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印度的霸權主義與對中國的無知

華語智庫(微信:huayujunshi

中印對峙已超過一個月,國際社會普遍擔心,這場對峙最終會演變為中印之間的再一次武裝衝突。印度方面認為中方要為這場對峙負首要責任,並且始終強調自己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一旦開戰,印度是有信心擊敗的。實際上,印度的做法和論調大多源自於其本身的霸權主義外交和對的無知。

印度的周邊外交

印度一直將外交重點放在周邊國家上,並且在處理與周邊國家關係上,印度的外交政策融合了本國的宗教文化傳統和殖民主義色彩。一方面,印度教有一種"大家是兄弟"的觀念,所以在處理與鄰國關係問題上,主權原則可有可無,並不重要。

印度第一任總統普拉薩德(Rajendra Prasad)就認為:"印度與尼泊爾的關係是一種超越肉體的精神關係"。印度人民黨上台之後,將印度教民族主義不斷放大影響力,並對巴其斯坦、孟加拉和斯里蘭卡等國國內印度教教徒的狀況表示關注,實際上是為自己干涉他國內政找尋借口。

並且,在古印度文化中提倡"曼荼羅主義",即鄰國是天然的敵人,但是敵人的敵人又是天然的同盟。這與古代中的"遠交近攻"十分相似。這一思想幾乎影響了所有印度領導人的外交政策。

印度總統慕克吉(Pranab Kumar Mukherjee)曾稱:"印度現在的外交政策,根據實際環境可以擴展成一系列的圓圈,從近鄰一直擴展延伸開來。"另一方面,印度在歷史上其實是一個地理概念,而非現在的國家。但因為英國的殖民統治,印度才真正的成為一個民族國家。

印度獨立之後,繼續宣稱要繼承英國在南亞的遺產與思維,開國總理尼赫魯就曾稱自己是"統治印度的最後一個英國人"。所以,印度堅定的認為自己要繼承英印在南亞所有前殖民地,甚至包括英印曾在西藏擁有的一些所謂特權。

印度對的無知

並不想挑起戰爭。但是印度卻認為是在轉移國內矛盾,他們甚至還將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大與這次對峙聯繫起來,得出某些"陰謀論"。這些荒謬的說話其實都表明印度對國情了解甚少。

西華師範大學研究員龍興春曾說,目前在印度只有不超過200名研究的專家,而且這其中至多只有10%的人會讀或者會說中文。這些所謂的學者對於的了解多通過書面材料,這些材料多是由美國和西歐編輯出版,其中帶有很深的偏見。偶爾他們也會接觸到一些方面出版的英文刊物,但是相對較少。遺憾的是,僅僅通過這些,印度學者們就覺得自己對已經了如指掌。

在的印度記者對於的了解也很少。有些記者甚至還在用四十多年前的稱呼,將稱作是"共產黨"。就是這些人為印度國民塑造著對的認知和判斷。可以想見,印度國內民眾對自然帶有錯誤的看法。

戰爭只會帶來破壞性影響

歷來講求的是和平穩定的外交環境。十九大的召開需要的是國內的團結與國際的安定,而不是一場戰爭陰影下的會議。雖然印度邊防部隊越境進入洞朗地區,但是政府始終保持克制。然而印度陸軍參謀長卻聲稱印度軍隊已經做好了打兩線半的戰爭準備。

近年來,印度經濟得益於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改革措施有了飛速發展,而且有利的國際環境也為印度發展提供了條件。如果此時印度挑起與的戰爭,不僅會嚇跑外國投資,也會擾亂印度經濟發展秩序,甚至很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與其他周邊國家也爆發戰爭。

在這種情形下,印度的經濟發展勢頭必然受挫。當然,戰爭不是說完全可以避免的,但兩國都應該盡最大努力避免開戰。1962年中印戰爭使得兩國不少民眾互相敵視,如果再發生一場戰爭,那麼彼此的敵視也許會持續幾個世紀。即便最終中印之間的對峙能夠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但這對中印關係將會產生長期影響。

(安童 撰寫)

微信公眾號:華語智庫(huayujunshi)

雲集優秀記者,匯聚一流專家,實名專稿、權威分析、深度評論,最靠譜的原創資訊,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華語智庫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