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沒人看就可以隨便長了?深海生物的生存法則

海底是一個漆黑世界,超高的水壓會將物體壓碎,生物也相對匱乏。可仍有許多我們未曾見過,甚至未曾想象到的生物生活在這裡。

在數千米深的海域,就連光也無法到達。我們目前對它的了解僅僅來自於海底採集的沉積物以及遙控潛艇拍攝的照片,因此,海洋生物學家將深海視為一座「仍未開發的金礦」。雖然深海調查的機會不多,可他們每次都能從中發現許多新物種,收穫彌足珍貴的觀察數據。

近日,由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領導的團隊就在澳大利亞以東海域進行了一次深海勘探。下面就讓我們看看,科學家發現了哪些骨骼驚奇的深海「怪獸」。

一條鼬䲁(Cusk eel,圖片來源:CSIROAustralian National Fish Collection)

深海與海水上層的環境截然不同,生物要想在深海生存就必須適應這裡獨特的環境。也正因為如此,它們的長相往往看似畸形。例如上圖中的盲鼬䲁(blind cusk eel),明明是一條魚,卻猶如來自外星的蝴蝶幼蟲。盲鼬䲁被發現於澳大利亞東海岸不遠處的一條正在擴張的巨型裂谷之中。它的皮膚是透明的,肌肉和腮沒有發育完全,骨骼只是部分硬化,這些生理構造看上去完全不適於生存,但在沒有光且食物匱乏的環境中卻是簡單有效的。

一條會發光的蝰魚(圖片來源:JérômeMallefet)

進化能讓海底生物變得多恐怖?看看同時發現的蝰魚(viper fish)就知道了。蝰魚屬於巨口魚科(Stomiidae),科學家對它們的近親裸巨口魚進行研究后發現,它們的脊柱第一節和頭後部之間有一段特殊的關節,可以使它們的嘴巴張開到大約120度,以便一口吞下體積較大的動物。此外,蝰魚還有一嘴的尖牙,這對「毫無防禦值」的盲鼬䲁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所幸的是,蝰魚的體型不大,你甚至可以將它放在手掌上,雖然你應該不會這麼做。除了擁有一副好牙口以外,蝰魚還是狡猾的獵手。它的頭頂能發光,誘使獵物接近並吃掉它們。

裸巨口魚 (圖片來源:Nalani Schnell, MNHN; CCAL)

帆蜥魚(圖片來源:Asher Flatt)

新發現的帆蜥魚(Bathysaurus ferox)也是一種令人不安的動物。帆蜥魚也被稱作「深海蜥蜴魚」(deepsea lizardfish),因為它們具有明顯的爬行類動物特徵。它們生活在1000至2500米水深處,而它們球根狀的眼睛對於這種深度的水域環境來說實屬罕見。帆蜥魚常將自己藏在海底沉積物中埋伏獵物,而鉸齒則是它們的伏擊利器,能夠刺穿獵物的喉部。它們的體積比盲鼬䲁大了不少,需要兩隻手才能拿起來。它們的肝臟異常龐大,佔據了體積的20%。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是便於積攢能量,從而在深海得以生存。水族館曾試圖飼養它們在淺水的近親,但是它們幾乎什麼都吃,很難和其他動物「做朋友」。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魚類學負責人John Sparks說:「它們的肉是糊狀的,似乎也不是人類的理想食材。」

紅色岩蟹(圖片來源: Asher Flatt)

牙齒不強?沒關係,有其他「必殺技」也行。這種岩蟹身上布滿了有毒的尖刺,這使那些試圖攻擊它的捕食者們「無從下口」。與其他許多深海動物一樣,它們的外殼也是紅色的,這是因為當紅光照射到它們身上時,會呈現出不顯眼的棕色從而形成偽裝,增加安全係數。

海蜘蛛(圖片來源:Robert Zugaro)

有些深海居民看起來「弱不禁風」,甚至連移動都有困難,它們只能靠偽裝和躲藏以求生存。或是像海蜘蛛一樣,僅由幾根細管拼成,讓捕食者都覺得沒什麼食用價值。儘管海蜘蛛也是節肢動物,但它們與陸地上的蜘蛛幾乎沒有什麼關係。有些海蜘蛛長著8條腿,也有10條、12條腿的,它們能夠像履帶一樣運動,使海蜘蛛遊動起來。研究人員稱,海蜘蛛是如何適應深海生態系統的至今仍是個謎。

新發現的海羽枝科動物(Thalassometridae,圖片來源:Asher Flatt)

還有一些海底生物過著慵懶的生活。比如海百合,它們的身體有一個像植物莖一樣的柄,柄上端有羽狀的腕足用來抓住經過的生物碎屑。海百合也能通過腕足在海底移動,它們的柄就像一條長長的尾巴拖在後面。研究人員估計,它們出現於大約5億年前,我們至今仍能在海底找到大量由海百合柄構成的三疊紀鈣質膠結物。海百合的生境很廣,它們的腕足能隨著水流微微擺動,因此從海水表面至8千米以下的深度中都能找到它們。

還有更多突破認知的深海生物:

水滴魚(blobfish)

Coffin fish

一種海綿

雪茄達摩鯊(Cookiecutter shark)

一種星蟲動物(Sipuncula worm)

其實,這些深海生物之所以長成這樣,很大程度上是受深海的特殊環境所迫。例如,為了適應深海的高壓,它們往往演化出了纖薄的皮膚和骨骼、體內的含水量也比普通魚類更高。由於抵達深海的光線十分微弱,很多魚類擁有碩大的眼睛,從而儘可能看清環境。另外,很多深海魚類能夠自體發光,這項技能對於尋找食物及配偶都有重要意義。而碩大的胃部、嘴部以及鋒利的牙齒,自然是為了應對深海食物匱乏的情況。

隨著人類的過度捕撈、污染排放以及全球變暖,許多淺水生物被迫深入到冰冷黑暗的水域以求生存。有些生物因此重獲新生,而同時也帶來了物種入侵等生態問題。深海採礦更是直接影響了深海環境,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直至2017年底,深海採礦項目的總數將達27個,其中最大開礦區面積達83,000平方千米。但願我們能在許多深海生物徹底消失前找到它們,發現它們的生存奧秘,保護它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