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少有人知的漢中老照片—城牆變遷圖!太珍貴了!

漢中府北門

漢中城的建設,遠遠早於漢中地名的起源。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鄭)桓公死於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鄭稱(即漢中)」(《水經注》),按西周井田方格網在漢中建城居住。秦厲共公26年(公元前451年),「左庶長城南鄭」(《史記·六國年表》)。這是漢中城垣建設最早也是最可靠的記載。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設置漢中郡。漢中建城時間,比漢中一名早二百餘年。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漢王,「王巴、蜀、漢中,都南鄭。」所築漢中城,其「大城周四十二里,城內有小城,南憑流津,北結環雉、金鐮、漆井,皆漢所築也(《水經注》)」。今漢中遺有漢王劉邦駐蹕之所漢台,飲馬之地飲馬池,拜韓信為大將的拜將壇等遺址。隋煬帝大業中(605年—618年),「徒郡城於故城西,南臨漢水」(《方輿勝覽》)。奠定了今天漢中城的位置。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在隋城基礎上重築興元府城。此後,漢中城垣未再遷徙。

天主教神父南懷謙(義大利籍)在漢中教區傳教時,拍下的漢中城池南部一段

上邊這張照片被選為《世紀回眸》的封面:

《世紀回眸》封面

南懷謙神父拍下的漢中城池南部一段

1921年出版的《續修南鄭縣誌》中的縣城池圖(今漢中市)

明清漢中城有過多次大規模的維修、擴建。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府費振重築漢中城,城牆周九里八十步氣高三丈,上寬一丈伍尺,下闋二丈五尺。四門為:東曰朝陽,西曰振邦,南曰望江,北曰拱辰。明正德五年(1500年)知府周東「始賺之,建層樓於上」。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知府崔應科「禁人耕於畔,以固城根,環以池,闊十丈,深八丈八尺」。天啟元年(1666年),漢中城內因建瑞王府,向北擴展二十步。清康熙年間,知府滕天緩重新建四門城樓,並建城身、月城、炮台等。清嘉慶年間,知府嚴如煜「重修府城,磚砌城牆二百七十一丈,重建城樓四座,均為上下兩層,磚牆木柱」。四門南、北、西三門為二道門,東 門為三道門,內有瓮城。東、西、北三門都正向開,南門向東。城門均二扇,鐵皮包裹,鼓釘扎邊,刷以紅漆,十分壯觀。門前弔橋與外相連,早放晚啟,以保安全。門側有馬道可登城牆,遇險供士卒登牆守衛,平常供遊人登臨。城牆上建有月城炮樓四座,大炮台二座,小炮台十座,供守衛。后又在城東南角建重檐三台閣,供遊人登高攬勝。城周長5592米。

1945年漢中西門

1884年一位傳教士畫筆下的漢中東門

1944年冬,漢中城牆外

1945年一美國人在漢中城牆邊(西門)

1932年弗蘭克的爺爺拉著騾車通過漢中北門

近代,冷兵器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城牆的實際意義已慢慢消失,漢中的城牆再未加固維修。抗戰時期,為便於防空疏散,在城南新闢建國門(新南門),城北新辟復興門(新北門)。建國后,在城東新辟新東門,民主街口新辟新西門。拆除四門城樓及瓮城,修建了人民禮堂(漢中歌舞劇團)和工人文化宮。城牆陸續被居民做了土坯,填了房基,僅遺新西門、南門部分殘跡。

古城有古城的韻致,新城有新城的風姿。建國后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漢中城已高樓林立,鱗次櫛比,街道寬廣,道路直暢,路燈明亮,霓紅閃爍,成為各種配套設施完善的現代化城市。

為給人們提供思古、懷舊之場所,在建設現代化城市的同時,政府對民主街口沿西環路的一段城牆進行了維修,使其古色古香,在現代城市之中,點綴一筆古韻濃濃的老城牆,外醒目。1994年,漢中被國家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之後,漢中古城牆被市政府列為歷史文化名城紀念地。

我是漢人,我講漢語,我寫漢字,魅力漢中

現面向廣大網友徵稿,我們沒有太多條條框框,

只要行文有趣,就是我們需要的,

當然原創是必須的啦,快來我們的平台溜達溜達吧,

可以直接聯繫小編15760942330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