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共享單車資本的瘋狂捅破了天花板

(本文轉自:億歐)永安行「搶灘登陸」,摩拜、ofo啥時候能「上岸」?在摩拜、ofo雙龍出海,大刀闊斧地在海外攻城略地之時,可能誰也沒想到一向不起眼的小弟——永安行竟然率先上市了。

在共享腳踏車的大潮中,花花綠綠,異彩紛呈,可能大家並不怎麼注意永安行。藍黃相間、並不怎麼出彩的車身,對比摩拜、ofo、bluegogo,覆蓋面顯得稀稀拉拉的投放量,特別是在摩拜、ofo雙龍出海,大刀闊斧地在海外攻城略地之時,可能誰也沒想到一向不起眼的小弟——永安行竟然率先上市了。

8月7日,永安行在上交所發布招股說明書;8日,繼續發布A股網上申購情況。根據公告顯示,永安行本次發行計劃籌資6.44億元,共發行2400萬股,佔總股本25%,發行價格為每股26.85元。

上市難,難於上青天

其實早在2015年6月18日,永安行就向證監會報送招股書,誰成想當年「股災」,不得不就此作罷。2017年3月23日,永安行再次向證監會報送招股書,到4月14日證監會核准了常州永安的首發申請。

可就在這個當口,永安行又被顧泰來「狙擊」了。4月17日,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美籍華人顧泰來認為永安行侵犯了自己的「無固定取還點的腳踏車租賃運營系統及其方法」專利,先後向蘇州中院、南京中院提起訴訟。4月28日,顧泰來又以「批准企業帶病上市,是對股民利益的極度不負責任」等理由,向中紀委實名舉報證監會發行部,要求暫停永安行上市。

在顧泰來先生「不咬人噁心人」的堅持不懈的攻勢下,永安行認慫了,5月暫停了IPO。開始專心搞顧泰來先生。

當然最終以顧泰來先生的敗訴告終,不是證據不充分的原因,是根本站不住腳嘛!畢竟如果「無固定取還點的腳踏車租賃運營系統及其方法」都算專利的話,那包括摩拜、ofo在內的共享腳踏車企業基本就被一網打盡了。

不管怎樣,永安行磕磕絆絆的上市之路到8月7日終於告一段落。過程坎坷,結果尚好。從2010年8月建立到2017年8月上市,不多不少正好七個年頭。

永安行算不上「共享腳踏車第一股」

其實這個話題沒啥好講的,看一張圖就明白了。

永安行的主營業務並不是共享腳踏車,而是公共腳踏車系統銷售及運營服務。啥意思呢?就是大街上經常見現在卻少有人騎的有樁腳踏車,這其實是個PPP項目。

PPP模式將部分政府責任以特許經營權方式轉移給社會主體(企業),政府與社會主體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係,政府的財政負擔減輕,社會主體的投資風險減小。

早年間沒有共享腳踏車的時候,政府也想到了「最後一公里」的需求,一方面確實便民,另一方面也算是市政建設。但是政府畢竟生產運營能力有限,於是乎就催生了第一批跟政府做生意的公共腳踏車公司。永安行就是其中一家。

作為政府的上游,從2010年到2015年,永安行一直安分守己地跟政府做生意,可以說收入絕大部分來源於政府採購。到2016年,永安行跟上了共享腳踏車的風潮,推出了自己的共享腳踏車品牌,但是我們從2016年的收入結構上看,對比政府公共腳踏車業務,可以說是九牛一毛,可憐的0.05%。

騎過永安行的朋友們可能都有一個比較不錯的評價,浸淫行業數年,永安行確實能夠把車搞得讓人覺得很舒服,但是可能是安分守己慣了,不熟悉摩拜、ofo那種生猛野蠻的市場肉搏,截至目前,永安行共享腳踏車的市場投放量也僅有5萬輛左右,與摩拜、ofo數百萬的投放量相去甚遠。

在這樣的收入構成的映照下,即使永安行上市了,也絕對不是所謂的「共享腳踏車第一股」。

永安行上岸了,但這是獨一份

永安行是一個特例,特例在於共享腳踏車只是它旗下的子業務,並不像摩拜、ofo們一樣是主營業務。A股的上市條件中,要求企業連續三年盈利超過3000萬人民幣,在行業巨頭流血不止的情況下,永安行卻因PPP模式下的公共腳踏車銷售及運營業務而滿足了這一條件。

財報顯示,永安行2016年的總營收為7億元,近三年的凈利潤從6000萬增長到了1.16億元,增長率超過30%。

但值得注意的是永安行母公司的利潤雖然逐年增長,但是增幅卻逐年變小。共享腳踏車盛行的今天,有樁腳踏車越來越不適應一二線城市用戶的使用情況以及城市現狀,而三四線城市市場雖一時間相對穩定,但也會因摩拜、ofo的逐漸下沉而變得岌岌可危。所以永安行的轉型必不可免。

永安行CEO孫繼生說:「今後用戶租車時可以掃描車身的二維碼或者停車樁的二維碼,騎行結束后,選擇將共享腳踏車停進停車樁,或者是停在非機動車白線區域內,以方便大家借車取車」。

其實孫總說的還是有點曖昧,不夠直白,如果無樁停車的功能上線,我相信沒幾個人願意停進停車樁的。

總而言之,無樁腳踏車是永安行未來的方向,本次上市募資基本也是奔著這個方向去的,但並不意味著永安行要放棄PPP模式。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事情是:

8月3日,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腳踏車發展的指導意見》。規範停車點、推廣電子圍欄等規定都寫在了《意見》里。更厲害的是部分一線城市叫停了共享腳踏車的新車投放,比如廣州和南京。

從這裡面我們讀出了六個字「規範」、「克制」和「鼓勵」。「規範」指的是共享腳踏車行業的運營規則,而「克制」則指的是共享腳踏車行業的市場規模,「鼓勵」表現了政府對於符合自己要求的共享腳踏車企業的基本態度。

8月7日,永安行上市,計劃籌資6.44個億。這麼多錢對一個盈利企業來說,如果用於鞏固主營業務,那是有點不靠譜的,用於發展新業務,則比較可信。而永安行又是那麼的符合政府要求,非常「規範」「克制」,政府當然會支持永安行。未來無樁腳踏車也完全可能成為PPP項目,共享不共享的,不都是個「自助租賃」么?

永安行的路子不是誰都能走的,它走的是一條「正兒八經」賺錢的路子,沒那麼多花里胡哨的,緊緊靠著政府這個大靠山,自己踏實了之後,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但摩拜、ofo還在海里游呢。

其他共享腳踏車玩家路在何方

共享腳踏車根本上是城市組合交通的一環,天生具有to C與to G(Government)的屬性,在一個城市中的投放數量存在一個名為「最優解」的臨界點。

臨界點之前,共享腳踏車的主要問題是投放量小於用戶需求,而超越這個臨界點后的主要問題是面臨城市秩序的挑戰。所以,是一個通過思考計算可以看到天花板的生意。但是僅從摩拜、ofo來看,我覺得共享腳踏車的前景被遠遠高估了。

(摩拜E輪融資)

目前摩拜融到了E輪6億美金,ofo融到了E輪7億美金,從去年8月份開始,共享腳踏車就受到了資本的瘋狂追逐。幾乎知名的資本如真格、金沙江、經緯、順為都先後參與其中,並且最終引來了騰訊以及阿里的入局。

這是個關鍵點,騰訊阿里入局后,意味著除了摩拜、ofo和永安行這個異數之外的共享腳踏車玩家都可以洗洗睡了。而近期死掉的悟空、3V、町町就是典型案例。

自從上海的摩拜踏入北京,校園的ofo走出校門,這兩家共享腳踏車巨頭幾乎無時不刻在被資本推著走。打法、動作都是你來我往,互相模仿。大規模投放、車型升級、智能鎖、紅包活動、免費騎行、月卡。。。。。。殺的是天昏地暗,不計成本。讓我們一時間想起了曾經的Uber和滴滴。

在資本推動下,兩家撐住估值的唯一辦法就是瘋狂鋪量。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兩家就像是兩隻猛獸在爭奪配偶,打著打著殺紅了眼,已經忘了自己的初始目的是跟雌獸交配,只是在腎上腺素的推動下一股腦的想殺死對方。

直到某一天,飼養員(政府)站出來了,說你倆注意點,打架也得遵守規則,下手輕點。這它倆一想,輕點分不出個勝負啊。沒有勝負體現不出來的價值啊。得了,那我換個地方打吧!於是,英國、新加坡、義大利、美國、哈薩克。。。。。。摩拜和ofo紛紛出海找場子去了。

且不說兩家在海外的發展狀況,歸根結底還是得落在盈利模式上。押金的事兒被政府點了一下后,摩拜、ofo都有表態做免押金試水。剩下的就只有租金和廣告,廣告來講,製作成本太高,咱們暫且不論。租金一項,由於大多人是短途出行,單次使用基本能夠控制在1元以下,加之摩拜、ofo為了市場份額各種層出不窮的免費活動,單輛腳踏車的營收能力其實是很低的。而共享腳踏車的生產和營運成本又很高。單輛車回本起碼在一年以上,這還不包括折損。

故而胡瑋煒和戴威在談到盈利問題時,都多少有些逃避。現實問題是,開源節流各種手段都用上之後如果投資人還看不到盈利的希望,那麼拼著頭破血流,也得該退場的退場,該合併的合併。

前面說了,共享腳踏車是能看得見天花板的生意。但是資本的瘋狂卻硬生生捅破了天花板,接下來迎接共享腳踏車的不知是風是雨。當然,到這個份上,兩家也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了,沒有別的選擇。

其一,體量太大了,to G已經不可能了,彼此接盤都不可能一口吃下;其二,花的錢實在太多,不走下去對誰都沒交代。啥時候賺錢,啥時候上岸。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鬥地主的一句語音:

「不要走!決戰到天亮!」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