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黃金有價,玉無價古代的黃金都去哪了?

圖:西漢的「金獸」,窯藏出土,1982年江蘇盱眙馬湖店村農民萬以全挖水渠時挖到。金獸重達9100克,含金量達99%,通高10.2厘米,身長16厘米,身寬17.8厘米,空腹、厚壁,澆鑄成形,是目前全國考古發現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器。

歷史,大約三分之二的時期是統一的,三分之一是分裂的。在分裂的時代,刀光劍影的政治勢力的戰爭演出,「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的民間散勇的掠奪活動,讓當世人動魄驚心。其中,瘋狂的盜墓場面,則是屢屢重合的歷史場景。可惜,這樣常見的重大歷史課題,很少得到史家的認真著述。

由於近年來盜墓活動愈演愈烈,越來越具有普遍性、群眾性和高科技性的特點,引起了一些寫作高手的興趣,出現了《盜墓筆記》、《鬼吹燈》一類的通俗盜墓文學作品,在文化商品市場上熱銷,而學術性或專業普及性的讀物則很少。個人孤陋寡聞,只聽說有殷嘯虎、姚子民的《盜墓史》和王子今教授的《盜墓史》兩種作品。真是慚愧,都未曾讀過。

之後,有倪方六的《盜墓史記》出版,該書首先在網上引起了轟動,出版后一直熱銷不衰。繼《盜墓史記》之後,倪方六君又有《人盜墓史》新著一種,行將付梓。承他不棄,約我說點什麼。本人不敏,試作數語,略抒淺見。

我翻看了一下,《人盜墓史》似乎是「盜墓者列傳」,或者說是另類的「人物傳」,這在過去還沒有人這樣寫過,新鮮。與《盜墓史》、《盜墓史》和作者自己早前的《盜墓史記》相比,《人盜墓史》寫作角度、敘事方式均有明顯的不同,突破了一般盜墓史的寫法。

全書分為帝、王、臣、儒、兵、匪、僧、宦、民等九大部分,以「人」事為主,臚列重大盜墓者22人,各個朝代、各個階層、各種動機的代表性盜墓現象,都說到了,差不多是一網打盡,一書寫遍。

《人盜墓史》採取講故事的方式,逐一展開,相當有趣。書中所講不少都是「奇聞」、「秘事」,但所引用的資料豐富翔實,不少都是來源於正規史書、古人筆記,還借用了現代考古報告,文風樸實生動,絕不枯燥。可能因為作者首先是記者的關係,「新聞語言」與「學術語言」嫁接到了一根藤上,這樣可能有助於一般讀者閱讀。

圖:金獸、金餅、馬蹄金、麟趾金、郢爰,這些全是1982年江蘇盱眙馬湖店村農民萬以全挖水渠時挖到。在當時金獸(見上圖)在上面,下面蓋著一個精美奇特的銅壺,壺內裝滿了金器,其中9塊半金餅重達2864克,15塊馬蹄金、麟趾金重達4845克,11塊金版「郢爰」重達3260克。這些窯藏出土黃金總重量超過20千克(40斤)。1982年江蘇盱眙窖藏出土全部金器金幣,南京博物院公開展出。

歸納起來, 發墓者多為帝王貴胄、政治勢力的代表人物、農民起義領袖(無一例外都是皇權定義者),一般士子、平民僅有3人,足可見古代官盜勢力的強大。其盜發對象,幾乎全是帝王陵寢、王公大墓,其中最讓盜墓者眼紅的是秦陵、茂陵和乾陵三處,不同朝代都有盜墓者覬覦。

古代盜墓是最不合乎禮法的。《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年)說,「竊人之財,猶謂之盜。」《左傳·文公十八年》(前609年)說,「竊賄為盜。」《荀子·修身》說,「竊貨為盜。」《周禮·秋官·司刑》定,「司刑掌五刑之法,以麗萬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宮罪五百,刖罪五百,殺罪五百。」《掌戮》說,「刑盜於市。」凡殺人的,行刑后在市中陳屍三日,盜取他人財物罪大惡極的,在市上執行死刑,也同樣處理。

儒家講「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大不敬、惡逆、不孝、不睦、內亂、不道、不義,開始於齊,盛行於隋,唐因之。佛家、道家所講「十惡」完全相同,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慳貪、嗔恚、邪見。古人強調這「十惡」不赦。盜墓之惡不知高過上述多少倍。

既如此,為何還有那麼多人甘冒比十惡更大的罪惡,去發冢盜墓?從下面一串數據中,就知道答案了。

我們知道,西漢時,國庫多儲備黃金。據彭信威《貨幣史》一書統計,單《漢書》所載,黃金重達90萬斤,約合今天276335公斤。到王莽時,還有70萬斤。彭在書中還羅列諸帝賜金的數字:高祖42550斤,惠帝68斤,高后110009斤,文帝12000斤,景帝1102斤,武帝806940斤,昭帝2420斤,宣帝680斤,元帝540斤,成帝3660斤,哀帝680斤,平帝200斤,合計為899530斤。當時,羅馬帝國有黃金179000公斤。

從西漢到東漢,這些黃金都到哪裡去了?

有學者推測,佛教傳入中土,黃金部分被用到造佛像上面去了。但現在我們懷疑,不少都讓帝王隨葬到地下了,說不準今後還會有部分出土。如此豐厚的寶物埋在陵墓里,不被盜墓者盯上,大概就是怪事了。

圖:楚國金幣郢爰

圖:楚國金幣郢爰,已實際使用過

圖:楚國金幣郢爰,已實際使用過

圖:楚國金幣郢爰,已實際使用過

這個推測,可以從考古和文獻中找到證據。《晉書·索綝傳》(卷六十)記——「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三分之一國家財政,都讓帝王隨葬到地下了,驚人!

歷代都有帝王倡導「薄葬」,如漢文帝劉恆,《史記·文帝本紀》載:「上常衣綈衣……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但後來的盜墓事件證明,漢文帝所謂的「薄葬」,是假的。《資治通鑒·晉紀》(卷八十九)記,愍帝司馬鄴(270——317年)建興5年(315年),「六月,盜發漢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得金帛甚多,朝廷以用度不足,詔收其餘以實內府。」

當然,盜墓者盜墓的動機多種多樣,貪財僅是其中之一。如伍子胥、武則天那般行報仇雪恨、政治打擊的,也不鮮見。至於,如廣川王劉去、始興王陳叔陵之流的變態盜墓、興趣盜墓,古往今來,都可以找到很多例子。

盜墓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我曾問去過埃及,同行介紹,那裡的盜墓活動同樣很猖獗。考古工作者普遍認為,現在尚沒有遭受盜發的古墓,包括帝陵,都是「萬劫餘生」,90% 的墓下葬后在100年內,會被盜發。河南省洛陽市北邙山一帶,在古人眼裡為上等風水寶地,是古代著名墓葬區,但在那裡過去同樣看到了令人痛心的頻發的盜墓現象。《人盜墓史》出版的意思,不在於好看、獵奇,而在對自古有之,仍在繼續的盜墓現象的揭露、曝光。

倪方六君是一位資深記者,同時又在研究歷史和考古。數年前,他曾為我們搶救、恢復南京大行宮「台城」遺址而努力奔走、報道。今天為他新著作文,投桃報李,算是我的微小之力了。

編后語:上文為南京博物院老院長、九旬高齡的梁白泉先生為倪方六著《人盜墓史》所作的序,比原稿稍有改動。梁先生在序中所提出的問題和推斷很有人價值,故在頭條號發表出來,與網友分享。

對於梁先生認為兩漢大量黃金可能被埋到地下,隨葬帝王的觀點,早些年在學術界也有人提出,但爭議不止。因為,兩漢的帝王陵大多被盜,那些黃金早重新流到地上,那麼這些黃金哪去了?

圖:東漢鎏金鑲嵌獸形銅盒

圖:唐代金器

圖:宋代鏨花舍利金棺

圖:元代金飾

圖:明代金元寶

圖:清代金器

對於早期大量黃金失蹤之謎,學術界的觀點很多,除梁先生在序文中所說隨葬帝王外,還有:一、亂世之秋貴族把黃金大量窖藏起來,後來就失傳了;二、絲綢之路開闢出來之後,用黃金購買西域珍寶,大量的黃金外流;三、佛教傳入之後,泥金寫經、造像塗金,把大量黃金消耗掉了。

還有一種觀點,也曾引起學術界注意,就是秦漢時根本就沒有那麼多黃金,哪些所謂「金」實際上黃銅;另外有人認為,古代計量單位有重大誤差,造成漢代「遍地是黃金」的假象。諮詢小編;13794367330微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