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未來10-20年,大批醫生的事業編將被取消!

導讀:黃石頭:未來的十年、二十年,非公衛疾控類醫生是未來轉制的主流,事業編制也會同時取消。 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誰也擋不住。還是未雨綢繆,早一點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吧。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近日,筆者發表在健康界的兩篇文章《醫生和醫藥代表小心,這次國家要動真格了!》和《「醫藥代表」未來或面臨巨大的職業風險》先後進了熱門,總點擊超十萬,由此可見新醫改啟動后,大家對相關話題的關注度極高。

文章發表后,收到很多同行、朋友點贊,也有些讀者表達了不同觀點,尤其是對新醫改之後,「公立醫院」難道要轉向民營醫院的方向?表示出疑惑和震驚。這些讀者中包括基層的衛計委管理人員,在公立醫院任職的專家、管理人員,以及在一些醫學會任職的專家等。

或許是因為今天民營醫院的專業技術實力太差,名聲太臭,或許是已經在公立醫院內享受著體制內保障的人士,並不希望自己的鐵飯碗、事業編製被打破,更不希望整個公立醫院體制發生根本變化。

但是,如果是站在國家和地方財政層面,參與過財政收入和支出分配的人士,心裡會很清楚:公立醫院轉制是必然的趨勢。

只不過,未來的「公立醫院」和今天的公立醫院並不完全一樣,而未來轉制后的公立醫院也並非今天的「民營醫院」。

這兩者之間,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關係,不是要不公立醫院,要不民營醫院的劃分。

在明確未來醫療機構體制構建之前,我們還是先看看,

今天的公立醫院真的姓「公」嗎?

今天公立醫院是怎麼樣的「公」?

我們先看兩則新聞:

《衛生部原部長:目前沒有一家真正的公立醫院》(2015年1月17日)

《人大代表鍾南山:公立醫院姓「公」 不應靠創收養活》(2017年3月12日)

通過上面兩篇文章,我們會發現,未來的公立醫院應該要向國際發達國家的公立醫院靠攏。

現在的公立醫院,更多的是由國家托底負擔醫院的所有費用支出(現在公立醫院的大部分營業額/利潤主要來源於醫保),而由於現在很多行業都已經逐漸市場化,甚至有些行業都已經充分市場化,完全靠國家托底負擔所有費用的話,可能是按照幾十年前的計劃經濟時代,國家負責全民醫療保障,並給予醫生固定工資。經過幾十年的市場經濟發展,雖然醫生的工資也經過了很多次的累積增加,但仍遠遠比不上市場調節機制之後的一些行業從業人員工資。

而醫生又需要高水平、高素質人才,而且要經過比很多行業多幾倍的時間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醫生,如果國家僅給予公立醫院醫生以有限和固定的工資,並不能讓醫生在社會上獲得尊重和應有的尊嚴,那這個行業會怎麼辦?

自然會變異。

所以,個人以為,的醫療紅包和回扣現象,其實是醫療體制改革滯后,醫療管理機制改革滯后所造成的,不應該讓」醫生醫德滑坡、葯企/醫藥代錶行賄「來充當背鍋俠。

至於現在公立醫院的不少醫生、葯企、醫藥代表,以及公立醫院醫藥及器械相關審批部門管理者,應該算是當下醫藥回扣問題中的既得利益基層,這些人不希望改變,很正常。

但,時代在變化,歷史在前進。

以前,國家及地方政府以及醫保部門負擔了很大的醫療投入,但這些費用卻沒有真正用到治病的刀刃上,被多個中間環節(葯企、醫藥代表、醫院管理審批者、拿回扣的醫生)所吞噬。

在土地財政逐漸退出歷史舞台之後,未來將依照國際慣例,回歸以稅收財政為主的正常軌道上來,然而,光靠稅收,國家和地方政府根本負擔不起原醫保體系的龐大開支。

堵住黑洞,司法介入醫藥回扣問題,是必然要進行的,不管誰來當這個家,都必須這麼干。

同樣的,未來大多數公立醫院轉制也是必然的,我們且看看下面這個新聞:

《直面辛辣提問:專家說民營醫院佔比80% 醫改就算成功了》(2017年5月21日)

是的,未來民營醫院佔比80%,醫改才算成功了。

不過,筆者對這個提法可能有新的建議和看法。

鑒於的國情和特色,鑒於的很多問題是需要一些「皇帝的新衣」,鑒於「民營醫院」已經在污名化了,個人建議,

關於公立醫院轉制這個問題,還是少提「公立醫院」轉製為「民營醫院」,

而是應該提倡,「公立醫院」轉製為「社辦醫院」或者叫「公立醫院」轉製為「上市機構醫院」、「公立醫院」轉製為「非公辦醫院」。

至於未來的公立醫院姓「公」,這個「公」和現在的公立醫院有什麼不同,我們還是看看郝明德(非公立醫院機構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是怎麼說的吧:

在2016年的全國衛生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政府要有所作為;在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市場要有活力。這句話說明,政府準備不夠,市場活力也不夠。

針對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的一個最簡單的分工是,凡是醫保可以報銷的就是基本醫療服務;凡是基本醫保不能報銷的,就應該讓非公立醫療機構去承擔。

現在的問題是公立醫院不姓公,就像在做生意,也在做特需門診,導致有的醫院基本醫療門診沒人去。另外一方面,我們現在非公立機構有22.6萬家,佔比20%左右,佔比太少,即計劃的服務程度太多,市場不夠。如果沒有一個相對合理的比例,形成不了多元化、多層次的服務,就會出現窮人不滿意、富人不滿意、醫師不滿意、院長不滿意、政府不滿意的結果。也就是說,所有人的不滿意就是因為沒有形成差異化的服務,而是公立醫院的一統天下。

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創始人說的很好,如果哪一天非公立醫院佔比80%,公立醫院佔比20%;公立醫院承擔起疾病控制、疾病預防、解決公共衛生問題的職責,而差異化的醫療服務由社會資本處理,我們就可以向世界宣布醫改成功了。

是的,未來的公立醫院的「公」——是指承擔起疾病控制、疾病預防、解決公共衛生問題的職責,而除此之外的差異化醫療服務應該由社會資本來處理。

我們現在身處公立醫院的好大夫、好專家們,自己對照一下,如果現在您所從事的不是「疾病控制、疾病預防、解決公共衛生問題」這些職責的,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如果你們沒有退休的話,那你們都是未來轉制的主流——公立醫院會大量轉成上市醫療機構,或者社會資本醫療機構,或者民間資本醫療機構,而你們的事業編制也會同時取消。

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誰也擋不住。

還是未雨綢繆,早一點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吧。(原標題:黃石頭:今日公立醫院姓「公」嗎?明天呢?)

報名諮詢:胡老師15800330796(可加微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