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國歷史上未打過敗仗的十二人,第四名打下近600萬平方公里!

九、常十萬——常遇春

常遇春出身於貧苦農民之家。青少年時期,不甘心於老死田間,因而隨人習練武術。家貧,無力支付學費,就以多出力幹些勤雜工換取學習機會。到長大成人之後,常遇春體貌奇偉,身高臂長,力大過人,學武有成,精於騎射,各種兵器都能使用。

常遇春成長的年代正值元末,常遇春無法忍受飢餓的折磨,就投奔活動於懷遠、定遠一帶的綠林大盜劉聚。劉聚見常遇春有勇力,就讓他當什夫長,並引為心腹。數月之後,常遇春發現劉聚只知打家劫舍,並沒有什麼打算或遠圖,他就萌發出另尋出路的念頭。

至正十五年,常遇春隨劉聚在和州正巧遇上朱元璋率軍攻和州。常遇春親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視士卒如弟兄的作風,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隊紀律嚴明,不害百姓的行為。經比較他知道朱元璋是個做大事者,他當機立斷,決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1355年,隨明太祖渡長江,取太平,破集慶等地,每戰必先,屢立戰功。在1356年二月的集慶之戰中,常遇春率軍進攻駐屯在採石的元將蠻子海牙部。時蠻子海牙率水師於江上,兵鋒甚銳,常遇春避敵鋒芒,設疑兵以分元軍勢,爾後率水師直衝其中間,將元軍分為兩部,以另兩軍左右夾擊,採用石炮,擊敗元軍,俘獲萬計,蠻子海牙率余部逃進集慶。

1357年,攻寧國,身中流矢,裹傷再戰。此後連克寧國、池州、婺州等城。隨明太祖軍救援安豐的劉福通,到達時呂珍已殺死劉福通,率兵據守,明太祖左右軍都戰敗,常遇春橫擊其陣,三戰三勝,俘獲兵士馬匹無數。

1363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常遇春與眾將奮勇作戰,呼聲震天動地,無不以一當百。明太祖乘的船擱淺,陳友諒手下勇將張定邊直衝到明太祖船邊,形式危急,常遇春一箭射死張定邊,救了明太祖,隨後他自己的船也擱淺,他乘敗退下來的船隻再戰,轉戰三天,以火攻漢軍船隻,湖水被映成紅色。旋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號稱60萬的陳軍。1364年二月,隨明太祖攻武昌,率5000精兵擊敗敵援軍,擒其主將張必先,逼降陳理。

1365年十月,以副將軍與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先取淮東,后占浙西,於1367年九月攻克平江。十月,又以征虜副將軍與徐達率軍25萬北上,轉戰中原,在洛水之戰中,他單騎突陣,敵兵二十餘騎來戰,他一箭射死其前鋒,大呼陷陣,手下奮勇作戰,大破五萬元兵。次年八月,攻克大都,滅蒙元。

1369年,率軍繼續北征,攻佔元上都,俘元宗王及將士萬餘。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追封開平王。他英勇善戰,統軍有方,自謂能以10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為「常十萬」。

八、精忠報國——岳飛

岳飛取得的重大戰績有收復建康、揮師北伐、郾城之城。

建炎四年即1130年,岳飛進駐宜興抗金。在四月二十五日於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戰大捷,金兵橫屍十五里。 五月初從建康西北的靖安鎮向北岸的宣化鎮渡江,大破金軍,進據新城。又追至靖安,消滅了未及渡江的金軍。建康得以收復。建康戰役歷時半月,岳家軍僅斬女真兵就「無慮三千」,擒獲二十多名軍官。這是岳家軍的首次輝煌勝利。

紹興四年即1134年,岳飛奉命揮師北伐,向偽齊政權的守軍發起猛烈進攻,僅用二三個月的時間就按照預定計劃收復襄陽、郢州、隨州、鄧州、唐州、信陽等六郡之地。這是南宋建立政權以來第一次收復大片失地。因此,年僅32歲的岳飛被封為節度使,成為南宋大將中最年輕有為的一員。

紹興十年,即1140年七月初八日,金兀朮率部在郾城與岳家軍對陣,大敗金軍。郾城之戰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大決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金軍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導致金兀朮曾準備撤離開封,到河北以避岳家軍的兵鋒。

七、北齊最後的支柱——高長恭

高長恭在軍事上的成就在於他參與了北齊後期與北周的歷次大戰, 並數次擊退北周進攻。河清二年(563年),北周大將楊忠聯合突厥自恆州而下攻打北齊,突入晉陽(今山西太原),晉陽為北齊北方軍事重鎮,高長恭親自參與了擊退北周和突厥軍隊的作戰,奮力將北周大將楊忠擊退。

次年十二月,邙山之戰時,北周攻打洛陽,武成帝高湛派蘭陵王高長恭與并州刺史段韶、大將軍斛律光前往洛陽救援,高長恭帶領五百名騎兵衝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北周軍隊最後放棄營帳逃走,從邙山到谷水的三十裡間的川澤之地,都是北周丟棄的兵器輜重。根據《北齊書》的記載,這次戰役后,高長恭開始聲名遠揚,士兵們為此作曲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北史》:文襄諸子,咸有風骨。雖文雅之道,有謝間、平,然武藝英姿,多堪禦侮。縱咸陽賜劍,殲覆有徵,若使蘭陵獲全,未可量也。而終見誅翦,以至土崩,可為太息者矣。

六、北伐之志——祖逖

祖家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兩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時生性豁盪,不拘小節,輕財重義,慷慨有志節,常周濟貧困,深受鄉黨宗族敬重。他成年後發奮讀書,博覽書籍,涉獵古今,時人都稱其有贊世之才。

元康元年(291年),八王之亂爆發。永興元年(304年),東海王司馬越擁晉惠帝討伐成都王司馬穎。祖逖也隨軍出征,不料在盪陰戰敗,逃回洛陽。惠帝被挾持到長安后,范陽王司馬虓、高密王司馬略、平昌公司馬模競相徵召祖逖,但他都不肯應命。後來,司馬越任命祖逖為典兵參軍、濟陰太守。但祖逖適遇母喪,遂守孝不出。

永嘉五年(311年),洛陽陷落,祖逖率親族鄉黨數百家南下,到達泗口(治今江蘇徐州)后,祖逖被琅琊王司馬睿任命為徐州刺史,不久又被征為軍諮祭酒,率部屯駐京口(治今江蘇鎮江)。

建興元年(313年),晉愍帝即位,祖逖進言北伐。率領跟隨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餘家,毅然從京口渡江北上,並在大江之中,用力拍擊船楫,立誓要掃清中原。

祖逖攻佔譙城后,終於在豫州站住腳跟,打通了北伐的通道。

太興三年(320年),祖逖派韓潛鎮守蓬陂塢東台,桃豹退據西台。兩軍對峙四十餘日後,祖逖設計令趙軍以為晉軍兵糧充足,挫其士氣。他又在汴水設伏,盡奪石勒運給桃豹的軍糧,逼得桃豹退守東燕城。祖逖命韓潛進佔封丘,壓逼桃豹,自己則進屯雍丘(治今河南杞縣)。

擊退桃豹后,祖逖又多次出兵邀截趙軍,使石勒在河南的力量迅速萎縮,屢破趙軍。

太興四年(321年),晉元帝任命戴淵為征西將軍、都督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出鎮合肥。祖逖認為戴淵雖有才望,卻無遠見卓識,而且自己辛苦收復河南,卻仍不得朝廷信任,心中甚為不快。不久,祖逖又聽聞王敦跋扈,朝廷內部矛盾日益尖銳的消息,擔心內亂爆發,北伐難成,以致憂憤成疾。

祖逖雖患病,但仍圖進取,抱病營繕虎牢城。虎牢城北臨黃河,西接成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擔心城南沒有堅固的壁壘,易被敵軍攻破,特意派從子祖濟率眾修築壁壘。但壁壘尚未修成,祖逖便在雍丘病逝,時年五十六歲。

五、大唐的奠基者——李靖

戰功赫赫,與冉肇信州之戰,以800人戰敗數萬人,生擒5000俘虜,1個綁6個。

滅亡四大政權第一個,江南簫銑政權。總兵力40萬至50萬。李靖稱9月大雨連連,長江洪水爆長,再其他將領不同意的情況下,李靖毅然決定冒洪水強渡長江,抓住簫銑並未防備的機會,滅亡江南簫銑政權,順路攻取越南,寮國。

滅亡四大政權第二個,東方輔公拓政權。總兵力亦40萬至50萬,李靖出兵滅。

滅亡四大政權第三個,東突厥頡利可汗政權。總兵力數十萬。李靖抓住突厥大雪天氣,僅率3000人從山西出發,星夜直奔內蒙古,直搗頡利老巢,使頡利嚇的認為唐軍主力到來,幾十萬大軍被這3000人打的落荒而逃跑。後來頡利願意投降,並與唐使者簽定協議,李世民已經同意,但是李靖直意要稱這機會去生擒頡利可汗,並說當年韓信滅齊就犧牲掉了酈其食。李靖帶兵襲擊頡利可汗,並且比韓信強的是,李靖把唐朝使者全部保住了,生擒頡利滅亡東突厥。

滅亡四大政權最後一個,青藏土谷渾。兵力數十萬。並聯其他數個少數民族政權。李靖帶大部隊在青藏高原上長途奔襲6000里,最後將士因糧草不夠,飲馬血而充饑,將土故渾納入唐朝統治。

李靖一生作戰無敗績,戰敗一百餘萬軍隊,東西南北掃蕩近6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個長江以南,蒙古大草園,青海高原,江浙全部是他平定的。衛公兵法名揚於世,被兩次想殺他的李淵稱為「比古之白韓衛霍,有過之而無不及」 。

四、大漢飛騎——霍去病

元朔六年(前123年)隨大將軍出定襄,800人斬2028,斬單于祖父,俘單于叔父、將軍、當戶,封冠軍侯。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率1W騎出隴西,斬首8960(史記匈奴列傳:18000),斬折蘭、盧侯王,俘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夏出北地,斬30200,俘單桓王、酋塗王及以下2500人,獲5王及5王母、單于閼氏、王子59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63人。秋斬8千餘,降異國之王三十三並4W餘眾,開河西酒泉之地。

元狩四年(前119年)率5W騎出代郡,斬70443,斬北車耆王,俘單于章渠,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83人。

漠北之戰,精騎10W,「粟馬」10W匹,私馬大約有4W余匹,並之14萬匹,所以漢軍不存在一人2~3馬騎著奔襲這種情況,歸來餘3萬。也就是說很多騎兵都是走著回來的。

最厲害的是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謚為景桓侯。

三、戰國三名將——王翦、白起、李牧

王翦

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漢司馬遷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秦始皇尊其為師,可是他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攻趙,取閼與(今山西和順)等九城。

秦王政十八年,率兵攻趙都邯鄲,盡占趙之東陽(今河北太行山以東),虜趙王遷。

秦王政二十年,受命攻燕,敗燕軍和趙公子嘉的代軍於易水西。

秦王政二十一年,率大軍破燕太子丹軍,攻下燕都薊城。

秦王政二十三年,率60萬大軍大敗楚軍,追至蘄(今安徽宿州東南),殺楚將項燕。

秦王政二十四年,攻下楚都壽春(今壽縣),虜楚王負芻。

秦王政二十五年,平定楚之江南地,乘勝征服百越。

白起

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陘城之戰和長平之戰等輝煌勝利。

伊闕之戰秦軍共斬首24萬,佔領五座城池,魏軍主將公孫喜被俘后遭處決,白起因功升任國尉。鄢郢之戰白起水淹鄢城,城中淹死數十萬軍民,次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國,攻陷楚國國都郢。華陽之戰秦軍斬首魏軍13萬,殺死潰退渡河的趙軍2萬人。陘城之戰秦軍斬首韓軍5萬。長平之戰前後斬殺趙兵45萬人。

李牧

趙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匈奴小股人馬入侵,李牧就假裝失敗,故意把幾千人丟棄給匈奴。單于聽到這種情況,就率領大批人馬入侵。李牧布下許多奇兵,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敗匈奴,殺死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單于逃跑。

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龐暖破燕軍,殺劇辛。后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

二、韓信、吳起

韓信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后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 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韓信是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吳起

吳起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和十二。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后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被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一、兵聖——孫武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公元前506年,吳國伐楚戰爭準備已經完成,吳王遂拜孫武為主將,率3萬精兵,溯淮水浩蕩西進。進抵淮汭(今河南潢州西北)時,孫武突然舍舟登陸,以3500精銳士卒為前鋒,迅速地通過楚國北部大隧、直轅、冥阨三關險隘(今河南信陽南),直插楚國縱深。楚軍措手不及,被迫在柏舉(今湖北麻城)倉猝應戰。楚軍大敗,吳軍乘勝追擊,先後用「半渡而擊」等戰法,11天行軍700里,五戰五捷,一舉攻陷楚都郢都。楚昭王棄城倉惶南逃。柏舉之戰成了戰爭史上以三萬人勝二十萬人的快速取勝的光輝戰例。戰國時期軍事家尉繚子贊道:「有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武子也。」

公元前484年,孫武再次顯露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輔佐吳王夫差在艾陵之戰中戰勝齊國,從而使吳國國威大振,在兩年後的黃池會盟中取代晉國成為霸主。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里指出:「(吳國)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