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少突膠質細胞瘤的影像學診斷要點

少突膠質細胞瘤占腦內腫瘤的 1.3~4.4%,占顱內神經上皮腫瘤的5%~10%,起源於成熟少突膠質細胞或未成熟膠質前體細胞的腫瘤轉化,50~70% 的患者染色體 1p/19q 存在雜合性缺失,因此 2016 年WHO最新頒布的顱內腫瘤分類法,把少突膠質細胞瘤分為少突膠質細胞瘤(WHO II 級)及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WHO III 級),又根據有無 IDH 基因突變和 1p/19q 的缺失,把少突膠質細胞瘤和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分為 IDH 基因突變和 1p/19q 缺失型和未另行說明型。

臨床與病理

少突膠質細胞瘤大多生長緩慢、病程長,發病年齡高峰期為 30~50 歲,男性稍多於女性,大多數位於大腦半球,典型病例累及皮層和皮層下白質,最常見於額葉,可能累及顳葉、頂葉或枕葉,常見的首診癥狀為癲癇發作,可伴有頭痛和局灶神經功能缺損。

腫瘤邊界清楚,質地柔軟,無包膜,鈣化常見,可見見囊變,顯微鏡下瘤組織表現為腫瘤細胞大小一致,中等密度,分佈均勻,胞漿腫脹,間質較少,細胞核呈圓形深染,核周有空暈,鏡下顯示瘤細胞分佈密集,典型的少突膠質瘤組織像呈「煎蛋狀」腫瘤細胞和「蜂巢狀」組織結構,儘管這種結構是人為的,但對少突膠質瘤卻很特異。WHO II 級和 III 級的差別在於後者常見核分裂、血管增生或壞死。

影像學表現

CT 平掃腫瘤多呈混合密度(低/等密度),大多數腫瘤合併鈣化,鈣化呈點片狀、彎曲條帶狀、不規則團塊狀,間變性腫瘤常合併囊變和出血。少突膠質細胞瘤周圍多為輕度水腫,但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的佔位效應明顯。增強掃描少突膠質細胞瘤呈無或輕度強化,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多為不均勻強化。腫瘤可擴展、侵蝕顱骨。

MRI 平掃可見腫瘤累及皮層及皮層下白質,伴皮層腫脹,T1WI 呈低到等信號,典型者表現為不均勻信號,T2WI 呈不均勻高信號,信號不均勻和瘤內的鈣化、囊變及血液的產物有關。間變性腫瘤可出血和壞死。增強掃描表現為不均勻強化,罕見柔腦膜強化,當腫瘤出現新發強化時提示腫瘤出現惡變。

鑒別診斷

1、星形細胞瘤:常累及大腦深部白質區,相對不累及皮層,鈣化少見,有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腫,且中度水腫較多見。

2、神經節神經膠質瘤:本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年,也以癲癇為主要癥狀,但病變以實性為主,囊變較少,病變實質部分有明顯增強。

3、胚胎髮育不良性神經上皮瘤(DNET):該腫瘤好發於小於 20 歲的兒童或青少年,MRI 病灶常位於皮層,邊界清楚,灶周常無水腫,多呈三角形分佈,在 FLAIR 序列上,腫瘤邊緣的高信號的環征及瘤內分隔是該腫瘤的特徵性表現。

病例學習

圖1 左側額葉及基底節見囊狀異常信號,邊界清楚,T1WI 呈低信號,T2WI 呈高信號,FLAIR 呈等及稍高信號,病灶周邊水腫不明顯,增強掃描病灶未見明顯強化;左側腦室略受壓,中線結構居中。病理結果為少突膠質細胞瘤(WHO II 級)。

圖2 右側額葉見斑片狀異常信號,累及皮層及皮層下白質,T1WI 呈低信號,T2WI 及 FLAIR 呈不均勻高信號,病灶合併囊變,彌散未見明顯受限,病灶周邊伴有輕度水腫,增強掃描未見明顯強化;腦室系統未見異常,中線結構居中。病理結果為少突膠質細胞瘤(WHO II 級)。

圖3 CT 平掃示右側額葉見團塊狀混雜密度影,其內見結節狀鈣化密度影,MRI 示右側額葉團塊狀異常信號,累及皮層及皮層下白質,T1WI 呈低及稍高信號,T2WI 及 FLAIR 呈不均勻高信號,其內合併囊變和出血,彌散未見明顯受限,病灶周邊伴有水腫,增強掃描呈不均勻輕度強化;右側腦室受壓,中線結構左移。病理結果為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WHO III 級)。

參考資料

1、陳楊宗,謝福榮,李鵬,楊登法. 少突膠質細胞瘤影像學表現與臨床病理分析 [J]. 溫州醫學院學報,2012,42(03):253-256.

2、喬廣宇,桂秋萍,王福林. 少突膠質細胞瘤的病理和分子生物學進展 [J]. 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6,(02):158-160.

3、趙君,周俊林,董馳. 不同級別少突膠質細胞瘤影像病理對照 [J]. 臨床醫學影像雜誌,2012,23(05):305-308.

4、陳涓,陳敏,郭錟. 少突膠質細胞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J]. 放射學實踐,2009,24(06):595-599.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