有個媽媽說她女兒被坐在後面的小朋友揪辮子。然後這位媽媽就告訴孩子,以後你后桌再揪你的辮子,無論是上課還是下課,你都要大聲喊出來:XXX揪我頭髮了!這樣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就都會聽見,然後就會保護你了。

  其實這位媽媽的做法就比較好,女孩子跟男孩子對打往往不會佔便宜,而且在上課期間,跟對方吵架打架都會影響老師的上課進度,不如大聲的說出自己的理由,捍衛自己的權益。

  4.受欺負后勇敢面對。其實,很多調皮的孩子在剛開始欺負別人時,可能只是無意行為。但是,當他發現你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會強烈反抗,而是很好欺負后,他就會從這種欺負行為中得到滿足,從而得寸進尺,有意欺負你。因此,要讓孩子意識到,一味地忍讓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助長欺負者的氣焰,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傷害。

  告訴孩子,要當著「肇事者」的面,指出他的不對之處。敢於表達自己的不滿。用語言表示自己的態度,制止對方的侵犯。教會孩子在必要的時候,給與適當的反擊。

  5.不惹事,但也別怕事。孩子被打了,要不要馬上還手,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打人不對,不能學。如果對方人高馬大,下手沒輕沒重,孩子貿然跟對方打起來,吃虧的終究還是自己,萬一出現了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離那些喜歡欺負人的孩子遠一點。可以不跟粗魯的,野蠻的孩子一塊兒玩。但是也得告訴孩子,事兒來了,不能怕事。告訴孩子,在你覺得有必要的時候可以還手,爸爸媽媽相信你,會站在你這邊。

  我們還是得告訴孩子,世界不光是童話中的美好,也是有矛盾和衝突的。你可以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善良不等於懦弱,當有人侵犯你的權益,你必須勇敢的保護好自己。

  6.鼓勵孩子多交朋友。有些家長因為孩子生得弱小,常被人欺負,而限制他與同伴交往或者告誡別的孩子孩子以後別跟他玩。這種做法貌似愛護,實質上是害了孩子。

  家長則應該鼓勵和孩子多和他人交往,和他人建立友誼。儘可能地給孩子創造交往小夥伴的機會,多讓孩子邀小夥伴到家裡玩,同時鼓勵孩子多到別的小孩家中做客,讓孩子在與同伴玩耍中享受快樂的童年,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在交往中學會尊重友愛他人。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而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受到各種各樣的考驗,總有一天他們會離開父母的懷抱。家長們能做的,除了保護,就是教會他們自我保護的本領。這樣,孩子才能獨立面對外來的挑戰,生活的更好。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