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搶救散落在祖國大地上的民間文學「遺珠」

【搶救「失落」的民間文學】

編者按

民間文學是廣大勞動人民口頭創作、口頭流傳,並不斷集體修改、加工的文學,是民間智慧和經驗的結晶。民間文學既是偉大的,同時又是脆弱的。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民間文學面臨著嚴峻的衝擊。近年來,民間文學的整理工作正在加快推進,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被列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家級重點工程。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動力,為當代人尋找文化烙印,為子孫後代留下文化土壤,搶救民間文學的工程正在進行中。

民間文學再不搶救,今後就沒有了

——邱運華談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

光明日報記者 郭超

一部囊括百年來民間文學集大成之巨獻《民間文學大系》,日前由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宣布正式啟動編纂。未來8年,來自全國的專家將把數代文化工作者搜集到的民間文學資料整理成書。在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實施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如何搶救散落在祖國大地上的民間文學「珠寶玉石」,記者日前採訪了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邱運華。

南京博物院展出的清朝揚州漆器,牛郎織女紋雕紅盤。光明圖片/視覺

優秀傳統文化根在民間

民間文學包羅萬象,神話、傳說、故事、史詩、歌謠、諺語、歇後語、謎語、民間說唱等,裡面蘊含著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情感樣式、表達形式。邱運華認為,整理和傳承民間文學,有著三重重要意義。

南京雲錦作品,牛郎織女織金妝花掛屏。光明圖片/視覺

第一,民間文學是我們民族的文化基因。千百年來,既有優秀的文人傳統,又有豐厚的民間文學傳統。歷史上和當代的許多大作家,都是喝著民間文學的乳汁長大的。民間文學為文學家和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養分,這種文化基因是任何其他東西不能替代的。

德國在啟蒙運動時的一個重要舉動就是發掘自身的民間文學遺產,以此來證明德國文學是有根的。正是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歌德才創作出了《浮士德》。一個民族的文學如果離開了民間文學的滋養,就是無根之木。

第二,民間文學是塑造當代人文精神的重要力量。民間文學所蘊含的風俗習慣、倫理觀念、價值觀、審美趣味等,參與了當代的人文精神塑造過程。

第三,民間文學為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提供了原創性的精彩文本及樣式。在與世界各民族交往中,觀音、媽祖等民間文學中的神話形象,成為了文化的符號。民間文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寶庫,也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載體。

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

《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是新成立以來,中央第一次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的一篇重要文件。邱運華表示,將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列入其中,這既說明了民間文學的重要性,也說明整理民間文學的迫切性。

北京八一學校的傳統文化課上,學生學慣用皮影表演民間故事。光明圖片/視覺

「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民間文藝受到的衝擊最大,面臨的困難也最多。」邱運華說。5000多年來,都是以農業社會為基礎的傳統社會。改革開放以來,傳統社會的根基在逐漸削弱,從事農業生產的人越來越少,民間文學所立足的土壤縮小了、脆弱了。民間文藝的傳承人和受眾都在逐漸萎縮。這些都給民間文藝的傳承帶來了極大挑戰。

民間文學靠人們口口相傳,對於人的依賴性強。一旦傳承人不在了,美好的故事、言語、長詩、史詩也就沒有了。如果我們不記錄、不搶救,幾十年後的人就不知道什麼是皮影戲,也沒有人再吟唱《格薩爾》了。邱運華認為,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可謂恰逢其時。

從數字化到「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

2010年12月,民間文藝家協會啟動了口頭文學遺產數字化工程,6年時間積累了8.78億字材料,涉及故事、傳說、歌謠、諺語、小戲、寶卷、敘事長詩、史詩等類別。數字化工程第一期完成,驗收受到很好的評價。第二期正在進行,這時《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出台了。「我們以此為基礎,申請了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進一步豐富我們的民間文學遺產。將成果印成書,做出1000卷,每卷100萬字。同時做好數字化工程和出版工程。將20世紀到21世紀初期的民間文學遺產收集齊。」邱運華說,選擇的標準必須是優秀的民間文學,為當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服務,那些守舊的、與未來文明進程不相適應的作品不能進入民間文學大系。

邱運華認為,民間文藝關鍵在人。民間文藝家協會聯繫8000多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實施「活化工程」,提高他們工作的社會地位,讓他們站在社會文化舞台之上,凸顯他們的意義。

據介紹,為了更好地實施這項工程,文聯成立了領導小組,統籌規劃項目實施,文聯黨組書記帶頭,書記處書記負責具體執行。同時建立學術委員會,請德高望重的專家擔任學術委員,確立學術體例和科學規範。並成立編輯出版協調委員會,協調學術管理、編輯出版、具體操作規範,三個機構相互配合,行政、學術、出版工作同時推進。

「今年的主要目標就是制定規則,把出版工程的規則方案制定起來,建立學術標準、編輯出版標準、工作程序,為後續的工作開好頭。」邱運華信心滿滿。

村村都有「講古」人

——「民間故事之鄉」光澤縣傳承民間文化

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

「今天我們講《富屯溪的故事》。」4月4日清明節,福建光澤縣華橋鄉增坊村裡舉辦了一場「講古」故事會。村裡的退休老教師鄭選平走上台來,繪聲繪色地開講了。

光澤縣杉關村嚴坑小組,肖木炳老人(左)在講述「嚴坑」地名的來歷故事。林秀芳攝/光明圖片

走進地處閩北的光澤縣,街頭巷尾,農家院落,總是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們,圍坐在一起,侃侃而談,有的講民間傳說,有的說社會新鮮事,講者聲情並茂,聽眾聽得津津有味。這就是「講古」,是光澤當地人的一個重要文化習俗。

光澤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地方,這裡約有4000年的人類文明歷史,是閩北文化的古搖籃,也是福建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獨特的地域,悠久的歷史,造就了這裡傳承久遠的「講古」文化。

光澤縣文聯副主席王建成說:「我們這裡的『講古』,就是通常說的講故事,千百年來在民間世代傳承。」據了解,光澤縣蘊藏的民間故事多達3000多個。這些有著不同情愫、不同內容的故事或滋養美好的心靈,或鞭撻頑劣世態,給人以啟迪和警醒。2016年10月,光澤縣被民間文藝家協會評定為「民間故事之鄉」。

光澤縣委宣傳部部務會成員高才保告訴記者,為了傳承好「講古」傳統,2013年,光澤縣成立了「故事會」領導小組,選定該縣寨里鎮作為全縣「故事會」試點,確定崇瑞村等5個村為故事村。

為了挖掘傳承「講古」這一文化瑰寶,讓故事成為城鄉傳播正能量的載體,近年來,光澤縣開展了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故事會」活動:一是挖故事,收集整理流傳於民間的歷史神話、傳說掌故、紅色革命故事等。二是寫故事,進行民間故事的整理工作,撰寫傳統故事,同時撰寫新故事。三是編故事,編輯出版《光澤故事會》雜誌,目前已經出版了13期。四是畫故事,在全縣8個鄉鎮的85個行政村和5個社區,開展文化牆(長廊)活動,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是講故事,全縣陸續開展上百次故事比賽,同時還推出「光澤故事會」廣播電視節目,邀請「講古」人在節目中定期開講。

伴隨著一位位鄉親走上講台,一個個帶著泥土味的「故事會」走進了社區、農村,也讓身邊的真人真事、好人好事得以「廣而告之」,促進了鄉風文明。一位坪山社區的幹部說:「社區居民聽了故事,小區鄰里和睦,相互幫助蔚然成風。」

「民間故事養活了我的靈魂」

作者:一葦 光明日報記者 吳春燕整理

編者按

近日,由冰心兒童文學獎得主一葦整理重述的傳統民間童話故事結集《故事》正在網路上眾籌,引發不少網友關注。一葦本名黃俏燕,是廣東省東莞市的一名鄉村教師。2010年開始,她暫時放棄個人的文學創作,開啟故事重述工作。經過6年工作,一葦選定根源故事300個,本書收集了81個她重述的故事。一葦說:「民間故事養活了我的靈魂。」

為什麼我想到要為孩子建一個故事庫?這要追溯到我的童年。我是故事和唐詩餵養大的。

小時候,我是一塊「扭紋柴」,總要哭鬧。我的祖父眼睛接近於失明,無法到田地勞作,只得在家帶孩子。為了把我穩住,祖父說:「阿燕,不要哭,我給你講故事。」故事裡另有一個世界,非常神奇。我被迷住了,漸漸安靜下來。

浙江省桐廬縣江南鎮荻浦花海內,民間手工藝人創作的《白蛇傳》石繪。光明圖片/視覺

2004年歲末,我去東莞市圖書館借書,順手借回來一本《民間故事選》。我想要重溫祖父講過的故事,重溫故事裡那些迷人的情景。然而,我沒能找著那些故事。那本書做得粗糙簡陋,故事大多只有個梗概,乾巴巴沒有細節,字句讀著毫無趣味。我老公也拿起那書,讀到《牛郎織女》,他皺起眉頭說:「好端端的民間故事,給整成這樣,又土,又呆,又是大道理!」

我老公是個地道的「憤青」,他給我指出了此生的偉大事業:「黃俏燕,我們小人物總可以做件實事吧——人家德國有格林兄弟,我們夫妻倆,不如學學他們,花個幾十年,整理一部真正好的民間故事,怎麼樣?」我欣然同意,當即擬定書名,說等那書寫好了,就叫《故事》。

後來,我先生意外離世。我想起了先生讓我整理故事這件事,或許我可以通過著手做這件事,遠離那些悲痛的日子。

於是我開始買書,每周上圖書館,每天在網上查找民間故事的資料。我讀到鍾敬文先生《民譚形式》,有45個類型故事,於是抄下來,做成我的第一份整理目錄。最初的想法很簡單,有了目錄,就可按圖索驥,一篇接一篇寫下去。可是我不明白,為什麼記憶里魅力無窮的故事,我寫下來竟會成為垃圾。

我自卑得差點想要放棄。漸漸我發現,與格林兄弟相比,我講故事的語言不地道,我筆下的故事未能呈現靈魂,也就不能打動人心。

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開始專門針對一個故事做筆記,我抄下不同文本的精彩部分,慢慢揣摩,試著把故事的「鱗爪」整合起來,我再次述寫它,發覺它在我的筆下活了過來。寫好,我再次把《狗耕田》講給孩子聽,孩子被深深吸引。我一遍遍講,每講一遍,他都喜歡聽。我再嘗試給別家孩子講,果然也都愛聽。然後我做了最後的修整,《狗耕田》完成了。接下來,我以同樣的方法,述寫《燕子報恩》和《羅隱的故事》,寫完我深感滿意。就這樣,我的《故事》,一篇接一篇寫了下來。

這件事進度很緩慢,有時候,整理一個故事,但是沒能找到足夠多的文本,我會暫時放下它,告訴自己應該靜待機緣。我一再告訴自己,寫得快,不如寫得好。如果不能把此事做好,我寫它做什麼呢?

2014年,我獲得到西聯國小支教的機會,我在班上設了一節故事課,抓住一切可以講故事的機會。孩子最喜歡細節,喜歡如在眼前的動作描摹,喜歡繪聲繪色的對話表演,喜歡真切有情的內心想法。小孩兒不愛聽「小雞崽哭著走回家」這樣的概括敘述,他們要聽「『吱嗚嗚……吱嗚嗚……』,小雞崽一邊走,一邊哭。眼淚『滴滴答答』『滴滴答答』,落在路邊一坨牛糞上。」只要我這樣講,小孩兒就不會走開,他們會纏住我一直問:「後來呢?後來怎樣啦?」

我講呀講,然後寫呀寫。

也是2014年,我讀到了劉守華老師的《民間故事史》,這本書讓我頓感眼界大開,我在書中讀到更多地道的故事,我重新做了一份故事目錄與框架。我順藤摸瓜,到網上書店買下劉守華老師所有的書。我鼓起勇氣給劉老師寫信,劉老師真誠地回了一封信,並慷慨寄來他珍藏的書和資料。由此我得以與劉老師交流,獲得專業而智慧的指引。

自從開始述寫故事,我只覺得如堂·吉訶德般獨自一人面對虛空作戰。我嘲笑自己「傻人騎劣馬,獨戰大風車」。嘲笑過後,又繼續發傻,繼續寫下去。孔老夫子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我每每感到虛弱難過,總會以這句話勉勵自己。

民間文學,我們民族的心聲

作者:王錦強(民間文藝家協會調研員)

民間口頭文學遺產(或稱記憶文化遺產)是經過數千年創造並積澱的可貴文化財富,是民間信仰和價值觀的審美體現。搶救、保護這些散落在大地上的文化遺產、對各地區和各民族現存民間口頭文學進行深入調查和永續利用,是海內外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

江蘇太湖流域是流傳吳語方言民歌民謠的中心區域。吳歌這一小兒女口中的民間歌曲,一直保留著江南農民未經雕琢的自然形態和區別於職業藝人的母語本色文化傳統和民俗形式,生動地記錄了江南民眾的生活和文化。除了常熟白茆山歌、吳江蘆墟山歌以及流傳於太倉、崑山、常熟等地的雙鳳民歌外,張家港作為特殊的吳語方言區,在民間至今仍活躍著多種吳地山歌。

雲南大量的神話、史詩、長詩,都是民族文化傳統代表性樣式或經典作品,並且與民間信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如納西族東巴、彝族的畢摩、哈尼族的貝瑪、景頗族的董薩等祭司大多也是長篇史詩的記錄者、講述者、創作者和傳承者。他們在民間節俗活動、禮儀慶典等場合演唱史詩,為史詩增添神聖、神秘、莊嚴、典雅的色彩。民間文學不僅解釋著各種藝術形態(舞蹈、音樂、美術、戲劇等)的起源,而且為它們提供了基本的藝術素材、典型形象和藝術風格。雲南是民間故事的「王國」,更是民歌的海洋,但「人亡歌息」「人亡藝絕」的現象還在不斷出現。因此,採集、記錄、搶救、傳承民族民間文學,保護、培育、優化民間文化生態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新疆幾代民間文藝工作者歷時20餘載嘔心瀝血,從最初深入全疆各地收集整理原始資料到形成近400部的縣卷資料本。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格斯爾》,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等系列成果圖書,體現著新疆民間文藝的實力和突出業績,為繁榮邊疆少數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和民族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新疆民協圍繞民族民間文化展開的一系列活動,既展示了新疆民族民間文化的創作成果,也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變化,在宣傳新疆,歌頌新疆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優秀民間文藝作品反映出了勞動人民美好的精神世界,它寓教於樂,世代相傳。隨著《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的貫徹落實,以及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等文化工程與後續項目的陸續實施和不斷推進,我們相信,民間文藝這朵爛漫的山花,必將散發出更加迷人的芳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