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與膠片時代的美好面孔相逢

還有一周,逄小威先生的《膠片時代的面孔》攝影展就要在山水美術館落下帷幕。作為安迪·沃霍爾《複製時代》的第一場平行展,逄小威的這場攝影展為觀眾搭建了一座橋樑,把他們從遙遠疏離的半世紀前的紐約,引歸屬於自己的記憶與當下;走進逄小威的展廳,以電影人為主題的這一系列肖像攝影作品,讓我們記憶深處無數個過往的畫面一點點浮現在眼前——那些年在中央6播放的《早春二月》、《芙蓉鎮》、《我的父親母親》……電影中的故事、歷史中的人、現實中的我們、重現歷史的演員真實的面孔……很多人在安迪·沃霍爾的展覽中拍照留念,但更多的人,會在逄小威的展覽中駐足停留,靜靜地,一幅幅仔細觀看縱深百米的展廳中那100位著名電影導演與演員的照片,思考、讚歎、感慨。

膠片攝影的儀式感和莊嚴感

走進山水美術館,首先看到的是安迪·沃霍爾絢麗的一生,他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迅速崛起於紐約,成為消費主義時代美國精神的最直白而深刻的詮釋者,他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是獨特、古怪、誇張、活躍;而後當觀眾們穿過一道拱門,走進逄小威的展廳時,腦海里剛剛印下的那些鮮亮的色彩、性感的符號化夢露、披頭士、滾石、地下絲絨等樂隊的喧鬧瘋狂,一下子被冷卻下來。

《膠片時代的面孔》,在用姜文那張充滿力量的面孔製作的巨幅畫報上,這個展覽標題告訴觀眾一個關鍵問題:所有的這些面孔,都是用膠片相機和菲林片拍攝而成的。

在這個科學發達的時代,數碼相機與修圖軟體飛速迭代,照片的清晰度與各種圖片效果已經幾乎可以取代膠片攝影,相比之下,數碼攝影快捷高效且成本極低。然而,逄小威自2002年起耗時四年余,走遍全國各地為1000位電影人拍下的這些攝影作品,卻一直在使用膠片攝影技術。

在膠片攝影中,最合適幅寬的膠片的選擇、12或16幅一卷膠片的安裝、攝影師嚴格把控的膠片感光過程、依據環境條件調整的光圈、暗房沖印的經驗運用——這一系列基於「物」的實實在在的存在感和操作感,完整地保留了攝影藝術創作的儀式感與莊嚴感——無論是對攝影家本人、拍攝的對象,還是對於觀眾,在一切追求快速高效、嚴重依賴高科技手段的今天,逄小威對於流程繁瑣且成本高昂的膠片攝影藝術的執著追求,會讓被拍攝者和他的觀眾受其感染,放緩腳步,享受難得的安靜。

逄小威肖像

在與逄小威老師深入討論多次之後,我們最終決定選擇他這批拍攝電影人的作品來展出。2002年,作為《周漁的火車》劇組紀錄片和圖片攝影師,逄小威完成拍攝工作之後回到北京,見到了電影資料館的岳曉湄老師,她到逄小威家拜訪,說起2005年的電影100周年誕辰活動,逄小威於是下定決心,要克服一切困難去拍攝一組攝影作品來慶祝這一里程碑的時刻。四年時光,他一邊工作,一邊走遍全國的電影製片廠和影視基地,拍下1000位為電影事業作出貢獻的人的珍貴影像。我們今天在山水美術館的這場展覽中所看到的老一輩電影藝術家中,有20餘位已經不在人世,逄小威先生為他們拍攝的肖像,有的甚至已是他們生命最後時光里的面孔。

今天,那些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的老電影已經極少在電影院播放,甚至很少在電視上播放了。一些書寫了電影這段珍貴歷史的老前輩們大多數早已淡出人們的視野,他們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仍然在舞台上工作,或者有一些人在幕後繼續為電影事業貢獻自己的餘熱,還有一部分,默默無聞在家中安度晚年。逄小威先生在這段持續了四年多的攝影創作中,梳理了百年電影歷史,一部部研究過去一百年中最重要的電影作品,研究為這些作品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們,而後按圖索驥,一個個找到他們,拍下現實中他們最自然樸素的面孔,把他們電影鏡頭之外最真實而鮮活的樣子永遠保留了下來,並讓這些電影藝術大師以另一種藝術形式重新登上舞台,重新走進百姓的視野。

謝晉2003.07.10

逄小威老師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採訪時說,「從2002年開始,這4年我跑遍了的電影製片廠,包括像橫店這樣的影視基地,連續拍攝了1000個電影人物,這裡面有導演、演員、編劇、攝影、錄音、音樂、美術、服裝、電影業界的領導、甚至還有一些民企的老闆,凡是對電影做出貢獻的,我都要拍,就這樣拍了1000個人,等到2005年辦了攝影展《面孔》。」

其實,這組膠片攝影作品,已經不僅僅是藝術創作,逄小威同時也像一位文史學家一樣,研究電影的歷史、整理歷史、建立自己的觀念,又以類似田野調查的方式,走遍大江南北,與1000位貢獻突出的電影人逐個見面、溝通、記錄下真實的他們。所以,逄小威為電影貢獻的是一段跨度長達幾十年的珍貴歷史研究與再現成果,是以膠片攝影這種精緻嚴謹的創作方式,為電影所貢獻的一組藝術巨作。

10部經典電影 100幅動人面孔

逄小威先生多次參加山水的展覽策劃籌備會議,與我們共同討論了全新的策展思路與布展方式。於是,在《面孔》2005年的首展之後12年的全新語境之下,山水美術館的再展重新詮釋了以膠片記錄下來的電影史。

「凹」字型的兩千平米展廳中,100幅《面孔》系列攝影作品分三個章節展示,第一個章節在接近正方形的展廳區域展出了兩岸三地最重要的電影導演的肖像,看著他們,腦海里跳出幾十部深深刻入我們記憶的最優秀的電影作品;第二個章節是從三十歲左右到九十多歲的著名演員的肖像,他們的面孔在這個展線長達150米的長廊型展廳區域一字排開,與他們在電影作品中所打造的無數個藝術形象不同,這裡的他們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樣子,日常的服裝、素顏或是簡單的淡妝、最自然真實的表情和動作……最後一個方形展廳區域是第三章節,這裡的二十幾位老一輩電影人,已經離開這個世界,然而他們最真實樸素的音容笑貌,卻定格在鏡頭中。

張藝謀2004.02.11

連接整個展覽、讓這場展覽的線索更為鮮明而生動的,是逄小威老師精心挑選的十部電影作品。十個液晶電視不斷播放著這些影片,根據時間線索和其中主要演員的肖像攝影擺放的位置,電影播放屏幕穿插於這些靜穆的黑白攝影作品之間。

我還記得與逄小威先生討論達成這樣的布展計劃之後,他回到家中,很快就寫好了一份電影作品單給我——他是手寫的這份電影單,字寫的漂亮大氣。逄小威一部部電影給我介紹,仔細解釋他最終選擇這十部作品的考慮,並且非常謙遜地詢問我的建議。我深深折服於逄小威對於電影史如數家珍般的熟悉和他對這些電影作品的深刻理解,更是打心眼裡欽佩他的認真、勤奮和謙遜、真誠。

《早春二月》是逄小威所選的十部電影中最早的一部。這部上映於1963年的電影是由謝鐵驪執導,孫道臨、上官雲珠主演的劇情片,在逄小威為孫道臨拍攝的肖像作品旁邊,這部表現1926年前後革命青年的理想與愛情的故事片,是很多父輩和祖輩觀眾們記憶中的經典,就如同孫道臨是他們老輩人過去心目中的偶像巨星一樣,引人回憶往昔,感嘆時代的滄海桑田。

孫道臨2003.03.25

1986年拍攝的《芙蓉鎮》是劉曉慶與姜文年輕時主演的經典電影作品之一,劇情跨越到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後期的近二十年歷史,小人物的風風雨雨悲歡離合,是社會歷程的縮影,也是對一系列歷史現實的嚴肅回顧與深刻反思。與逄小威先生同時代出生的我們的父輩,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和經歷者,對這部電影的共鳴必然比我們這代人深刻。這部電影旁邊,是劉曉慶的肖像,時隔二十年,歲月在劉曉慶的面孔上留下了時光的痕迹,她依然美麗,比許多新聞圖片中被過度修飾的樣子更美。這個鏡頭中的她,露出了天真自然的笑容。有過影后的輝煌、亦經歷過諸多磨難的劉曉慶,展現著她發自內心的喜悅,愛她的人,看了逄小威這幅作品應該會感到欣慰。

劉曉慶2004.09.05

在逄老師所選擇的更近期的電影中,有一部張藝謀導演、1999年上映的《我的父親母親》。一位觀眾對此影片的評價一語道破這部淳樸的鄉土戀情劇的核心——「有一種愛情,始於心動,戀於時光,長於風雨,止於枯骨。」它成就了張藝謀的一次銀熊獎,也成就了一位優秀的女演員——章子怡。除了作為章子怡的代表作放在她的肖像旁邊播放之外,電影中情感的深切、行動的執著、為人的淳樸,也正是對逄小威的為人處事的呼應和隱喻。

章子怡2003.03.19

另外七部電影,我就不在此一一贅述了。

逄小威老師所選擇的十部電影以及在攝影展中的穿插放映,是《膠片時代的面孔》攝影展中用心的策劃。將靜態的面孔與這些人物過去創造的經典動態作品同堂展出,既是藝術家與我們策展人的一腔懷舊鄉情,亦是為了讓觀眾們可以停下腳步,在這個完全不同於家、不同於電影院的展廳氛圍里,重新回味一次曾經讓他們感動至深的經典影片。

慢下來,回到過去,懷念安靜的舊時光,也許是今天被飛快工作節奏壓迫地無力喘息和思考的人們最需要的慰藉吧。

完成歷史使命讓靈魂閃耀光芒

5月28日,著名導演霍建起先生在《膠片時代的面孔》的開幕式上娓娓道來,為嘉賓們講述了逄小威這組《膠片時代的面孔》的創作歷程,以及他與逄小威先生的交往和友誼。霍建起樸實無華的言語之間,飽含著對一位老友的敬重與欽佩。而如霍導演一樣為逄小威藝術上的執著勤奮和為人處世的淳樸謙遜敬佩有加的影視界、體育界、音樂界、戲劇界等等各界名流大腕,還有很多很多。

姜文2004.07.06

在認識逄小威先生本人並且有幸為他舉辦展覽之前,我早已在很多新聞報道中知道這位著名的攝影師——他是第一位進入國家博物館舉辦個人攝影展的人、是全世界唯一一位將自己國家歷屆奧運冠軍拍攝下來的人、他為電影百年誕辰獻出1000位電影人肖像攝影作品……逄小威有著眾多令人驚嘆的成績和光環,可以說他是攝影界的明星大腕。我在第一次看到他被人瘋轉的新聞報道時就萌生出「如果我們美術館也有機會為他辦展覽就好了」的想法。結果,很巧也很幸運,一位朋友向我推薦了他,我有幸有緣認識了這位有著很多傳奇故事的攝影大師。第一次見面,他的平和謙遜就讓我深受感動——他如此平易近人,一點大腕兒的架子都沒有。

隨著深入的交往和了解,當我得知他坎坷的成長曆程時,才對他的品格與氣質如此之高有了解釋。

10歲之前,逄小威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京城公子,他的父親在解放前已經是一位跨地產、汽車、化工等多行業的大資本家,長安街上的很多房子,包括今天的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所在的建築都是當年逄氏家族的產業。1966年他們被舉家下放到山東農村,不僅僅生活條件從天堂跌落地獄,逄小威從少年到青年時期的讀書和工作都受到了這個「有嚴重問題」的家庭背景的影響。好在,一切痛苦的經歷都沒有摧毀他與生俱來的優雅、智慧,勤奮,以及他善良,真誠、謙遜的品格。第一次見面,我和我的同事就被他謙誠儒雅的氣質折服了,血液里流淌的那種貴族氣息,是掩蓋不住的。我們總忍不住向他表達崇敬之心,而他總是真誠地回答說,我沒有那麼厲害,我還需要繼續努力。

然而,也許正是逄小威先生這種真誠謙遜的人格魅力,讓他這個不擅社交也並不喜歡出入社交場合的人,能夠博得那麼多影視明星、體育明星以及音樂、喜劇等各行業人物的信任與尊敬,成為他的拍攝模特。

逄小威先生對藝術的追求到了近乎偏執的地步,他每周的工作行程總是安排得很滿,給自己定了大量創作計劃和展覽計劃,年過半百的他,總是不知疲倦地四處奔波忙碌。為了不耽誤拍攝對象太多時間,他甚至養成了工作時間不吃飯不喝水的習慣;為了在風景攝影創作中抓到最好的天光和鏡頭,他敢於在漲潮的海浪中忘記危險等候按下快門的最佳時機;為了最好的沖印效果,他再忙也一定要去南京那家據說是國內目前攝影出圖水平最高的沖印工作室親自監督沖印過程和把控最終呈現的效果……

在逄小威先生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高貴靈魂里放射出來的耀眼光芒。

文/孫越

本文刊載於20170704《北京青年報》B1版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往期精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