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其實你要離開的不是朋友圈,而是那個連你自己都不喜歡的自己

手機和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了我們與生活最重要的聯繫工具。圖/JÉSHOOTS

許久不見,可我了解你——這就是社交媒體的魅力。

文/鶴本 麗琪

朋友圈就是一個微型,社交媒體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濃縮到一個APP上,大面積佔用人們的可支配時間。2月在京發布的《社交網路與賦能研究報告》指出,身為互聯網原住民的青年人,94%的人表示出門不帶手機感到很不習慣,超過7成的人通常每隔15分鐘至少看一次社交軟體。

有人神煩朋友圈,疲於將通訊錄里的幾千個好友逐一分組;有人為彼此相對、各自低頭的現實社交現狀感到無奈;有人被24小時on line的工作群訊息鬧得睡不安穩、神經衰弱;人人成了低頭族,對小屏幕的過度關注以至於出門摔跤撞人的「懵態」成為常事……

社交媒體成為眾矢之的,但如果離開它,你的生活會好一點嗎?

離開微信會發生什麼?請看微信實驗室《離開微信的12小時》。

世界安靜了,但你很無聊

你的確看不到別人發的無聊朋友圈了,也不必戒備別人視奸你的朋友圈了。同學群不再瞎嚷嚷,工作信息不再無孔不入,三姑六婆不再用養生資訊和相親追逼來騷擾你。世界安靜了,但你很無聊。

退出你的社交軟體,或者索性將你的手機屏幕里社交軟體APP顫抖的身影一鍵刪除,其實就是現代隱居。有人可以賣掉北上廣的房子,選擇去大理生活,安安靜靜地呆著;有人喜歡弄個小菜園,種田栽花,與世無爭地自得其樂。

但大多數人不能,就如高曉松可以詩意遠方,但芸芸眾生通常只有鍋碗瓢盆。

社交媒體連接了芸芸眾生的日常生活。圖/Matthias Zomer

認識了好久的人,你沒有他的電話號碼,只有微信;沒了微信,你們就成為不相干的陌生人。

領導拉了個工作群,所有的工作和通知,都在群里說;不用微信,過年領導發的紅包你也收不到。

你的客戶不喜歡打電話,就喜歡用微信聯繫;對於職場新人來說,一無所獲只是平常,而「已讀不回」總是比被扔掉的傳單和被掛掉的電話來得仁慈一些。

工作少不了碰壁和瓶頸,家人的寬慰無比重要。爸媽早就不給你打電話了,他們迷戀上語音和視頻聊天。如果你一天不發朋友圈,他們就得尋思著你的生活是否出現問題;如果他們一天不發朋友圈,你反而覺得世界清靜了。

過於密切的網路社交,也在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圖/Vladyslav Dukhin

剛處個對象,得趕快follow朋友圈,隨時注意對方的心理狀態,但凡信息沒有秒回,忐忑的內心戲已經高潮迭起地演了八百回。

原來可以不帶錢包到樓下麵包店買早餐,用微信支付還能打個八八折;現在只能默默去ATM取錢,折回來全額買單。

如果說人類是社會群體,那麼社交媒體就是連接現代生活的網路。社交媒體正在全方位滲透我們的生活,連接一切,連接我們。作為最大的社交軟體,七成人都在使用微信。這意味著,如果你不使用它,你就自絕於人群。

城市人到鄉野里短居,第一句先得問:Excuse me?有沒有WIFI?沒有WIFI可不行。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社交媒體給他們的便利。

微信實驗室之職場新人篇:已讀不回的微信,或許好過扔掉的傳單、掛掉的電話吧。

社交時代病,應該誰來買單?

找不著手機時慌亂失措,人人恨不得把手機植入體內,使之成為我們的「器官」。耐人尋味的是,我們對待自己的任何一個器官的關切,都不如這個「機械器官」來得頻密。

我們花在微信上的時間越來越多。出門可以忘了錢包,不能忘帶手機;工作群將工作時間和場所無限擴展到隨時隨地,以至於失去了生活;朋友圈和公眾號成為打發碎片時間的日常,即使無所事事,也刷到深夜;一家人坐在飯桌上聚餐,卻各自低頭玩手機,忘記了面對面相處的方法……

手機依賴被指認為一種社交時代病,而這種時代病的罪魁禍首則指向了社交軟體。社交媒體通過聯網,萃取了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並在扁平的屏幕世界進行重組和類聚。全世界都聯結在同一個屏幕上;與此同時,要通過屏幕建立親密關係、實現深社交,則變得越來越難。

社交媒體把全世界都聯結在一個屏幕上

社交網路的無處不在,讓人產生焦慮——社交工具到底是拉近人與人、人與生活之間的距離,還是讓這種關係更加疏離?

問題的癥結,並不在工具本身,而在於人如何使用工具。

微信,具有工具的革新意義。即時對話和語音視頻通話,讓家人朋友、同事客戶的溝通交流更加及時方便;支付功能讓你可以輕裝上陣,生活便利;因為文件傳輸功能,連U盤都不用買;公眾號平台讓資訊獲得更加直接有效,不用看新聞就可以對時下熱點了如指掌……

科技的誕生總是伴隨著轟隆的革新與危害的指責。有人說,有了掃地機器人,人們就懶得掃地;有了微信,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反而越來越遠。然而,無論是掃地機器人還是微信,它們的功用是提高你單位時間的使用效率,它們的初衷是為你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享受生活。重點在於,你怎麼利用它。

微信與生活的聯繫越來越密切,關鍵是你怎樣利用它。

唯有關懷,需要時刻在線

你能離開微信嗎?好像不能。

你真的有無時無刻不在線的必要嗎?好像沒有。

用不用社交媒體,用多長時間,怎麼用,屬於自由意志,不帶任何強迫性。

微信的使命,是連接一切。而它正在思考的問題是適可而止,回歸初衷。作為一個成熟的社交媒體,它在技術上的開發和完善,都是基於讓單位時間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不是讓更多時間浪費在工具上面;微信的初衷,是讓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而不是離開了它什麼也幹不成。

社交網路是要讓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圖/Chevanon Photography

退出微信12小時,是一場生活方式的視頻實驗——關於社交網路時代病,我們需要反省的,不是「連接」,而是「連接過度」。

微信是一種輔助,可以讓我們更快地相遇、更方便地聯繫、更深地了解、更好地掌握彼此的動態。過度連接,擠壓了真實的空間。「屏社交」的最大魅力,是與真實的人無障礙地接觸和交流——與朋友鮮活交往、與伴侶用心相處、與家人真誠陪伴。

適可而止,方見初心。

微信實驗室之情侶篇:有一種戀愛叫做一起玩手機。

速食愛情見怪不怪,「加個微信唄」比「網戀」炫酷得多。有一種戀愛叫一起玩手機,如果沒有微信,又當如何在一起?愛情太快,安全感很慢,從微信開始了解,也需要從生活開始了解。

電話擺在手邊,讓你的心思沒有空間裝下旁人,哪怕是最重要的人。控制社交軟體強迫症,才能明白自己忽略了什麼,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在人人都是創業狗的今天,自虐是實現理想的必經之路,幾千個群同時提醒生活就像過山車。退出片刻,你才能發現自己偶爾也嚮往另一種生活。

克制之下,可愛的是真實的關懷。

微信實驗室之網癮父母篇:「家人朋友在微信上,更在眼前啊」。

工作在外,教會父母用微信以後,可以經常看見他們的動態,也能在他們的關心下得到片刻安寧。

從前表達內斂,一輩子不曾說過「愛」,在微信上慢慢練習,然後把微信對話框放在一邊的時候,終於也能面對面說出口。

好朋友好久沒有聯繫了,突然看見她發的家族照,已經生了個寶寶。

感覺身體被掏空,打電話訴苦太打擾,於是在閨蜜群里抱怨,大家就開始扯淡……

許久不見,可我了解你——這就是社交媒體的魅力。

微信,是一種自由選擇。沒有什麼需要時刻在線,唯有生活,以及那些真正重要的人。

微信實驗室的更多紀錄片

請點擊閱讀原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