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你見過曾經的「赤腳醫生」嗎?現在村裡還有嗎?

導讀:以前的農村,醫療條件不發達,看病只能靠「赤腳醫生」。你曾經見過嗎?現在的農村還有嗎?

赤腳醫生,是上世紀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開始出現的名詞,指一般未經正式醫療訓練、仍持農業戶口、一些情況下「半農半醫」的農村醫療人員。

當時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醫學世家;二是高中畢業且略懂醫術病理;三是一些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赤腳醫生為解救一些農村地區缺醫少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68年9月,當時最具有政治影響力的《紅旗》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報》刊載。隨後《文匯報》等各大報刊紛紛轉載。「赤腳醫生」的名稱走向了全國。「赤腳醫生」是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產物,是農村社員對「半農半醫」衛生員的親切稱呼。合作醫療是隨著新成立后農業互助合作化運動的興起而逐步發展起來的。

到1977年底,全國有85%的生產大隊實行了合作醫療,赤腳醫生數量一度達到150多萬名。1985年1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不再使用「赤腳醫生」名稱,鞏固發展鄉村醫生隊伍》一文,到此「赤腳醫生」逐漸消失。根據2004年1月1日起實行的《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鄉村醫生經過相應的註冊及培訓考試后,以正式的名義執照開業。赤腳醫生的歷史自此結束了。

根據當時的報道,有102萬鄉村醫生,其中近70%的人員為初、高中畢業,近10%的人員為國小畢業。 赤腳醫生是衛生史上的一個特殊產物,即鄉村中沒有納入國家編製的非正式醫生。

他們掌握有一些衛生知識,可以治療常見病,能為產婦接生,主要任務是降低嬰兒死亡率和根除傳染疾病。赤腳醫生通常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醫學世家,二是高、國中畢業生中略懂醫術病理者,其中有一些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挑選出來后,到縣一級的衛生學校接受短期培訓,結業后即成為赤腳醫生,但沒固定薪金,許多人要赤著腳,荷鋤扶犁耕地種田,赤腳醫生名稱由此而來。

原上海市川沙縣江鎮公社「赤腳醫生」王桂珍與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農村合作醫療創始人覃祥官,可以說他們是最早的「赤腳醫生」。兩位風雲人物的人生軌跡有著相似之處。

2008年9月2日,在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衛生局一棟普通宿舍樓里,人稱合作醫療「活檔案」的退休幹部倪兵萬拿出自己收集、珍藏多年的歷史資料,向筆者介紹了最早的兩位「赤腳醫生」。

兩位「赤腳醫生」的出現

倪兵萬當時雖已74歲,但神清氣爽,面色紅潤。從1958年至1994年退休,他一直都在長陽縣衛生局工作,並歷任醫政股股長、縣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副主任等職,是農村合作醫療發展變遷的歷史見證人,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等媒體都曾多次採訪過他。

倪兵萬收藏的部分農村合作醫療歷史資料

「最早的『赤腳醫生』應該是長陽的覃祥官和上海的王桂珍」,倪兵萬開宗明義地說。接著,他拿出3種權威資料作為佐證。

一是1968年12月20日,由長陽縣革命委員會、長陽縣人民武裝部編印的《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合作醫療制度》一書,該書第六十五頁中這樣寫道:「1961年,覃祥官開始跟著老醫生徐謀書學醫……」。

二是1975年12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組織編寫出版的《「六·二六」光輝照樂園》一書,該書第一章第二節中這樣寫道:「1961年,在三大隊黨支部的支持下,快30歲而又只讀過3年國小的覃祥官,懷著為貧下中農去佔領醫療陣地的雄心,開始學醫……」

三是2006年4月,中央電視台5集系列電視專題片《赤腳醫生》的解說詞也多次這樣描述:「1964年,覃祥官在湖北省長陽縣樂園公社成為赤腳醫生……」

「1965年,王桂珍在上海川沙縣江鎮公社成為赤腳醫生……」

由「赤腳醫生」成名的王桂珍

1968年第三期《紅旗》雜誌上, 曾刊載了一篇關於上海市川沙縣江鎮公社培養赤腳醫生的調查報告,介紹了王桂珍等人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先進事迹。

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報》全文轉載此文,也就是在這篇調查報告中,第一次把農村半醫半農的衛生員正式稱為「赤腳醫生」。從此,「赤腳醫生」就成為半農半醫鄉村醫生的特定稱謂。

當時,毛澤東主席看到這篇文章后,在文章的眉頭上批示:「赤腳醫生就是好」。這個批示經報刊公開發表之後,當年的大地上立即掀起了一股學習赤腳醫生、學習王桂珍的熱潮。還有人不顧路途遙遠,自帶乾糧,千里迢迢從各地趕到江鎮公社觀摩學習,安靜的江鎮一下子熱鬧起來,王桂珍也被這種熱潮漸漸推向了榮譽的巔峰。

1969年9月,從未離開過上海的王桂珍奉命來到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20歲生日慶典活動。1974年,王桂珍代表上百萬赤腳醫生參加了第二十七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這次會議之後,王桂珍的名氣和影響越來越大。後來,拍攝的一部反映「赤腳醫生」的電影,即以她為原型。

1978年,王桂珍到川沙縣一家企業當了廠醫。1987年落實政策,她通過醫師考試進入鎮衛生院工作。1999年退休之後,她與丈夫一起創辦了浦東振興印刷廠。由於夫婦二人都是非常實在的善良人,所以在當地人緣關係極好,為人處世更是有口皆碑,令人敬重。

「農村合作醫療之父」覃祥官

而覃祥官的人生軌跡也與王桂珍有許多相似之處。

1966年8月10日,由他領創的歷史上第一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樂園公社杜家村大隊衛生室」靜悄悄地掛牌。

1968年12月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發表了反映樂園公社創辦合作醫療的調查報告——《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合作醫療制度》。文中特別提到,杜家村大隊衛生室赤腳醫生覃祥官是一位「忠心耿耿為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好醫生」。一夜之間,覃祥官就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新聞人物。

隨後,覃祥官多次出國訪問作報告,介紹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4次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併當選為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93年,60歲的覃祥官經原湖北省宜昌地委組織部同意,由長陽縣委按副縣級領導幹部為他辦了退休手續。如今,覃祥官和老伴在樂園鄉下過著恬靜、安詳的田園生活。

新華社記者曾於1993年撰文在《半月談》「內部版」上介紹覃祥官的歷史功績,並首次稱他為「農村合作醫療之父」。

2003年之後,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全國的再度興起,人們又想起了其創始人覃祥官。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見證」,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湖北衛視「往事」、遼寧衛視「背景」等電視欄目記者都曾在筆者的陪同下,親赴樂園專訪過這位土家族傳奇老人。

赤腳醫生是真正為窮人服務的天使。赤腳醫生雖然沒有潔白的工作服,常常兩腳泥巴,一身粗布衣裳,但卻有最真最純最熱的為人民服務之心。而樸素實用的治療模式,滿足了當時農村大多數群眾的初級醫護需要。反觀當今的醫療機構,缺少的正是這種平民意識。病房越來越豪華,收費越來越天文,大而無當的醫療體系使得醫患矛盾越來越突出,早已淡出歷史的「赤腳醫生」又重回人們記憶也就不奇怪了。

赤腳醫生繪畫作品

「赤腳醫生」模式即使在今天也還有其現實意義,洗去「赤腳醫生」的歷史印記和政治色彩,挖掘其價值內核,借鑒其普適性和組織模式,建立切合農民利益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赤腳醫生」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這也與有關政府正致力於構建平價醫院的想法不謀而和。

「赤腳醫生」在21世紀可以理解為國外的保健醫師,他為群眾提供的是24小時,即時的不需要排隊的貼身醫療服務。普通的傷風、咳嗽、常見的外傷的時候,「赤腳醫生」能夠幾分鐘內為你提供醫療服務。

和城市的醫療服務相比,等車、排隊、繳費、3分鐘看病、相比,「赤腳醫生」制度值得今天的醫改部門認真學習。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