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北京輪滑冰球隊 延續球員全運運動夢想

入伏的第一天,北京的天氣已炎熱難耐。早晨8點,北京輪滑冰球隊的隊員們已經穿上了厚厚的護具、戴上不透風的頭盔、拿起球杆在北京體育大學輪滑場上開始了訓練。52歲的張路道由於年齡最大,球場的其他人都稱他為「張哥」。「張哥」曾是一名輪滑球運動員,三個月前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這個年紀還能參加全國性比賽,借著全運會的契機,年過半百的他將再次走向大賽運動場。這支北京輪滑冰球隊將在幾天後亮相全運會賽場,隊中既有隻練習過三、四年輪滑球缺成績斐然的大學生,也有年過半百的輪滑冰球老手「張哥」,全運會的契機將它們聚集在一起。對於參加全運會,他們有不同的目標,有人想通過大賽歷練,有人想證明不服老的精神,一顆小小的輪滑冰球,承載著他們的運動夢想。

一支略顯奇特的隊伍

「張哥」再次走向賽場源於天津全運會的改革,今年3月底,輪滑冰球成為全運會新增項目,意在通過跨界、跨項為2022年冬奧會冰球項目準備、選拔人才。但由於時間緊迫,各支隊伍要在3個月內完成選材,不得不把許多退役運動員召集回來,張路道就在此之列,借著這個機會,他加入北京男子輪滑冰球隊參加全運會。

此次全運會輪滑冰球項目女子組已於7月9日開賽,男子組將在7月19日開賽。開賽前一周,北京男隊在北京體育大學進行最後兩次場地訓練。這支隊伍的構成初看有點「奇怪」,一部分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夥子,另一部分則是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年齡差距這麼大怎麼在同一支隊伍中?北京市冰球協會副主任辦公室主任邢寉解釋到:「由於這次組隊時間比較倉促,所以隊伍由一部分退役冰球或輪滑冰球運動員,和一部分北京體育大學輪滑冰球專業學生組成。」這樣的組隊方式也具有一定優勢,年紀大的隊員經驗豐富,年紀小的隊員體能充沛,採取以老帶新的方式組隊能起到互補作用。「老隊員經驗、意識好,負責組織進攻;年輕隊員體能好,負責跑動,這種配合比較理想。」邢寉說到。

這支隊伍的隊員們來自各行各業,有高校教師,也有冰球教練,其中不乏輪滑冰球好手、國家健將級運動員。守門員王帥獲得過單排輪滑球世界盃季軍,隊員潘志強獲得過全國陸地冰球競標賽冠軍,隊員張路道是唯一一位代表參加過三個輪滑冰球相關項目世界級比賽的運動員。其中五位來自北京體育大學輪滑冰球隊的學生更是多次獲得全國單排輪滑球錦標賽冠、亞軍。這五名隊員還在讀大三、大四。教練王曉亮介紹,這些學生之前練的是田徑項目,進入大學后才開始練習輪滑冰球,之後便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對於參加全運會,這些年輕隊員充滿了期待,「年輕的我需要更多的大賽機會鍛煉自己,代表北京參賽我也一定努力拚搏」,北京體育大學單排輪滑球隊隊員白冰雲幹勁十足,「希望北京隊在全運會取得優異的成績,也希望在大賽中得到歷練」。

一位五十二歲的老將

年輕的隊員們希望得到歷練,訓練間隙常常向前輩請教,也常常聆聽前輩的指導,前輩大多數時候則由「張哥」扮演。張路道從80年代便開始打輪滑球,曾代表參加不少國際比賽,現在的他在一家冰球俱樂部擔任隊伍管理,適逢此次全運會,便接受北京市冰球協會的邀請,代表北京市參賽。

「我大學是足球專業,1986年全國舉行輪滑球比賽,我就轉項練輪滑球」,當時哈爾濱體院成立輪滑球隊參加世界錦標賽,大多數隊員都是由冰球轉項,張路道則是唯一一名從足球專業轉項的運動員。與全運會的輪滑冰球不同,張路道當時打的雙排輪滑球,圓球短桿,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就曾是這一項目運動員。他真正開始打輪滑冰球則是2003年,「我2003年在北體大讀研,讀研期間趕上全國輪滑球錦標賽,便又轉成了單排輪」。

雖然張路道今年已經52歲,但依然保持著良好的身體狀態,甚至還會抽時間踢幾場足球,訓練時與年輕隊員對抗時也絲毫不落下風。「現在狀態還可以,畢竟如果不能打了人家也不會邀請我。」張路道略帶自豪地說到。

張路道「輕傷不下火線」的拼搏精神也是隊員們榜樣。七月份的北京,室外溫度高達40度,訓練時還要穿上十幾斤重且不透氣的護具,幾次跑動,汗水便浸透了衣服,即便如此,他仍然每次堅持訓練。在一次分組對抗訓練中,對方球員射門抬桿過高,球杆打進了他的嘴裡,一下子就打掉了兩顆牙。「張哥」對此不以為意,比賽臨近,為了加緊訓練的他並沒有著急補牙,而是更加拼搏,備戰全運會。

當日兩個小時的訓練結束后,「張哥」才坐在場邊吃他的「早餐」——兩小塊蛋糕。「早上就喝了一杯咖啡吃了一塊朱古力,吃太多影響訓練狀態」。不服老的「張哥」並不把年齡當做運動的限制,全運會便是他證明自己的舞台。「感謝全運會能給機會讓我在這個年紀還能參加全國大賽,但這並不是我的終點,我的目標是先打到六十歲」。張路道說到。

一段超過三十年的友誼

「張哥」所管理的球隊近期在國外集訓,所以這段時間他不需要上班。與他不同,隊里其他年齡稍大的隊員還有各自的本職工作,上午10點訓練結束后還要奔赴自己的工作崗位,讓他們不辭辛勞參加訓練的原因是熱愛。劉永權便是其中之一,他現在是北京一家冰球俱樂部的教練員,每天從家到北體大,再從北體大到冰場要耗費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即便如此仍然堅持訓練的理由,除了對於這項運動的熱愛,還有對於兄弟情義的珍惜。

此次代表北京隊參賽的劉永權、王曉亮、馬航、張雷、金太日這五個人是發小,作為黑龍江省從小打冰球的孩子,一起從少年隊、青年隊,到成年隊、國家隊,既是競爭對手、更是朋友,一路走來,幾個人的情誼超過30年。「當時我們都打冰球,從小就認識,我和馬航、張雷還是同一個幼稚園和國小的。」劉永權說,「後來我們就各奔東西,王曉亮和金太日到北體大讀書,馬航到北京當了教練,我和張雷去了日本留學。」

劉永權在日本畢業后,不想捨棄從事了20多年的項目,也難以割捨多年的感情,便和張雷來到了北京做教練,五個人又在北京重新聚在了一起。再聚首的「五虎將」組建了一支隊伍,參加各類輪滑冰球和冰球比賽,並且每周二晚上都會和在北京的外國人打一場冰球比賽。2008年五個人代表北京第一次組隊參加第四屆全國體育大會便拿了第一。此次全運會,又將他們聚在了一起。

面對這次參加全運會的機會,他們很珍惜,王曉亮說:「2014年我們打單排輪亞錦賽的時候說這可能是大家在一起打的最後一次比賽了,將來沒這種機會了。」可沒想到2017年冬季全運會把他們湊在一起了,當時他們又覺得這是五個人的最後一次大賽機會了,可今年的全運會再一次讓他們聚首。王曉亮說:「半年前我根本想不到還有這樣的機會,但這真的應該是最後一次了,畢竟年齡大了。」

「冠軍雖好,但命中早已註定。」這是王曉亮微信朋友圈裡的一句話,作為五個人組隊的最後一次大賽,他更珍惜運動場上的時間;更珍惜作為運動員還能從事這個項目的機會;更珍惜和兄弟們一起上賽場的過程。對於此次的參賽目標,王曉亮說,他們從來沒想過去爭取什麼樣的名次,或是必須拿下冠軍,只是要享受大家共進退的過程。當然,積極地訓練更是為了證明,「很多人覺得我們這個年齡參加比賽是來混,但我們就是要在全運會的賽場上證明運動員不服老、不服輸的精神。」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