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李敬澤之「氣」

李敬澤

一提起李敬澤,許多人都會說他的氣場強大。仔細想想,他這個人確實有著與眾不同之「氣」。

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北京,我們幾個人在北京學習,經一位老師介紹,得以拜會他。那時的文壇已經有了所謂文學青年進京三件事之類的說法,但我們幾人算不上標準的文青,都已博士畢業在大學教書,可是都讀過他的不少評論文章,又剛剛讀過《小春秋》,一致認為此書乃當代文壇一枚奇異之果,有大寂寞,有大熱烈,筆法不凡。而我從西部來,一直關注西部作家,自然讀到2009年《廢都》再版時他寫的那篇代序的《庄之蝶論》,讀罷感嘆,此文一出,評《廢都》難有出其右者。

那是一個初秋的傍晚,幾個要「見敬澤」的非標準文青等在那裡,一位老師看看手機,說,敬澤說他略遲幾分鐘到。大家邊等邊說話。有人說,這人可能又在暴走,他有飯後暴走的習慣。有人接著說,典型的摩羯座,暴走是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三言兩語,期待中的人就進來了,穿一身青色休閑服,額頭和髮際上沁著汗珠,一副剛剛疾行過的樣子。他和我們一一握手,然後才入座。和他熟悉的人與他開玩笑說他的星座和暴走,他只一笑,不做任何辯解。他那時已被稱作「青年作家教父」,於是,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被人觀察和猜度的對象。我不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擔心他像傳說中的教父一樣審視人教導人,也擔心遇到教父那種彷彿循循善誘,又彷彿站在某個高地上的人。好在他沒有。他只是喝茶,抽煙。煙是普通的香煙,並不是傳說中的煙斗。再想想,也沒有見他標誌性的圍巾。他很少講話,更多的時間在聽大家說,但他會在某個時刻將大家的話題引向深入。偶爾,他也和大家開玩笑,但這個時候他仍然是嚴肅的樣子,大家笑,他不笑。後來,我做了現代文學館的客座研究員,研討會上只要他在,大家說話就不由更慎重一些。一次讀書會上,一個作家說他不敢與李敬澤離得太近,那樣就會有一種莫名的壓力。我想,這個作家感受到的應該是李敬澤的天然之氣,沉靜,肅然。

人都說李敬澤有才氣,好像他做什麼事情都能沉浸其中,並有自己的收穫。然而,每每有人說他有才氣時,他會一臉嚴肅地告訴對方,有才不是什麼好事,是一種病。以至於有位青年批評家專門撰文寫他的「才子病」。確實,他從小就才氣外現,曾是河北省聯考文科狀元,進入北大讀書,學的是中文,讀的書卻不限於中文,用他自己的話講,雜。與此相關,他的文章也是無「繞」不歡,「繞」的前提是讀書的博與雜,思維的活躍與縝密。他讀經論道寫史都自成一家,文字中散發著濃濃的才子氣。他會從全新的視角對一些已成定論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書寫,當然,前提是對大量的歷史著作與相關文獻和資料的閱讀與思考。可見,才氣並非憑空而來,而是來自家學,來自長期的閱讀、思考與寫作。

要感受一個人的氣場,讀他的文字最重要。在當代文壇上,李敬澤最與眾不同的地方不是他的才氣,而是一種來自傳統深處的「文」氣。《小春秋》出版后,被評價為錦心繡口解讀傳統經典,開啟國學新實力閱讀的力作。李敬澤的興趣廣,除了喜讀古書外,彈古琴、練書法,這些好像成了他是文人的有力證據——不但是文人,還有復古傾向。然而,這些只是生活方式,而非真正的復古。

在李敬澤,「文」氣的最大體現是在文字上。他寫的內容主要還是以歷史為主,《小春秋》如此,《青鳥故事集》也是如此。《青鳥故事集》引起爭議的是它的文體,與其說它是散文集,不如說它是一部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是歷史上那些穿梭於東西方之間傳遞文明的人,史料中只有這些人的一些基本信息,他們的遭遇和內心則完全靠作家想象。而李敬澤也因此書由「青年文學教父」變成了「新銳作家青鳥君」,這樣說的原因一方面當然是書中的人物,他們是人類不同文明交流和傳遞的青鳥;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則是,李敬澤在書中極力地隱去自己,像一隻返身向古的巨大青鳥,力圖以自己的創作重返傳統之「文」,這是文明和文學的根柢,也是李敬澤寫作的根柢,是他的文字「文」氣十足的原因。這個「文」不受現代文體劃分的限制,它既是道,也是器。它藏在《莊子》《戰國策》《左傳》和《史記》之中,也藏在《太平廣記》等古代筆記小說之中。「文」包含著認識和表現的自由,意味著當下時代「與古為新」的可能性。

李敬澤說,他一直想寫一本《春秋名人傳》,如果寫成,這必將是一本有「氣」之書。我想知道的是,在寫史寫人見心間,又會有什麼新變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