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投資的正道,希望你能聽到

本文為前《第一財經》傳媒集團創始人、CEO秦朔先生為《尋找穿越牛熊的股市投資策略》所作的序。

黃凡先生繼《淡定才能富足》之後的又一著作《尋找穿越牛熊的股市投資策略》即將問世,囑我寫序。我雖然在第一財經這一最重要的財經媒體平台之一工作了11年,也在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攻讀了金融EMBA,並仍在攻讀金融DBA(工商管理博士),算是半個財經人士,但要評述黃凡先生的書,還是自覺慚愧,功力不逮。在此略陳己見,以就教於方家。

投資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實踐。從學問的角度講,投資研究的是個人和機構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分配到股票、國債、不動產等資產上,以獲得合理的現金流量和風險/收益率。投資學的教科書都會談到,金融資產的價值源於並依賴於公司相關的實物資產的價值,金融資產的回報來自於用發行證券所得資金購買的實物資產所創造的收入。實物資產是創造收入的資產,而金融資產只能定義為收入或財富在投資者之間的分配。(滋維·博迪等著《投資學》)

從這個基本原理出發,投資者關注的重點理應是實物資產本身的價值創造能力。但很遺憾,大部分人考慮的都是「財富在投資者之間的分配問題」,也就是通過交易從其他投資者那裡獲利。「財務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說,投資者與投機者最實際的區別在於他們對股市運動的態度上:投機者的興趣主要在參與市場波動並從中謀取利潤,投資者的興趣主要在以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適當的股票。

何謂適當的價格和適當的股票?格雷厄姆高度強調的概念是safe of margin(安全邊際)。巴菲特在1990年致股東的信中寫到:「我讀過這句話已經42年了,至今我仍然認為安全邊際的概念非常正確。投資人忽視了這個非常簡單的投資座右銘,從而導致他們從90年代開始遭受重大損失。」

現在我們回到股市。很多學術研究都表明,股市20多年來的收益與宏觀經濟的關聯度很低,不到10%,這意味著股市並沒有起到合理配置資源的作用,也不是經濟的晴雨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股市的基本定位不是為投資人服務,而是為融資人服務。

但是,儘管股市存在著很多嚴重問題,這個市場仍然有它的有效性,也就是說,那些能夠持續創造價值的實物資產,還是能夠給投資者創造好的金融回報。股市對價值的評判並不失靈,雖然常常扭曲。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會計系教授李峰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就是按照市凈率將A股股票分為十組,在1996年1月到2016年2月,按照年化幾何平均收益、每月換手的標準,這十組股票的收益率分別為20.8%、17.5%、20.1%、14.4%、14.2%、12.8%、10.1%、7.1%、4.9%、2.3%,全市場收益率為113%。想象一下用柱狀圖來刻畫這些數字,剛好是一條從左上方向右下方的斜線。就是說,市凈率越低的股票,長期的回報越好。整個結論和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理論完全一致,安全邊際高的股票長期回報也高。

所以,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投資的道理都不複雜。「股神」巴菲特也就是那麼幾條,比如堅持長期投資、不看市場波動;注重安全邊際;投資對競爭者構成巨大屏障的公司;不買看不懂的公司;不隨波逐流,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等等。而我最喜歡的巴菲特語言是,「股市短期是投票機,但長期是稱重機」。

黃凡先生在投資界浸潤多年,寫了很多有理有據的靠譜文章。這個年代當網紅容易,靠譜難。好在文字不是易碎品,都放在那裡,有心的讀者自會檢驗。

我是認同黃凡先生的投資之道和為文之道的。聽到不如做到,但還是希望你先聽到。

《尋找穿越牛熊的股市投資策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