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深度解析|創新教育現狀,尋找突破口

一點摘要:創新教育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一點提醒:清華大學培養「高級創客」,走進北京大學「一路一帶」和「人工智慧」課堂。什麼樣的中學生適合做創新?以及創新能力培養方式?

創新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創新教育現狀

高校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近年來,各高校已逐步把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辦學的主要目標,尤其是以「985工程」「211工程」為代表的一批高校,經過十餘年的重點建設,培養出的創新型人才素質不斷提高,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科研成果集中。以「985工程」「211工程」為代表的這批高校已成為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集結地,成為了理論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的源頭。

很多高校對在校學生開設了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動手能力的課程,這些課程大多門檻較低,沒有太多專業限制,全校學生都可選修,有目的、有方向地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的引導。

同時,高校設立多種單學科和跨學科競賽,如數學建模競賽、創業大賽、「挑戰杯」競賽等,通過參加競賽,學生可以直接體會科技創新的效果,激發他們對創新的熱情。由此可見,創新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學校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平台讓這種創新意識發揮到最大極限。同時讓我們認識到國家在創新教育領域的方向上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

1 )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盡匹配。

長期以來,由於人口數量眾多、教育經費投入有限、優質教育資源稀缺、教育發展水平不均衡,考試考核方式在教育領域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中佔據著主導地位。這種考試考核方式重視規範化、正確率,強調標準答案、正確答案,已經長期扼殺學生的個性、創造性和想象力,這種方式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不盡匹配的。

2 )教師的觀念水平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求仍有差距。

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教師的觀念水平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高校中部分教師仍然將科研當做最重要的工作,科研中的創造性沒有應用到教學當中,導致教師成為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現階段,高校教師隊伍雖然在不斷地增強,但新成為教師的高學歷者大多缺乏教育經驗,使得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3 )教學內容與創新型人才的成長規律不盡符合。

當前,高等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化推進,但高校教學內容方面的創新改革力度仍顯不足,教材內容仍以舊有知識為中心,國際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論較少能在教材中相應更新,這就使得教學內容很難跟上科技進步的步伐。同時,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多學科、多知識點的相互結合,然而目前的高校教育仍然保留了較為嚴重的理工科與文科的區分界線,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結合較少。此外,教學與科研脫節,相當一部分高校沒有把大學部生科研納入教育計劃,大學部生參與科研和創新活動的機會不足,教師對學生的科研指導也顯得不夠。這種狀況與創新型人才的成長規律是不相符合的。

4 )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管理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過程未能銜接。

目前,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以科技類競賽為主。雖然各種各樣的競賽五花八門,但仔細來看,高校科技創新活動仍存在著形式單一、效果不佳的問題。

首先,高校科技創新競賽的普及度仍然不夠,參與人數較少,參與範圍大多局限於理工科的少數學生中,並沒有形成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其次,諸多科技創新競賽存在著重短期效益、功利性強等弊端,學生突擊完成作品參賽,使得參賽作品科技含量低、周期短、連貫性差,不利於長遠發展;再次,當前的科技創新競賽還存在獨創性不足、過度依賴指導教師的現象,這些問題都表明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還存在著缺陷和不足。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未來創新型人才的後備力量和中堅力量。從創新教育現狀來看,從創新教育存在分析得知:一味的求得顯著成績一直是現在學生所追求的,這種思維已經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只要在加強創新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學生多些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多些創新思維,才能成為高素質人才,才能為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綜合國力的提升起到戰略意義。那麼,如何多些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呢?創新一點帶你走進清華北大名校。

培養「高級創客」,走進「一路一帶」「人工智慧」課堂

1、清華大學培養「高級創客」

近兩年來,教育部門及一些高校在鼓勵教師與學生創新創業方面頻出「大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號召下,清華在國內率先推出技術創新創業輔修專業

開設這一專業,清華設置了跨學科的導師團隊,集結了計算機、美術、機械、自動化等領域的多位「大咖」。該專業面向清華大學部生開設,首批共招收90人,學制一年半,致力於培養機器人智能硬體等領域的「高級創客」。

據介紹,該專業面向清華大二和大三學生開設,文理兼收,首批共3個班、每個班各30人,將於今年秋季開學。課程由共同課組和專業課組構成,共同課程包括產業前沿、設計思維和創業訓練,總學分不少於9學分;專業課組包括專業創新實踐和專業選修模塊,總學分不少於16學分;學生還可選修2學分的暑期《國際創新實踐》課程。通過一年半專業學習,修滿至少25個學分、成績合格即可獲得輔修證書。由此可見,學分與證書直接性掛鉤,要想拿到證書,再規定時間或者在更短時間內去修夠學分才是最重要的。

創新創業進高校,需要學生腳踏實地的做出成績,學生應打破常規,打破思維的條條束縛,勇於創新,創新教育的培養不僅要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還要解放對學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2、走進北京大學「一路一帶」課堂

2015年北大主動將課程資源和「一帶一路」連結,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總計40門語言和文化類課程,其中包括32門語言類課程和8門「一帶一路」文化類公共選修課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將參與到這一項目中來。

為了這次開設的「一帶一路」系列課程,北大特別創設了4個部分的系統教學,即系列語言課程、講座與文化課程、文化節活動和大使眼中的「一帶一路」。

除了語言,文化課程和大師講座會涉及到大量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相關內容,這樣的創新結合將使選課的學生對「一帶一路」國家的了解更加全面、立體。

截至9月18日,32門外語中的21門已選滿,包括日語、韓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5門文化課程,如100多人的「東方文學」和400多人的「中西文化比較」,也已經在9月14日就全部選滿。雖然選課時間截止到29日,但是現在已經可以明顯看出學生們對「一帶一路」系列外語和文化課程的學習熱情。

目前北大招生的小語種專業有20個,能夠講的小語種種類超過50個,在小語種課程資源開發上還有很大的空間,今後將會有更多課程加入『32+8』的隊伍中。

複合型人才對知識的儲備量需要日積月累,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更多是滿懷鬥志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毅力。在了解國家政治經濟相關內容時,學習外語掌握更多語種是我們應該不斷提高的。創新實踐帶我們走進「人工智慧」課堂。

3、走進「人工智慧」課堂,與時代熱點接軌

幾十年來,人工智慧成為眾多研究者眼中的熱門話題,諸多熱賣的基地小說、機器人影視也令人工智慧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存在感爆棚,數不勝數的電子產品都在朝智能化邁進。在電影中,瓦力、大白、終結者等人工智慧機器人令人遐想無限;在小說中,「機器人三大定律」、「機器人n大法則」這些原則設計也令科幻迷們熱衷無比。

從圍棋這一項複雜腦力活動開始,金融、醫療、教學……在種種領域,人工智慧都具備極強的潛力,這一場人機大戰完全不是人工智慧的盡頭!人工智慧究竟是什麼?人工智慧對我們學生創新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從2003年起,由多個國際著名高校聯合開展的網上教育課程中,提供了許多國際最新的人工智慧研發和原理的視頻演示。在這過程中,不僅是「人工智慧概論」課,「創新工程實踐」、「魅力機器人」等課程的精彩內容讓同學興緻勃勃。這些課程並不僅僅教授相關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同學們自主研發和動手實踐能力。把學生腦海中的設計通過獨特的語言實踐出來。比如由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譚少華教授開設的「人工智慧概論」,便讓學生們自主編程,在Pioneer DX-2機器人上進行實地操作,讓大家能夠充分感受人工智慧領域方面的成就和不足,並運用自己的才智去克服不足,以達到課程作業指定的操作化目標(如應激反應、障礙物處理)。這樣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從而對人工智慧的原理理解更透徹。

不可否認,到目前為止,人工智慧在優化我們生活上的開發還僅是冰山一角,但校園課程已經成為了年青學子將靈感付諸實踐的舞台。人工智慧研究的創新之路究竟有多長不為人知,但值得一提的是創新之路引領著我們一直前行。

北大清華尚且在創新教育的道路上努力學習,不斷開闢新的視角,那中學生應該怎麼做?這樣的舉動給中學生帶來怎樣的啟發?有什麼方法呢?

解讀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造教育是開發的創新潛能,調動人的創新慾望,訓練人的創新思維,提高人的創新能力,是以培養新型人才為宗旨的一種新的教育形態。

1、民主開放教學

在數學教學中,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就要通過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參教意識;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參教本領,為學生創設參教的機會。教學中,要善於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所發表的不同見解,採取適當的方式,以保護學生的自尊、自信和對學習的極大熱情,形成一個民主、寬鬆的環境,就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2、激勵求異思維

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求異思維。因此,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求異思維的培養,應就某些問題,激勵學生敢於超越常規、標新立異,為創新注入新的活力。鼓勵他們對一個問題想出多種解答方法,多種答案。強調告訴他們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有統一的看法,統一的方法去做,應以多角度去創造性地思考問題。如依據教材的特點和知識的相互聯繫,使學生廣泛聯想、大膽猜測,尋找規律,從而培養國小生創造思維。

3、鼓勵多想多說

在教學中,要多組織小組討論、集體討論,給學生自由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多想多說,應用表揚鼓勵,使學生暢所欲言。學生憑直覺思維得出答案,講不清算理時,不要指責他,不然會扼殺他們在學習上的創造思維能力,要幫學生釐清思路,允許學生想錯、說錯。

4、引導質疑問難

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設疑,引導學生去運用定理,懷疑定理,質疑例題,教師必須善待學生的質疑。無疑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提出問題,巧布疑,善布疑,引發思維。然後引導學生解除疑慮,增長能力。

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正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才適合做創新呢?聽起來讓人覺得很高深莫測,其實說白了也就那麼回事,創新一點帶你一探究竟。

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做創新?

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高中畢業生,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具有文學、寫作或歷史學方面的特殊才能,以第一作者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過文章或正式出版過專著,或者高中階段參加全國性作文比賽獲三等獎及以上者(全國中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

2、高中階段參加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學科競賽獲省級賽區三等獎及以上者;

3、高中階段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獲獎者;

4、在以上招生專業具有興趣愛好、學科特長和發展潛質且學業水平測試相關科目等級為A(要求提供紙質證明,學校加蓋公章)。

除此之外,創新一點還特意整理了4類參加自主招生最有戲的考生。

第1類:競賽生

近幾年,幾乎每所高校的報名條件中都提到了學科競賽、奧賽等。其中北大明確要求,在高中階段參加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全國決賽獲得優異成績者優先。

具備競賽經歷和背景的同學,參加自主招生可申請的院校範圍會很廣。

目前國內的競賽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學科方面的硬性比賽,主要包括理工的五大學科競賽和文科方面的創新英語作文大賽、新概念作文大賽等;另一類是創新性活動競賽,主要包括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競賽等,一般能在這類獎項中獲獎的高中生也很容易受到高校青睞。

第2類:發表論文或著作者

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並非競賽這一項,如果同學發表過學術論文、個人著作,也可以申請自主招生。不過,論文、著作學生必須是第一作者。

比如山東大學的招生簡章中:報考哲學類、語言文學類、歷史學類、考古學、政治學類等文科類專業的考生,高中階段需獲得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全國中國小生創新作文大賽等競賽二等獎以上獎勵;或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作品。

華中科技大學招生簡章中提到,面向全國,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高中畢業生,申請者應至少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其中就含:高中階段在省級及以上公開發行的相關刊物上發表作品、論文的文科學生。

第3類:成績優秀者

如果你不是競賽生,沒學科特長也沒獲得過專利,是不是就沒機會了?非也!自主招生很大程度上也是名校的搶尖子生行為。

2016年的自招申請簡章中,上海外國語大學、山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學校,就明確提出成績優異的同學可申請自招。如果學生成績比較優秀,能排在年級的前5%或者10%,也可以去試試。

第4類:奇才偏才怪才

除以上三種學生外,具備特殊才能的學生也可以申請,但是要能提供真實、有效的證明材料。所謂特殊才能,就是我們平時俗稱的奇才、偏才、怪才,這些人可以具備語言、智力、記憶力等方面的特殊天賦或才能。

關於「創新教育」的解讀,聯考,中考,自主招生等相關內容,創新一點會持續給正在閱讀的「你」更多精彩爆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