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元明清官窯瓷器龍紋怎麼鑒定

「龍」在元明清瓷中的分類

元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景德鎮建立御廠燒制宮內日用瓷,設計了大量宮廷紋飾,其中所用代表皇家身份的龍紋至少分為角龍應龍夔龍螭龍、以及禿尾龍等數種。

三:角龍

角龍,即頭上長角的龍,通常稱為「虯龍」、「蛟龍」,是景德鎮御廠最常使用的龍紋造型。體型可用上文「九似」來形容,如「角似鹿,眼似蝦,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等。明清時期,五爪龍紋被官方壟斷,代表帝王,民窯不可使用。

元朝製品中的角龍兇猛生動,基本為三爪(圖1)、四爪與五爪(圖2)。明初洪武永樂朝的角龍造型仍與元代大致相仿(圖3),至宣德時期,龍紋顯得更加粗獷威武(圖4),明中期又趨於精細纖秀,明末則大多顯得草率羸弱。清代龍紋整體發展與明代整體類似(圖5),甚至與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走勢有不少瓜葛。總體看,歷代角龍造型各有其時代特點,根據鱗片、爪形以及頭部等諸多細節,基本可以判斷出大致製作時期。

圖1.元青花牡丹雙龍紋罐,北京故宮藏。

圖2.元青花龍紋圍棋罐。1988年出土於景德鎮珠山北麓風景路。

圖3.永樂青花龍紋蓋罐,1994年出土於景德鎮珠山。

圖4.宣德青花雲龍波濤紋圓缽,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5.雍正青花雲龍紋尊 ,北京故宮藏。

四:應龍

「應龍」指有翼的龍,俗稱「翼龍」、「飛龍」

應龍的圖案紋飾較早就出現在古代銅、玉、漆器以及石雕、繪畫當中。南宋時期,浙江龍泉窯製作中曾出現過它。官窯瓷中應龍的出現略有些晚,明初永宣御廠瓷迅速發展階段,應龍紋才與其它繪畫素材一起納入御廠瓷紋飾中。

宣德、成化時期,應龍紋使用較多,雖然成化朝繼承延續了宣德朝紋飾(圖6),但也帶有自己的風格(圖7)。根據當時雙足與飛翼特點,應龍紋可以進一步分為「雙足三爪羽翼類」、「鰭足羽翼類」、「雙足龍爪蝙蝠翼類」、以及「鰭足蝙蝠翼類」等多個種類。清朝建立后,應龍紋製品不多(圖8),御廠多仿製明代宣德、成化名品,較少創新製作本朝特色的應龍器物。

圖6.明初無款青花應龍紋罐。1989年香港蘇富比拍

五:夔龍

夔龍紋在宋、元、洪武、永樂官窯中也都沒有發現,最早繪畫夔龍紋的御廠瓷仍是宣德製品(圖9)。從器物紋飾看,當時的夔紋造型清晰,無鱗、有獸狀雙足。為區別其它夔紋,可稱其為「獸足夔龍」。宣德夔龍具備豬嘴、雙足、有翼、卷草尾等,非常接近當時的應龍紋,僅是龍身較短、無魚狀鱗片、口吐番蓮而已。因為明清時期的夔龍經常口吐蕃蓮,所以俗稱「含花龍」。成化朝的夔龍紋除「獸足夔龍」外,還有「三爪夔龍」(即雙足繪為龍狀三爪)。器物種類發展到當時各種造型、釉色(圖10)。清朝雍正時期,御廠還製作出「五爪夔龍」(圖11、即雙足繪為龍狀五爪),應是由成化「三爪夔龍」紋演變而來。清朝進入鼎盛時期,曾為主圖案的夔龍紋銳減,輔助紋飾的夔龍紋(圖12)驟然增多,那些源自青銅、琺琅中的「拐子龍」隨處可見,與各類彩釉、紋飾相互搭配,產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圖9.宣德夔龍紋罐,北京故宮藏品。器中以夔龍紋為主圖

圖10.成化鬥彩夔龍紋杯。1987年景德鎮珠山出土。

圖11.拍賣會中出現的雍正黑地綠彩夔龍紋罐

圖12.乾隆粉彩天藍釉開光大套瓶。北京故宮藏品。器中既有夔龍耳,也有局部夔紋

六:螭龍

現代資料普遍將「螭」解釋為「古代傳說中一種沒有角的龍」,即《說文》中的「無角曰螭」。但從明清官窯瓷看,器中所繪螭龍多獨角,偶爾雙角,幾乎沒有無角情況。螭龍紋是原始社會形成的圖騰標誌之一,在古代建築以及青銅、玉、陶瓷等工藝品中經常出現。

雖然明清官窯瓷中經常使用螭龍紋飾,但洪武、永樂御廠中並沒有發現,其使用上限暫時推斷為宣德朝,與應龍、夔龍紋的始用時間大致相仿。宣德時期的螭龍皆為四足,爪數可細分為三、四(圖2)、五隻三大類。總體看,強悍雄健的體型與當時流行的龍紋極為相似,特點是身上缺少鱗片組織、頭部獨角、尾部呈卷草形狀。當時的螭龍還經常口叼靈芝,可能是借鑒夔龍口含蕃蓮花的結果。

宣德御廠的螭龍形象(圖13)確立后較長時間沒有太大變化,成化(圖14)、正德以及萬曆等各朝螭龍紋基本保持了宣德時期的造型特徵,僅是不同時期青料與彩釉略有差異。到了清代,官窯瓷中出現唇上帶龍鬚的螭龍以及獸足螭龍。雍正青花釉里紅天球瓶(圖15)中繪畫了各種不同造型的螭紋,既有獸足,也有龍爪,側面展現出當時御廠所用螭龍的多樣性。另外,乾嘉時期經常出現足攢花、靈芝等螭龍紋(圖16),都能說明螭龍紋在不斷變化與發展。

圖13.宣德青花螭龍紋梅瓶。《名陶展 P85》。

圖14.成化鬥彩螭龍紋天字罐,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圖15.雍正青花釉里紅螭穿靈芝天球瓶。北京故宮藏品。

圖16.嘉慶粉彩綠地螭龍紋勾蓮如意耳瓶。北京故宮藏品。

七:禿尾龍

清代官窯瓷中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尾巴呈禿頂狀的龍紋,簡稱「禿尾龍」(圖17)。該龍除缺少掃帚形尾部,再無異樣特徵。明清兩朝,僅清代御廠獨有,尤以康熙朝製作最盛

黑龍江流域對清朝統治者來說極為特殊,一直被清政府視為「龍興之地」。出於對故鄉的依戀,入關統治者在官窯上使用本族家喻戶曉的禿尾龍,飽含滿族人對家鄉的懷念之情。同時,禿尾龍在官窯瓷中的大量使用還是清朝統治者炫耀朝政變革的有力宣傳工具,意味著改朝換代。

康熙朝是清代禿尾龍應用最廣泛時期,按當時禿尾龍的爪數可將其分為三爪、四爪、五爪三大類,當中五爪類使用最多。通過使用習慣看,內府基本把它做為以往的普通龍紋處理,例如明後期御廠的捧壽龍紋在清代也常被禿尾龍取代(圖18)。康熙禿尾龍造型不多,卻帶有濃厚的本朝風格。隨著世代更替,禿尾龍也逐漸被旗人淡忘,乾隆之後的禿尾龍製品(圖19)越來越少,慢慢又回歸到角龍造型。

圖17.康熙青花釉里紅海水禿尾龍紋缸。北京故宮藏品。

圖18.乾隆黃地青花捧壽龍紋六角瓶。徐氏藝術館藏品。

八:龍鳳呈祥

「鳳」又稱「鳳凰」,是古代神話中的百鳥之王、四靈之一。世間多以龍鳳紋相互搭配,既可以代表皇權至尊,也暗喻吉慶,即「龍鳳呈祥」。

明清時期,龍代表帝王,鳳也就相應映射皇后。隨著御廠應龍、夔龍、螭龍以及禿尾龍紋的逐漸出現,與之相應的龍鳳搭配也產生面世。從較早定型的角龍鳳紋(圖20)至後來的應龍鳳紋(圖21)、螭龍鳳紋(圖22)等,布局多為【鳳居左,頭朝下龍居右,首向上,側面反映出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意識。

圖20.宣德青花團龍鳳紋葵式洗,台北故宮藏。

圖21.雍正鬥彩龍鳳紋大盤。繪畫了成化官窯中出現的「四足五爪蝙蝠翼類」應龍。北京故宮藏品。

圖22.乾隆琺琅彩龍鳳紋雙聯瓶。上海博物館藏。

九:各種龍紋特徵比較

表:角、螭、夔、應、禿尾龍特徵對比

將元明清御廠常用五種龍紋造型列表對比總結,可知【螭、夔龍皆無鱗、各有獸足造型】,這很可能與傳說中的二者皆為獸有關。根據螭、夔、應龍三者各自異同點,可以簡單歸結:【四足、無鱗、無翼者為螭龍】;【雙足、無鱗、有翼者為夔龍】;【足可有可無、可二可四,有鱗有翼者為應龍】。禿尾龍除尾巴光禿外,其它特徵與角龍無異。

從三朝龍紋造型使用看,明朝宣德年間同時出現螭龍、應龍、夔龍三種新穎造型,說明當時御廠制瓷創新、變革力度之大。雖然後朝御廠制瓷業幾度繁榮,但造型主要以宣朝為基礎,繼承並延續發展。所以,宣朝制瓷在明清御廠發展過程中承前啟後,並為後代奠定了基礎,具有劃時代意義。另外,多種不同龍紋造型的先後出現,也反映出御廠紋飾設計在吸取、繼承傳統文化時,還在不斷演變、創新。

更多瓷器交流諮詢微信:13122638949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