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沒有定都在南方的長時間大一統王朝?

明代是歷史上少有的定都南方大一統的王朝,本文便以明代為例。

一,明代無論是海上還是陸上,登封到級的時候大多是在定都南京的時候,也便是洪武永樂時期。永樂大帝雖然遷都北京,但真正遷都過去是永樂十八年的事情了,永樂一共在位二十二年。

南京當時的交通位置非常好,古代的交通首先便是水路,南京不僅僅是長江流域的水運都會,在當時,也直接連接著淮河流域和黃河流域。

這張是現在主要通航河流其他,指的是通航能力500噸以上的船隻,古代木帆船載重低,吃水淺,而且當時工業用水少,北方河流流量也不像今天時時斷流,黃河的通航能力都很可觀,

當時的黃河南流,入海口在淮河口,南京行舟可以直接進西安太原等西北城市,而且不用擔心水量不足。古代的黃河不僅僅不缺水,還得提心弔膽的想著怎麼處理這些水,而黃河水因為泥沙太多,不能直接引入大運河,但是黃河行舟還是很可以的,漢代時候每年通過黃河把關東地區的糧食調運到關中,運量不亞於明清漕運。

這是如今的淮河流域水系圖,在古代,這種大平原上的河流,幾乎就是高速公路。而這些高速公路末端中心便是南京。諸如沂河沭河這種河流在明清時期都是通航的,清代時期的漕幫還有在沂河上的分支,這些河流斷航也是近代的事情了,而這些河流,至今還是水量頗為充足的,不管是山東還是華北平原,缺水更多的是海河流域和魯北平原的事情。魯南和河南南部都不那麼缺水。

再看看海運

在海瑞疏通黃浦江前,長江流域的海運輸出口還並不是上海,當然,也就是上海的隔壁而已。

時至今日,這個圈子裡的gdp在,在亞洲,在世界的分量如何不必過多解釋了吧。

海運的便利,使得明初,大規模的對外海上對外活動非常便利。

朱元璋使臣被日本羞辱,準備伐日,因為種種原因停罷,但是朱棣上后,便讓鄭和率軍十萬,東渡大洋,確立了中日之間的宗藩關係。

當然中日之間的交通走南線,應該是自唐代就開始了,初期日本喜歡走北線,但是日本和新羅關係不好,而且到了登州還得轉走路上到長安,並不如一路坐船沿著大運河上去來的方便,日本還有小說,寫的楊貴妃假死,坐船一路跑到了日本,也是沿著黃淮運三線,然後轉海船。

當然朱棣時期大規模的海上活動來說,並非是去恐嚇日本,而是波瀾壯闊的下西洋。

朱棣時期的下西洋活動一共有六次,配合著朱棣在位時期的五度親征蒙古,朱棣應該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享受了海上和陸上雙重霸主地位的君主了吧。

明初,在東南亞的影響力,遠非今日能比,陸地在中南半島基本上通過各種手段,將各地的土司招降,也對一些已經成建制的封建國家進行了各種整治,滅掉了安南,肢解暹羅,等等,在汶萊,舊港,菲律賓等等一些海上島國也是進行了間接的統治,這些都和南京無比優秀的交通地位離不開的,尤其是在當時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

有個很大的歷史盲點,就是永樂大帝時期,絕大部分時間,南京才是的政治中心。而遷都北京則是永樂十八年的事了。而永樂一共在位22年。六次下西洋,便有五次是在定都南京時期。

永樂大帝遷都北京,當然是有著很多的理由的,尤其是對於當時。自五胡亂華以來,華北地區便多災多難。唐朝和宋朝雖然作為王朝都有著300餘年的統治,但是都在150年左右就失去了對華北的有效控制,而北京,宋朝更是僅僅摸了兩回邊,都沒有真正的控制。明朝定都華北對華北地區的經濟文化回復作出了無可磨滅的貢獻。

小胖子朱高熾則是一位南京愛好者,雖然朱高熾本人多是文人支持,但是在位時間並不久便把北京降級為行在,而名義上的都城便是南京了,當然小胖子沒活多久就掛了,好聖孫朱瞻基卻不怎麼喜歡南京。當然,明朝和北京真正的綁定,應該還是因為土木堡,土木堡之變,北京被圍困,很大程度上導致,誰說遷都誰就是賣國了吧。

二 南京不比西安偏,

很多人都把南京比作一個偏南的城市,

這是西安到北京的直線距離,

這是南京和西安相比,到北京的直線距離,相差很多麼?

這是三個一起做個對比。

幾乎是等邊三角形,而且和西安相比,長城沿線的燕雲地區明明還是到南京更方便,沒有關山之阻不說,而且漕運海運都更加便利,我還真不信大平原上跑馬會比太行山慢。明顯南京更有利於軍事物資調動。

當然,明代把首都放在長城沿線,更有為了保衛邊境的意思

但是,皇帝放在邊境是不是很好的戰略態勢呢。

個人覺得還是藩王戍邊制度比較合適,也就是朱元璋時期的九大塞王。

雖然說永樂之後,塞王制度基本上廢了,但是九邊難道不是塞王制度的延續么??

三,南京的防衛力量很弱么

這個問題的先決條件是,西安北京真的防衛能力真的很好么。

作為一個地區,

歷史證明,西安的關山之險雖然是厲害,但是有種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感覺。

漢唐建國之初,漠北勢大,無不自北而飲馬渭水。漢唐之中,也有來自西羌和吐蕃的壓力,西羌一度攻入長安郊區,吐蕃更是攻陷過西安

後來黃河中遊河道變遷,函谷關潼關的防禦能力明顯減弱,此處本應該細寫,

南朝時期,南方勢力也不是一次攻入關中,

華北勢力更是有來有回

赫連勃勃關於西安也有個很好的評價,已經忘了,可以百度

和北京,南京比起來,西安本身更像是一座不設防的城市,漢代,西安建國之初更是沒有城牆,匈奴鬧騰的太厲害,便圍著皇宮建了城牆,自古以來,只要攻破潼關,八成的西安皇帝准投降或者跑路。

戰國至唐何曾有過類似北京保衛戰這種攻防戰留名?

北京與西安正好相反,攘外之意明顯。

南方勢力一旦崛起,基本上都能威震京師

最終北京便被闖軍攻破。

北京自古以來便有眾多的攻防戰傳世,

但是首都真的適合放在前線么??

中後期的明朝對蒙古疲於應付的態勢,雖說若不是首都被拋棄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明朝若不是面臨兩線作戰,會不會續命呢?

不同的權責吧

做為一座城市,山河相間,攻克南京其實還是很難的。

淮河和長江雖說表面上看起來此處是攻陷南京最便捷的途徑,但是更多的卻是止步長江。

攻陷南京一般情況下也是死磕中游,自湖北泛舟而至。

隋滅陳,北宋滅南唐,元滅宋,都是建立在對中游的控制之上的,

梁元帝也是自江陵而下

和西安北京比起來,作為割據政權,定都南京可能是無奈

但是大一統!南京還是很棒的。

總之,個人認為,明朝遷都北京是一個重大的戰略失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