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二十齣頭的你,到底該不該去大城市?

阿婆說

來自我們都是文藝青年

《在北京,每天有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刷屏的時候,我剛睡醒,起身喝了點冷豆漿,準備再泡一杯牛奶,配昨晚在超市買的乳酪麵包條。

成都這座城市的氛圍,讓「慢條斯理享用早餐」這件事,顯得合宜。

在上海就不行。我前年實習的時候,在上海吃的早餐,都是去捷運站里的family mart買的,店員把速食三明治和紫薯包放進微波爐,加熱總共一分鐘不到,我都伸長了脖子,慌張極了,在心裡滴滴答答,掐著分與秒。

這次我回成都,總是很難調整到工作狀態,疲憊是一方面,更多是因為,這裡太慢。

絲絲入扣的慢,香甜的慢。

——七月的空氣飄著火鍋的辛辣,腦袋發燙,鼻尖酥麻;下班后的人群約在小飯店與麻將館,家常事抻出來,細細長長地講,碎成一縷一縷的歡與愁,被天光大方照耀。

如果說上海,是個濃妝艷抹,聲色十足的club street,那麼成都就是個,躺在遊子懷裡的溫柔鄉。

一個規律是,年輕時候你所定居的城市,會影響到你將如何度過你的一天,一月,一年,更重要的是,它會浸潤在你的性格里,悄然改寫你的命運走向。

這是潛在的,卻也是終生的。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把城市簡單劃歸為「發達」與「不發達」,認為發達的適合奮鬥,不發達的適合養老。

但這樣的界定太倉促,也太粗魯了。

比如說上海和成都,在我看來,絕不只是誰的經濟實力更強硬的分別。

一個城市對一個人的影響,一定包括這個城市的價值觀念、處事風格、居民素質、生活氛圍,遠遠不只是GDP這麼簡單。

人20多歲時,選擇一個匹配自己的城市定居,非常重要。

在我看來,選擇一個定居的城市,需要考慮的,最關鍵的幾個地方在於:

1、生存成本;

2、發展機會;

3、生活理念。

先說生活成本。

一個城市的生存成本,有硬成本,像物價,房價,也有軟成本,比如心理適宜度。

今早刷屏的文章《在北京,每天有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其實就是講生存的軟成本。

作者通篇抱怨著北京艱難,人情冷漠,而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冷漠,我認為既然選擇了大城市,就一定是要接受它所謂的「人際疏離」的,因為北京永遠是北京,不會是三姑六婆們走街竄巷把家常雜碎嚼爛的小城市,如果是,它將不能成為北京,不能成為那個容納無數新興職業、外來血液,那個支持著每年一批一批的青年才俊們造夢摘星的城市。

它在「溫暖」上,倘若有所欠缺,也一定是與它無可比擬的繁華相嵌的——這兩個特點緊密聯結,你不能人為把它們掰開。

發展得更為成熟的城市,生存成本一定是更高的。

先一股腦闖進北上廣,然後再抱怨它價高人冷,是很幼稚的行為——人生沒有兩全選項,得到了A side,一定會失去B side,所以我們在選擇城市,尤其是決定要不要去「大城市」時,務必想清楚,你是否能接納,或曰承受大城市的生存成本。

沒人逼你去大城市,能承受,就上,不能,就退。不丟臉,不可悲,更不需要矯情。

第二是發展機會。

一座城市所能給予你的發展機會,牽涉到非常多的方面。

比如我學新聞,在上海的話,除開報社、廣播、電視台,可以就職廣告公司,公關公司,新媒體工作室,甚至網紅孵化器,還有其他相關行業,數不勝數,可如果在一個小城市,我或許只能從報社、廣播和電視台中選一個。

如果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大規劃和大憧憬,覺得自己「不會餓死」就行,那麼選小城市,過於精進的大城市對你來說沒必要;如果你是自我價值實現慾望很高的人,那麼選大城市,盡情地,自由地,揮灑你的野心。

但是發展機會怎麼考量呢,就需要結合你具體的院校與專業了,或者你以後可能從事的行業,在這裡的發展趨勢如何。

比如做媒體,北京的媒體環境就非常好,我朋友曾給我開玩笑說,在北京,去公司樓下買杯星巴克,路上都能聽見至少八個做自媒體的。

我去談書的時候,編輯也告訴我說,全國大半大半的出版社,都在北京,或者說會在北京開分公司。

一個行業在某一城市的發展情況,如何去定奪,需要我們慎重了解,反覆掂量,甚至去嘗試生活一段時間。

去一個於你的工作發展有利的城市,會像乘上了一陣順路的風。

乘風而上的人,總歸能飄得更高的。

第三是生活理念。

選城市還有一個必須看重的,是它的生活理念,或曰,它奉行的人生觀:何為上,何為下,何為高枕無憂,何為劍走偏鋒。

我在上海和成都這兩個城市,都生活過很長時間,體會蠻明顯的。

有人說,上海街頭80%的人,臉上都裹著物慾,恨不能印上「錢」字,這話不假,上海的氛圍是愛財,是生機蓬勃地,向哪怕是捉襟見肘的命運,多討一杯鮮美的羹。

這裡的座右銘是,貧窮是魔鬼,別被它盯上。

而成都人呢,非常安然自得,想辦法有了點小錢就會開心,就會去吃肉喝酒打麻將,說實話我非常羨慕這種圓潤自洽的狀態。

我認識的所有成都人,都不會太在意月薪有沒有比別人高,不會太鞭撻自己趕忙奔去金字塔尖,總之未必需要多優秀,反正找樂子的路數不會少。

所以,儘管對成都是發自內心地喜歡,我依然覺得,我不適合這裡。我這種每個月要掐著點算kpi,靠「成就感」撐下去的人,在成都會覺得,活得不夠滿。

那麼,人年輕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去大城市呢?

我的答案只有四個字:看你自己。

千萬不要因為衝動,因為隨身邊的大流,盲目去做決定。我希望大家在二十齣頭的年紀,是理性的,千萬不要去做一邊享受著大城市的好,一邊埋怨它冷漠、艱難,或者一邊享受著小城市的好,一邊嫌棄它封閉、自固的那種人。

你為自己的未來作出選擇時,一定要坦承的道理是——人生永遠是苦樂參半的,所有誘惑與美好,背後都是高高堆積的代價。

你不付出這些代價,便沒有資格擁有美好,這很公平,很公平。

太公平了。

或許,明白了這一點,像《在北京,每天有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這樣的文章就不會刷屏,因為既要求一個龐大的城市高速運轉、為你帶來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又要求它為你平凡的喜怒哀樂不時停留、予你噓寒問暖,實在是太貪心的行為。

人生沒有兩全,永遠,永遠沒有。

如果命運手上那點點甜,要吃很多苦才能夠到,你只需要想清楚一件事——

你是更在意途中的苦,還是更在意最後的甜。

本文作者:陳大力。ONE人氣作者,浙大女同學,一個因為腿長有才,所以說什麼都對的少女。(ID:chendali1995)。

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插圖:Eelus

音樂:《阿婆說》— 陳一發兒

別整天嚷嚷著自己是「中年人」,你頂多是一個還沒斷奶的孩子!

女生如何才能在一頓飯里優雅的吃掉5000塊錢?

求求你,別在我朋友圈裡假裝過得很好

「閱讀原文」。回顧往期文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