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20歲到70歲,人生中每隔10年需要積累多少財富?

關於積累個人財富,有一條最基本的原則:儘可能早地積累,儘可能多地積累。

實際上,積累財富和保護財產安全最簡單的辦法是——「複利效應」。股神巴菲特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經驗便是有效利用「複利」。

什麼是「複利效應」呢?簡單地說,就是錢生錢,利滾利。把一段時間所得的收益全部加入本金,投入到下次的生息中,每次所得的利息再重複加入到本金里。

巴菲特曾經說過:「複利有點像從山上往下滾雪球。最開始時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滾的時間足夠長,而且雪球黏得適當緊,最後雪球會很大很大。」憑藉對「複利效應」的充分利用,從1965年到2016年,巴菲特在52年時間裡的投資年均收益率達到了19%。

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據。比如說最開始是100美元,按照他的收益率來算,52年後100美元就變成了近85萬美元。

但是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複利」?美國暢銷書作家大衛·巴赫表示,關鍵在於你每次首先要從收入中支出多少錢。

別小看這部分支出的錢,有時候可能比賺錢的作用更大,相當於是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利用「複利」賺錢是有風險的,你投資什麼樣的資產,碰上什麼樣的行情走勢,都很難提前做出正確的判斷,有可能突然暴富,也有可能一夜輸的精光。所以每次支出的錢怎麼用,就是最大化利用「複利」的前提條件。

所以應該積累多少財富這個問題就變成了應該如何設定自己的支出。

巴赫認為,每個人的收入,首先需要花到兩個重要的地方:一個是退休金(對於來說,可以理解成五險一金),另外一個是緊急備用金,這是為了應對失業、生病等突發情況。

至於這兩個部分應該在收入中佔據多少比例?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和個人財富目標,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決定。這裡有一個巴赫的總結,不能具體到某一個人身上,但是可以作為一般人參考的方向。

如果能努力做到,即便你因為各種原因,將來可能沒有住上好房,沒有開上好車,但至少在任何時候都能正常安穩地生活下去。

外國人的總結不一定完全適用於的實際情況,畢竟我們現在供房供車的負擔要重得多,但也不妨礙我們參考一下別人的現成總結,在給自己設定財富目標時可以多一點啟示和警醒。

階段一:21歲~30

退休金佔比:總收入的10%,備用金佔比:至少3個月的開銷

階段二:31歲~40

退休金佔比:總收入的12.5%,備用金佔比:3至5個月的開銷

階段三:41歲~50

退休金佔比:總收入的15%,備用金佔比:6至12個月的花銷

階段四:51歲~60

退休金佔比:總收入的20%以上,備用金佔比:12至24個月的花銷

階段五:61歲~70

如果按照上面的計劃走,你這個時候就大概不用再存退休金了,你可以享受自己之前積攢的退休金。

對於晚年可能發生的突然情況,你需要準備一份大概3至5年開銷的資金,然後放在安全可靠的投資項目里,除非你已經確信自己手上有足夠的備用資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