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5月的清華,你和莫奈有個約會

作為2017中法文化之春的開幕活動,展覽「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1800-1980)」將於5月6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拉開帷幕。這次特展是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繼《對話達·芬奇:第四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和《從酒神讚歌到阿卡迪亞:馬庫斯·呂佩爾茨作品展》后舉辦的又一重磅藝術特展。

穿白裙的女人 阿爾伯特·杜波依斯-皮勒 1886

本次展覽聚焦於19世紀初至20世紀下半葉,共展出51件風格各異的西方現代藝術作品,雲集了庫爾貝、馬蒂斯、畢加索、杜布菲、蘇拉熱等眾多人們耳熟能詳的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這些展品均收藏於法國聖艾蒂安大都會現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首次亮相

奧古斯特·赫爾本 《星期四》55 x 46cm 1950年

展覽分為「對風景的新感知」、「西方藝術中的人物與肖像」、「從立體主義革命到純粹主義」、「超現實主義,夢境與無意識」、「回歸物質」、「在具象與抽象之間」六個單元力求還原1800年至1980年這一個多世紀以來歐洲藝術的發展脈絡。

通過歷史發展順序的脈絡,參觀者可以欣賞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的藝術作品,感受西方現代藝術的精髓。所涵蓋的藝術史意義之重要,展出的藝術家之有影響,作品的題材與風格之多樣,現場的視覺震撼力之強烈,實屬罕見。

領聖餐者 莫里斯·德尼 1907

在所有的參展作品中,有一件展品很特別,那就是莫奈作於1907年的圓形《睡蓮》。從19世紀90年代起,莫奈的作品中開始出現「睡蓮」的主題。自此一直到1926年莫奈去世,在生命最後的30餘年,莫奈總共創作了250多幅《睡蓮》。1907年到1908年,莫奈面對維吉尼住所的水面,創作了4幅圓形《睡蓮》,這也是莫奈所有「睡蓮」主題的畫作中,僅有的4幅圓形《睡蓮》。

克勞德·莫奈 《睡蓮》直徑80.7cm 1907年

此幅藏於法國聖艾蒂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的《睡蓮》其實來之不易。1914年,皮埃爾·戈蒂埃·杜蒙先生向聖艾蒂安養老院遺贈了一棟建築,並在遺囑中聲明,在之後的60年內,養老院每年需從因此獲得的收入中,拿出5000法郎繳納給聖艾蒂安市政府,用於市立博物館購入畫作或藝術品。此幅《睡蓮》便是用1918至1920年這三年的款項所購。

在除莫奈的《睡蓮》之外,觀眾還將有機會近距離賞析畢加索的油畫和版畫作品。情感一直是畢加索創作的靈感來源,他的幾位妻子和情人們對畢加索的藝術創作有著重要影響。在此次參展的四幅畢加索的作品中,有兩幅作於1949年的《維納斯與愛神》,而這一標題下隱藏著一位畢加索當時心中的「愛神」,她是吉納維芙·拉波特,一位女詩人和電影製作人,也是畢加索1949年的情人。我們可以從畫中的維納斯看到拉波特的影子。

巴勃羅·畢加索 《維納斯與愛神》(對克拉納赫的仿古作)

第3版、第2版 1949年

畢加索在70歲時與24歲的拉波特有過兩年的秘密戀情。直到2005年,79歲的拉波特才曝光了自己50多年前和畢加索這段不為人知的戀情,並拍賣了20幅畢加索留給她的作品,這些畫作大多以她為主題進行創作。最終她用拍賣所得建立了一個基金會。

此外,我們還將看到皮埃爾·蘇拉熱的「黑畫」。作為法國抽象藝術的關鍵人物,蘇拉熱非常善於使用黑色,他的畫被譽為「將黑色從黑暗之中解放出來」。1979年,他徹底採用了黑色這個極端又利於表現光線的色彩,其實他從1953年起就開始在畫作的彩色背景上運用黑色。並用自己發明的小刀、鏝刀和刮刀在地面上的大尺寸畫板上創作。

皮埃爾·蘇拉熱 《1979年6月19日畫作》222 x 175cm 1979年

蘇拉熱將其繪畫定義為「詩意的瞬間」,這也解釋了他為什麼會將創作日期作為標題。此次展覽中的《1979年6月19日畫作》,表面被分為三個同寬的水平部分,並通過角落留白的米色畫布進行節奏劃分。刮刀的划痕打亂了水平條紋的規則紋路,露出疊加的分層,部分還帶著光亮。在這裡,每一個具體的部分都與光線有著不同的關係。

19世紀至20世紀的歐洲,工業文明的腳步改變了傳統生活的方式;科學技術的進步調整了人們觀察自然的維度與角度;現代哲學、心理學、精神分析等學科的出現,使藝術從單純反映客觀世界升華為主觀世界的感悟與表現。「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這一展覽正是力圖全方位呈現這一時期歐洲藝術大師們創作靈感噴薄而出、創作活動如火如荼、優秀作品和流派風起雲湧的場景。

古斯塔夫·庫爾貝 《田園景色/古老風景》99 x 79.5cm 約1840年

整個展覽以19世紀的風景畫為開端,這一時期的藝術家更願以一種新視角關注身邊的環境。展覽第一單元中古斯塔夫·庫爾貝的《田園景色/古老風景》讓人感受到此時現實主義藝術家對「風景」主題不同以往的表現方式。同在這一單元中展出的莫奈的《睡蓮》,則直觀展示了「讓藝術面向生活」的現實主義風格向「追求個人感受」的印象主義風格的轉變。

海 亞歷山大‧塞昂 約 1903

走過現實主義與印象主義,第二單元迎來了主張通過創造某種帶有暗示和象徵性的畫面表達精神世界的象徵主義。其中,亞歷山大·塞昂的作品特別能為觀者帶來夢幻般的感覺。

巴勃羅·畢加索 《靜物:壺、玻璃杯和橙子》33 x 41cm 1944年

來到立體主義和純粹主義的單元,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畢加索的幾幅畫作。《靜物:水罐、杯子和橙子》展示了他作為立體主義的領軍人物,如何將「所見」通過一種概念化的造型語言轉化為「所想」,強調了意識對存在的作用。

伊夫·唐吉 《手與手套》92 x 71cm 1946年

除了上述被大家所熟知的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和立體主義的代表作外,超現實主義畫家伊夫·唐吉創作的《手與手套》、被稱為「二戰後出現的最偉大的法國畫家」的讓·杜布菲創作的《虛幻的風景》以及抽象派大師皮埃爾·蘇拉熱創作的《1979年6月19日畫作》也都將在展覽的後幾個單元中精彩呈現。

讓·杜布菲 《虛幻的風景》195 x 130cm 1963年

展覽參觀路線遵循著時代的腳步,引領參觀者沿著「西方現代繪畫之路」不斷前行,從古典時期末期開始,走過現代,再走到當代。參觀者不出展廳便可感受在上一個百年間對藝術史產生重要影響的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一系列藝術流派。藝術家們從描繪自然、記錄現實、刻畫人物,到流露情感、表達觀念、輸出意識。

亨利·馬蒂斯 《貝勒島的城堡》32.8 x 40.8cm 1896年

展覽中展出的作品不僅僅向觀眾展示了它們背後的藝術運動與流派,更重要的是,它們展示了19世紀至20世紀西方藝術史循環更迭歷程中一個個關鍵的節點,並展示了在這些節點上藝術家們對自然、社會與自身的思維觀點與精神走向。

這次展覽是中法文化交流合作的成果、是中西方文化的流通,旨在引領觀眾更全面、更深入、更細緻地了解西方現代藝術,體會大師真跡帶來的震撼與感動。

從莫奈到蘇拉熱:西方現代繪畫之路

(1800-1980)

展覽時間:2017年5月7日 – 2017年8月31日

展覽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一層1-2-3號展廳

票價:60元/人

往期精品:

戳原文,更有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