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專家說丨決定孩子未來美好人生的,不是那一場高考(留言有禮)

趣學趣玩總動員:讓育兒生活更有趣

劉丹

心理學博士,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學方向博士畢業,現任清華大學學生心理諮詢中心臨床督導。具有非常豐富的青少年心理及家庭治療的經驗

專家

明天又是一年一度的聯考日,一場讓父母與孩子緊張的大戰。

雖然對於關注我們的媽媽,聯考還是很遙遠的東西,但是我想對於孩子的教育與學習,很多父母可能已經有了長遠的規劃,並且對於遠在多年後的聯考也有了自己的思量。然而聯考成績的好壞真的表明了一切嗎?

有一個調查,追蹤了1977年到2008年32年間的千餘位聯考狀元的成長,但發現其中沒有人後來成為太頂尖的人才,或者說是所有狀元的表現都低於我們的預期。這就引發了一個思考,除了聯考成績,我們對於人生的成功其實還有各種衡量。但是,是不是事業成功,就可以說是一個人過的非常好呢?很多億萬富翁的自殺或者成功人士的抑鬱,又否定了這個答案。

到底我們對孩子的期翼是什麼?

美好人生的定義

在國際心理學的研究中,除了研究怎樣能夠更成功,所謂的發展智商、情商,以及成功者的心理素質外,現在還有一個新的提法——well-being,用詩意一點的翻譯就是「美好人生」。對,這就是我們的答案,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但是,美好人生並不單指所謂的事業成功,或是智力的發展,它包括社會、勝利、精神、情感、智力、環境、職業等各個方面,強調的是一種好的狀態。它不是指某一個點的成功,比如考試成功、學習成功、賺錢成功、地位顯赫等等,而是一種總體性、系統性、平衡性的成功,是一生都美好。所以,除了成功以外,還要加上一個穩定幸福感。

穩定的幸福感:

喜歡學習和工作

如果對於工作和學習都充滿了仇恨,那麼漫長的學習生涯和工作生涯就都顯得不那麼美好了。如果在孩提時代喜歡自己的學習,成人後喜歡自己的工作,那人生就是一個充滿幸福感的過程,離美好不遠了。

享受與別人的關係

為什麼有人可以享受跟別人的關係,有人就不能?心理學家探討認為,這和老子說過的「悅納自我」非常相關。一個不能悅納自我的人,他接受的任何東西都是表象,內心總有一種隱約的拒絕感,包括對自己的拒絕。

樂於探索未知

所有人都不能確保自己永遠在一個完全已知的環境中工作、學習和生活,可是對於未知的一切,是樂於探索,還是害怕、畏縮或是抱怨?樂於探索未知的人更有可能成功,這也是美好人生包含的一個要素。

未來社會的特點及應對能力

未來社會的特點,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只是一點估計:

第一, 急速變化。有太多的指標顯示,社會正在急速地變化。

第二, 競爭壓力加劇。10年前的清華大學碩士研究所,一個人可以挑十幾分非常好的工作。但現在,所有人,包括上了大學,甚至是上了重點大學的人,都面臨無比沉重的就業壓力。

第三, 快速變化的社會造就了多元的文化環境。

第四, 利益驅動。我們見到的所有廣告,背後並不是人文關懷,而是利益驅動。那些變成鉛字的宣傳內容,背後的推動力就是利益。

那麼,我們的孩子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坦然面對變化如此之巨的社會呢?

1、 自我認同能力

有一句古話叫做「以不變應萬變」,其中,心理學上就把這種不變的能力叫做自我認同。即不論外界怎麼變,都確信自己有能力應對。

2、 穩定的情感

競爭壓力太大,人的內心會特別焦慮,各種各樣的情緒、情感起伏。此時,發展處穩定的情緒,、情感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內心要有堅強、穩定的平台。

3、 獨特的個性

多元文化的發展,孩子該怎麼適應?其實,非常獨特的個性。可以應對一切多元文化的環境。發展孩子的獨特個性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尊重。

4、 利益驅動

應對外部的利益驅動最有效的「武器」,就是自己內部驅動力。

家庭提供的動力

傳統的人最大的心裡支持就來自於家庭。當外面的世界變化越來越大時,在人生最初階段,家庭能給孩子提供的,就是能使他今後有長遠發展的動力。

悅納自我

怎樣給孩子一種悅納自我的家庭環境,幫助孩子健康成長而不是自我糾結、衝突,甚至是毀滅?最重要的是不追求完美。「我自己不完美,我的孩子就要替我完美」,有些家長這樣的想法是孩子最沉重壓力的來源。就此,我們可以做一點小小的微調,把追求完美變成追求卓越。卓越是跟自己比,不是跟別人比。比如看看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更喜愛某個學科,而不是在班級的排名有沒有提升。



另外,家長常常在無意間只接受孩子的成績,而沒有接受孩子本身。一位16歲的少年大學生,上了大學後學習成績一塌糊塗。經過諮詢得知,這個孩子從小到大成績優異,父母引以為豪,但他一直不知道如果自己的成績不好了的話,父母還會不會要他。這是一個孩子內心的恐懼,他在做一個小小的試驗:爸爸媽媽,除了成績,您們還愛我嗎?所以,我們要試著不誇孩子的成績,而誇孩子這個人。即使我們想告誡或者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學會用這樣的語句:「我不喜歡你做的事,但我還是喜歡你。」這樣說的時候,我們首先肯定的是孩子本身,當孩子有了被接受感,進步會更大,焦慮也會少一些,從而有了更多的能量去應對外界的變化。

發展個性

很多人認為要變得特別最卓越才能對付激烈的競爭,其實恰恰有另外一個出口可以讓人成功,就是獨特性。鼓勵孩子發展不同的個性、特點,並為他指明生活中多元的可生存領域,就是幫孩子應對多元未來的一個重要出口。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創新精神,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中佔有一席之地,但創新精神從何而來?就是要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特色,這要在家庭中早期去發現、強化,因為在家裡,家長有更多的機會觀察到孩子的表現。家庭總是第一推動力,我們完全可以做到讓自己的孩子更具特色,讓她用這種特色為自己積累獨特的價值。

保持連接

和人的免疫力一樣,我們的心理也需要免疫力,而心理的免疫力,最主要來自於家庭,來自於童年跟父親、母親保持的密切連接。

區分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情緒

作為父母,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區分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而情緒。前一段時間,一位媽媽來找我,說最近自己2歲的孩子很不容易管教,因此她內心很煩躁,想請我幫她調整情緒,我覺得這個決定非常明智,她知道是自己的情緒需要處理,而不是孩子。因此,當她調整好了自己的情緒后,告訴我,兒子最近好了很多,或者說跟原來差不多,只是自己看見他鬧時,心情沒那麼煩躁了。現代社會,雖然焦急、煩悶甚至是衝動等各種情緒,都是人的正常反應,可是孩子不知道,他會吸收你的這些情緒。所以,我們首先需要處理我們自己內在情緒、情感,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身體接觸

簡單的皮膚接觸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因為皮膚接觸會帶來安全感,這是最直接的,也是對處於這個急速變化的社會當中的每個人最好的支持。悲痛中的人在別人的懷抱哭泣,心靈創傷會癒合的更快。所以,多和孩子有身體的接觸無比重要。其次,還要是高品質的接觸,更要關注孩子,心靈、情緒、情感的連接這才能有效地給孩子輸入能量。

完整的情緒支持

健康的情緒包括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要同時關注。只鼓勵正面情緒,不理解孩子的脆弱或悲傷,孩子會更加不知如何處理這些情緒;只關注負性情緒,一再強化地讓孩子表達,他就會習慣用負性情緒來跟他人交流。家庭提供的應該是全面的情緒支持;孩子喜悅的時候給予欣賞和分享;孩子處於消極、焦慮、憂傷的時候,給予傾聽、擁抱,讓他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家長對孩子的這種軟性的支持,像水一樣有巨大的力量,可以幫助孩子們在未來的生活里更好地承受各種壓力。

提供內在動力

現在的教育,很可能是過多而不是過少了。所以,給要培養一個未來時代生存人的父母一個重要的提醒:減少對孩子的干預或者是教育。孩子能夠發展出的最主要的應對未來的能力,是內在動力帶來的,所以要給他留有空間和時間。我們現在的教育恰恰是給孩子的空間太小,填滿了他大腦的每一處,讓智慧的種子無處生長。

其次在家庭當中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誤時候,總是心急的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實際上,嘗試錯誤正是我們人類正常發展的最基本的一個心理過程。

我們需要的不是只會按照標準答案做題的孩子,那樣的孩子不見得會有美好人生。因為美好人生不是標準程序,是需要創意的。

看完專家對於美好人生的講解和對於家庭如何提供內在動力的分析,你有什麼感悟?或者在養育孩子之路上您有什麼好的經驗?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我們也將從從留言中選出三個贈送精美禮品一份(點贊前一+內容前二),結果在下周同一時間公布

父母必讀官方活動微信號

讓育兒生活更有趣

你身邊的育兒好幫手

每天一篇專家說,每周一個贈書活動,每月一個曬娃照片大賽和媽媽寫作班培訓,不定期各種線上微課。和你一起做不焦慮媽媽。

投稿、轉載、合作:[email protected]

文章轉自《父母必讀》雜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